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日本境內大約有六七百種妖怪,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構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豐富內涵。據說,日本70%的妖怪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僅有10%屬於本土妖怪。其中,來自中國的妖怪原型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山海經》。

《山海經》一書將妖怪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許多日本妖怪的原型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特別是榮登日本最知名妖怪排行榜的四大妖怪:鬼、天狗、河童、妖狐,其中天狗、妖狐、河童都是從《山海經》中繁衍誕生出來的。

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山海經》


《山海經》:被譽為“神話之淵府”

《山海經》是著於先秦時期的一部百科全書,作為古代口傳文學的成文記錄,記載了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大量的古典神話,被稱為“神話之淵府”。

《山海經》作為一部亦虛亦實的中國古代奇書,一直被看作是講怪力亂神的“虛妄之言”。全書18卷,共計三萬一千多字,分為《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全書記載了大約四十個方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歷史人物,四百多種神怪異獸,包含了地理、歷史、民族、神話等諸多內容。

圖文並茂的《山海經》不僅保留了中國洪荒時代的壯觀景象,而且開創了中國文化史上以圖敘事的先河。不過,《山海經》的古圖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存於世的《山海經圖》大多是明清時期繪製的圖本。

《山海經》於奈良時代(中國的隋唐時代)或更早時期傳入日本。當時中日往來密切,日本曾數次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制度,促成了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頻繁的交流往來。就在這段時間中,《山海經》這部對日本妖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圖籍傳到了日本,並受到日本社會各階層的強烈推崇。《山海經》所記載的妖怪,經過日本本土妖怪文化體系的不斷整合,以及歷史、文化、社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並雜糅進日本的民間神話傳說,逐漸演變成了流傳至今的日本妖怪形象。

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怪奇鳥獸圖卷》


《怪奇鳥獸圖卷》:日本的《山海經》

可以這樣說,《山海經》之於《怪奇鳥獸圖卷》,就好比是《紅樓夢》之於《源氏物語》。

江戶時代,是日本“妖怪學”真正興起的時代。而且,由於中國的版畫工藝和彩色套印技術已經流傳到日本,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具有日本特質的仿製《山海經》。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怪奇鳥獸圖卷》。

這部作者不明、出書時間不明的書籍中,共收集了76種形態各異的鳥獸,都是江戶時代的人們從未目睹過的。日本著名神話學家、《山海經》研究專家伊藤清司斷言:這些怪獸奇鳥的來源都是中國大陸,且其中的大多數鳥獸都在中國的《山海經》中有記載。而且,《怪奇鳥獸圖卷》的作者與其說是由《山海經》的經文推測而成,不如說是以明清時期的《山海經圖》為藍本,加以描摹施以色彩而成。

另外,被認為是奠定了日本人傳統的妖怪形象的作品,江戶時期妖怪畫師鳥山石燕所描繪的《百鬼夜行圖》,其中的眾多妖怪造型,也是以《山海經》、《搜神記》中的妖怪形象為參考創作出來的。

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天狗


《山海經》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天狗

“天狗”的最初原始形象就是來自中國。

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天狗的記載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如文中所述,天狗最初被看作是御兇的吉獸。

但是後來在中國古代,由於人們缺乏天文學的知識,將日食、月食看作是“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視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就成為了兇星的稱謂。

在日本,直到平安時代,天狗都是《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形象。一直到了中世紀,天狗才慢慢走上自己的演變之路。

古代日本與古代中國對天狗最初的象徵意義在看法上是一致的,都認為天狗與日蝕一樣,是不吉利的象徵。比如《日本書紀》中記載,公元634年,當流星劃過城市的上空,“有音似雷,”百官和民眾們對此紛紛議論。這時,有留學過中國的留學僧上奏表示,這並非流星,而是天狗。天狗的吠聲正是雷鳴聲。

在日本,天狗的形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夜叉天狗”,一類是“山神天狗”。手持團扇、鳥形尖嘴、背部長有巨大的雙翅,這是佛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民間對於天狗形象的塑造,即是夜叉天狗。山神天狗是在佛教傳入日本後慢慢形成的,形象是這樣的:高而長的鼻樑,赤紅色的臉,怒目威嚴,身材高大,衣冠端正,又被稱為“鼻高天狗”,也是日本天狗的最終形態。

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九尾狐


《山海經》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九尾狐

關於九尾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南山經》中:“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盅。”

九尾狐在我國充當的一直是“妲己”之類妖媚禍國的角色。在日本,最初狐妖的形象也是如此,可以幻化成美人形象去魅惑平民、士人甚至君主。

日本妖怪文化中最有名的九尾妖狐名為“玉藻前”,據說就是中國的妲己(也有一說是褒姒)輾轉逃亡到日本後的化身。九尾妖狐化名為“玉藻前”的女子,不僅擁有絕世美顏,而且才識廣博,很快就獲得了當時的鳥羽天皇的寵愛。但不久之後,鳥羽天皇患重病臥床不起。御醫們無法查明原因。最後是陰陽師安倍泰成判定是妖狐“玉藻前”在作怪,並在陰陽法訣前暴露出了“玉藻前”白麵金毛九尾狐的本體。


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個出自中國《山海經》

日本動畫電影《河童之夏》


《山海經》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河童

河童可以說是日本的水神。在日本的民間傳說中,河童住在海底龍宮,身高形如四五歲的孩童,身有鱗甲,手和腳都長有類似青蛙的蹼,背上還有烏龜殼。

其實,據考證,河童最早出自《山海經》中的“河伯”,也就是黃河之神。

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在《水經注》中稱:“沔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磧上自曝。膝頭似虎,掌爪常沒水中,出膝頭。小兒不知,欲取弄戲,便殺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厭,可小小使。名為水虎者也。”這種名為“水虎”的動物是不是跟日本傳說中的河童很相似呢?

總而言之,《山海經》對日本“妖怪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中國文化為日本“妖怪文化”的繁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