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李三万

摘要: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身为新四军地下交通员的阿庆嫂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后来成了忠义救国军的胡传魁?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身为新四军地下交通员的阿庆嫂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后来成了忠义救国军的胡传魁?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由北京京剧团改编成京剧,也是那个年代八大样板戏之一。故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伤病员隐蔽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部队的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养好伤归队,并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

其中有个情节,阿庆嫂曾经冒险救下了胡传魁,那么为什么她会去救胡传魁?

答案很简单,因为阿庆嫂救胡传魁的时候,胡传魁还是抗日的,是在被日军追杀的情况下阿庆嫂才施以援手的。尽管样板戏是极左年代的产物,所以对胡传魁自然会做了极大的丑化,但唱词里却说了,当时胡传魁拉了十几个人,只有七八条枪,遭到日军追杀,最后是阿庆嫂把他藏在水缸里,才得以逃脱了日军的追杀。后来混成了忠义救国军的胡司令。在《沙家浜》戏里,胡传魁是个典型的丑角角色,头脑简单,是阿庆嫂眼里的草包,在反派角色里,反一号的地位都快要被自己的参谋长刁德一给抢了。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小编曾到过沙家浜——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这里原来是唐市镇和横泾镇,后来因为《沙家浜》的影响才干脆改名沙家浜镇。

当地的讲解员曾经着重介绍过胡传魁,正史里这家伙非常残暴凶狠,最关键的是他并不是草包,相反非常狡猾!在当地反共是相当顽固凶残,手上有近三百条人命的血债。但这家伙非常狡猾,在淮海战役打响前,就看出苗头不对了,提前逃往香港,后来又去了台湾。到九十年代两岸通航,去台老兵可以回家,这家伙也提出回乡申请,但被常熟当地政府拒绝。讲解员最不满的是官方把苏州吴县那里一个胡姓的敌顽份子说成是胡传魁的原型,因为那家伙建国后被抓住枪毙了,听上去比较解气。讲解员特别指出,当地胡传魁原型是姓“包”(或者“鲍”),因为口音很重,没听清楚,但肯定不姓胡。

至于为什么要救胡传魁,小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一个光屁股发小的看法,那时候社会氛围还比较严肃,但私下也会讨论一些和官宣不同的说法。当时关于这个沙家浜的评论;他就说抗战初期,日军还是很强大的时候,胡传魁能带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就敢和日军交手,显然是个打鬼子的。遭到日军追杀,也是很正常的。从性质上说,就是在条件非常简陋的前提下,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抗日的队伍,显然比一般人要有报国的热血。既然被日军追杀,那么也肯定是和日军真刀真枪干了。不论战果大小,最起码也让日本人不痛快了,所以才会要追杀他,不然无缘无故怎么会来追杀他。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由此可见,在被日军追杀的时候,胡传魁显然是个抗日志士。阿庆嫂救他,也是出于对抗日志士的支持。是不会想到他日后手下会很有些规模,更不会想到他会投降日军。而从胡传魁的角度,并没有阿庆嫂的救命之恩,在自己得势后对阿庆嫂很是关照,尽管刁德一一直试探刁难阿庆嫂,他还是常常帮阿庆嫂开脱,客观上保护了阿庆嫂,看上去都有点傻呼呼的,最关键也没看出他对阿庆嫂有什么企图,说明他真是一直记着阿庆嫂救他的这份恩,是真心把阿庆嫂当自己人,这也从侧面说明胡司令是个很有义气的人,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像坏人啊……

发小的这番议论,当时听了确实很有点震惊,但又没有太过硬的理由反驳。今天看来,发小显然还是有点思想的,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

最后来说说胡传魁所在的部队——忠义救国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指示戴笠到上海,利用上海的帮会力量组织别动队。9月4日,蒋介石电令戴笠与杜月笙合作,限一月内组成一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配合国军作战,在上海近郊牵制阻击日军,并协同保安部队,严防和肃清敌谍、汉奸的活动。根据这一电令戴笠在杜月笙的大力支持下于1937年9月成立了“苏浙行动委员会淞沪别动队”,直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不久成立了苏浙行动委员会作为别动队的指挥机构,由杜月笙、戴笠、刘志陆三人为常委,杜月笙为主任委员,戴笠为书记长,委员会下设机要、总务、侦谍、军事、技术、调查、变通、宣传组。、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苏浙行动委员会下设动员部和游击总指挥部,淞沪别动队归游击总指挥部管辖。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刘志陆原属老桂系陆荣廷旧部,因其与杜月笙关系很好,才得以出任总指挥。别动队下辖五个支队,每个支队下设三个中队,各中队下设三个区队,各区队下设三个分队。每个支队编制为1500人。别动队组建后就在浦东、奉贤、南汇和上海县等地驻防,1937年11月,别动军第一、二、三支队开始与日军作战,第四、第五支队配合国军坚守南市三天。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第三支队第九大队在国军主力撤退后曾于青浦阻击日军,但因力量悬殊,被日军击溃。淞沪会战中,别动队伤亡总数约在2000人以上。上海失陷后,别动队第一、二支队转赴浦东打游击,三支队一部撤回租界搞地下抗日工作,四支队在苏州河北岸几乎是全军覆没,五支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别动队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1937年年底为加强江浙皖沪等地的抗战,戴笠决定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从淞沪战场上撤出的佘山教导团和五支队残部整编为忠义救国军教导第一团(亦称第一支队),戴笠兼团长,俞作柏任副团长。

1938年3月,戴笠在汉口成立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由戴笠和俞作柏分任正副总指挥,参谋长徐光英,下辖教导第一团(俞作柏兼团长)、教导第二团(由别动队在江西、浙江的部队改编,亦称第二支队,王春晖任团长)、淞沪区指挥部(由别动队在上海的残部改编,何行建任总指挥)。武汉失守后,总指挥部移至浙江孝丰,戴笠辞去总指挥兼职,由俞作拍接任。改编后的忠义救国军,主要任务是在华东敌后收容、整训国军残部,并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由于收容、整训了大批江浙皖沪抗日战场上溃退的正规军,加上军统派来了俞作柏、周伟龙、阮清源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高级军官,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至1939年春,已发展到拥有十六个支队,四个直属大队、两个教导总队,总兵力约五万人。

  1940年春,忠义救国军在浙江孝丰进行整编,以周伟龙为总指挥、尚望为参谋长,下辖四个教导团(后发展到六个)和两个训导队,以及一些突击队(或别动队)。

1941年1月,忠义救国军大举向宁沪杭渗透,但由于当时日伪正大力清乡,加之与当地中共武装的磨擦,忠义救国军处于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不得不于1942年底前后退回浙江天目山游击区。

1942年1月军统成立别动军司令部,忠义救国军改称军事委员会别动忠义救国军,并从汤恩伯、李仙洲等部中挑选了部分官兵作为骨干,将忠义救国军扩编为七个纵队。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后,戴笠报请蒋介石扩大和强化江南敌后的忠义救国军,在获得批准后,改由马志超出任忠义救国军总指挥,轮流抽调各部人员接受由中美合作所主办的特种训练,学习爆破、擒拿、情报、电讯等技术。至1944年春,忠义救国军已拥有三个纵队,五个行动总队、若干地方支队独立大队,总兵力约3万人。由于接受了大量美式装备和整训,官兵的素质和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红色经典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什么要冒险去救胡传魁?


  1944年,日本败象已露,为配合美军在东南沿海的登陆计划,中美双方决定加强对忠义救国军的备战部署,在浙江于潜县方元铺设前进指挥所,由马志超统一指挥苏南地区忠义救国军;在浙江瑞安县玉壶设温台指挥部,由郭履州统一指挥浙东、浦东、崇明的忠义救国军;在浙江分水县合村设淞沪指挥部,由阮清源统一指挥淞沪附近地区的忠义救国军;在浙江桐庐设立鄞杭指挥部,由鲍步超统一指挥富春江及杭州湾的忠义救国军。

那么,忠义救国军战绩如何?从1944年6月到1945年7月,击毙日军约2300人,击伤约9000人,俘虏约300人,炸毁桥梁200座、仓库100处。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正在最前线的忠义救国军立即控制宁沪杭交通要点,并协助国军主力迅速进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抗战胜利后,忠义救国军以及军委会别动军、交通巡察部队、中美合作所编练的教导营以及周佛海的汪伪税警总团,合并成立了交通警察总局,下辖18个交警总队,进驻铁道、公路等部门,负责维护交通。另有部分忠义救国军就地解散,自谋生计,其中大部编入当地的保安团。

由于交通警察总队全部美式装备,又受过美方训练,不少还在抗战中有过实战经验,战斗力相当强,被称为“袖珍王牌军”。在国共内战期间,远不是名义上的保护交通,经常配合国军正规部队进行野战进攻、要地防御,更多时候是发挥其火力强、机动灵活的特点,进入解放军后方展开袭扰,甚至1949年2月蒋介石下野回到老家浙江奉化,还专门调了交警总队担负警卫。

但在内战中,18个交警总队几乎全被解放军消灭,仅少量残部退到台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