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1

郭沫若是20世紀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對中國新詩有巨大的影響。

在新詩發展史上,胡適寫了第一首白話新詩:

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隻忽飛還。剩下另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這首詩從形式上看,有明顯的五言古體詩的痕跡,而不久,郭沫若帶著《女神》橫空出世,他的浪漫主義詩歌,徹底擺脫了這種古體詩形式,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把中國新詩推上了歷史新高度,繼胡適之後,他最終完成了中國新詩體的徹底解放。

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風格,在前期和後期還是有所不同的,現在我們以《天狗》和《天上的街市》為例,探討郭沫若詩歌風格的轉變。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一,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前後期有哪些轉變?

第一,《天狗》激情奔放,“我”是詩歌的主體意象。

在《天狗》裡,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詩人那種奔放的激情。

這首詩裡的每一句全部是以“我”開頭,這種形式,顯示了詩人強烈的表達慾望,從“我”積蓄力量,到力量的釋放,是一個尋找真正的自我的過程,在這一過程裡,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渴望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心情。

在《天狗》的第一小節裡,“我”吞吐日月,吞吐星球和宇宙,“我”從日月、星球、宇宙裡汲取能量,儲備能量,成就自己,於是“我便是我了。”顯示出詩人吞吐一切的磅礴氣勢。

接著在第二小節裡,因為吸收了宇宙的能量,“我”變得能量巨大無比,“我”是日月之光,是宇宙之光,極為宏大,同時也是極具穿透力、肉眼很難發現的X的光,此時的“我”,不僅形體巨大,而且穿透宇宙,無處不達。“我”是宇宙能量的總和,還有什麼是“我”不可以做到的呢?

再到第三小節,“我”有了巨大的能量,必然要展示自我,實現自我,要擺脫一切東西,包括“我”自己對自己的束縛,然而這個過程又是無比痛苦的。“我”飛奔、狂叫、燃燒,“我”的叫聲震徹宇宙,“我”燃燒的光如熊熊烈火,“我”飛奔的速度如閃電一樣迅速。

然而,這還不夠,“我”還要跟自我作鬥爭,不斷地毀滅自我,尋求“我”巨大力量的釋放之口。這裡像極了那隻涅槃的鳳凰,毀滅自身而重生。在這裡,“我”活力無限,“我”的激情盡情抒發,“我”的力量盡情釋放,“我”的個性盡情張揚。這個過程痛苦而又充滿意義,“我”充分釋放自我之後,終於找見了自己,感到“我便是我了,我的我要爆了!”

在這裡,我們很容易感到那種緊張的氣氛,磅礴的氣勢,正如華中師範大學黃曼君教授所說:“《天狗》一詩……形象奇特,情感噴發,節奏急驟、氣氛緊張。……”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第二,《天上的街市》含蓄內斂,不再突出“我”的主體地位,而是藉助“我”以外的意象表情達意,體現了對傳統詩歌手法的繼承。

在《天上的街市》一詩裡,我們不再能感到詩人磅礴的氣勢、爆發的激情,而是感到一種含蓄內斂的情感。

第一小節寫詩人站在街頭,看到遠遠的街燈與天上的星星融為一體,街燈就像星星,星星又像街燈,人間與天上在遠處連為一片,很難分開。

第二小節裡詩人想象了天上的街市的美景。不僅在眼前,就是在詩人的心裡,人間與天上也是分不開的,天上的美好世界,是我心裡的一個真實的存在,我想象那裡一定也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還有珍貴的物品,“定是世上沒有的珍奇”,那裡美麗、安靜。

接下來第三小節寫道,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看出天上還非常自由。沒有天河阻隔的牛郎織女,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傳說中,牛郎織女是隻有七夕才可以相見的,而在詩人的心中,根本不存在天河阻隔這一說,他們每天都可以在天街閒遊。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全詩很容易讓人感受到古典詩歌的味道,詩人變得含蓄,借用對天街景象的描繪,表達自己對這種美麗、安靜的世界的嚮往;借用牛郎織女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世界的嚮往。

在此,詩人不再直接說出自己所想,而是通過對外部意象的刻畫,非常含蓄地傳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願望。

在這裡,夜晚、星星、天街,都是安靜美麗的,天上的人是悠閒自由的,完全跟現實世界形成對比,含蓄表達詩人對現實的失望。

總之,在《天狗》裡,詩人把自己比作天狗,通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來寫,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心的欣喜與痛苦,追求與願望。而在《天上的街市》裡,詩人不再以第一人稱“我”來敘事,在整首詩歌裡,詩人把自己隱藏了起來,轉為寫外界的景物的欣賞。

換句話說,與《天狗》相比,這首詩由寫“我”轉到寫外物,詩歌風格也從由激情噴發,轉到含蓄內斂,從發現自我到對外部世界的欣賞。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第三,從自由體都新格律體的轉變。

除了上面的轉變,在詩歌的結構上,郭沫若的詩歌也有了明顯的變化。

形式也含著意義。在《天狗》裡詩人的寫作遵循的是內心的情感,我們感到的是生命和情感的律動,詩人甚至來不及斟酌整齊的詩行,或者說,那種整齊的詩行對詩人自由表達情感是一種束縛。

而到了《天上的街市》,詩人開始借鑑當時以徐志摩、聞一多為首的新格律詩的形式。

新格律詩講究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音樂美就是要講究音節,即每個詩句中的音節數量要相等,聞一多認為“節奏便是格律”。《天上的街市》很注重押韻,也注重換韻,不再一韻到底。

建築美指每一小節要結構勻稱整齊。這首詩就分為四個小節,每個小節四句,結構勻稱整齊。

繪畫美指用詞要注意視覺體驗,聞一多認為:好詩要有“

濃麗繁密而具體的意象”,而濃麗的意象要藉助詞語的色彩來實現。比如本詩中的“亮”、“珍奇”等等。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二,郭沫若浪漫主義詩歌轉變的原因。

郭沫若詩歌風格的轉變,有時代的原因,也於自身的經歷有關。

郭沫若在寫《天狗》的時候,他正在日本留學。那個時候國內正在進行著五四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聲勢浩大,傳到了日本,給了年輕的郭沫若很大的鼓勵。

郭沫若到日本留學,本來就是抱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去的。現在國內的新文化運動讓他看到了希望,讓他感覺非常欣喜,激動,他感覺一個嶄新的中國就要誕生,中國積貧積弱的現象就要改變。於是他激情澎湃地寫下了詩集《女神》,《天狗》便是詩集女神中的一個篇目。

從《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詩歌風格有哪些轉變?

在寫《天上的街市》的時候,郭沫若已經告別了書齋生活,踏入了社會。從學校踏入社會本來就會造成一個人心理上的失衡。再加上他這時候成立了創造社,辦文學社團的困難也對他的銳氣有所磨損。

當時創造社的詩歌交付上海泰東書局印刷,但是泰東書局卻遲遲不能付給他們稿費。在創造社裡,郭沫若的年齡最大,大家都推舉它回到國內來催稿費(見《郭沫若自傳》)。

郭沫若在日本已經娶妻生子,生活的困頓,讓他不得不指望稿費來生活。迫於無奈,因為稿費的事情,他幾次回到國內與泰東書局交涉。

當他回到國內的時候,看到的情況跟他在日本書齋裡想象中的情況完全不同。短暫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也逐漸落潮,可是這場運動並沒有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大的改觀。社會仍然是腐敗叢生,仍然是民不聊生,仍然是愚昧和貧窮共存。

這樣,眼前的現實和生活的困頓,讓他的理想受到了挫折,青春的迷惘也隨之而生,讓這時候郭沫若心情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對現實漸漸產生了失望的情緒。於是他的詩歌風格也由寫《天狗》時候的激情澎湃,轉到了寫《天上的街市》的沉穩內斂,由《天狗》那種對動的精神的追求,轉到了《天上的街市》這種對靜的嚮往中來。

總之,郭沫若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不可能一生只有一種風格,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生際遇,自然會對其創作產生影響。無論他用哪種風格來寫,他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