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殺馬皇后?

用戶4958074607982


題主,你這個問題問的就不成立。朱元璋愛她都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會殺她呢?

別看朱元璋在開國之後喜歡屠殺功臣,但是不管是影視劇中還是真實的歷史上,朱元璋對馬皇后她都是非常敬重的,而且馬皇后還深受王公大臣和黎民百姓的愛戴。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為朱元璋在每次征戰中表現突出,地位也隨之越來越高,郭子興這個時候就怕朱元璋有一天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再加上他兒子郭天敘在旁邊慫恿他,最後使得朱元璋被囚禁起來。郭天敘還私自下令,讓任何人不允許去看他,也不得給他送飯。

身為妻子的馬大腳,聽聞這個消息便慌了,於是急忙去求他的義父郭子興,但是郭子興無論馬大腳怎麼說也聽不進去。最後實在沒辦法,馬大腳就揣了幾張餅到懷裡,偷偷摸摸的給朱元璋送過去。為此,馬皇后的胸部都被燙傷了,也正因如此,朱元璋他更加敬重這個糟糠之妻了。

2.不徇私枉法,不偏袒任何人。馬皇后和朱元璋進言,不讓自己的孃家人做官,以免外戚專權

3.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一次大戰中,朱元璋不幸落敗受傷,幸虧是馬皇后救了他,揹著朱元璋一路跑,要不然的話,朱元璋就直接走了。

4.保護忠良。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歷史上,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嗜殺的人,在開國之後,將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基本上都殺的乾乾淨淨,最後只剩湯和和徐達得以善終。

但是在馬皇后活著的時候,每次朱元璋動了想殺人的這個念頭,馬皇后都會勸他,不讓那些忠良們受到傷害。但是不得不說朱元璋想殺一個人,除了太子朱標就得屬馬皇后了,其他任何人勸都沒用,只有他們娘倆勸是最管用的。甚至有的時候連太子都勸不住,太子還得去求馬皇后去勸朱元璋。因此也可見馬皇后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

馬皇后死後,朱元璋連續好幾天都是滴水不進,此後終身未立皇后!


易乎


考慮了很久,我不能篡改歷史。

既然選擇真相,那我們就一起走近明朝開國第一夫人――馬皇后。

幼年喪母,家道中落,父親客死他鄉,住寄養家庭,這些就是馬姑娘糟糕的生存環境。可幸運的是養父郭子興、養母張氏善良,憐憫姑娘的境遇,對她關愛倍至,視如己出。

馬姑娘自幼聰慧過人,養父所教文化知識,皆能運用自如。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善歷史。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馬姑娘,並沒有感到家庭溫暖的缺失,這對她溫婉的性格,三觀的養成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為一代賢后創造了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朱元璋與馬姑娘結緣

養父郭子興家財頗豐,性情豪爽,平時喜歡結交豪傑壯士,後來與他共同起事的孫德崖便是其中之一。

元朝末年,江淮大旱,萬物凋敝,中原大地狼煙四起,生靈塗炭。

1352年春,郭子興、孫德崖聚眾起兵。一舉攻下濠州,擊退元軍,虎視江淮平原。

這一日,衛兵來報,在營外抓到一個探頭探腦的奸細,現在已經押到賬外,請將軍前去審問。

郭子興來到賬外,見遠處有一壯漢,被縛雙臂,跪在地上。

郭子興來到跟前,打量著年青人,此人相貌非同一般,身材魁梧。跪在那裡象一座小山,這讓郭子興感到壓抑,便向後退了一步。

厲聲問道:“你為何來到這裡?”

年青人看了看眼前這位將軍,沒有一絲惶恐。“我來投軍”

郭子興想,在如此兵荒馬亂年代,避之而不及,還有人敢自投羅網,那一定不是奸細。便叫人給他鬆了綁,引至大賬內攀談。

此人便是朱元璋。

原來化緣以無法讓他活命,每天都餓的七葷八素,加上皇覺寺裡和尚們的排擠,乾脆卸掉袈裟,投奔了郭子興。

郭子興聽完,當即留下朱元璋做了十夫長。

在這之後的大小戰役中,朱元璋作戰勇猛,並且展露出非凡的軍事能力。

養母張氏對郭子興說:“朱元璋真是個奇人,不如把養女馬姑娘許配給他。”

在郭子興的主持下,二人結成夫妻。馬姑娘對朱元璋情深義重,朱元璋那顆信馬由韁的心也放下了,開始了二人長達三十年波瀾壯闊的生活。

成就了一位母儀天下賢德的皇后。

馬姑娘軼事

朱元璋在軍事上嶄露頭角,戰場上身先士卒,深受將士們的擁戴。郭子興心中不悅,擔心會被取而代之,伺機尋找藉口加害朱元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以謀判罪,把朱元璋關進牢房,並下令不準提供飲食。

朱元璋怎麼也不會想到,剛能吃飽飯,這一夜又回到瞭解放前。捱餓的滋味不好受哇!馬伕人深知朱元璋的感受。

不能讓丈夫餓死。

馬伕人潛入軍營廚房,偷了兩個剛出爐的燒餅,屋漏偏逢連夜雨,郭子興的少夫人張氏,婀娜的走了過來。馬伕人情急之下把滾燙燒餅藏在懷裡。

張氏見馬伕人神色慌張,閃爍其辭。便故意拖延,此時馬伕人已被燙的淚流滿面。只好如實招供,說明原委。張氏細語安撫後,便去找郭子興說情。

馬伕人回到家,把金銀細軟拿出來交給張氏,經過周旋才得以脫身。

朱元璋得知後,對夫人更加敬重了。


朱元璋與陳友諒軍作戰,由於準備不足,朱元璋大敗並且身負重傷。身後追兵將至,情急之下,馬伕人背上丈夫甩開大腳逃過了敵兵的追殺。

後來,朱棣便把這個畫像,經常揣在懷裡,每當朱元璋追打他時,故意把畫丟在地上,朱元璋看到後痛哭流涕,也忘記追打兒子了。

寫到這裡,不由得有些唯心了。在封建社會女子纏足那是禮教,馬姑娘保留的大腳,救了朱元璋的命,溫婉與善良,彌補了朱元璋性格上的缺失,飽讀詩書把半文盲的朱元璋,變成了秀才。真的是天作之合。


有一次,朱元璋回來,馬皇后問道:“天下百姓可好”。

朱元璋:“這是你該問的嗎?”

馬皇后:“你是天下百姓的父親,我是皇后,天下百姓的母親,為何不能問?”

朱元璋聽後,竟無言以對。


1382年四月馬皇后突然病倒,經過四個月的診治仍然不見好轉,馬皇后拒絕再用太醫開的藥。

並對朱元璋說:“這些太醫能治我病,但不能救我命,天命如此不能違,與太醫無關,我死後不要為難他們。”

馬皇后用她的善良,用她的生命去為生者求情,感動了朝野,感動了天下。

1382年八月51歲的馬皇后去世。

在此後的16年裡,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一直到1398年去世。

這個鐵骨錚錚的皇帝,對馬皇后卻是柔情如水。



春去冬消


這個問題是不對的,馬皇后不是沒殺死的,是病死的。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一個人去世了,這個人的死在歷史上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於朱元璋而言,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居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馬皇后的死給了朱元璋巨大的打擊,之後朱元璋在錯誤與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他生命的終結。


青雲R


應當這樣問,朱元璋為何不殺馬皇后。

馬皇后是朱元璋平生最尊敬最喜歡的一個女人,是真正完完全全視為親人的人,所以不存在殺馬皇后的說法,因為馬皇后生了病,朱元璋都急瘋了,到底找名醫,並且怕醫生不救馬皇后,說救不活就要殺了他們,因為這件事情,馬皇后還特別的勸導朱元璋,最後朱元璋就放過了那些醫生們。

朱元璋一開始遇見馬姑娘的時候,那個時候,朱元璋是一窮二白的人,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可言,而馬姑娘卻是義軍元帥的義女,無論如何選擇,馬姑娘都可以嫁一個將軍,但是馬姑娘嫁給了小兵朱元璋,關心他愛護他,甚至朱元璋被抓起了監獄,馬姑娘怕他餓了,又怕人看到她帶了食物,在懷裡藏著很燙的餅子走很長的路給朱元璋,這份情誼,是朱元璋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的感動。朱元璋在此之前,可以說生活太艱苦了,身世很慘,這個世上竟然還有人關心他,愛護他。在他被關押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女人如此待他,所以朱元璋不會忘本,更不會在未來發達時殺她,想的只是一定要保護她,給她最好的。

馬皇后死後,朱元璋沒有再立第二位皇后,也就不存在要殺馬皇后另立新歡的可能。

朱元璋愛馬皇后,這是真正的愛情。

只有患難於共過,只有一起走過了那些風風雨雨的感情,才會像朱元璋和馬皇后一樣,自從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就越來越極端,當然朱元璋的極端同太子病逝有很大的關係,要為帝國清除隱患生怕皇太孫不能彈壓這些功臣悍將,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一點,那就是朱元璋的至愛馬皇后去世了,從此再也沒有一個貼心人給勸導朱元璋,朱元璋平時也就是能聽進她的一些話,她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勸住朱元璋,也沒人敢勸住朱元璋。

所以說,不存在朱元璋殺馬皇后,這個世上,只有朱元璋愛馬皇后。


指揮使吳鐵錘


這個純屬無稽之談,首先馬皇后屬於壽終正寢,其次就是朱元璋怎麼可能謀害馬皇后呢。

朱元璋沒有愛過多少人,雖然他很重視且相信自己的親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兒子全部封為親王,讓他們統掌兵權,為大明守疆戍邊。

不過在這些親人裡,朱元璋付出最多的還是兩個人,第一個是長子朱標,第二位就是他的結髮妻子馬皇后。

馬皇后的身世

史書上沒有記載這位賢后的名字,只是以“馬氏”相稱,朱元璋稱帝后,馬皇后這個稱呼伴隨了她的一生,朱元璋稱帝之前,或者說娶她之前,都稱呼其馬姑娘。

馬姑娘的身世有些悲慘,在《明史》中是這樣介紹她的身世:

《明史》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一:父馬公,母鄭媼,早卒。馬公素善郭子興,遂以後托子興。馬公卒,子興育之如己女。

馬姑娘的母親鄭媼在產下她不久後就去世了,而他的父親馬公因為殺人避仇,所以遠走他鄉避難,在出發前,馬公將自己唯一的女兒託付給了生死之交:郭子興。

不久後,馬公也客死異鄉,郭子興就越發心疼此女,於是將其收為義女。還有一個原因:小時候的馬姑娘非常懂事,而且模樣端莊,遇事從來都是不驕不躁的。所以郭子興與夫人見這沒父沒母的孩子還這麼懂事,所以越發可憐此女孤苦。

所以說難得呀,這麼小的一個孩子,還是一個女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堅強快樂的生活下去,或許是童年苦難的回憶,才養成馬皇后堅韌善良、勤勞勇敢的品質。

與朱元璋相識,然後相伴一生

滿朝文武,甚至於整個天下,沒有人敢忤逆朱元璋的命令,即使朱元璋的命令是錯的,也沒有人敢出來糾正他,天子一怒,何止流血千里

但這也有一個例外,就是馬皇后。有馬皇后在的後宮,朱元璋從未擔心過,誰叫她是賢后呢。在朱元璋最痛苦的時候,她陪伴在身邊;在朱元璋最低沉的時候,她陪伴在身邊;在朱元璋最弱小的時候,她也陪伴在身邊。所以她敢於站出來指責他,而他也能夠容忍她。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在安徽定遠起兵,很快便攻下了濠州。

這時的朱元璋還在皇覺寺為僧,但他也收到了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猶豫一時後,朱元璋還是去了,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只能搏一搏,畢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參軍之前,朱元璋有過三年的流浪乞討生活,三年的時間讓朱元璋走遍了各地,也增長了見識,最主要的是懂得了人情世故。

所以參軍後的朱元璋很快被提拔起來,一方面是因為他作戰勇敢、愛兵如子;另一方面就是他會做人。每次繳獲的物質,朱元璋會全部交給大帥郭子興,而得到賞賜後,朱元璋也會分給底下的士兵。

長此以往,朱元璋得到上下的一致好評。除了展現出了他領袖的氣質外,還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於是郭子興為了籠絡朱元璋,決定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與朱元璋。這就是馬姑娘與朱元璋結為夫妻的過程。

相濡以沫,陪伴終生,最後還是走在了前面

洪武十五年(1382年)農曆八月,馬皇后突然患上重病,在所有太醫的診治下,還是不見好轉,於是盛怒的朱元璋準備將這些太醫全部處死。

但是善良的馬皇后怎會允許朱元璋這樣幹呢,她勸朱元璋:“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

生死都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

看吧,即使在這個時侯,她擔心的仍是她的丈夫會不會因為她的死而遷怒別人。

在病情加重後,朱元璋問她還有什麼話想說,她是這樣說的:“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願陛下能夠求賢若渴,聽取他人好的意見,這樣子孫能夠賢能,臣民百姓們才能有依靠。這就是馬皇后最後的遺言。

同月,丙戍日,馬皇后病故,享年五十一歲。這一日,朱元璋悲慟痛哭,從此不再立皇后。帝慟哭,遂不復立後。

所以你若是問我朱元璋為何不會殺馬皇后,我會告訴你朱元璋一生殺了數十萬人,從未留下過一滴眼淚。

他這一生只哭過三次:

第一次是幼年時,他父母餓死在他眼前;第二次是中年時,結髮妻子的去世;第三次是老年時,長子朱標的去世。


end

參考文獻資料:《明史》


無古無今


以我之見 朱元璋不可能殺馬皇后 ,馬氏素有賢惠之名,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真實歷史是馬皇后是病死的,所以這個是偽命題

馬皇后 公元1332年~公元1382年,歸德府人,朱元璋的原配結髮夫妻。

據史聊載,馬皇后與朱元璋感情深厚,患難與共,明太祖建立明朝,馬皇后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朱元璋冊封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對馬氏十分尊敬,馬皇后提出的建議往往認真聽取採納。因而《明史》說: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馬皇后病逝於公元1382年,生病期間朱元璋衣不解帶照顧馬皇后,親自給馬氏喂藥,馬氏死後,朱元璋悲痛欲絕,此後再未成立過皇后,所以不可能殺馬皇后


景粼玖序


我很奇怪,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死馬皇后?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患難髮妻,患難與共,風雨同舟。要知道一個成功的男人身一定有一個奉獻的女人。朱元璋又不是妖魔鬼怪,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大丈夫,對自己女人肯定也是很敬重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葑妻萌子”,什麼意思呀?男人就是為妻子和兒子去拼搏咯。男人功成名就了,就讓妻兒享福。劉邦也知呂后將來有禍,定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防著呂后,也沒想到殺呂后,一日夫妻百日恩咯。皇后的名位是國母,不能輕動,否則動搖國本,在史書上留下罵名。馬皇后素有賢名,如同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名垂青史哩。據說,朱元璋還有點懼內,當年朱元璋被關,馬秀英偷偷去送吃的,為了不讓被人發現,把滾熱的餅子藏在胸前,把胸部都燙壞了,朱元璋十分感動。



朵朵佬爺


歷史上的馬皇后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朱元璋殺死的

一、馬皇后的出身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9月18日),名不詳,歸德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馬皇后的親身父親叫馬公,母親叫鄭媼。母親生下她不久以後就去世了,與父親相依為命,後來馬公殺人避仇,外逃他鄉,臨行前把愛女託付給生死之交的郭子興。

二、那些奮鬥的歲月,賢內助撐起了半邊天。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當時為郭子興起義軍裡的一名將領,同時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從一個普通士兵,在戰火中成長,無與倫比。有一次,朱元璋與郭子興政見不合,再加上郭子興兩個親兒子平時就妒忌他,此時就在郭孒興面前添油加醋的誣陷他,郭子興一生氣,就把朱元璋打入大牢。馬皇后為給朱元璋送吃的,把熱燒餅藏在懷裡都燙傷了自己。還有一次,朱元璋在前方征戰,陳友諒襲擊他的後方,城裡的大小官員亂成一團,忙的處理財物,逃命要緊。只見馬皇后不慌不忙,拿出自己的財物發給官兵們,穩定了軍心,化險為夷。為了夫君,真是捨生忘死。

三、母儀天下,愛民如子。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元璋無論是治貪還是為兒子朱標繼位做準備,都殺了大量的人,包括開國功臣,但在馬皇后的勸說下,都有所節制。有人告密參軍郭景祥的兒子要殺死他父親,朱元璋要殺死郭景祥兒子,馬皇后勸說道,郭景祥就這一個兒子,朱元璋就沒殺郭景祥兒子。朱元璋馬皇后的義子李文忠,守衛嚴州,楊憲誣告他不守律法,朱元璋要招回李文忠嚴辦,馬皇后勸道,嚴州面臨大敵,不能隨便撤換將領,朱元璋這才罷了,後來李文忠屢建奇功,守的一方平安。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出資修城牆,還想犒勞軍隊,朱元璋聽後龍庭震怒,要殺了沈萬三,馬皇后勸他,法律是殺不法之徒的,不是殺不祥之人的,不祥之人自有天譴。朱元璋聽後覺得馬皇后說的有理,便改殺掉沈萬三為流放,馬皇后還經常帶領公主,嬪妃紡織,讓她們體會民間疾苦。直至馬皇后重病臨死,都擔心朱元璋因治不好她的病會治罪御醫們,主動要求放棄了治療。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四月,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歲。同年農曆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永樂,嘉靖年間又進行了加封。馬皇后死後,朱元璋過度傷心,以後再沒冊封皇后。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朱元璋沒有殺馬皇后,朱元璋雖然心狠手毒,但絕不是毫無人性,馬皇后是生病去世的,不是他殺的。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后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后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於是從此不再立皇后。




歷史漫客


朱元璋生前雖然殺了不少皇親國戚以及功臣老臣,但他從來沒有殺馬皇后,馬皇后是病死的,死的時候年僅51歲。馬皇后是安徽人,當年下嫁朱元璋,後來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成為朱元璋成功背後的女人,明朝建立以後,馬皇后自然而然成為了當朝皇后,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再也未立皇后。對於這樣的好女人,朱元璋有什麼理由殺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