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重温《平凡的世界》,如同在与儿时隐约的记忆对话,出生于80年代农村的自己,书中出现的农村农民性格的描述、田地房舍的日常生活画面,那些因为贫穷所产生人性交织的复杂关系等,很多的场景都具有相似性,也对苦难之中不向社会和生活妥协的孙少安所激励,内心再次燃起了对生活的奋斗与向往。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著名评论家雷达评论此书是“诗与史的恢弘画卷”、“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 1991年获得中国第3届矛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1975-1985年这10年间为背景,在一个封闭落后的陕北小山村展开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书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孙少安便是这些人物中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在平凡的黄土地上,改革开放的初期, 苦难生活中的孙少安这个人物,汇集了农民、生产队长、儿子、丈夫、大哥、弟弟等多重的角色, 从他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即使生活再难,他也没有向社会与生活妥协,即使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依然勤劳善良,有上进心,他不仅仅是他们小家庭的希望,更是整个双水村的希望,他身上有很多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就浅析来聊一下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身上的三种情怀,在情怀的每个部分,通过对小说的叙述,来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 亲情:固有的家庭本位思想,“仁爱”始终贯穿其中;
  • 爱情:两段不同的爱情,让我们从唏嘘又到理解祝福;
  • 乡情 :对于家长双水村,自己事业驻扎的“根”。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01 亲情:固有的家庭本位思想,“仁爱”始终贯穿其中

用孙少安的话来说,他的家庭就是一个“烂包”的家,而且极度的贫困,让这个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家里有半瘫的在床的奶奶、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家人都靠父亲和姐姐的劳动苦苦支撑。懂事的孙少安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和父亲共同弄庄稼,挣工分,供弟妹上学。

身为家里的长子,这个家庭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的喜怒哀乐全在这个家里,家里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家里贫穷的苦难日子深深扎根于他的身上,他要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光景,他要要担起这份重担,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

孟子《跬道》,曰:“理亦无所问,知己者阕砻。良驹识主,长兄若父”,在这个家里,与其说孙少安是长子,不如说,他在家中扮演了父亲这个角色的职责。家里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他的心,他爱这个家 ,愿意为这个家付出所有。

孙少安的一生都贯彻这“家庭本位”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以家庭为参照点,把一切事务同家庭联系起来,一切以家庭为首要因素,家庭大于个人。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妹妹兰香考上省城的大学时,他高兴的又蹦又跳,感叹孙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突然觉得以前吃的苦、受过的罪都是值得的;当自己不成器的姐夫欺负姐姐时,孙少安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权利却爱护姐姐;当他的妻子秀莲想要分家,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他担心父亲和奶奶离开他,生活会一团糟糕。

即使是二爸那边有困难求助于他时,孙少安不顾自己妻子的反对,也是倾尽的能力来帮助他,在他眼里,家人是不分彼此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内心愿意的,也表明了孙少安对亲情的珍惜和呵护。

《论语》提出“仁者爱人”,仁即是爱。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孙少安,他的言行举止,正是具有仁爱思想之人 ,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了。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02 两段不同的爱情,让我们从唏嘘又到理解祝福

孙少安的爱情历程中主要有两位女性,一位是田润叶(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位是贺秀莲(不要任何彩礼),最后成为孙少安的妻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也刻画出来那个年代农村青年的爱情观。

  • 青梅竹马田润叶

提到小说中的爱情,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与田润叶的爱情,两人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两人的爱情是真挚的,纯洁的也是美好的。但他们俩的爱情却不得屈服于现实,让人感到可惜。

原因在于随着田润叶的父亲田福堂成为村支书,家里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而相反,孙少安家里变得越来越穷, 两人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虽然田润叶并不在意孙少安家庭情况,但孙少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放弃了这份爱情,他不想连累田润叶。

在这段感情中,两人的确是存在着城乡差别、社会地位的差别和家庭环境的差别,正是因为孙少安这种“给不了幸福就放手”的自我牺牲的悲剧观念,最终选择了放弃。

看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深深的带着那个年代的色彩,固有的传统婚姻观,让他不敢大胆追求自己幸福的脚步,这也有从侧面反映出来,在残酷苦难的现实下,孙少安的内心被压抑的心理,也是一种小农意识局限性的典型表现。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 不要彩礼贺秀莲

相比于甜蜜的感情,孙少安与贺秀莲之间更多的是感情转化为亲情,在孙少安一无所有的时候,她义无反顾的嫁给他,没有要任何的彩礼。就是认准了这个人,其他的都可以不要。

孙少安就算娶了贺秀莲,最初没有感情,但打拼事业过程中,他们在一起经历的太多,一起吃苦共患难,不得不说,孙少安是幸运的,他娶了一个好妻子,娶到一个与他同样珍贵的品质,她爱自己的丈夫,处处为自己丈夫着想,为了每天出门劳动与丈夫一起种庄稼,大坝修梯田,任劳任怨。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少安也越来越明白,何秀莲是他的得力助手,自从进了孙家的门,他肩上的担子终于没有那么沉了,贺秀莲是他要过一辈子的人,因此开始珍惜这份感情。随着日子也开始慢慢好转,去没寻思小说的最后,何秀莲被检查出肺炎,也为这段婚姻添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看到孙少安和贺秀莲的婚姻,不由的思考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或许从他们身上,最初的结合是没有爱情的,但在共患难的时间内,他们却有着一致的想法,就是将日子越过越好。或许婚姻总归不是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婚姻中的样子,也值得我们珍惜。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03 乡情:对于家长双水村,自己事业驻扎的“根”。

不同于弟弟孙少平,孙少安一直坚信自己的世界不在外面,而是在双水村,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生活都黯淡无光,但孙少安相信通过自己的幸福努力一定可以改变现在这种毫无生机的生活状态,“人定胜天”,是孙少安的信仰,面对着脚下的黄土地,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从18岁被选为生产队的队长,孙少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是为他自己,更是为了双水村所有的村民们,他的思想一直走在前列,平时也注重学习一些新的生产理念,学习合作之后他觉得可以让双水村也实行这种制度,调动所有村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的产量。

孙少安的情怀,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温饱、自家的温饱,他的梦想是让双水村所有的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他们可以住新窑,吃上白面馍馍,过年的时候可以有一件像样的新衣服,为此孙少安想把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努力来改变双水村贫穷的现状。

后来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孙少华也有了自己办厂的想法,他开办了砖窑厂,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也缓解了村里一些人的就业情况,虽然欠了很多债,受到了层层的阻力,可孙少安并没有放弃,可是他完成的意志和豁达的胸怀,砖窑厂的经营的风生水起,双水村的乡亲们也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对未来的日子有了更多的盼头,更加勤奋积极的去工厂工作和学习,乡亲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作为一个领导者,孙少华一直为集体着想,为全村人服务,赢得村里人的赞美,他对家乡的坚守以及对父老乡亲们的感情打动了每个读者,虽然出身于农民,却善于接受新事物,不论遇到什么的风吹雨打,他都没有倒下,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孙少安的人生经历,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奋斗,所谓的人生,就是选择好自己的目标,不断地为之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去感受自己的成长,实现自己的目标。孙少安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不向生活妥协的青年农民,他的发展立足于农村,脚踏实地,不断的奋斗。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浅析苦难之中不平凡人生孙少安的三种情怀

结语: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共同组成,每个人都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困苦与追求、家庭琐碎与社会冲突、眼泪与欢笑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生活,用不平凡的精神铸造不平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