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不要小看你說的每一句話,字裡行間有愛,抑揚頓挫有情, 這一切,只要用心,不難!

本文4457字,預計閱讀時間07:50

作者 | 小貝

來源 | 貝邇蒙特(ID:Belmontsports)


在家做貢獻的日子,你還好嗎?

難得有這麼長時間陪伴父母,

想來是極好的!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享受親子時光了!

寶貝兒,媽媽來了!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說好的天倫之樂呢?

夢想的母慈子孝呢?

分分鐘還你真香現場!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我們不是輸給了時間,而是忽視了溝通


都說日久生情,可是真的朝夕相處了,居然在家就會上演東北名場面,“你愁啥”?“瞅你咋的”?難道我們和家人的相處如此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嗎?求而不得的時間竟然變成了擺脫不掉的煩惱。


但當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發現,這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時間將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放大了,將其效應延長了,而這個問題就是溝通。


前幾天一段“為什麼有時和長輩很難溝通”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一把,連帶著#你接受不了長輩的哪些觀念#的話題也引發了熱議。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與長輩溝通存在障礙、不順暢,這其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即使是同齡人之間也會因為認知、理念等的差異而產生分歧,更何況有著年代上距離的我們與父輩,彼此間的認知水平差異更大,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甚至相左再正常不過。


而這種差異也許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越發明顯,因為新的技術手段可能會成為一種溝通壁壘,讓我們的父母無所適從。但究其根本,還要看彼此之間是否有意願溝通以及是否找到了合適的溝通方式。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我們與孩子。不是孩子難管難帶了,而是周圍的信息變多了,我們的耐心變少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溝通技巧,因為說話本身就是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也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馬克·吐溫曾說過: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有效溝通的技巧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對於溝通技巧做了一個簡單且實際的總結: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

即:What、When、Who、How。四個知道,就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人溝通時的整個思維框架。


01 作為子女該如何跟父母溝通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首先,明確了Who:跟誰說。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愛我們的人。他們年紀較大,接受新事物較慢,每個家庭的父母還有各自的背景和特點,對父母性格、特徵的認識影響著我們與他們溝通的內容和方式。


What:說什麼。要避免一些太過分和過於敏感的言語。比如老糊塗,真嘮叨,說了你也不懂之類既傷面子又傷心的話。也不要說太過於遙遠的事情,那會讓他們覺得時間不等人。


嘗試分享一些當前和近期的事情,要和他們有關,比如計劃與他們一起假期出遊,與他們探討下一代的教育問題(記得不是做決定的事情,只是探討性質的)等。說一些他們擅長的事情,並適當求助,比如諮詢廚藝上的技巧,花鳥魚蟲養殖問題等,讓他們感覺被需要,有存在感。


此外,還可以多聊一聊過去讓老人引以為豪的事情,感興趣的事情以及讓他們講述他們成長生活年代的故事。當然,也可以聊聊親戚鄰里趣事,這裡不是鼓勵談論是非,只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喜歡有人情味市井味的交流。


When:什麼時候說。家人之間,尤其是與父母的溝通,隨時隨地是最好的,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無需刻意,並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關心和關注。


How:怎麼說。美國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過一個公式:溝通 = 說話內容(7%)+語氣語調(38%)+肢體語言及表情(5 5 %)。內容僅佔了很小的比例,而另外兩者實際上講的就是如何溝通。與父母溝通,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觀點,認為他們知道和掌握的都是過時的,要放低自己的水平,適當示弱,同時對於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給與鼓勵。


語調要緩和,語速放慢,上了年紀,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勢必降低。同時,能夠使用音視頻的時候就不要使用文字,能夠面對面溝通的就儘量不要隔屏解決。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父母有時候也是需要哄的,作為子女與父母做一些親暱的動作,說一些誇張的言辭都不為過。可能跟他們撒撒嬌,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更多時候,我們依然是他們眼中長不大的孩子。


02 作為父母如何跟子女溝通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有些父母雖然身體在陪著孩子,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手機、電視。當孩子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拼了一輛小汽車,厲不厲害?”爸爸卻敷衍地回答到“厲害厲害”。這樣的陪伴和溝通,是孩子需要的嗎?


Who:跟誰說,實際就是認清溝通對象。我們的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對世界的認知還很懵懂,對於自己內心的想法還不能夠準確及時的表達,認清孩子的生長髮育階段和性格愛好,是我們與他們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


What:說什麼。避免威脅和恐嚇的話,比如:再做什麼,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你再這樣,警察就來抓你了……這樣的言辭會讓孩子漸漸變得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


利誘的話也儘量少說,比如,如果你這次考慮第一名,就給你買什麼,去哪玩;如果你這樣做了,就獎勵你什麼什麼……這樣做的確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但次數多了,會讓孩子變得功利,沒有回報就不付出。


從內容上來說,應該以鼓勵的話語為主,即使犯了錯誤,或表現不盡如人意,也儘量使用正向積極的語言,比如:如果你能這樣做,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如果你能再勇敢一點,下一個贏的人可能就是你!


放低自己,儘量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說他們的話,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When:什麼時候說。孩子的感覺敏銳,情感相對脆弱,情緒控制能力較差,因此,與孩子溝通,一定要注意這個When。總結起來就是:場景不對不溝通;氣氛不對不溝通;情緒不對不溝通。


How:怎麼說。尤其是與孩子的溝通,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首先,平等是前提。我們要把孩子當做與我們地位平等,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去看待,而不是這個家庭的附屬品。經常對他們發號施令,一旦犯錯就責罰。


相反,當我們用尊重孩子的方式和他好好說話,信任並且支持他,而不是潑冷水、奚落他,溝通就會變成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愛,知道我們是他的盟友,而不是敵人。


同時,我們還要看懂理解孩子的需求,想要被關注,想要陪伴、想要一起玩耍、想要表達等等,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要善於觀察和傾聽,明確他們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溝通。


然後,要控制情緒,高效傳遞。家長要確定自己傳遞出去的語言信號,是高質量的,即:要有好的語速和語調,說話不能太快,說話聲音不能太高或太低,需要有一個標準的語速、語調,孩子接受語言信息才容易適應、並且學習。


此外,還要重視非語言。前文提到了,肢體語言及表情佔了溝通的55%,而當孩子對複雜語言和道理理解不足的時候,恰當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便成為孩子接受來自父母信號的有效途徑。點頭、微笑、比心、豎大拇指這些都是對孩子很好的回應。


03 如何認知和處理與孩子之間的觀念偏差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承認差異。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是區別不同個體最基本的條件。特別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無論從年齡、經歷還是身份角色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對待人和事物的觀念有偏差。強行讓孩子與我們步調一致,是不現實,也是不科學的。


尊重差異。差異的存在,讓世界多姿多彩。當孩子的想法與我們不一致時,不要急於判斷對錯,急於定性。要給與充分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瞭解。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要大致瞭解孩子一些行為表現背後的生理及心理機制。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是主動思考者,能夠形成關於世界的一系列看法、圖景以及小型理論。因此,我們不能強行為孩子灌輸理念,這不符合他們的認知過程,既無效又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此外,他還認為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別是5歲之前的孩子全沒有意識到,別人眼中的世界可以與自己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並缺乏按規則來規範行為的自覺性。因此,我們要對於孩子表現出的自我和固執己見給與理解和尊重,這是他們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必經階段。


求同存異。我們要學會觀察和聆聽,去發現哪些觀念的偏差是可以通過雙方的努力趨同的,而哪些是需要我們保留的,而哪些又是需要家長通過正確引導進而歸位的。


求同,要求我們換位思考,特別是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習慣以“為你好”為理由,全盤否定孩子的想法。存異,要求發揮各自特長,豐富內心。保留各自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了解彼此各異的觀念,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加豐滿。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如何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


孩子是否善於與人溝通,是家庭教育中社會化過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也是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把握機遇、收穫幸福的關鍵。


01 增加有效陪伴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家庭是最能讓孩子感到舒適和安全的場所,如果在家能夠與父母有良好的溝通,那麼孩子也會將這種生活習慣帶到學習和集體生活中。這就需要父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給孩子有效的陪伴。


這裡的“有效”並不是指簡單的陪孩子玩遊戲、擺積木、讀繪本、陪寫作業,而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注意力和目光一定要放在孩子的身上,並給與及時恰當的信息反饋。並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認真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


02 做好榜樣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孩子大腦的鏡像神經元決定了寶寶主要的學習是靠模仿,主要的經驗來自於和成人環境的互動,所以我們常說“言傳身教”。作為父母就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我們與人溝通時,就要通過使用健康積極的詞彙、平和的情緒語氣、主動禮貌的回應等為孩子提供給一個健康的語言環境!


03 鼓勵表達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他做的好還是做錯事了,都要讓他表達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自己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會讓孩子養成自我總結,自我分析的習慣,遇到事情,也會偏向於理性處理,通過溝通解決。


04 有意識的引導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在掌握一定技能基礎上形成的。這些技能包括辨識情緒和調整情緒能力、察言觀色的能力、表達自己的能力、非言語溝通能力、傾聽的能力、讚美他人的能力。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在這幾個方面的學習和實踐。


05 豐富孩子的社交生活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語言的發展不是孤立進行的,它是在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此,豐富孩子的社交生活,逐步擴大孩子的眼界,會讓孩子在觀察周圍事物和人們的實際活動中,逐步增強他們的交流體驗。通過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還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孩子言語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06 在運動中建立自信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溝通,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父母要幫助孩子增強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自信心。


運動是孩子建立自信,提升溝通能力的有效方式。任何運動都要求孩子感知自己的身體,控制自己的身體,而感知和控制的過程恰恰是孩子認識自我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獲得自我認同和自尊。並且,在取得進步或者獲得成功時,孩子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從而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信。


同時,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會有同伴,並且伴隨運動,身體會分泌多巴胺,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身心愉悅,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更願意溝通和交流。因此,父母要多帶孩子參與體育運動。


你瞅啥?我瞅你像我爹!欠揍式溝通不可要

溝通是,你在鬧,他在笑,溝通是,面對面,心連心;溝通不必千言萬語,哪怕一句,只要與你有關。溝通,是我們表達愛最虔誠的方式!走到父母面前,來到孩子身邊,告訴他們:


我有好多話想要和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