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俠士是一群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曾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某些特定年代,甚至或多或少對當時社會生活發生過影響,如宋代的宋江三十六人縱橫馳騁數千裡,《宋·侯蒙傳》記:“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據此演繹的《水滸傳》宋江起義更是波瀾壯闊,震動朝野。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01 俠士狹義俠風

(一)俠士

俠士是行俠仗義之士的簡稱,在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明清時代,俠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一直活躍在社會舞臺上,頗具傳奇色彩,乃至近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里,仍不乏其身影。俠士始發於先秦遊俠,分化發展於兩漢,復興於三國魏晉,盛行於隋唐,沒落於宋元,最後絕唱於明清,演繹了無數曠世持久的英雄壯舉,給古代社會裝扮了一筆濃濃色彩。

一種文化現象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其必然的歷史原因與時代背景,俠義也不例外。古代法制不健全,社會黑暗,恃強凌弱成為普遍現象,人們尚武重勇,義氣相連,報團取暖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的歷史選擇,且隨著社會動盪的加劇而愈演愈烈。歷朝歷代的正史、野史、小說曲等文史載體,俠土的事蹟記載汗牛充棟。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需要說明是是,俠士是稱謂,不是職業,歷史上有傳統的土、農、工、商,現在說的工、農、兵、學、商,都沒有“俠士”的職業概念。作為一種稱謂,人們的立場不同,屁股決定腦袋,對俠士的認識就很難一致,甲眼中的俠士到了乙那裡被認定為匪也不無可能。

(二)狹義

俠士主體就是一個“俠”字,即狹義,類似一種文化圖騰,對它的崇拜與嚮往,已成為我國既獨特又傳統的一種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前幾年金庸、古龍等大師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暢銷盛行,與這種文化現象有直接的關係。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歷史上最早提出“俠”這個概念的的是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他在《五蠹》篇中提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八說》篇中提到:“人臣肆意陳欲曰俠” “棄官寵交謂之有俠”。由此可見,韓非子對“俠”的初心為貶義詞,定義為所欲為、犯上作亂之人為他眼中的“俠”,與我們現在討論的“狹義”南轅北轍,蓋因他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

到了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第一次提出“俠士”的概念,較深刻地揭示出了俠的內涵就是捨己助人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司馬遷站在民間立場明確俠的本質,由此正式為俠正名。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後人的意見又有反覆。到了東漢,許慎褒之,稱“輕財者”為“俠”

;荀悅《漢紀》貶之,將以武立威、胡作非為的人“謂之遊俠”;班固既反對俠“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又贊俠頗有“溫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有絕異之姿”。三國時期,曹植的《七啟》、劉劭的《趙都賦》,都對俠持肯定與讚賞態度;

唐代學者司馬貞、呂向都將輕死重義之人稱為俠;顏師古則認為“俠之言挾也”,又犯了偏頗的毛病;

把俠推而廣之更加寬泛化的是明代的李贄,把“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納入俠的範疇;

到了近代,意見仍未統一,甚至有大師級人物也不認可狹的本質,如章太炎,他 “其在蒿萊(順民))明堂(官吏)之間,皆謂之俠”的論調太絕對;范文瀾更偏頗,把俠與惡霸等同。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章太炎故居

(三)俠風

所謂俠風,俠義之風也,理解了狹之義,俠風不必解釋。

現在,對俠已有統一定義,指憑一己之力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含褒義所謂俠士,就是不循章法、捨生取義、抑強扶弱之人,當然如梁山好漢一樣,其中有些觀念夾雜著各種負面行為與影響。

自漢代起,俠士遊走江湖,幾乎沒有以固定的群體或組織出現過。即使有,也是如宋代良史《東都事略》及《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記載的宋江事蹟那樣,以特定的面目出現,並以俠義之風名留史冊。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02 俠士分類:以《水滸傳》好漢為例

先秦以來,史書及文學作品如《水滸傳》等中出現的俠士,大概有如下4種:

(一) 遊俠

遊俠主要指那些“不持常業、不治生產、喜好周遊之人”。《史記》《漢書》等史書都有遊俠傳記。《水滸傳》中游俠以劉唐為代表,書第十四回“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義認東溪村”中,赤發鬼劉唐自我介紹:

“小人自幼飄蕩江湖,多走途路,專好結識好漢……”

遊俠劉唐打聽到生辰綱的信息找晁蓋報信,吃醉了酒被雷橫誤抓,托塔天王晁蓋謊稱舅甥關係把劉唐救下,並送雷橫銀兩。為討回晁蓋人情,劉唐持刀追趕與雷橫惡鬥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一個剛正不阿的遊俠形象栩栩如生。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赤發鬼劉唐的精彩表現還有《水滸傳》第二十回“鄆城縣月夜走劉唐”。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晁蓋,“第一件要緊的事務”就是為感謝呼保義宋江宋押司的救命之恩,派赤發鬼劉唐去送銀兩給他。劉唐走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不說,向路邊店裡的人打聽方才認出宋江,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難怪宋江驚呼:

“賢弟,你好大膽!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兒惹出事來!”

劉唐卻神態自若,“感承大恩,不懼一死,特地來酬謝”,一番言語,好漢氣質,溢於言表。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二)俠客

“俠客”我們最為熟悉,與“門客”、“莊客”同義,多指投身他人門下,被人供養,受人驅使,必要時做“刺客”使用。他們“士為知己者死”,典型的如“窮途匕首見”刺殺秦王的荊軻。唐代詩人李白著有歌頌俠客的名篇《俠客行》。

《水滸傳》中提到大戶人家多養有門客,如“門招天下客”的天貴星小旋風柴進,他身為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後代,家道殷實,宋江第一次到訪書中就提到“有十數個近上的莊客並幾個主管,輪替著把盞,服侍勸飲。”打虎英雄武松就曾以“門客”身份寄養在小旋風柴進門下,只可惜武松性情剛烈,喝醉了酒常常把別的莊客一頓收拾,因此被柴進“相待得慢了”……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三)官俠

指有正義感的官吏。他們作為正義的化身,為民除害,維護社會秩序。《水滸傳》及時雨宋江本一鄆城縣押司,刀筆小吏,整日舞文弄墨,雖面黑身矮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家大孝,故世稱“孝義黑三郎”;又因他常常濟人貧困,喜為人排難解危,江湖盛名“山東及時雨”;他最在意的卻是象徵忠義的綽號“呼保義”。他最狹義之舉是“擔著血海也似干係”,為“犯了彌天大罪”的晁蓋通風報信;沒有宋江的及時相救,晁蓋等人百分之一千地“性命便休了”。

宋江後來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把受招安“替天行道”變為朝廷官差作為第一要務,最後他終回到“官俠”序列。雖下場可悲,但實現了他“光宗耀祖”的夙願。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四)豪俠

“豪俠”具有一定身份地位,以仗義疏財為樂事,視金如土。《水滸傳》中豪俠不乏代表,晁蓋作為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之外的俠士,值得一書。

晁蓋,鄆城縣東溪村村長,人送綽號“托塔天王”。晁蓋“義”字當頭,重情重義,耿直真誠,為人豪爽,所以遊俠劉唐有好事能不遠千里投奔他。

晁蓋在《水滸傳》中,既沒有超人智慧,也沒有神奇武功,卻在梁山上被眾人尊為大哥,自有其道理。晁蓋的義氣、豪爽也是江湖上的一張名片。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03 俠義之風的歷代傳承

先秦:遊俠創始期。綱紀失常,諸侯爭霸,社會變亂紛爭加劇,“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遊俠有機會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兩漢:俠風異變發展期。《漢書・遊俠傳》記載當時“俠者極眾,而無足數者”“街各有豪俠”,而且從布衣到富豪階層4類俠士應有盡有,遍佈社會各個角落,也因此受到朝廷重創打壓。

三國魏晉南北朝:俠風復興期

這是一個南北割據大戰亂、社會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時代,群雄四起,流民無產者巨幅增長,為歷史風流人物曹操、袁紹、劉備、孫權、孫堅等俠客的產生提供了歷史契機,體現了衰世放狂的鮮明特徵。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隋唐:俠風黃金期

隋代武將中,出身武俠者最多,如楊堅少年同學元諧,“家代貴盛”“性豪俠有氣調”,後為隋朝開國元老。

唐代自始至終崇尚俠風,英雄主義的社會思潮空前高漲,狹義行為成為人們心目中孜孜以求的理想風範,尤其是文人行俠成為中國俠士史上令人神往的一道風景線。

宋元:俠風衰落期

耳熟能詳的《水滸傳》梁山泊一百單八將聚義,轟轟烈烈,所向披靡,貌似演繹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俠士傳奇。其實,《水滸傳》故事原型生活的宋代,俠風已經沒落,主要原因在於重文輕武。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趙匡胤黃陵

中國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在唐代得到了發揚光大,尊文棄武的趨勢開始形成,到宋代,因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特殊原因,他杯酒釋兵權,使社會尚武的風氣日漸式微,俠風衰竭,俠士數量明顯減少。

下面從梁山泊宋江集團的秘密性、民間性、世俗性、團伙性等4個特點談起。

秘密性。秘密社會是自宋以後俠土活動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如北宋年間的“白衣會”等秘密結社團體。《水滸傳》開篇第十四回,就以“七星聚義”密謀“智取生辰綱”拉開了梁山泊起事的序幕。

民間性世俗性。與宋朝俠風日衰的背景相襯托,俠士表現世俗化的特徵非常明顯,俠士多出身於民間底層,與民間聯繫更為緊密,俠士的野性屈從於社會規範。《水滸傳》成型於民間說書;梁山泊好漢多為遊離於社會邊緣的流民;最後一同隨宋江接受招安並替朝廷徵方臘;宋江、盧俊義被朝廷害死,活著的部下不是揭竿起義、報仇血恨,而是吳用等自殺陪葬,僅這幾點就從幾個角度提供了當時俠風沒落的例證。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團伙性。宋代俠土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喜好集體聚義,與朝廷作對。梁山泊一百零八將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風風火火闖九州”最為典型,他們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將矛頭直指官府,集體鬧事,貌似動靜不小,但縱觀整個宋代,即使在誇大規模的文學作品《水滸傳》裡,好漢也不過一百單八將(更別說史料上的三十六人了),其再神勇的俠義之風,對整個社會幾近衰竭的俠風而言,杯水車薪,胳膊擰不過大腿,望洋興嘆而已。

明清:俠風絕唱期

明清統治時代,俠風風光不再,但乾隆以後,國內封建勢力處於衰落之中,國際上面臨外國豪強的嚴重成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內憂外患誕生了譚嗣同、秋瑾等成千上萬義勇俠士,他們前仆後繼,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俠風之歌。

以《水滸傳》為例,看俠士分類及歷代俠義之風傳承

04 童童結語

歷朝歷代各類俠士各顯其能,歷代傳承經久不衰。他們或不滿貪官汙吏的迫害被“逼上梁山”,或因苛捐雜稅鋌而走險……

與歷代俠士不同之處在於,《水滸傳》中描述的俠士以綠林好漢為主要標籤,他們不再“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而是揭竿而起,聚眾結義,殺富濟貧,“俺們也是有身份證的人”,梁山泊宋江集團成為各類俠士狹義之風的集中體現,很有研究價值。

通過對俠義之風的歷代傳承的闡述及《水滸傳》梁山泊集團狹義特點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國家策略和措施的支持或打壓力度,對俠義之風人文精神的引導或破壞,結果是多麼的迥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