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侠士是一群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曾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某些特定年代,甚至或多或少对当时社会生活发生过影响,如宋代的宋江三十六人纵横驰骋数千里,《宋·侯蒙传》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据此演绎的《水浒传》宋江起义更是波澜壮阔,震动朝野。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01 侠士狭义侠风

(一)侠士

侠士是行侠仗义之士的简称,在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代,侠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活跃在社会舞台上,颇具传奇色彩,乃至近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仍不乏其身影。侠士始发于先秦游侠,分化发展于两汉,复兴于三国魏晋,盛行于隋唐,没落于宋元,最后绝唱于明清,演绎了无数旷世持久的英雄壮举,给古代社会装扮了一笔浓浓色彩。

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与时代背景,侠义也不例外。古代法制不健全,社会黑暗,恃强凌弱成为普遍现象,人们尚武重勇,义气相连,报团取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且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而愈演愈烈。历朝历代的正史、野史、小说曲等文史载体,侠土的事迹记载汗牛充栋。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需要说明是是,侠士是称谓,不是职业,历史上有传统的土、农、工、商,现在说的工、农、兵、学、商,都没有“侠士”的职业概念。作为一种称谓,人们的立场不同,屁股决定脑袋,对侠士的认识就很难一致,甲眼中的侠士到了乙那里被认定为匪也不无可能。

(二)狭义

侠士主体就是一个“侠”字,即狭义,类似一种文化图腾,对它的崇拜与向往,已成为我国既独特又传统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前几年金庸、古龙等大师的武侠小说之所以畅销盛行,与这种文化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历史上最早提出“侠”这个概念的的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他在《五蠹》篇中提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八说》篇中提到:“人臣肆意陈欲曰侠” “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由此可见,韩非子对“侠”的初心为贬义词,定义为所欲为、犯上作乱之人为他眼中的“侠”,与我们现在讨论的“狭义”南辕北辙,盖因他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

到了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第一次提出“侠士”的概念,较深刻地揭示出了侠的内涵就是舍己助人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司马迁站在民间立场明确侠的本质,由此正式为侠正名。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后人的意见又有反复。到了东汉,许慎褒之,称“轻财者”为“侠”

;荀悦《汉纪》贬之,将以武立威、胡作非为的人“谓之游侠”;班固既反对侠“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又赞侠颇有“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三国时期,曹植的《七启》、刘劭的《赵都赋》,都对侠持肯定与赞赏态度;

唐代学者司马贞、吕向都将轻死重义之人称为侠;颜师古则认为“侠之言挟也”,又犯了偏颇的毛病;

把侠推而广之更加宽泛化的是明代的李贽,把“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纳入侠的范畴;

到了近代,意见仍未统一,甚至有大师级人物也不认可狭的本质,如章太炎,他 “其在蒿莱(顺民))明堂(官吏)之间,皆谓之侠”的论调太绝对;范文澜更偏颇,把侠与恶霸等同。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章太炎故居

(三)侠风

所谓侠风,侠义之风也,理解了狭之义,俠风不必解释。

现在,对侠已有统一定义,指凭一己之力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含褒义所谓侠士,就是不循章法、舍生取义、抑强扶弱之人,当然如梁山好汉一样,其中有些观念夹杂着各种负面行为与影响。

自汉代起,侠士游走江湖,几乎没有以固定的群体或组织出现过。即使有,也是如宋代良史《东都事略》及《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记载的宋江事迹那样,以特定的面目出现,并以侠义之风名留史册。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02 侠士分类:以《水浒传》好汉为例

先秦以来,史书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等中出现的侠士,大概有如下4种:

(一) 游侠

游侠主要指那些“不持常业、不治生产、喜好周游之人”。《史记》《汉书》等史书都有游侠传记。《水浒传》中游侠以刘唐为代表,书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义认东溪村”中,赤发鬼刘唐自我介绍:

“小人自幼飘荡江湖,多走途路,专好结识好汉……”

游侠刘唐打听到生辰纲的信息找晁盖报信,吃醉了酒被雷横误抓,托塔天王晁盖谎称舅甥关系把刘唐救下,并送雷横银两。为讨回晁盖人情,刘唐持刀追赶与雷横恶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一个刚正不阿的游侠形象栩栩如生。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赤发鬼刘唐的精彩表现还有《水浒传》第二十回“郓城县月夜走刘唐”。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晁盖,“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就是为感谢呼保义宋江宋押司的救命之恩,派赤发鬼刘唐去送银两给他。刘唐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不说,向路边店里的人打听方才认出宋江,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难怪宋江惊呼:

“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

刘唐却神态自若,“感承大恩,不惧一死,特地来酬谢”,一番言语,好汉气质,溢于言表。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二)侠客

“侠客”我们最为熟悉,与“门客”、“庄客”同义,多指投身他人门下,被人供养,受人驱使,必要时做“刺客”使用。他们“士为知己者死”,典型的如“穷途匕首见”刺杀秦王的荆轲。唐代诗人李白著有歌颂侠客的名篇《侠客行》。

《水浒传》中提到大户人家多养有门客,如“门招天下客”的天贵星小旋风柴进,他身为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代,家道殷实,宋江第一次到访书中就提到“有十数个近上的庄客并几个主管,轮替着把盏,服侍劝饮。”打虎英雄武松就曾以“门客”身份寄养在小旋风柴进门下,只可惜武松性情刚烈,喝醉了酒常常把别的庄客一顿收拾,因此被柴进“相待得慢了”……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三)官侠

指有正义感的官吏。他们作为正义的化身,为民除害,维护社会秩序。《水浒传》及时雨宋江本一郓城县押司,刀笔小吏,整日舞文弄墨,虽面黑身矮但,为人仗义疏财,在家大孝,故世称“孝义黑三郎”;又因他常常济人贫困,喜为人排难解危,江湖盛名“山东及时雨”;他最在意的却是象征忠义的绰号“呼保义”。他最狭义之举是“担着血海也似干系”,为“犯了弥天大罪”的晁盖通风报信;没有宋江的及时相救,晁盖等人百分之一千地“性命便休了”。

宋江后来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把受招安“替天行道”变为朝廷官差作为第一要务,最后他终回到“官侠”序列。虽下场可悲,但实现了他“光宗耀祖”的夙愿。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四)豪侠

“豪侠”具有一定身份地位,以仗义疏财为乐事,视金如土。《水浒传》中豪侠不乏代表,晁盖作为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外的侠士,值得一书。

晁盖,郓城县东溪村村长,人送绰号“托塔天王”。晁盖“义”字当头,重情重义,耿直真诚,为人豪爽,所以游侠刘唐有好事能不远千里投奔他。

晁盖在《水浒传》中,既没有超人智慧,也没有神奇武功,却在梁山上被众人尊为大哥,自有其道理。晁盖的义气、豪爽也是江湖上的一张名片。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03 侠义之风的历代传承

先秦:游侠创始期。纲纪失常,诸侯争霸,社会变乱纷争加剧,“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游侠有机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两汉:侠风异变发展期。《汉书・游侠传》记载当时“侠者极众,而无足数者”“街各有豪侠”,而且从布衣到富豪阶层4类侠士应有尽有,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也因此受到朝廷重创打压。

三国魏晋南北朝:侠风复兴期

这是一个南北割据大战乱、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群雄四起,流民无产者巨幅增长,为历史风流人物曹操、袁绍、刘备、孙权、孙坚等侠客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契机,体现了衰世放狂的鲜明特征。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隋唐:侠风黄金期

隋代武将中,出身武侠者最多,如杨坚少年同学元谐,“家代贵盛”“性豪侠有气调”,后为隋朝开国元老。

唐代自始至终崇尚侠风,英雄主义的社会思潮空前高涨,狭义行为成为人们心目中孜孜以求的理想风范,尤其是文人行侠成为中国侠士史上令人神往的一道风景线。

宋元:侠风衰落期

耳熟能详的《水浒传》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义,轰轰烈烈,所向披靡,貌似演绎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侠士传奇。其实,《水浒传》故事原型生活的宋代,侠风已经没落,主要原因在于重文轻武。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赵匡胤黄陵

中国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在唐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尊文弃武的趋势开始形成,到宋代,因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特殊原因,他杯酒释兵权,使社会尚武的风气日渐式微,侠风衰竭,侠士数量明显减少。

下面从梁山泊宋江集团的秘密性、民间性、世俗性、团伙性等4个特点谈起。

秘密性。秘密社会是自宋以后侠土活动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如北宋年间的“白衣会”等秘密结社团体。《水浒传》开篇第十四回,就以“七星聚义”密谋“智取生辰纲”拉开了梁山泊起事的序幕。

民间性世俗性。与宋朝侠风日衰的背景相衬托,侠士表现世俗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侠士多出身于民间底层,与民间联系更为紧密,侠士的野性屈从于社会规范。《水浒传》成型于民间说书;梁山泊好汉多为游离于社会边缘的流民;最后一同随宋江接受招安并替朝廷征方腊;宋江、卢俊义被朝廷害死,活着的部下不是揭竿起义、报仇血恨,而是吴用等自杀陪葬,仅这几点就从几个角度提供了当时侠风没落的例证。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团伙性。宋代侠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喜好集体聚义,与朝廷作对。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州”最为典型,他们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将矛头直指官府,集体闹事,貌似动静不小,但纵观整个宋代,即使在夸大规模的文学作品《水浒传》里,好汉也不过一百单八将(更别说史料上的三十六人了),其再神勇的侠义之风,对整个社会几近衰竭的侠风而言,杯水车薪,胳膊拧不过大腿,望洋兴叹而已。

明清:侠风绝唱期

明清统治时代,侠风风光不再,但乾隆以后,国内封建势力处于衰落之中,国际上面临外国豪强的严重成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内忧外患诞生了谭嗣同、秋瑾等成千上万义勇侠士,他们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侠风之歌。

以《水浒传》为例,看侠士分类及历代侠义之风传承

04 童童结语

历朝历代各类侠士各显其能,历代传承经久不衰。他们或不满贪官污吏的迫害被“逼上梁山”,或因苛捐杂税铤而走险……

与历代侠士不同之处在于,《水浒传》中描述的侠士以绿林好汉为主要标签,他们不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是揭竿而起,聚众结义,杀富济贫,“俺们也是有身份证的人”,梁山泊宋江集团成为各类侠士狭义之风的集中体现,很有研究价值。

通过对侠义之风的历代传承的阐述及《水浒传》梁山泊集团狭义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家策略和措施的支持或打压力度,对侠义之风人文精神的引导或破坏,结果是多么的迥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