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都挺好》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當時該劇一經播出便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不同於以往聚焦婆媳矛盾、婚姻關係、家庭教育的都市家庭題材劇,這部劇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了原生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上。

劇中的人物特點各有千秋,重男輕女、強勢霸道的蘇母;遇事只會躲、一直被蘇母壓制、想法有些奇葩的蘇父;留學高材生、好面子大男子主義的明哲;從小被蘇母溺愛、習慣啃老的明成;還有自力更生、事業有成的明玉。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全劇圍繞著表面上“都挺好”的蘇家而展開,隨著蘇母的突然離世,蘇家三兄妹還有蘇大強,家中人物成長中的性格盲點、各種失衡的關係全部暴露出來,重男輕女、啃老、陰盛陽衰的夫妻關係、 贍養老人與個人空間的衝突,老人寂寞與追求幸福的矛盾,工薪階層收入現實與夢想的差距一一展現出來。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 很多人從原生家庭來分析這部劇,但看完後,覺得《都挺好》除了向我們展現了原生家庭的真實面貌,諷刺蘇家表面“都挺好”實則“一地雞毛”,還有著豐富的隱喻蘊含,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隱喻:表面看似都挺好。

一開始,電視劇《都挺好》就跟我們描述了一幅特別好的畫面,蘇家的大兒子,斯坦福大學留學後,留住美國結婚生子,還有個漂亮的女兒,一家三口住在別墅裡,幸福美滿。

二兒子,小夫妻生活恩愛,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穿著品牌過著很瀟灑的小日子。

小女兒,企業高管,開著豪華的汽車,住著大房子,在公司前途無量。

蘇母突然去世,三個兒子照顧一位年紀不大、有退休金有房子的蘇父,看似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去沒有尋思,就贍養這事,這一大家子人,不僅僅都流露出原生家庭的不滿,還互相指責和大打出手,讓人感到這家庭其實“都不好”。

每個子女都有自己的難處,而蘇父持續不斷的折騰與對子女的糾纏,特別是蘇明玉一些沉浸於原生家庭的怨恨,也讓人看著無奈與辛酸。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而在整個蘇家中,蘇父在蘇母面前,沒有任何的想法,也沒有一點擔當,他在子女面前也失去了自我,也放棄了在家裡男性的地位。讓蘇母看不起,也讓子女看不起。

但蘇母去世後,蘇父卻似乎將幾十年的壓抑都要釋放出來,他各種“作妖”,各種折騰,就想操控整個蘇家,去沒尋思讓這個家更加亂了。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這些隱喻,帶給我們那些觀賞感悟?

看《都挺好》這部電視劇,看蘇家的三個子女,還有蘇家父母,想起了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在《原生家庭》裡說過:“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如果不解決父母帶給你的恐懼和憤怒,那麼它們終將在未來的日子裡轉移到你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兒時的蘇明玉,在大哥考上了斯坦福後,母親為了籌錢送他讀書,連句商量的話都沒有,直接把明玉的房間給賣了。對此,母親給出的解釋是:“我們的房子,賣了還需要徵求你的意見啊。”

大兒子出國留學,賣房子也要支持;二兒子考不過分數線,花錢也要把他塞進二本;小女兒能上清華,卻因為“沒錢”,不讓去,偏讓她上一個師範學校,因為免費招生。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明玉本來與家人斷絕來往、一個人過得瀟瀟灑灑的明玉,因為母親去世,又重新被捲入了這個家庭裡,這裡面的辛酸,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都一一揭開,讓人看著心疼。

我們都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劇中,兩個兒子在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成長,看似表面光鮮,但遇到事情上卻少了幾分自立與堅強; 而明玉則恰恰相反,缺少父母關愛的她,雖然心理上有陰影,卻也激勵她在逆境中成長起來,更加的獨立和有主見。

以《都挺好》為例,看家庭電視劇背後,所折射的隱喻分析

結語

電視劇《都挺好》用一個家庭的變化,勾勒出整個時代的變遷,同時,在劇中也探討了原生家庭的問題,講述了主角與家庭和解的故事。其中,涉及的親子教育、重男輕女思想、子女贍養老人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