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把大運河重新疏通,不為漕運,用來調水不是挺好的嗎?

晴空朝天鶴


這個問題問得好,大運河正在規劃疏浚。

自從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申遺成功以後, 打通南北尤其是黃河以北呼聲很高。

大運河最早修建於前486年,戰國時代,距今2500多年了,當時主要是三段:山陽以南邗溝,以及浙江黃溝,胥溪接入太湖。據說夫差最後參與,是為了北上伐齊而開挖。

在隋朝煬帝時代,大運河經過涿州,河間,魏州,洛陽,汴州,宿州,從泗州下淮河,經山陽南下,揚州,吳州也就是蘇州,到杭州。

隋代大運河分四段,廣通渠,通濟渠,山陽瀆,永濟渠。西南走洛陽再折向東南。

元明清以後,大運河改道,裁彎取直,走現在的通州,滄州,德州,聊城,濟寧,臺兒莊,淮安,揚州,鎮江,常州,蘇州,杭州。

另外,元代開挖了膠萊運河,海運代替了大部分河運,京杭大運河開始走下坡路,近代100多年,尤其是最五六十年,用水過度,華北地區水位普遍下降,膠萊河逐漸乾涸不能航運。

歷史上,對大運河的批評與讚賞,都有不少,比如唐代很多詩人也有過精闢的論述。

1-唐.許渾《汴河亭》批評運河:

廣陵花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是景陽樓。

​2-唐.胡曾《汴水》持批評態度: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3-​唐.皮日休《汴河懷古》則為隋煬帝平反: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4-唐.李敬芳《汴河直進船》比較客觀: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是說,汴水與淮河之間挖通後,確實有許多便利。不過,百姓遭受到的苦難也很深重。東南四十三州的廣大地區,民脂民膏都被這條河運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貴族去享用了。

1797公里的大運河通航線路,主要是山東濟寧以南河段,2002年還曾作為南水北調東線。

從2016年開始,大運河全面通航就提上了日程,目前到2019年底山東段濟寧到泰安東平湖80公里河段可以作為三級河道通行千噸船。

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南,基本上是二級航道可通行2000噸級船,江蘇大部分以及浙江則是一級航道,可通行3000噸船,水運成本低很多。

京杭大運河尤其是蘇南水運非常發達,2019年蘇州港吞吐量6億噸,接近青島港,超過天津排第六位,南通,鎮江也都超過3億噸。

隨著陸路運輸成本越來越高,山東對內河通航期望很高,因為水運成本只有陸路三分之一。

東平湖到聊城,目前運河季節性有水,通航難度較小,可以利用拓寬加深,前期三級航道,逐漸升級。京杭運河跨黃河有點難度,但是對於基建狂魔來說,技術沒有問題,就看投入。

東平湖跨黃河到聊城以後,除了山東,河北,天津和北京,從南到北一路緩慢下坡,只要疏浚拓寬河道,有水就行了,未來串聯雄安新區的白洋淀,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目前進展,濟寧到東平湖三級航道80公里,工期兩年,到2019年8月26已經竣工通航。

聊城段運河是以前的會通河,長98公里,計劃投資120億,2025年竣工,串聯黃河,東昌湖,徒駭河,重現江北水城,運河古都風采。

山東近年來對內河河道通航很熱,濟南到濰坊入渤海的小清河正在治理,2022年復航,有望三年後建成三級河道千噸船通行無阻,單船1500噸,船隊7000噸,大明湖連接白雲湖。

河北段大運河通航,有一些難度,主要是華北漏斗群就集中在保定白洋淀周邊,是地下水下降最嚴重的區域,運河通航難度較大。

在不遠的未來,京杭大運河還要規劃疏浚黃河北段,從東平湖跨黃河,聊城—臨清—一直北上雄安新區白洋淀,最終直達通州,北京。











天地詩詞館


我是出生在運河邊,從小喝著運河水長大,現在仍然生活在運河邊的人。我在政府的水利部門和交通部門還有許多朋友。也許我能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覆。

我們通常所說的大運河是指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山東濟寧以南的大運河河道,至今一直保持著通航功能。

中國曆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把南方的水調到北方,是多少年來北方民眾的迫切願望。這個願望只有到了新中國才可能實現。南水北調,國家規劃有三條線路:東線、中線、西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西線工程,我們就不說了。這裡只講東線工程。

今天的大運河已經成為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現有的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基礎上擴大規模、向北延伸的。江水北調工程始建於1963年,是我國迄今最早的水資源調度工程,受益範圍覆蓋江蘇省蘇中、蘇北7市,受益面積達到6.3萬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萬,耕地4500萬畝。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從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干流引水(從江都水利樞紐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並作為調蓄水庫,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水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從長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庫輸水主幹線長約1156千米;另一路向東經新闢的膠東地區輸水乾線接引黃濟青渠道,向膠東地區供水。

工程共分為三期。

第一期工程:主要向江蘇和山東兩省供水。抽江500 m3/s、過黃河50 m3/s、送山東半島50 m3/s,改善蘇北、魯西南農業用水條件。規劃2002~2007年實施,按照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可研總報告批覆,東線一期工程靜態總投資383億元,其中主體工程靜態投資260億元,治汙工程投資123億元。

東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12月通水。

第二期工程:供水範圍擴大至河北、天津。抽江規模擴大到600 m3/s,過黃河100 m3/s、到天津50 m3/s,送山東半島50 m3/s。第二期規劃已於2019年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投資124億元,治汙工程投資100億元,共計224億元。

第三期工程:增加北調水量,以滿足供水範圍內2030年水平國民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工程規模擴大到抽江800 m3/s,過黃河200 m3/s,到天津100 m3/s,向膠東地區供水90 m3/s。規劃2031~2036年實施,主體工程投資116億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總計投資660億元。

2019年6月21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試通水順利完成。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完工後這六年時間,收到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江蘇省北部地區和山東省人民的生活用水質量明顯提高,生產用水得到保障,地下水位已經開始上升,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今後還將給中國北方地區帶來巨大的效益。

古老的大運河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

(圖片取自網絡,感謝作者)






愛咩咩的老羊


很多人一看大運河,溝通南北,以為很簡單,其實大運河的水文條件很複雜。

大運河早就用來調水了,南水北調的幾段東線工程就利用了部分大運河。東線的一期工程就是利用京杭運河,把長江水引水到運河裡,然後用泵站逐級往上提水,利用微山湖和東平湖等幾個湖作為蓄水湖,水到達東平之後分兩線,一線往天津,一線往膠東。

有人說了,為啥要用泵站提水,因為一條大運河並不是單一流向的,分成好幾段,例如從天津到山東東平是往北流的,但是從東平到長江段是往南流的,這也好理解,因為東平附近就是泰山山脈,中部隆起,水往兩邊流,所以無法直接利用運河,只能逆流而上往上調。

另外,大運河早就沒有了經濟價值。1855年,黃河改道後,大運河北段缺水,已經開始淤塞了,現代航運開始,漕運從運河轉到了海上,到了津浦鐵路開通,貨運效率大大提升,運河就徹底廢棄了。

到了現代,輪船,火車,高鐵,飛機,更沒有運河什麼事了。

所以,現在的運河價值,並不在運輸,主要一是調水價值,二是文化價值,2014年,京杭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疏通大運河,文化價值佔了很大一部分。

另外,疏通大運河有時候真不是錢的事兒,主要是北方缺水,乾涸那是長有的事兒。去年去蘇州無錫那地方玩,人家的大運河那是真寬,貨輪一艘艘的,通行狀況很好,在北方真的很難想象。


山東味兒


大運河開挖之初,是用來漕運。為節省開挖成本,河道的開挖是在地勢最低窪處。河道的海拔高度各地有起伏不一,為航運需求建有水閘。並沿途從不同的河流補充水。運河的水流速極慢,並且流向不同。有的河段向南流,有的河段向北流。你說的引水只能是南水北調,運河河床海拔高低不平,並不適宜定向調水。


乙九丁


京杭大運河疏浚工程已經提上議程。而疏浚工程實施的目的並非是用來調水,反而是用來恢復航運功能。


京杭大運河的現狀和規劃!

隨著京杭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和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京杭大運河所承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如何使這一條修建於隋朝,擁有1500年曆史的古老運河煥發出新的活力,造福桑梓,同時更好的保護京杭大運河,成為了各城市之間的一個共識。

實際上京杭大運河一直沒有徹底荒廢。從山東濟寧到浙江杭州段一直髮揮著航運功能。北煤南運就是通過這條航線,源源不斷的從北方的煤炭基地運輸的長三角地區。畢竟內河航運相比鐵路和公路運輸更為廉價且高效。適合於運輸煤炭、糧食這類大宗商品。


而從山東濟寧到北京段的復航工作已經得到了沿線各地區的積極響應。最為積極的山東省更是多次召開調研工作會議研究航道疏浚的相關工作。

京杭大運河為何不能發揮調水功能?

實際上許多人將京杭大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混為一談。認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可以直接使用京杭大運河現有航道作為輸水河道,實際上出於保護南水北調供水不受汙染的目的,同時京杭大運河並不能夠實現南水北運。因此二者之間並非相同。



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沿線地理高程限制了京杭大運河改造成調水工程的可能性。京杭大運河縱向剖面呈現出中段高,兩頭低的情況。也就是說,京杭大運河沿線最高的位置位於山東省境內,而水資源豐富的長江地區和錢塘江地區則高程最低。

因此京杭大運河作為一個自流人工河道,根本不可能出現水從水頭低的地方流向水頭高的地方。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路線緊鄰京杭大運河,他又是如何實現水往高處流的目的呢?


實際上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並非是自流,而是在沿線許多地方設置多級提水泵站。比如說探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取水地——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就設置了提水泵站。通過外力做功來增加水的勢能進而可以使水源源不斷的流向北方,這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調水成本要高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原因(中線工程完全自流)。

總結:我們希望京杭大運河能夠在實施提升改造之後,實現全線貫通和全面復航,繼續造福運河沿岸各地區的百姓,同時也能夠改善京杭大運河沿線自然環境。


珞珈山的貓


這個問題問得讓人無語,說明提問者需擴大見識了!

大運河目前仍在發揮很大作用,其水上運量在我國的大江大河中仍是是位列前面的。尤其是大宗貨物運輸,如黃砂石子之類的建材,煤炭,糧食等。在以杭州到蘇南,蘇比的運河可行幹噸級以上的船隊,貨運量遠超京滬線。僅是到北京,河北地界運河不行了。

同時運河還在我國南水北調中發揮作用,是南水北調東線的主要依託,從江蘇的江都引長江水,現在已送到山東聊城了,可能已達天津。運河現在的作用不可小看!!


楓橋日泊


運河零幾年的時候從黃河調水入天津,南水北調完成後就不用了。選運河調水不是經濟的方法,雖然地圖上看著它是直的,但實際運河不是直的,可以說是九曲十八彎,水流不暢,流速慢,易沉積。還有運河沿岸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基本都是大小城市帶,運河作為城市景觀一部分融入到城市當中,為避免枯水期無水,在市區河道兩端都有閘門。


中華有神鷹


大運河的保護、疏浚,一直在進行。由於涉及不同省市不同地區,各地積極性不一樣,不同河段的修復利用差別較大。

另一方面,現在鐵路、公路交通發展起來以後,大運河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權重降低了,與百年前上至千年前的獨霸地位不可同日而語,政府對其重視也就降低了。

大運河在現在主要作為貨物水運發揮作用,客運已經壽終正寢。貨物運輸中,因為水運成本相對較低,還會有市場需求!

如果作為調水功能,可能難以發揮作用。因為大運河貫穿的是黃河、淮河和長江的下游,且豐水期都比較同期,時間差上基本沒有調水空間!以上個人淺見,就教於大家!


萬山行走


瞭解一下我們國家的南水北調工程,這項工程就是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到我國北方的華北和西北地區。這項工程分東線、中線和西線,其中的東線就是從長江下游的揚州開始抽引長江水,通過京杭運河及其平行的其它河道逐級向北提水。京杭運河河段也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挖浚疏通,不但承擔了南水北調的任務,也承擔了河運功能,大小船隻來往穿梭。


一蓑煙雨


你這個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年輕的時候我也有過類似的疑問,比如大運河歷史上那麼輝煌,現在怎麼不全線貫通,哪怕調水補水💦也行啊?相信隨著閱歷的豐富,這種問題就會自己有答案了。比如水質問題,文物古蹟問題,疏浚,海拔問題等等,這些肯定都論證過的。要因地制宜的,有些地方其實一直在用,比如江蘇,南水北調東線就用了一部分的[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