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是什麼?

憤怒的番茄8


古代九族的說法有很多種。

無非就是犯事的人各種各樣親戚如何被皇帝株連的事而已。

首先請大家來看上面這張《本宗九族五服圖》。

這就是其中一種九族的標準,將九族限定為以自己為中心的直系五服親屬範圍內。

這種標準只是清朝時期的法律規定,其他時期情況並非如此。

例如,南宋時期的王應麟就認為:女兒也要算在九族內。他提出的九族標準是——

九族者,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紫梅之子、女之子、己之同族也。

兩者以誰為準呢?恐怕這是要分時期來討論的。

至於所謂的十族,其實是明朝時期的事了。

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被明成祖朱棣推翻,朱棣要求建文的忠臣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

然而,方孝孺寧死不從,朱棣便以誅九族來威脅他,結果方孝孺視死如歸地回答道:

便是誅我十族又如何?

果不其然,朱棣便把他的門生和朋友歸入第十族,與九族的親屬一起誅殺,最終有873人死於非命。

這就是誅九族和十族的由來。


HuiNanHistory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是什麼?

  封建時代,皇權是最觸不得的東西,一旦觸及,不但自身要被消滅,就連親屬都得跟著,被誅除,勝利者斬草除根,徹底除去子孫報仇的可能,哪怕是一丁點的後患都不能留。失敗者真是要後悔生出來,這狠的招,就叫誅九族。

  誅九族是從夷三族變化而來,哪九族呢?有兩種比較主流的說法。

  其一: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這種說法的代表人物是許慎。他們認為九族應該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里麵包括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其子),出嫁的姐妹(其子),出嫁的女兒(其子),母族即外祖父一家,外祖母孃家,姨母(其子),妻族即指岳父一家,岳母孃家。對於統治者來說,這種說法非常好,利用血緣姻親,把有關係的人全部抓在手裡,一把拔起來,最大限度地控制著某個人。元朝無名氏的《賺蒯通》裡寫道:“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誅。’”有血緣的,有姻親的,有報仇可能的,全部消滅。這個在明朝,有個很合適的名字叫“瓜蔓抄”。

  其二:九族者,由己上至高祖及玄孫之親。就是咱們說的,從自己開始,往上數四代,再往下數四代,總共九代人的親屬,稱為九族。鄭玄在《詩·王風·葛荔序》裡,他對“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的一個註解。(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

  這種說法的代表人物除了鄭玄之外,還有馬融,孔安國等,他們認為九族僅限於父宗,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其實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合乎古代宗法倫理的,所以唐宋以前是默認,唐宋以後就國家律法正式確認,到了明清兩朝,乾脆直接規定,九族專指父宗。

  為什麼只算父宗?咱們很長時間,都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因為繼承關係,不會跑到別的姓去,而母族妻族,都是外姓。服喪服的,也只有五服,從自己往上數四代,要服喪服,再往下數四代,也要服喪服,所以,前後加起來,就都是五服之內的親了。

  方孝孺誅十族,是怎麼一回事?

  按某些野史的說法,就是方先生在咱們說的九族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族,即門生之門生。故事編得挺好,但咱們還是要分得清。

  故事很精彩:

  方孝孺是建文朝大忠臣,姚廣孝跪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天下的讀書種子就絕了,朱棣答應了。南京被攻下後,方孝孺日日痛哭,要為建文帝服喪,朱棣派人強迫他歸順,方孝孺不聽,明成祖要寫即位詔書,方孝孺不聽,一番勸說後,兩方火起,朱棣老羞成怒:“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聲音更大:“便十族奈我何?”於是乎,再加了一族,凡是當過他學生的,就都被連累,一時間,因此事牽連被殺的873人,入獄充軍數達幾千。

  幾個疑點:

  方孝孺死後,他的屍首是他的學生廖鏞廖銘兄弟親赴刑場,‘檢遺骸瘞聚寶門外山上’。其中廖鏞後來又活了70多年。這是怎麼回事?門生都應該被殺了嗎?能去收屍的,恐怕是最親近的門生吧?傳說中的誅十族呢?

  方孝孺的叔叔方克家也還活得好好的,方孝孺的表弟和侄子們,也全都沒有被殺。民國《鄞縣誌》上載述:方孝孺長子中愈之後方九成,自明萬曆年間,由慈溪遷至鄞縣,居於白嶽鄉方家。在慈溪時姓朱,到鄞縣後複姓方,方九成為此始祖。方孝孺有一嫡親叔叔,叫方克家,其子方孝復於洪武二十五年被流放到慶遠(今廣西宜山一帶)充軍,以軍籍獲免。方孝復的兒子方琬,後來也得釋為民。——天子之怒是開玩笑的嗎?說好的誅十族呢?經辦的官員不怕自己辦得不好要掉腦袋?

  具體時間上其實也對不上號。

  第一版《明史》中記錄:“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十五字。

  “四庫”版《明史本紀》中記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詔,孝孺投筆,且哭且罵。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辯不屈。遂與孝孺同磔於市,皆夷其族”。

  一四零二年六月十二日,南京城破,建文帝自焚,方孝孺被抓,十三日,朱棣撤出南京城,駐龍潭,十四日,文官集體入營勸朱棣登基,十五日,武將集體入營勸朱棣登基,十六日,諸王孫入營勸朱棣登基,十七日,朱棣祭拜朱元璋陵正式登基稱帝。二十五日,凌遲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這個時間,朱棣都當了一週皇帝了,還要一個欽定的奸臣來寫登基詔書,是不是有點不靠譜?

  《明史》是滿清皇帝審的稿,《明史》的完成,花了康熙直到乾隆等幾代皇帝近百年的時間,這中間在幹什麼?要知道元修《宋史》兩年多,明修《元史》花了兩年,清修《明史》花了近一百年,這裡面的水有多深,可想而知吧。

  誠然,永樂帝的確採取了血腥的“瓜蔓抄”來清除建文餘黨,沒法無視。他也不是個善良的老好人,既除就要除乾淨,免得春風吹又生。方孝孺的確是被殺了,但到底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還不好說,後人嘛,總是要塑造出幾個有骨氣的英雄形象的,否則全都是懦弱無能的文臣,豈不是要笑掉人大牙?其實南京城破,是有殉節的大臣的,而且不止一個,但是沒有方孝孺,在後人心中,作為江南士人精神領袖的他,怎麼可以不殉節呢?他必須殉啊,不但要殉,還要殉得特殊,殉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於是乎,方孝孺的故事,由最初的簡單幾個字,變得越來越精彩了。民間需要一個英雄形象,而統治者也需要——你看看,看看,我再殘暴,不至於誅人十族吧,好好做我大清的子民吧,就醬!

  歷史總是這個樣子的吧,任人打扮,是真是假,誰又說得清呢?(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在古代,皇帝為鞏固自己的江山社稷,把危及和傷害自己利益的人殺害,防患受害人的後人和親屬報復,有“株連九族”之說。


”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姐妹、兒子,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生;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的全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岳父、岳母的全家。
至於“誅十族”,是朱棣的傑作。

朱元璋死後,即1399年,建文元年。朱允炆(1398年即位)為維護自己的新政,首先對機構進行調整。以兵部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翰林修撰黃子澄為常卿,還將方孝孺提為翰林侍講,大為重用。在另一方面,議定削藩,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此削藩也是“靖役之難”的導火線。



朱元璋諸子中,第四子朱棣最有雄才大略,受皇帝的喜愛。有意易儲,但又有些事又不合適,後打消了易儲的念頭。這對朱棣後來奪帝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才有後來的“靖役之難”,有了明成祖朱棣。


朱棣經過四年的難苦奮戰,終於奪取了帝王的寶座。為了使自己名正言順稱帝,讓方子孺草擬即位詔書,遭到方子孺的拒絕。朱棣要誅他”九族”,方子孺答道:“誅十族”又如何!後朱棣怒,真就“誅十族”(另一族為他的學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遇害者多達800多人。


方孝孺(1357年一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石大哥14


九族的說法

九族的概念,在古代主要涉及所謂“株連九族”的刑罰。關於“九族”的範圍,有多種說法,主要如下:

說法一:即縱向九族。是從自己開始算,向上、下各縱向四代。分別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說法二:即橫向九族。是圍繞自己四周的親緣——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岳父一家、岳母的孃家)。合計九族。

說法三:因為九在中國古代史極大之數,所以燕過紫禁城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即“九族”並不是一成不變有固定範疇的概念,而是指與犯罪之人有親緣關係的一切宗族,不一定是“九”族。

方孝孺之十族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後,奪取了帝位。方孝孺拒不合作,面對朱棣威脅誅九族的話,仍然回答:“便十族,奈我何?”

於是,朱棣株連方孝孺的“十族”,除九族外還有其“門生”。此案被殺者八百餘人。

方孝孺的例子是一次“極端”的特例。之所以是極端特例,就在於它突破了“親緣”這一族誅的基本原則。以前,不論“九族”的概念如何,都指的是有“親緣”關係的人;而在方孝孺的案子上,則連同沒有親緣關係的“門生”也一同株連了。


感謝您觀看燕過紫禁城的原創回答。歡迎您關注燕過紫禁城的頭條號,瀏覽更多原創的文史類文章。謝謝!


燕過紫禁城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400字,閱讀需2分)


誅九族是古代比較常見的一個罪罰。

對於那些十惡不赦的罪行,一般會用到這個可怕的懲罰。

誅九族,就是誅九族的“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另一說是父族四(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兒之子、己之同族)、母族三(母之父、母、子)、妻族二(岳父、岳母)。

一旦被誅九族,基本上就宣告一直血脈的消失,這在古代還是很有震撼力的。

犯罪者,不考慮自己的生死,也好考慮身邊一大家子的生命。

而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殘暴的,也是唯一的一次,就是“誅十族的故事”。

據說這件事發生在明成祖時期,朱棣靖難為號打下南京後,趕走建文帝,當上了皇帝,但是這時候有個明朝的大儒方孝孺,不在屋簷下低頭,堅持認為朱棣是篡位。

朱棣還就和他槓上了,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讓他幫忙寫一個上位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寫,最後邊罵邊寫四個字“燕賊篡位”!朱棣氣的眼冒金星,對方孝孺說,在不好好寫,老子誅你九族!方孝孺槓上一句: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

結果方孝孺就成了歷史上唯一被誅了十族的。

方孝孺像

真是史無前例,之前最多就是砍九族的腦袋,現在加這一族,怎麼加呢?

朱棣最後想了想,方孝孺不是個儒生嗎,好呀,都是這幫老師同學帶壞的,就把方孝孺的學生老師也給砍頭了。

方孝孺像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用的一個詞是“誅十族的故事”,正史記載並非如此,《明史 方孝孺列傳》:“(方孝孺)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所以方孝孺應該是被磔刑處死,也就是類似五馬分屍的酷刑。之後方孝孺的學生還為之收了屍,所以說“誅十族”的說法,是有問題的,應該是後人誇大朱棣殘暴的一種誇張杜撰。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原因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九族的說法很多。

一,以自身為中點,上下各四代。

二,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方孝孺的十族,傳說是其學生湊成一族。


四川達州


首先普及一下,誅滅九族,都是哪九族。九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基本就是自己直系上下九代人,另一種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之子(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相比於直系九代,我更傾向於古代誅滅九族是誅殺的第二種,這樣才能達到統治者牽連眾廣,殺雞儆猴的效果。

其實我一直覺得,古代誅滅九族雖然殘忍至極,連累無數無辜之人,但是在當時社會,也是正常之舉。之所以這麼說,也同時對應的是古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想想楊玉環“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姊妹弟兄皆列土”,這就是典型古代姻親制度呀,就像紅樓夢,賈史王薛四個家族,之所能成為四大家族,就是盤根錯節的姻親紐帶,互相幫襯,因此才會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因此我覺得,古代株連九族雖然殘忍,波及面廣,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理由,你跟著家族或者仗著家族發達了,家族裡有人獲罪的時候,你還想著獨善其身。

如果說株連九族相當殘忍,那麼明朝時期的方孝孺,被株連十足,可謂可憐至極,要知道,九族之內,基本就已經把一個家族弄得雞犬不留了,何況是十族,最後竟然將其學生當做一族,強行誅殺了他十族,八百餘條性命,用血淚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殺了十族的一個家族歷史。

咱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方孝孺,他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古代儒家知識分子,注重禮儀、氣節,其實他要是沒趕上朱棣的清君側的話,我覺得他會想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生活的很平靜。

但是偏偏時勢造英雄,朱棣以清君側之名,他就造反起義了,成功打跑了建文帝后,朱棣又想名正言順的繼承帝位,因此目光聚集在了當時南京好多的知識分子身上。

我們得承認方孝孺還是十分有氣節的,靖難之變後,燕帝登基,但方孝孺認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命其起草即位詔書,他寧死不從,更予以辱罵,於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屢命不從,朱棣終以誅九族相脅,然而他仍義無反顧地說:“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終朱棣把其學生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併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

就這樣重氣節輕生死的方孝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殺十族的人,青史留名。

其實我們現在看,無論是誅九族還是十族,都是相當殘忍,涉及之眾,牽連之無辜,令人膽寒,誅殺九族,就代表著一個大家族的覆滅,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無一倖免。

可是在封建社會,為了維護統治,採取這樣殘忍而有效的方法,來震懾其他家族,避免家族勢力過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補充一點,古代行刑的時候,普通百姓一般用快刀斬殺,地位越高、社會危害越大,行刑時所用的刀就越是厚,戊戌變法時殺譚嗣同,竟然祭出一把大將軍到,刀鋒之厚,竟然比普通的刀背都厚的多,人就是被活活剁死的,就是危害社會嚴重的,不能輕易不受痛苦的死去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中匡史化”,期待您的關注!


中匡史化


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也有說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

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

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十族是門生,包括朋友學生等在內。


不言講歷史


其實沒有一個皇上可以誅人家九族的,這是一個偽命題。

九族從自己開始算,向上、下各縱向四代。分別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試問從一個人的高祖到他的玄孫差了一百多年,九代人怎麼可能同時都存在,讓你誅殺,想想就覺得好笑。

古代九大家都知道代表多的含意,不能單一理解為數字九,所以殺九族就是幾乎殺光你的所有家人親戚族人,古代曆法就是連坐,致使你不敢越雷池半步。也防止你族人的復仇。為了威懾,才有誅九族的罪行!

方孝孺,為了表達自己的不屈,故意以數字十銜接九。表面這第十族為學生,其實相當於殺光了他認識的所有人!


歷史擺渡人


誅九族基本上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全家全部被殺。

現在有個詞叫坑爹,明朝有個詞叫坑學生。

古代高官有很多門生,就是學生。基本上同鄉的後生,手下的後生,或者主持考試,考上來的後生。都尊稱他為老師。

在古代只有謀反罪才誅九族。

可憐這800多學生,莫名其妙被老師連累。更重要的是老師不是謀反,只是罵了皇帝。而且老師親口說,你誅我十族又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