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貼在郭沫若先生身上的標籤很多,除了文學家、歷史學家外,還有一個很亮眼的身份長期被我們忽視:新詩奠基人。1921年,29歲的郭沫若發表了第一本新詩集《女神》。這些詩基本上是在日本創作的,是新詩的奠基作之一,曾驚豔文壇。對於這本詩集,名家們給予了高度讚揚,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便是詩集中最有名的一首《天狗》。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對於這首詩,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第一句:“我是一條天狗”,說實話會用如此直白語氣寫詩的文人不多,郭沫若先生是開了先河了。這首詩首次發表是在1920年,全詩一共29行,按現代詩的標準,此詩通篇都雜亂無章,每句都用“我”開頭,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熱情的青年在自說自話,但這首詩卻被專家們捧上了天,稱其有四絕,這樣的評價有道理嗎?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首詩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對於這首詩,大教授稅海模稱其有四絕:語絕、抒情絕、立象絕、造境絕,我們仔細看來確實是如此的。語絕是指文中用語新奇,比如“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總量”、“我在我腦筋上飛跑”、“我的我要爆了”,別說在當時,就算是在現在也算是狂人狂語了,當年李白都不曾達到這種程度。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說這首詩抒情絕,也是沒錯的。通篇29行,多個感嘆號,感情不經過遞進,而是從胸中迸發出來,每一句都令人震撼。說它立象絕,指的是詩中多個全新意象的引入,日月宇宙甚至X 光線的光,都成為了詩人抒情的工具。最後說它造境絕,指的是詩中長短句相接,急緩相間,將一腔熱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那麼既然這首詩從藝術角度上來說,寫得如此有水平,專家將其捧上天也是有道理的,為何現代很多人卻理解不了它的妙處?歸根究底原因就是:無法領會郭先生當時的心境和新詩當時的窘境。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1920年,年輕的郭沫若先生在國外接受了現代科學的教育,這一點從詩中英文、X光線的運用上就能看出來,這在當時是很洋氣的語言。當時眼界大開的他,渴望將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先生雖人在日本,卻心繫故土,這種狂熱和當年很多年輕人是一樣的,可以說他寫出了很多有志之士的心聲。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而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首詩其實是像舊體詩的一次挑戰,這就是為何郭老會被稱為新詩的奠基人之一。這首詩通篇不講格律,全用白話文入詩,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都是郭老故意為之,他就是要用這首詩打破舊體詩的束縛。理解了先生當時的心境和他對新詩的貢獻,就能理解這首詩的妙處。

郭沫若的《天狗》詩通篇雜亂無章,專家們卻把它捧上了天,為何?

我們讀一首詩,應該把它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來看,才能弄懂詩人的深意,這一點在讀現代詩時尤為重要。郭老這首詩雖然如今看上去略顯幼稚,但這是他對新詩的嘗試,就像當年胡適的《兩隻蝴蝶》,前兩句是:“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現在讀來一點都不像詩,但它也是當時最早的新詩之一。瞭解了這些,大家還覺得這首《天狗》不牛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