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白酒的人是啥心理?

冀之筆


這個問題問的不著邊際了,喝酒並不是什麼心理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飲食習慣。

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大部分的男人都喜歡喝酒,有高興事兒了喝幾杯,有憂愁事兒了也喝幾杯,升職了喝點,拆遷了喝點,考上學了喝點,娶媳婦兒更要喝點了。

我父親都八十五了,每天還要喝二兩散白酒,就是度數低,四十左右度吧,都是我們當地釀的紅薯渣子酒。喝習慣了,差不多天天都喝吧,也花不了幾個錢,隨老人的心願唄。

只要喝酒有個度,別瞎喝就行,身體是自己的,少喝對身體有益,多喝就傷身體了,如果有不允許喝酒的疾病的話,還是不喝為好。我也是大男人,也特饞酒,可我的身體不允許,患有支氣管哮喘病,心臟也不好,喝了有危險不說還遭罪,那就不喝唄,自己的生命自己掌握,別人誰也管不了。


秦寶海9


很多人都說喝酒抽菸有癮,不喝不抽就難受,渾身不自在。我在生活中也看到,只要有人阻止他,那是必須要和你血戰到底。有一打工,一箇中年人說,我老婆是厲害,把我管得服服貼貼的,但是煙不短我的,我回家如果沒煙,借錢都要去買給我。說酒這個東西,我看到很多人都喝,特別是中年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一醉解千愁嘛。長此以往,酒與煙就成了手中的柺杖 必須柱著才能生活,所謂的依賴性。這樣的見的太多了。我年輕時候也抽菸,喝酒,後來覺得有很多不好:喝醉了失態,還要人照顧,抽菸身上全是味,特別是說話的時候酒味合著煙味,實在是不好,對健康的影響就不說了。後來決定戒,堅持每一天不抽,難受了就做事情,過一會也就忘了。千萬不能去買,一買就遭了。堅持半年,OK。05年戒的煙,酒嘛白酒偶爾一喝,一小杯,吃個香,啤酒喝個一瓶兩瓶的淺酌,不豪飲。覺得這樣挺好的有人要說了,讓你談酒的事情,你說煙,各位須明白—菸酒不分家。


手機用戶65101952896


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心態不心態的。喝酒分為幾類人…。有的是喜歡喝酒,有的是喜歡喝醉。我是做純糧小燒的,所以我經常接觸各種各樣的喝酒人群,同時我自己也是一個愛喝酒的人。

以前我是不喝酒的,我這個人有輕微的酒精過敏,所有市場上的白酒瓶裝的也好,啤酒也好,我喝了之後都會頭疼。但是我又特別愛喝酒,因為我做純真小燒,常年都要接觸白酒。慢慢的就喜歡上了喝酒,但是我喝酒和別人不一樣,我喝的很少,我喝的酒可能不到一兩。而且我只有晚飯的時候喝。早晨與中午我是一口酒都不喝的。

我不在外面喝酒,也只在自己家裡喝,第一是我的酒量小弟,二是外面的酒我真的喝不了,除了我自己家的白酒,其他酒我喝了之後都會頭疼。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都有什麼樣的喝酒人群?我是做純糧小燒的嘛,我已經做了20年的純糧燒酒了,所以我接觸過很多的喝酒的人。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1種像我這樣的酒量不多,但是喜歡喝酒,每天晚上都要喝一些,可以用品酒來形容。主要就是喜歡白酒的口感,嗯,喝了白酒之後,整個人的身體與精神的狀態會達到一個非常興奮以及身體的血液非常沸騰的一個狀態。我喝酒從來不喝多。

第二酒,就是真正的喝酒人。啤酒白酒都能喝。只要你給他打電話,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可能告訴你他在喝酒,一天三頓飯他可能喝上三頓的酒。對酒沒有任何挑剔,只要是能喝醉都可以。

第3種,酗酒的人。整個人離不開酒。一般白酒的量是一斤左右啤酒的量是10瓶以上。不追求酒的口感,只求醉。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種喝酒的方式,因為他對健康非常不好,並且經常酒後也會惹事鬧事等等。

第4種就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了商務應酬啊,朋友之間的聚會呀,等等這個就看當時的場合來喝多少酒了。

向提問者您說的這樣,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白酒的人,我覺得還可以,因為二兩不會讓人喝醉,也不會讓人去耽誤他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其實少量飲用純糧食酒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以我喝酒的方式為例子,因為我喝的是自己親手釀製的純糧小燒,所以可以確認說是純糧食的,喝到純糧酒會緩解疲勞,增加血液循環。晚上還有助於睡眠,所以我覺得還是挺好的方式。











良心哥的糧芯酒


我是最懂酒的茅酒大仙小橘子,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小橘子不僅懂酒,而且還很愛喝酒,所以小橘子給大家分享一下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白酒的人是什麼心理。

一、喝白酒的好處

白酒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喝的人完全無法理解說白酒那麼難喝,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喝?並且每頓飯都要喝上二兩。因為喝白酒的還出還是很多的比如:可以軟化我們的心血管,促進血液的循環,甚至有些白酒還可以治一下小感冒。當然,這只是小橘子看到過的一些小偏方,並沒有科學的依據,但是,喝白酒的時候,只要不喝得酩酊大醉,那麼白酒對於我們的身體是沒有害的。因為一些好品質的白酒的製作工序也很複雜,製作的原料多以高粱為主,因此,酒友們不必擔心,每天小酌幾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

二、聚會、應酬的原因

隨著我們的生活壓力逐漸的增大,很多的酒友們是少不了應酬的,當然也包括原本不喝酒的人,因為生活因為工作,不得不去和上級或者親戚朋友喝酒。因此,就出現了一種特有的酒文化,那就是吃飯的餐桌上基本都有白酒的出現,由於這種原因,也讓白酒的出現率慢慢變高,有的人甚至有了一些小習慣,那就是吃飯的時候也要小酌幾杯來舒緩一下白天上班的壓力,小橘子溫馨提示朋友們,小酌幾杯是完全沒問題的,還可以釋放壓力,喝完酒後倒頭就睡也是一種放鬆的方法,但是白酒雖好,還是不要貪杯!

三、環境因素的影響

不只是人為因素,連自然因素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氣候的原因,在南方或者西偏南的地方氣候比較溼潤,所以喝一點白酒會驅寒,因為兩杯白酒下肚,會覺得身體發熱,這樣的話,就不會覺得特別冷,那麼在東北地區呢?東北地區的氣候是比較乾燥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東北人喝酒很厲害,這樣的情況小橘子覺得單純的說氣候有點說不通了,但是東北這也算是東北地區的一些小習慣吧,吃飯的時候喝上二兩活躍一下氣氛,所以很多人都說東北人很熱情好客,每次飯桌上都會有好酒來招待朋友。

我是最懂酒的小橘子,有不同意見和方法的歡迎評論和私信!


茅酒大仙



喝酒吸菸也是一種習慣和愛好,只不過是這種習慣和愛好要保持的好,要注意量,不能夠過度的去吸菸喝酒。有一個鄰居特別的能喝酒那真的是每頓飯都要喝,如果不喝酒感覺沒吃飯。而且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不僅僅在家裡就是自己出門旅遊,他也不忘帶酒喝。有的人會說喝酒不是對身體不好嗎?怎麼經常喝酒的人身體還是很好的,其實不能這麼說,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不能夠攀比。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白酒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其實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滿足,即使他沒有什麼好的下酒菜,但是能喝二兩就感覺心滿意足了。這樣的人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追求的是眼下的幸福。有這種心態的人一般來說性格也比較開朗活潑,甚至是豁達。尤其是喜歡喝酒的男人,和自己能夠談得來的朋友,坐在一起喝二兩白酒,就會感覺這一天過得非常有意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喝酒要注意量,心情好的時候喝一點也沒事,千萬不要借酒澆愁。更不要喝酒開車或者是出遠門。現在離春節越來越近了,喜歡喝酒的人更需要注意,尤其是家裡人也要注意,喝了酒以後儘量的少出門。而且要注意喝完酒之後可以吃一些梨或者是相關的水果,減少酒精在胃裡的難受勁。


文史大世界


俗話說,‘男人不抽菸,白在世上顛,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首先聲明的是,本人煙酒都好,但能節制。雖然俗話說在前,但還有細語在後,‘煙抽多抽少都沒好處,酒喝到能節制沒壞處’。

拿自己的抽菸喝酒為例,在國企上班時(一刀切的內退之前)上一班O~8點班,為趕一篇稿子(帶班時,四處檢查都正常時,各處也都有專責),四到五個小時的腹稿節稿到定稿,抽的老漢煙(本人捲菸量不大)的菸頭能達到25~~30個。當被國企用‘刀切’下崗後,到民營私企燒爐子,兩班倒,班內再分組兩班倒(前半夜和後半夜),燒前半夜時的七八個小時老漢煙(也叫土煙)一荷包剩不下多少,到夏天忙於修善設備吋,同樣的一煙包煙夠一週抽的。說心裡話,燒爐子是機械運行加之鍋爐設備的熱原理轉換過程,沒有一定的責任心是容易出事故的。而這責任心又有一多半是用吸菸來‘支撐’的。因而那時吸菸,冬天是夏天的五倍以上。

再談飲酒,知青時代是大碗倒酒每人一口就光的。藍邊的頭號大碗一斤60度裝不滿,五點個人每人一號就幹掉的(喝醉也是常事)。招工後對酒就有了相當的節制,醉酒是偶爾之事了。

現在是退休的較年輕的老人了,菸酒都自覺地有了節制。曾經體驗過,不吸菸,身體易發胖,節制性吸菸能有效控制體重(身體沒有啥大毛病情況下)。血壓高的人本是不能飲酒的,但本人經中醫檢查後,把自己現在的每天一頓酒(晚飯時)不超二兩的習慣講了,中醫認為這等於是身體需用的保健用酒(本人是每天二兩,而不是每頓二兩,切不可誤取歪解)。因此我還是送朋友們一句良言:吸菸再少也沒好處(本人現在2~3天一包煙),酒用恰當的量沒壞處。

都老了,沒啥大毛病少抽點菸可以解解悶兒,適量地一天一頓小酒不超量沒壞處。人之長情嘛。


葛振勝1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唐·王駕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在書裡的大部分章節中,酒幾乎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吳用見三阮的第一件事兒、喝酒,宋江見柴進的頭件事、喝酒,就連武松見到了武大郎、宋江被拽回到閻婆的樓上……一見面都是喝酒!

至於今天,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的人,首先,界定一下他們的職業。在這些人當中,很少會有官員、商人,因為現在規定嚴了,即使是過去,人家喝酒也不會二兩就打住了。另外,不會是公務員,甚至連一些個比較正規點的工作人員也不是,為什麼?因為至少中午不許喝酒。那麼,他們都是些怎樣的人呢?一是體力勞動者,這裡面有農民、農民工、打零工的等等。再有一部分人就是退休人員、無業者或所謂的靈活就業人員。其二,這些人的年齡普遍偏大,以中老年人為主。

至於提問者所說的“是什麼心裡?”,我覺得問的有點兒滑稽了。好,我現在就告訴你。

例1、農民工。我曾經在農村不止一次的看見或接觸過一些個跟著小包工頭到處蓋房的人們,無論中午、晚上,吃的飯基本上都是農貿市場批發來的饅頭,滿滿的熬上一大鍋土豆、白菜什麼的,(肉不是很常見的)開飯時,每人用飯盆盛滿菜、兩根筷子上各插著兩個饅頭,找個陰涼地一蹲,或者摞兩塊磚一坐,喝酒的人滿滿的倒上一碗,便連吃帶喝了。我問過他們中的一些人,下午幹活中午也喝嗎?他們的回答是:“下午砌磚兒全仗著這碗酒呢,沒它,下午這勁兒就跟不上去了!”“飯食太賴,沒酒就咽不下去這麼多,不吃多點兒下午這幾個小時的活就頂(發一聲)不住了。”至於晚上,一般都是幹到天黑了算。工一收,捨不得花錢的就仍是饅頭、熬菜、酒,捨得花兩錢的便匆匆把飯吃完,然後三五成群的到村裡的小商店裡買上幾根火腿腸或花生米、開花豆什麼的,找個地方圍起來一坐,開喝!

晚上喝酒,一是緩解一下疲勞,二是這些人住的條件都較差,有時乾脆就睡在蓋了一半的房子裡。潮溼不說,僅蚊子一般人就夠受的。所以喝的暈暈乎乎的為的是睡個好覺。幹這種活兒的、以前都被稱作“壯工”,青壯年居多,歲數稍大就受不了那累了。累受不了可以不幹,可酒已經喝成習慣了。故吃飯時總要喝上二兩。

例2、農民。農民的活,季節性較強。春秋兩季最忙,夏季有緩,冬季往往清閒一些。農忙時、累,吃飯時弄上二兩,解解乏。農閒時,閒,喝上二兩、解解悶兒。和城市相比,村裡的文化生活還是比較單一、匱乏的。即使到了今天,如哪個地方請來戲班子唱幾天戲,三六五村的人們沒事兒也要過去轉轉。當然,去轉的人也不全是為了看戲,因為集市一般都隨著戲班子走。

現在,車和路都早已是今非昔比了,農民出去旅遊的也比以前多了許多。但你要說沒事兒時就出去旅遊旅遊,這也就不太現實了。為啥?去不起呀!出去玩兒幾天,人吃馬喂的不說,僅門票一項,哪個景點不得讓老農民扔上個百八十斤的棒子豆啊!平時沒啥娛樂的,你說再不讓他在有事沒事的喝二兩,你讓他幹嘛去呀?!

例3、城裡人。前面我已經說過了,在城裡喜歡喝二兩的、大多是年歲大了些的人。這些人退休了,沒事兒幹,把喝酒當做了一種消遣、一種休閒。過去,老北京城酒館多,而喜歡泡酒館的都往往不是在“飯點兒”上。小時候我就不大理解,你說這“當不當、正不正”的、你出來喝哪門子酒呢?打二兩酒往桌上一墩,從兜裡掏出個小紙包,裡邊兒包著點兒蝦米皮,你說你喝什麼勁兒呀?你不會自己跟家裡喝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和理解他們了。他們去酒館,不全是為了喝酒,而是和常去酒館的老哥幾個坐會兒、聊聊天兒,是一種閒情、是一種娛樂!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常去一家飯館吃早點,每次去時,常會看見飯館門口停著一個過去推小孩兒用的小竹車,裡面放著些廢紙箱、塑料瓶等破爛兒。飯館裡坐著的那位老者便是這輛車的主人。他有時二兩包子一碗餛飩,有時兩油餅一碗餛飩,吃的端上桌後,便從兜裡掏出個小酒瓶來,時不時的對著嘴兒來一口。後來聽人家說:別看老頭這樣,他可不窮。有兒有女不說,每個月還有七十多塊的退休金,足夠他在家享福的。可他不,天天凌晨四點多就出來了,圍著附近這幾條衚衕的垃圾站轉,子女勸他不聽,也就不勸了。老頭說:撿破爛一是為了活動活動身子骨,二是撿破爛賣的錢,足夠喝酒的了。這老頭家裡不開伙,一日三餐都在飯館吃。要我說,這也是一種活法兒、也是一種樂趣!

例子舉到此——為止。下面,再跟提問者聊上兩句:俺也是個酒徒,什麼?介紹一下俺自己?好啊!聽著:無權無錢無勢,沒膽沒謀沒識。躲進小宅、自成一統,談笑無鴻儒、往來盡白丁。您說我這樣一個人再不喝點兒酒、您讓我幹嘛去?所以俺不僅天天喝,且還是頓頓喝。對俺來說,喝的已經不光是酒了,那裡面還有悠閒、還有情趣。

什麼?不關心大事?那是我關心的了的嗎?九個太陽多了,快熱死人了,后羿去呀!下雨把天下了個大窟窿、女媧幹嘛呢?后羿、女媧都死了咋辦呢?沒事兒,不是還有您呢嗎!

吃香喝辣,自古都是人們追求的好日子、好生活。所以,我勸您也學著喝上二兩,就知道他們是啥心理了。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除非您不是個男人……

再見!











把盞常聊


飲酒,尤其是長期依賴飲酒,肯定是有心理方面的原因。現代心理學的基礎是科學實驗,下面就分享一個著名的飲酒心理學實驗:

實驗內容是請一群學生在傍晚和朋友一起泡酒吧,酒是免費提供的,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參加幾項測試。

實驗進行的那天晚上,在每個學生都到齊後,開始第一輪測試。首先,向每個學生展示一張數字清單,請他們儘可能多地記住這些數字。接著,請他們沿著地板上畫出的一條線走動,最後,再做一個反應時間測試,即在他們的拇指和食指之間丟下一把直尺,要求他們在看到直尺滑落的瞬間把它抓住。

做完第一輪測試之後,實驗很快進入當晚大家最渴望的部分――喝酒。每個學生被隨機劃分成紅組或藍組,並得到了一枚相應顏色的徽章。然後,他們就可以盡情享用免費的美酒了。但是有一條規則必須遵守,那就是每個人必須在酒吧內叫酒給自己喝,不能叫酒給朋友喝。

在整個夜晚,組織實驗的科學家時常打斷學生們之間的對話,把一些人拉來做和先前同樣的記憶力、平衡力和反應力測試。隨著酒精在他們的血液裡越積越多,學生們越來越喧譁,明顯表現得更加快樂和輕浮。測試結果客觀地反映了他們的變化,到了後來,大部分人幾乎都記不起來一位數以上的數字,他們搖搖晃晃地甚至找不到地板上畫的線,而且在直尺掉在地板上60秒種之後才合攏拇指和食指。

實驗結果是,藍組和紅組居然得到了相似的分數,但事實是:兩組都被有意愚弄了。

實驗數據表明,兩組學生最後都出現了記憶受損、平衡失調,並且經常出現讓直尺掉在地上的情況。但是藍組學生不知道,他們整個晚上其實滴酒精也沒沾!

在實驗開始前,我們就在酒吧裡秘密地儲存了一半不含酒精的飲料,不過這些飲料看起來和聞起來都像真正的酒。酒吧服務員事前也得到了我們嚴格的指示,即只給戴紅色徽章的學生真正的酒,而給戴藍色徽章的學生假酒。

雖然滴酒未沾,但藍組學生表現出來的醉態仍然一覽無遺,是他們在假裝醉嗎?不,恰恰相反,他們相信自己喝了酒,而這個想法足以讓他們的大腦和行為表現得像喝醉了酒。酒吧聚會結束時,實驗組織者說破了先前設定的詭計,他們大笑起來,立刻清醒過來,步履穩當、心情愉快地離開了酒吧。

這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了安慰劑的力量。實驗參與者們相信自己喝醉了,因而思維和行動都表現得與自己的想法一致。醫學實驗中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的效果,假裝給人們吃“毒藥",他們真的會出現皮疹,喝了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的人會真的變得精神振奮,而假裝給病人執行了膝蓋手術,病人們就報告說“已經治癒”的肌腱不那麼疼了。事實上,經過對真藥和糖丸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研究者們發現大約有60%-90%的藥效來源於安慰劑的效果。

所以,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頓頓離不開酒,每天都要尋求所謂“微醺”的狀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緩解壓力、放飛自我靈魂的手段而已,酒精的麻醉作用只是原因之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恰恰是飲酒者想要喝酒的強烈心理意願和生活習慣。


菜單博物館


因為我爸就屬於每頓飯都要喝二兩的人,我也對他這種習慣做過深度分析。

無外乎兩點:

1.生理依賴:飲酒的時間和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使飲酒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並且出現軀體化和戒斷的症狀,身體的器官生理習慣於酒精的刺激。

2.心理依賴:長期飲酒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如果不喝酒身體、精神都會出現心慌,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喝酒以後症狀就會消失。

凡事都有兩面性,適量飲酒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因體質而異,只要不是酗酒,就不用太擔心!


北河渡人


是一樣習慣,年輕也有這習慣頓不過三、四季如是一頓無灑食慾缺味,一生食了三十年52度最初二頓中期三頓後期四頓好在頓不過三。人整天離不開白灑實際無用,不好灑的人只要遠遠看著你就敬而避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