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新冠肺炎病毒基本特徵與檢測

鍾南山首先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病毒的基因序列情況、人傳人性質以及多種傳播途徑等等。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介紹了團隊開發的快速IgM(免疫球蛋白M)檢測試紙,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他還介紹了恆溫擴增芯片的應用,這種芯片可以幫助檢測人員區分新冠肺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針對目前一些新冠肺炎治癒者核酸檢測結果復陽的情況,鍾南山認為,治癒出院者的IgG(免疫球蛋白G)抗體含量增加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檢測結果復陽不太可能是因為再次發生了病毒感染。目前,尚不清楚核酸檢測復陽患者是否還具有傳染性,鍾南山提出,治癒者出院之後應繼續堅持隔離、複查。

臨床救治經驗分享臨床藥物試驗進展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鍾南山介紹,截至2月17日,將近150項針對新冠肺炎的臨床藥物試驗在進行中,試驗的藥物包括瑞德西韋、磷酸氯喹以及各種中藥。

鍾南山認為,新冠肺炎患者面臨的是死亡的威脅,因此無法像一般的藥物試驗一樣,採用嚴格的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讓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安慰劑,這樣做有悖醫學倫理,目前的藥物試驗多采用無對照組的研究方法。在針對磷酸氯喹開展的試驗中,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患者服藥後4、5天之內能夠出現病毒檢測轉陰的情況。鍾南山認為,目前市場上的一些中藥在抗病毒和抗炎症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臨床救治中遇到的問題

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鍾南山介紹,對比SARS和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病理學活檢結果,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細支氣管和肺泡中有大量黏液,粘度很高,阻礙氣道通暢。他提出,這些黏液可能是導致危重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機械通氣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個重要手段。鍾南山認為,這些分佈在肺泡和細支氣管中的黏液非常濃稠,影響了機械通氣的效果。如何清理小氣道中的黏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鍾南山還向歐洲呼吸學會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課題,包括新冠肺炎中免疫系統反應機制如何運作、怎樣恰當把握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使用時機等。

氫氧霧化機具有一定效果

鍾南山特別提到,團隊從武漢和廣州的三個醫院收集到的數據顯示,氫氧氣霧化機對於緩解重症病人缺氧症狀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使用成本相對較低。目前,已有將近1000名患者接受了氫氧霧化機治療。

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分享

疫情發展趨勢預測

鍾南山提出,很多研究團隊公佈的預測模型並沒有納入“政府及時干預”等參數,因此預測結果並不準確。鍾南山所在團隊此前設計的預測模型(模型使用的數據截至2月9日)納入了更全面的參數,包括國家強力干預、春節後迴流高峰消除等。模型的預測結果顯示,國內疫情將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得到基本控制。目前,疫情流行數據均在該模型的預測範圍內。

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鍾南山認為,全國、特別是湖北以外地區的確診病例數正在下降。

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分享這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左圖:全國/湖北/非湖北新增確診病例曲線圖;右圖:全國/湖北/非湖北現有確診病例曲線圖 圖片來源: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四個“早”是防控疫情的關鍵

鍾南山認為,每日更新、公佈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數據,是一項重要的措施。他還強調,啟動聯防聯控機制,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治,是防控疫情的關鍵。

在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的過程中,鍾南山進一步介紹了中國控制疫情的經驗,包括建造方艙醫院轉移輕症患者、如何在早期阻止疫情擴散等。西蒙斯博士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未來2年或5年內再次發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鍾南山也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給歐洲呼吸學會的建議

鍾南山表示,一些歐洲國家陸續出現了疫情暴發,應當儘早防止擴散。他指出,必須通過檢測區分出新冠肺炎和流感,中國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與歐洲呼吸學會互通有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