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風險,銀行比保險業承受更多

隨著金融一體化和混業經營快速發展,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深度融合,保險公司新型保險產品和新型投資工具的出現,整個行業以保險風險為主、較少受到經濟週期影響的優勢不復存在。

系统性风险,银行比保险业承受更多

□劉淑彥

201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系統性風險的三個特徵

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關注和監管幹預原本主要針對於銀行業,但由於在2008年經濟危機中美國國際集團(AIG)所扮演的角色,引發了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對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關注,顛覆了保險業不會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傳統觀念。

其實,系統性風險這一概念很早就有學者提出,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才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眾多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基於不同視角對系統性風險進行了定義,儘管各方對系統性風險的定義有所差異,但還是對系統性風險應具有的特點達成了共識。一般認為,系統性風險應具有三個特徵:即宏觀性、外部性和傳染性。宏觀性特徵強調的是系統性風險不是各家金融機構風險的簡單加總,而是基於全局視角的一種宏觀風險;外部性特徵強調,單家金融機構遭受損失或市場極端事件的發生,會通過金融體系網絡產生連鎖反應,最終積累的風險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傳染性特徵強調,系統性風險會通過多種途徑最終傳導到實體經濟領域,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提到系統性風險,常常與之混淆的一個概念是投資學中的系統風險,後者是威廉.夏普於1964年提出的。它指的是無法通過投資組合進行分散的風險,也被稱為剩餘風險。與系統風險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為非系統風險,指的是可以通過投資組合進行分散。與系統性風險不同,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都是微觀維度上的風險,一般只會使投資主體受到影響、面臨困境,而不會影響到其他投資主體;而系統性風險則是一種宏觀維度上的風險,更多地強調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繫,單家金融機構倒閉或出現財務危機後,通過金融體系的關聯網絡傳染到其他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市場,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諸多金融機構倒閉,甚至出現金融市場崩潰的狀況。

保險業亦受經濟週期影響

相比於傳統的保險業,銀行的業務特點確實決定了其更容易受到系統性風險的影響,或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一方面,相比於保險行業,銀行業通過存貸款這一核心業務,與實體經濟建立了更為密切的聯繫。銀行業的風險不僅會影響金融行業本身,還會導致眾多存款者和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對整個實體經濟產生影響。而傳統的保險承保業務以財產或人身健康為標的,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較小。而且保險公司往往持有大量的準備金以應對賠付,即使保險公司面臨破產危機,也很難對整個實體經濟產生大規模影響;另一方面,銀行之間的相關性也高於保險公司的相關性。同業拆借市場是銀行的重要融資渠道,這使得銀行之間通過債權債務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繫,一旦一家銀行發生財務問題,該風險就很容易從一家銀行傳播到其他銀行,進而影響到整個銀行業。而保險公司之間很少類似的有短期融資行為,其相關性低於銀行之間的相關性。

然而,隨著金融一體化和混業經營快速發展,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深度融合,保險公司新型保險產品和新型投資工具的出現,保險行業以保險風險為主,較少受到經濟週期影響的優勢不復存在。保險業受其他行業系統性風險波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一些保險機構也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的源頭。許多研究表明,當保險公司和銀行在經營行為上過於相似時,保險公司也可能會產生系統性風險。一些非傳統的經營活動也會增加保險公司的系統性風險。例如,AIG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要影響正是來源於其經營的信用違約互換(CDS)產品,而非其傳統保險產品。

因此,保險業也應需要重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工作,針對保險業存在系統性風險的原因,防範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首先,銀行、保險、證券等混業經營的發展是保險行業面臨系統性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防範系統性風險的一個重要著手點是,發揮全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加強保險監管部門與其他監管機構的合作協調,建立覆蓋各個層級和信息系統的交流機制和平臺,及時有效地識別集團內跨行業的內部交易行為。其次,加強對系統重要性公司的監管.系統重要性公司規模較大且與金融系統其他機構的聯繫較強,相對而言系統性風險更高,因此需要監管部門給予更多關注。最後,保險公司創新性的非傳統業務是其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來源,因此防範系統性風險需要加強對保險公司非傳統保險產品和新型投資資產的監管,加強對這類產品和業務的風險監測,規範相關產品業務的經營,例如創新性的信用保險保障產品和另類投資工具等。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