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供應鏈金融的3種模式比較與借鑑

國際供應鏈金融的3種模式比較與借鑑

從研究與實踐看,影響供應鏈金融開展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在於 信息和技術,而信息和技術又影響到供應鏈金融業務實踐的其他方面,特別是在服務主體的演進上。

本文將從國外供應鏈金融的服務主體角度,簡要介紹主要的三類模式:金融主導型、產融結合型以及信息協同型, 並通過這三類模式比較,討論對國內現階段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借鑑意義。

模式1:金融主導型

金融主導型即金融機構通過掌控產業鏈上下游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來主導提供融資服務。

金融主導型在供應金融發展的早期就登上歷史舞臺,並至今仍在廣泛的領域發揮作用。金融主導型的典型案例如:

案例1:蘇格蘭皇家銀行MaxTrad平臺

MaxTrad是供應鏈金融線上化的領先者,被用於實現對供應鏈的有效監管和控制,以及提供國際貿易與供應鏈相關的金融解決方案。

該平臺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自動處理貿易交易、管理應收賬款與預付賬款等。

大型跨國企業能夠通過MaxTrad Enterprise與供應商在全球範圍開展合作,而中小型企業同樣能夠通過MaxTrad Express獲得開展全球貿易的支持。

案例2: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從作為買方的核心企業出發,為供應商提供靈活的金融服務,包括:裝船前後的融資、應付賬款確認、分銷商融資以及應收賬款融資等。

在不同的貿易場景中,基於買方良好的信用,德意志銀行能夠為指定的供應商提供融資機會;對於信用良好的分銷商,該銀行則幫助它們從製造商那裡採購貨品。

此外,該銀行還能為賣方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服務,使後者獲得額外的流動資金,緩衝未付款產生的風險。

模式2:產融結合型

產融結合型即產業資本滲入或掌控供應鏈金融,常見的有核心企業主導、物流企業主導兩種。產融結合型伴隨著精細化的生產與物流管理和規模化的企業集團運作發展起來。

在這類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核心企業或大型物流企業藉由在產業鏈中所處的優勢地位,整體把控上下游的價格、訂單、貨物等關鍵信息,並結合自身或金融機構的資本優勢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產融結合型的典型案例如:

案例1——通用電氣公司的GE Capital(GEC)

通用電氣(GE)通過不斷的整合將把散佈在各業務板塊中的金融業務集中到一起形成了GEC。

GEC業務範圍廣泛,飛機融資租賃業務是GEC供應鏈金融崛起的關鍵因素。GEC與航空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協議,由GEC直接向飛機制造商下訂單、付款採購飛機。

飛機交付航空公司後,航空公司按期支付本金以及相應利息給GEC。GEC利用通用電氣在飛機制造產業鏈的優勢地位,在促進通用電氣和飛機廠商銷售的同時,也使租賃方能更早地獲取飛機並減輕了資金壓力。

案例2——聯合包裹公司的UPS Capital(UPSC)

聯合包裹公司(UPS)於1993年推出以全球物流為名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並於1998年通過收購銀行成立UPS Capital,又於2002年成立UPS供應鏈解決方案公司。

UPS為大型進貨商和眾多供應商提供物流服務,而UPSC以此切入物流與商貿鏈條,為供應商提供存貨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供應鏈金融服務,並在之後逐步將業務拓展至信用保險、中小企業貸款、貨物保險等其他相關金融服務。

模式3:信息協同型

隨著信息技術在金融、產業、物流等領域愈發深入的應用,供應鏈金融的第三種模式,即信息協同型開始浮出水面。

在這種模式中,第三方平臺通過領先的信息技術和供應鏈解決方案,成為聯繫各方的重要服務紐帶。信息協同型的典型案例如:

案例1—— PrimeRevenue(PR)

PrimeRevenue是一家美國供應鏈項目服務商,其雲平臺為供應鏈中的買方、供應商提供有針對性的、定製化的金融服務。

PR和企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SAP Ariba創建了一個閉環系統,通過結合各方關係、轉賬以及財務數據,鏈接採購與融資,併為買方與供應商提供現金流的優化方案、促進交易雙方的合作關係。

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兌換髮票與賬款,供應商擁有自助工具將獲得核准後的應收賬款兌換成現金流。

案例2——DEMICA

DEMICA是一家荷蘭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它幫助客戶延長應付款的天數或是獲得提前付款的優惠,並幫助供應商尋找更低成本的資金。

DEMICA專業服務於非投資級項目以及跨國運營企業。通過獨特靈活的技術平臺和創新性架構,DEMICA為每一位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DEMICA為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開發了一款以買方為中心的確認應付賬款融資平臺FCI Reverse,基於反向保理業務並圍繞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如果從產業和科技的發展歷史看,金融主導型、產融結合型、信息協同型可以視為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科技資本先後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階段性典型。

時至今日,這三種模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交融之勢,但仍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側重點差異:

1、服務對象的側重點

●對於金融主導型:國際上領先的銀行往往將發展方向瞄向全球性的跨境貿易,因此相關服務主要是圍繞大型核心企業展開。

銀行藉助其在資本體量、融資成本、網點佈局、資金管控等方面的優勢,能夠為核心企業上下游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服務,但銀行在監管、風控、技術方面可能受到制約,導致其無法面向更為廣大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服務。

●對於產融結合型:在產業鏈中居於優勢地位的企業通過長期經營積累了巨大的經濟資源,產業資本通過收購金融牌照或組建信貸部門實現產融結合,最終實現維護上下游合作伙伴、擴大采購或銷售規模等目的。

這類模式服務的對象也往往圍繞特定的產業鏈或是核心企業開展,並可能提供比銀行更加靈活有效的融資方案,但是其服務的對象仍侷限在特定領域。

●對於信息協同型:通常由具備技術優勢的服務商整合產業鏈條上的信息流,建立可以快速向供應鏈金融參與方響應的交易系統或信息平臺。

通過打破信息壁壘,信息平臺可以對交易信息進行準確、真實的反饋,並可以協助實現動產抵質押和追蹤質權所有權的流動,從而進一步降低參與方的風險。

標準化的信息平臺通過與具體場景或行業定製化結合,有可能服務於更多的中小企業,推動供應鏈金融進一步實現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週轉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

2、服務內容的側重點

●對於金融主導型:服務內容通常側重於金融服務,包括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反向保理、流動資金貸款、開立信用證、支付結算等。

由於金融機構主要通過利差獲取收益,金融機構也傾向從自身業務優勢出發,因此限制了其向供應鏈中的各類企業提供其他服務的意願。

●對於產融結合型:服務內容則比金融服務相對多元化,除了通常的金融服務以外,由於核心企業介入,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可能獲得採購、銷售、運輸、倉儲等非金融方面的服務。

特別是由於核心企業可能出於維繫上下游夥伴關係的目的,因此在其獲得產業、金融雙重收益的同時,可能會適當控制其金融服務的成本要求,從而實現多贏的局面。

●對於信息協同型:服務內容可能更加側重於依託信息平臺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信息協同型中的第三方服務商往往更能夠從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出發設計出更加實用的解決方案,並且能夠作為橋樑將金融與產業有效的連接起來。

信息協同型模式通過促進真實準確的信息流動,使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資金、改善運營資本,並提供票據流轉服、供應鏈管理的一站式雲平臺等其他服務。

3、風控方式的側重點

●對於金融主導型:風控方式往往建立在可靠的抓手之上,由於獲取交易信息的限制,金融機構習慣於從信用較高的買方企業出發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並採用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對授信企業實施准入等措施來控制風險。

●對於產融結合型:風控方式相對多樣一些,由於這類模式中企業集團對產業鏈的信息流和物流都可能具備掌控或影響能力。

因此除金融機構常用的風控方式外,其還可以採取諸如存貨抵押、物流監控、融資租賃等措施,此外,還可依據其掌握的合作伙伴的信用水平適當簡化風控方式。

●對於信息協同型:風控方式首先在於消除信息不對稱,其次可能建立在參與方的協作之上。

在這一模式中,由於參與方不論是銀行或核心企業,都可能具備某一方面的風控優勢,通過打通信息流,可以綜合施策來控制風險。

通過總結國外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可以意識到僅僅依靠傳統金融手段無法推動供應鏈金融的長足發展。

供應鏈金融並不是供應鏈與金融的簡單結合,而必須結合行業場景深度應用信息技術,才有可能實現供應鏈金融的突破。具體而言有以下三點:

1、沒有信息技術就是沒有供應鏈金融

金融普惠的目的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在目前階段,解決方案的突破點在於通過各種可能手段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有效控制風險。

產融結合型比金融主導型進了一步,就在於信息不對稱的降低和風控方式的增加,而信息協同型能迅速發展,則在於當今信息技術對重塑產業面貌的巨大能量。

未來,本文討論的三種供應鏈金融模式有可能逐漸趨同,因為金融離不開產業,而兩者都離不開信息技術。

加強信息技術和其他前沿科技的應用,可以使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更好地實現匹配,並帶來數字化的文件管理、交易跟蹤、權利確認等方案,以及實現智能授信准入和高度自動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當通過技術手段有效降低了風險,對風險進行補償的融資成本就能相應降低,對供應鏈的資金供應也就有可能更為普遍和便捷。

2、沒有深入產業就沒有供應鏈金融

雖然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是供應鏈金融破局的關鍵,但是隻有根植於具體的場景才有發展的空間。

不論是哪種模式,都有不止一種典型案例,就說明供應鏈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服務商,都必須深入產業,充分了解其內在的規律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才有可能提供更優質的差異化服務。

這也意味著,除了少數資源極為龐大的金融機構或產業集團外,大多數服務商都應聚焦於有限的若干產業領域,控制成本投入與風險暴露,提高專業性和服務質量,從而實現自身收益和行業影響力的最大化。

3、沒有更多的參與者就沒有供應鏈金融

中小企業數量巨大,所處的細分行業也十分豐富,而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企業集團或第三方服務商通常只能結合具體場景開展業務。

在出現普適的解決方案之前,就需要儘可能多的主體參與進來,既要加強供應鏈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行業信息流動的屏障,又要鼓勵發展提供不同類型服務的機構,滿足中小企業多樣的金融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