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蝴蝶夢》是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裡埃的成名代表作,小說一經面世便收到世人的矚目,如今我們再來品味這部經典小說,依然會被這部浪漫懸疑愛情小說所震撼,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整部小說讓我們置身於一種神秘抑鬱的氛圍中,猶如那迷霧籠罩的曼陀麗莊園,還有那個早已死去,卻時刻將陰霾籠罩在莊園每一個人身上的呂蓓卡,一個美麗而聰慧的女人,每個人談起她都不免讚不絕口,對她的去世惋惜哀嘆。可是作為她的前夫,現在“我”的丈夫德溫特,只要一提起呂蓓卡,卻是狂躁不安,形容她是一個惡魔。直到小說的最終,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呂蓓卡。

《蝴蝶夢》這部小說讓我們的視覺和感官感受到一場文字的盛宴,令我們欲罷不能,深陷其中,讀完後依舊餘音嫋嫋。也許這就是內視角敘事方法的魅力所在,但是要運用這種方法,不僅要純熟地掌握這種技巧,同時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底也是不可或缺的。

內視角藉助某一人物的意識感知,從某一人物的視角出發,敘述其體驗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始終採用一個人物的視角,也可以在敘事中輪流採用幾個人物的角度來表現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或採用多重視角,即採用各種人物的視角來反覆表現某一事件。

今天我就來嘗試分析一下小說中的內視角敘事方式,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 敘事結構:小說整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結構,同時又使用了嵌入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使得小說變得更加靈動,小說的層次更加豐富立體
  • 敘事視角:小說靈活運用了雙重視角方法和多重視角方法相結合的視角切入點,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
  • 敘事中運用的寫作手法:象徵、比擬和對比手法,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01、敘事結構:小說整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結構,同時又使用了嵌入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使得小說變得更加靈動,小說的層次更加豐富立體

“嵌入式敘事結構”通俗地講,就是“故事中套著故事的故事”。我們再來分享一下熱奈特對於敘事層次的一個分析理論,他認為:一個故事中敘述的事件在敘事層次上要高於講述這個故事的敘述行為發生的層次,他把敘事層次分為外敘事、內敘事和元敘事。

《蝴蝶夢》之所以得到世人的追捧,就在於小說獨特的敘事方法,令小說增色不少,小說採用的敘事結構使得故事變得更加懸疑而且神秘,更加錯綜複雜,讀來更有韻味,但同時絲毫不影響整個結構的流暢感,《蝴蝶夢》的敘事結構佈局極為精細和奇特,充滿了靈動感和跳躍感。

小說基本採用了倒敘的手法, 同時倒敘中又穿插了倒敘,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底可見一斑,倒敘中套著倒敘,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多方面的視覺衝擊。

小說的一開始就是採用倒敘的方法,小說的第一句就是:

昨晚,我又回到了曼陀麗莊園。恍惚中,我又站到了那扇通往車道的大鐵門,好一會兒擋在門口進不去。--《蝴蝶夢》

小說的開端從記憶中的曼陀麗莊園拉開了序幕,其中前兩章可視為全書的一個序幕,首先將那個神秘而美麗的曼陀麗莊園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所有的描述帶著強烈的神秘感,我們的感覺猶如那回憶中虛無縹緲的曼陀麗莊園,我們的心頭也是雲霧籠罩,完全感受不到“我”的內心真實感覺。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絲莫名的疑惑和想要前去一探究竟,看清曼陀麗莊園真面目的躍躍欲試的衝動感。這部分從敘事層次來說,屬於外敘事層,簡要扼要地地描述了曼陀麗莊園燒燬後“我”和丈夫德溫特平靜祥和的生活狀態,目的是為了引出小說的主要內容。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中間的二十五章全部是“我”回憶自己與德溫特先生在蒙特卡洛相識到結婚, 以及婚後“我”在曼陀麗山莊的生活場景和故事,這是小說的描述主線,從敘事層次來說是屬於內敘事層。

但是似乎作者描寫這段故事時,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想講述的並不是“我”和先生的婚後生活,這段生活場景的描寫,“我”和德溫特似乎都成了配角,其實那個已經死去一年的呂蓓卡才是真正的主角,雖然她已經死去,但是在曼陀麗莊園依然能夠強烈感受到她的音容笑貌,而且她在莊園中依舊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其實作者在描述呂蓓卡的一些過往事情都都是零星穿插敘述的,從敘事層次來說,關於呂蓓卡的描述屬於內敘事層,當然,這也是小說的核心。對於呂蓓卡的故事並非通過“我”講出, 而是藉由書中其他人物的言語和動作以及內心獨白來展示出來。

這種嵌入式的敘事賦予了《蝴蝶夢》敘事厚重感, 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層次結構, 增強了小說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不會讓讀者陷入一種單調而乏味的敘事模式中。但是這種嵌入式敘述又沒有破壞小說原本的框架敘述,不僅沒有違和感,而且兩者達到了高度統一,而且產生了良性互動,自由來回穿插和切換,不僅增強了小說的懸疑色彩, 同時也使得小說更加引人入勝。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02、敘事視角:小說靈活運用了雙重視角方法和多重視角方法相結合的視角切入點,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

小說《蝴蝶夢》不僅它的敘事結構別出心裁超人一等,小說的敘事視角也別有新意,小說雖然是運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但是卻很巧妙地避免這種視角敘事的侷限性,因為她靈活運用了雙重視角方法和多重視角方法,而且兩者達到了完美的契合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具體。

雖然呂蓓卡早已死去,小說中沒有任何關於她的心理活動描寫,但是通過這兩種視角方法,塑造出了一個完整、有血有肉的呂蓓卡人物形象。

①雙重視角:小說通過“我”這個雙重視角讓呂蓓卡呈現在讀者面前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述視角,但同時“我”也是事件的經歷者即經驗視角,“我”時而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作為一個敘述者冷靜而客觀地向讀者講述在曼陀麗莊園發生的事件,即處於一種敘述視角。然而有時的“我”卻又是事件的經歷者和參與者,從經歷事件時的視角來描述事件的發展即經驗視角,這當中有“我"對於所發生事件的感受和反應。

小說中“我”的敘事視角和經驗視角交替使用,增加了曼陀麗莊園的神秘氣氛,也為一直隱藏在暗中的呂蓓卡這個女主人變得更加撲簌迷離,也更加引起讀者的興趣。從敘述過程中, “我”始終通過自己的敘事視角對往事進行敘述,同時經驗視角又涵蓋了“我”研究呂蓓卡的眼光和思考。

呂蓓卡從剛開始就離開人世,“我”與呂蓓卡素未謀面,但是“我”通過了在曼陀麗莊園的所見所聞,漸漸勾勒出了呂蓓卡的形象。從畫像中“我”看到了一個面容姣好的呂蓓卡,從呂蓓卡精心打造的曼陀麗莊園,“我”看到了一個聰明能幹的呂蓓卡,從滿櫃子的漂亮衣服“我”看到了一個身材苗條、有品味的呂蓓卡,甚至從抽屜中留下的精緻菜單,“我”看到了一個講究精緻生活的呂蓓卡。

作者通過“我”這個雙重視角時而冷靜敘述所見所聞,時而對於景色以及所經歷的事情的感受,慢慢向我們勾勒出呂蓓卡的形象:美麗高貴且聰明絕頂,經常穿梭於上流社會的女子。

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她不是硬生生地將呂蓓卡這個人物形象塞進我們的大腦,而是通過“我”這個雙重視角,將一幕幕的場景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讓讀者去思考總結,哦!原來呂蓓卡是這樣的一個女子。這不僅讓讀者繞有興趣地參與到其中,並有了強烈的代入感,並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②多重視角:小說通過多重視角去完善呂蓓卡這個人物形象

也許作者達芙妮覺得僅僅通過“我”這一個雙重視角還不能勾勒出一個完整和全面的呂蓓卡形象,所以達夫妮還通過其他的視角人物即多重視角去豐富呂蓓卡的形象。

只憑借單個視角不足以充分表現人物和事件的全貌,缺乏充分的說服力,而且小說的女主呂蓓卡早已不在人世,她無法開口說話,讀者更無法感知她的內心思想。所以小說中通過多重視角來展示和豐滿呂蓓卡的人物形象。

從主教夫人這個人物視角,我們感知到呂蓓卡的聰敏過人;而弗蘭克則誇讚這是他有生以來見過的最美的女子;比阿特麗斯眼中的她是個風趣機警的女子;而貝思卻覺得她像一條蛇;而在她丈夫德溫特的眼中,她就是一個惡魔,她“內心毒辣”, “不懂得愛”,“沒有起碼的是非觀”,以致於每次提起呂蓓卡,德溫特都變得暴躁不已。當然,在管家丹弗斯太太眼中,呂蓓卡是個完美無瑕的女神,她的美麗高貴和無可替代的才幹是舉世無雙,丹弗斯太太對於呂蓓卡的崇拜接近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了。

如果把呂蓓卡這個小說主人公比喻為一串項鍊,可以誇張地說一句, 這串美麗的項鍊是通過“我”這根珠線,將所有的意象、事件和以及各色人物不同視角的所見所聞全部串聯起來而完成的,最後完美地打造了呂蓓卡這麼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03、敘事過程中用的寫作手法:象徵、比擬和對比手法,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蝴蝶夢》不僅敘事結構和敘事視角多樣化,敘事過程中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起了錦上添花的點綴作用,全 360 度無縫對接,使得這部小說熠熠生輝,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①採取託物言志手法,利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突出曼陀麗莊園的神秘,最終襯托出女主人公呂蓓卡的性格特徵

小說的開端就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描述記憶中曼陀麗莊園的景色,記得我很多年前第一次閱讀此書的時候,對於作者大費筆力來描寫一個莊園,感到頗不以為然,覺得有點多餘,可是當我讀到小說中間時,似乎明白了作者的用意,寫景的目的是為了烘托人物,為了主角呂蓓卡的出場作準備。

描述曼陀麗莊園有三個用意:

  • 曼陀麗莊園和女主有著相似點,曼陀麗莊園受到世人矚目,眾人以到此一遊而感到榮幸,而呂蓓卡也是一個受眾人喜愛的女神級人物,同時莊園美麗而神秘又帶著一絲陰森的氣息,這一切都與呂蓓卡不謀而合。
  • 曼陀麗莊園由呂蓓卡一手打造,它既展現了呂蓓卡超凡過人的能力和品味,慢慢地在人們的心目中曼陀麗莊園成了呂蓓卡的代言人和象徵,
    曼陀麗莊園因為呂蓓卡的存在而受到眾人的追捧,而呂蓓卡也因為曼陀麗莊園而聞名於上流社會,似乎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共生共榮。
  • 呂蓓卡死後,可是她的傑作曼陀麗莊園卻依然成為上流社會人士津津樂道的地方,換句話說,雖然呂蓓卡死了,憑藉著曼陀麗莊園的存在,使得呂蓓卡這個人物依然活在眾人的心裡,並在暗中影響著劇中人物的命運。直到最後,曼陀麗莊園被燒燬,德溫特夫婦才最終擺脫了呂蓓卡的陰影,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以《蝴蝶夢》為例,解讀內視角敘事方式的獨特文學魅力

②對比手法,通過“我”和呂蓓卡兩個截然不同人物的對比描述,讓呂蓓卡的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小說中呂蓓卡和“我”是曼陀麗莊園的主人德溫特先生的兩任妻子,然後這兩個人物無論從外貌、家世還是才能來說,都有著天壤之別,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呂蓓卡是個眾人喜愛的尤物,她不僅高貴而且才能出眾,在上流社會中頗有地位,而“我”只是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女孩,而且貌不出眾,為人膽小謹慎,當我進入曼陀麗莊園生活的時候,感到了拘謹和不適應,管家更是對“我”嗤之以鼻。

可是在德溫特的心目中,更看重”我“這個黃毛丫頭,因為雖然“我”身無長處,可是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靈,這恰恰是呂蓓卡所沒有的,小說描述了這麼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一來讓呂蓓卡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生動,二來是起了一種先抑後揚的效果,最終善良戰勝了邪惡,只有真誠的心靈才會換來美好的生活。

③烘托手法,用管家的舉止反應來烘托人物的形象

《蝴蝶夢》的主角是呂蓓卡,而德溫特和“我”屬於第二主角,但是還有一個人物不容忽視,那就是管家丹弗斯太太,她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卻是故事中至關重要的人物,可以這麼說,這個人物的存在為小說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小說中,丹弗斯太太儼然成為了死去的呂蓓卡在曼陀麗的化身,藉助這個特殊的人物,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呂蓓卡根本就沒有離開這個莊園,她就那麼活生生地生活在那裡,不僅僅可以感受到她的存在,更能感受到呂蓓卡帶來的壓力和陰影。

作者成功塑造了這麼一個人物,反過來讓呂蓓卡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這就是烘托寫作手法的魅力所在了。

結語:

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受到幾代人的喜愛和推崇,自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當我們重讀這部經典小說《蝴蝶夢》,依然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打動,依然會扼腕嘆息,其實我們都是被達夫妮這位手藝高超的作家所折服,折服於她深厚的寫作功底和駕馭文字的能力。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