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重溫《平凡的世界》,如同在與兒時隱約的記憶對話,出生於80年代農村的自己,書中出現的農村農民性格的描述、田地房舍的日常生活畫面,那些因為貧窮所產生人性交織的複雜關係等,很多的場景都具有相似性,也對苦難之中不向社會和生活妥協的孫少安所激勵,內心再次燃起了對生活的奮鬥與嚮往。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著名評論家雷達評論此書是“詩與史的恢弘畫卷”、“具有內在魅力的現實主義力作”。 1991年獲得中國第3屆矛盾文學獎。

這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以1975-1985年這10年間為背景,在一個封閉落後的陝北小山村展開故事情節,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

書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孫少安便是這些人物中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在平凡的黃土地上,改革開放的初期, 苦難生活中的孫少安這個人物,彙集了農民、生產隊長、兒子、丈夫、大哥、弟弟等多重的角色, 從他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即使生活再難,他也沒有向社會與生活妥協,即使面朝黃土背朝天,他依然勤勞善良,有上進心,他不僅僅是他們小家庭的希望,更是整個雙水村的希望,他身上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就淺析來聊一下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身上的三種情懷,在情懷的每個部分,通過對小說的敘述,來談一下自己的思考

  • 親情:固有的家庭本位思想,“仁愛”始終貫穿其中;
  • 愛情:兩段不同的愛情,讓我們從唏噓又到理解祝福;
  • 鄉情 :對於家長雙水村,自己事業駐紮的“根”。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01 親情:固有的家庭本位思想,“仁愛”始終貫穿其中

用孫少安的話來說,他的家庭就是一個“爛包”的家,而且極度的貧困,讓這個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家裡有半癱的在床的奶奶、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家人都靠父親和姐姐的勞動苦苦支撐。懂事的孫少安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和父親共同弄莊稼,掙工分,供弟妹上學。

身為家裡的長子,這個家庭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的喜怒哀樂全在這個家裡,家裡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家裡貧窮的苦難日子深深紮根於他的身上,他要讓自己的親人都過上好光景,他要要擔起這份重擔,18歲憑藉著“精明強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成為雙水村的“能人”。

孟子《跬道》,曰:“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在這個家裡,與其說孫少安是長子,不如說,他在家中扮演了父親這個角色的職責。家裡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他的心,他愛這個家 ,願意為這個家付出所有。

孫少安的一生都貫徹這“家庭本位”思想,這也是中國傳統觀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以家庭為參照點,把一切事務同家庭聯繫起來,一切以家庭為首要因素,家庭大於個人。

所以,我們會看到當妹妹蘭香考上省城的大學時,他高興的又蹦又跳,感嘆孫家終於出了個大學生,突然覺得以前吃的苦、受過的罪都是值得的;當自己不成器的姐夫欺負姐姐時,孫少安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權利卻愛護姐姐;當他的妻子秀蓮想要分家,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他擔心父親和奶奶離開他,生活會一團糟糕。

即使是二爸那邊有困難求助於他時,孫少安不顧自己妻子的反對,也是傾盡的能力來幫助他,在他眼裡,家人是不分彼此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內心願意的,也表明了孫少安對親情的珍惜和呵護。

《論語》提出“仁者愛人”,仁即是愛。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範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認為應當用“仁”來處理倫理社會關係,主張人和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孫少安,他的言行舉止,正是具有仁愛思想之人 ,我們就不難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了。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02 兩段不同的愛情,讓我們從唏噓又到理解祝福

孫少安的愛情歷程中主要有兩位女性,一位是田潤葉(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位是賀秀蓮(不要任何彩禮),最後成為孫少安的妻子。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也刻畫出來那個年代農村青年的愛情觀。

  • 青梅竹馬田潤葉

提到小說中的愛情,最讓人感動的是他與田潤葉的愛情,兩人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有著深厚的感情,兩人的愛情是真摯的,純潔的也是美好的。但他們倆的愛情卻不得屈服於現實,讓人感到可惜。

原因在於隨著田潤葉的父親田福堂成為村支書,家裡條件變得越來越好,而相反,孫少安家裡變得越來越窮, 兩人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雖然田潤葉並不在意孫少安家庭情況,但孫少安強烈的自尊心讓他放棄了這份愛情,他不想連累田潤葉。

在這段感情中,兩人的確是存在著城鄉差別、社會地位的差別和家庭環境的差別,正是因為孫少安這種“給不了幸福就放手”的自我犧牲的悲劇觀念,最終選擇了放棄。

看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深深的帶著那個年代的色彩,固有的傳統婚姻觀,讓他不敢大膽追求自己幸福的腳步,這也有從側面反映出來,在殘酷苦難的現實下,孫少安的內心被壓抑的心理,也是一種小農意識侷限性的典型表現。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 不要彩禮賀秀蓮

相比於甜蜜的感情,孫少安與賀秀蓮之間更多的是感情轉化為親情,在孫少安一無所有的時候,她義無反顧的嫁給他,沒有要任何的彩禮。就是認準了這個人,其他的都可以不要。

孫少安就算娶了賀秀蓮,最初沒有感情,但打拼事業過程中,他們在一起經歷的太多,一起吃苦共患難,不得不說,孫少安是幸運的,他娶了一個好妻子,娶到一個與他同樣珍貴的品質,她愛自己的丈夫,處處為自己丈夫著想,為了每天出門勞動與丈夫一起種莊稼,大壩修梯田,任勞任怨。

隨著時間的流逝,孫少安也越來越明白,何秀蓮是他的得力助手,自從進了孫家的門,他肩上的擔子終於沒有那麼沉了,賀秀蓮是他要過一輩子的人,因此開始珍惜這份感情。隨著日子也開始慢慢好轉,去沒尋思小說的最後,何秀蓮被檢查出肺炎,也為這段婚姻添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看到孫少安和賀秀蓮的婚姻,不由的思考婚姻與愛情之間的關係。或許從他們身上,最初的結合是沒有愛情的,但在共患難的時間內,他們卻有著一致的想法,就是將日子越過越好。或許婚姻總歸不是愛情,不需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婚姻中的樣子,也值得我們珍惜。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03 鄉情:對於家長雙水村,自己事業駐紮的“根”。

不同於弟弟孫少平,孫少安一直堅信自己的世界不在外面,而是在雙水村,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間,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生活都黯淡無光,但孫少安相信通過自己的幸福努力一定可以改變現在這種毫無生機的生活狀態,“人定勝天”,是孫少安的信仰,面對著腳下的黃土地,他相信自己一定會有一番作為。

從18歲被選為生產隊的隊長,孫少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僅僅是為他自己,更是為了雙水村所有的村民們,他的思想一直走在前列,平時也注重學習一些新的生產理念,學習合作之後他覺得可以讓雙水村也實行這種制度,調動所有村民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農業的產量。

孫少安的情懷,絕不僅僅是個人的溫飽、自家的溫飽,他的夢想是讓雙水村所有的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他們可以住新窯,吃上白麵饃饃,過年的時候可以有一件像樣的新衣服,為此孫少安想把大家都團結起來,一起努力來改變雙水村貧窮的現狀。

後來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孫少華也有了自己辦廠的想法,他開辦了磚窯廠,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也緩解了村裡一些人的就業情況,雖然欠了很多債,受到了層層的阻力,可孫少安並沒有放棄,可是他完成的意志和豁達的胸懷,磚窯廠的經營的風生水起,雙水村的鄉親們也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對未來的日子有了更多的盼頭,更加勤奮積極的去工廠工作和學習,鄉親的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


作為一個領導者,孫少華一直為集體著想,為全村人服務,贏得村裡人的讚美,他對家鄉的堅守以及對父老鄉親們的感情打動了每個讀者,雖然出身於農民,卻善於接受新事物,不論遇到什麼的風吹雨打,他都沒有倒下,因為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孫少安的人生經歷,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奮鬥,所謂的人生,就是選擇好自己的目標,不斷地為之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去感受自己的成長,實現自己的目標。孫少安就是這樣一位勤奮努力不向生活妥協的青年農民,他的發展立足於農村,腳踏實地,不斷的奮鬥。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淺析苦難之中不平凡人生孫少安的三種情懷

結語:

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共同組成,每個人都扮演者不同的社會角色,困苦與追求、家庭瑣碎與社會衝突、眼淚與歡笑等,都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生活,用不平凡的精神鑄造不平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