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首詩仙李白的詩作——《登金陵鳳凰臺》,雖然李白有幾千首詩流傳後世,但是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篇卻別具一格,究竟是怎樣的獨特呢?讓我們來和大家一起賞析。至於這首詩究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說李白當時受盡排擠,不得不離開長安,為了散心所以才去金陵遊覽,從而寫下了這首詩;也有一種說法是李白被流放他鄉,在被大赦返回之後寫下的這首詩;還有一種說法是李白到黃鶴樓遊玩,因為想起了崔顥的千古名篇——《黃鶴樓》,所以想要與他一較高下,從而寫下了這首詩篇。對於這首詩歌在什麼情況下創作出來的或許有各種說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首優秀的詩篇,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應該說這首《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這前面兩句是對古代傳說的複述,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個字,但是卻出現了三個“鳳”字,這與我們一般的格律詩詞大不相同,不過卻沒有給我們冗餘反覆的感覺,反而讓我們覺得自然而流暢、明快而優美。這首詩裡面講的鳳凰臺其實就在我們當今南京市的鳳凰山,相傳古代有鳳凰在此聚集,所以便修築了這個所謂的“鳳凰臺”,成為了一種吉祥之兆,象徵著王朝昌盛萬世。然而這樣的願望卻被現實擊打的支離破碎,如今鳳凰已經不見了,但是長江卻依然奔騰不息,可見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恆的。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是因為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所以聯想到了六朝的昌盛。之所以有六朝的稱呼,是因為三國時期的吳國、東晉、南朝時期的的宋、齊、梁、陳等六個朝代都曾先後定都於南京,所以我們現在也才把南京稱為六朝古都。在那個時候,南京是全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異常繁榮,人口數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這六個朝代的壽命都不長,平均下來也就五六十年左右,所以時光飛逝,滄海桑田,以往的繁華現在早已經是物是人非啦,而這鳳凰臺不也是一樣嗎?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是從情感的表達轉向了對景緻的描寫,也許是因為詩人從來就是浪漫灑脫的,所以從來沒有被眼前的景象所羈絆,也沒有沉浸在對歷史的嘆息之中,而是開始欣賞起眼前的大好河山。山巒疊嶂,雲霧飄渺,若隱若現,就像是越過了天際一樣;秦淮河緩緩奔流,匯入長江,因為沙灘而被一分為二,形成了兩條河流,眼界開闊,氣勢恢宏,也是為下一句做好了鋪墊。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最後一句蘊含著深刻的寓意,“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因為長安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象徵,也是很多朝代的首都,詩人用這句詩來暗示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見長安”是因為皇上被矇蔽,忠奸不分,不能賞識詩人的才華,所以李白才觸景生情,表現出自己沉重而悲痛的心情。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李白這首詩裡充滿著蕩氣迴腸的渾厚之氣,同時又具有完美的時空觀念,可以說在藝術形式上是鮮明而獨特的,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從容自在,也看到了詩人的憤世嫉俗,所以詩人的形象和氣魄也就躍然紙上了,可以說是一篇極其優秀的詩詞作品。而它與崔顥的《黃鶴樓》一樣,都不事雕琢,自然灑脫,讓我們感受獨特的美感。不過我認為這首詩卻更加具有自己的特點,它讓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一起,懷古傷今,意蘊深遠,當然不可否認,《黃鶴樓》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您更喜歡哪一首呢?

豪情萬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時候?所以他想用這首詩來一較高下

袁行霈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28-340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45-1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