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順勢而為,才是真正職場中的高手

不一樣的一年,疫情之下,不同的企業上演著不同的抉擇,不同的人演繹不同的職場發展。


全國各地持續復工,但是職場工作的人,卻遇到各種的苦難,連夜裁員、停職待上班、逼迫降薪,求職困難,請看職場人士的吐槽:


旅悅:裁員

優信:50%降薪,50%待業(拿最低工資1700)

瓜子:裁員30% or 50%

大搜車:裁員

蛋殼:20%上班,80%待業(拿最低工資1700)


某著名互聯網員工在微博說:人到中年,原來裁員是會半夜驚醒,今年疫情沒到公司就被hr通知裁員,週末還在加班迭代項目,週一通知週五走人不用交接,裁員可能20%,今年這個情況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就業了,以為自己還好抗擊打,結果夜班驚醒了!


相比之下,好友小吳在人士職場上卻走出不一樣的道路。年初八就給某上市公司高薪挖走,直接負責30多人團隊,向董事長彙報。而3個月前他只是一個光桿司令,拿著5000元底薪的經理而已。


他是怎麼做到的?


他總結說:無論企業還是個人,要發展起來,做真正的職場高手,一定都會順勢而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小米創始人雷軍有句名言:


“我到40歲才悟透成功的關鍵, 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勤奮的人多的去了,這是成功的前提,有這些不保證成功,真正成功的關鍵是順勢而為。”


40歲重新創業,到底晚不晚?雷軍的回答是:“要順勢而為”。

雷軍:順勢而為,才是真正職場中的高手

小米創立於2010年,國內智能手機還剛剛處於萌芽的狀態,當時智能手機是趨勢,雷軍抓住了趨勢,把小米做起來了。


回顧小米十年,2010年小米創辦,2012年收入突破100億,2017年收入突破1000億,2019年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排名第468位,並收入突破2000億……


站在臺風口,豬也能飛上天!從金山、卓越到天使投資,雷軍歷經創業艱苦。從0到1,締造小米科技神話,雷軍領悟要在互聯網風口下順勢而為!看雷軍創業歷程,把握時代脈搏,順勢而為!


如何理解“順勢而為”,突破重圍,成為職場高手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去理解:


一、順大市場的勢


改革開放,拼的是膽量,創業打工,只要有膽子,能借到錢,通過倒買倒賣,就有發財的機會。珠三角,長三角一帶,就是這樣幹起來,發家致富的。

雷軍:順勢而為,才是真正職場中的高手

現在時代不同了,落後、淘汰、汙染大的行業已經成為夕陽行業,國家不允許。大家更應該選擇國家支持鼓勵,大趨勢需求的行業和崗位。


這次疫情,既帶來了沉重的挑戰,同時也是對市場的洗牌,帶來了不同的商機。


改革開放對萬科主席王石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每過一道坎兒,都離成功更近一步。企業家的成功很少有奇蹟,但關鍵時要憑藉智慧對機遇做出判斷、每次洗牌都是一場商機。


談到做成功的企業有什麼訣竅?王石說“40年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企業家,但我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會。


譬如,深受衝擊最大的是餐飲行業,旅遊行業;帶來新生活新機會的有,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在線文娛、企業服務、無人化、智能化等,大市場將迎來紅利期。我認為,圍繞這些行業,一定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


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跟對大市場的勢太重要了。


二、順企業發展的勢


企業生命週期是企業的發展與成長的動態軌跡,包括髮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從業人員,進入一個新企業非常有必要了解企業的歷程。企業新發展和成長期,相對來說對於從職人生的發展空間更大,可以獲取的回報更多。


雷軍:順勢而為,才是真正職場中的高手

被譽為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更是順應企業勢的經典例子,在不同階段的企業工作,演繹著職場人生的神話,最後自己創業成功。


1994年,唐駿接到了一份來自微軟的面試邀請,經過了8輪嚴苛的面試後,唐駿成為了微軟的一名程序員,從此開啟了新的人生。


在2003年離職後,比爾蓋茨對他做出成績肯定並授予“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的頭銜。


選擇離開後,加盟盛大。2004年,在唐駿的一手籌劃下,盛大成功登陸了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一路從11美元漲到32美元,陳天橋因此一躍成為了中國首富,唐駿成為打工皇帝。


離職盛大後,唐駿去了福建首富陳發樹的“新華都“。


唐駿剛剛上任“新華都”第二天,“新華都”參股的紫金礦業就宣佈即將上市。為了邀請唐駿加入“新華都”,陳發樹給了唐駿價值10個億的乾股。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提到有效企業5大標準:


1、有效產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線標準。

2、管理者的時間在哪裡,公司的戰略就在那裡。

3、不要把人當成本,要當成投資

4、聚焦專注,把重要的事情先做,一次只做一件事

5、優秀的公司很少決策,只做重大決策,而平庸的公司天天都在決策。


選擇好的企業,跟對企業的勢,人生職場道路上都會錦上添花。


三、順個人的勢


順個人的勢,指的是按照內心的想法去做,個人的優劣勢,去選擇行業,選擇企業,選擇城市,選擇崗位。


譬如,前文說到的好友小吳,他是專業互聯網營銷十年的“老人家”。無論是對於企業團隊搭建,績效制定考核,推廣效果達成,後端成交,還是基礎搭建,平臺規則,資源利用等都非常熟悉。


當遇到大市場對互聯網有利,碰上企業確定互聯網轉型,並且線下是有實力的企業。他就猶豫黑馬一樣,衝出來,是金子總會發光,是人才總會遇上伯樂。


而對於職場人生來說,外在的危機也可以是內在的動力。


正如《杜拉拉昇職記》一樣,杜拉拉沒有背景,受過較好的教育,靠個人奮鬥獲取成功。拉拉在外企的經歷跨度八年,從一個樸實的行政助理,成長為一個專業幹練的HR總監,事業和愛情雙收。


順個人的勢,把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不斷自我學習,成為不可或缺的位置。裁員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什麼被裁的總是你?在職場中,如果不改變自己的做事態度、不提高職業技能、學不會與人相處,可能換一家企業也無濟於事。


結語:


疫情又一次成為了照妖鏡:當部分企業在裁員降薪時,有前途的企業正在想辦法自救和互救;有準備,有能力的人,順勢而為,讓自己在人生職場閃閃發光。


順勢而為,順應大市場的勢,順應企業的勢,順應個人的勢,不斷提升個人職場能力,成為雷軍所說的,颱風中會飛的豬,演繹你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