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宋寧宗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當時的當權者韓侂冑[tuō,zhòu]擬進行一次伐金戰爭,雖然用心可能不純,但仍然是一次令當時愛國志士振奮的喜事,像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劉過等人,都表示極大的支持。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不過,韓侂冑的這次伐金,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前進,結果導致了失敗的結局,可以說,這次北伐意義不大,但對於當時主和派長期把持的朝政來說,確實像是注入了一劑興奮物,對於全國愛國志士來說,更是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所以得到了當時主戰派人士的積極響應。比如,在一次祝賀韓侂冑生日的宴會上,詞人劉過便寫下了一首非常特別的祝壽詞,詞中,十分真切地表現了對於伐金勝利的心聲。

西江月

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小注:(1)尊俎[zǔ],一種酒器,此處代指宴席;(2)鼎鼐[nài],即鼎和鼐,這是兩種古代的烹飪器具,此處指宰相等執政大臣。

其實這首詞的大意非常簡單,相信讀過一遍的人大多能讀懂。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這首詞的上片寫北伐的大好形勢,說謀臣武將具備,深得天時地利人和,這自然是劉過的誇張,當時準備不足是許多有志之士的看法,但是劉過這樣說也不是沒有背景的,他是對當時朝中畏戰的心理進行鼓勵,他知道韓侂冑的北伐勢在必行,所以鼓舞士氣,就很必要了。

詞的下片主要寫韓侂冑本人,扣祝壽的主題,他先寫今日的盛況再寫明年的勝利,而且以劉邦的勝利比喻韓侂冑得勝歸來(將韓侂冑比作劉邦的功臣),可以說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期望,當然,這在當時,更具有鼓舞士氣、激昂情緒的作用,讀之令人倍感勇氣和信心。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這首詞的大意和主旨很簡單,就不再多言了,這裡說點題外話,那便是劉過“學”辛棄疾。黃昇曾經在《花菴詞選》中說:“改之(劉過的字),稼軒之客,詞多壯語,蓋學稼軒者也”。其實從這首詞我們可以看出,此言不虛。

第一,這首詞的語言輕鬆活潑,不拘一格,甚至加入了對話,這很像辛棄疾的風格,比如辛棄疾曾經有一首《西江月·遣興》,在下片寫道: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標點是我自己加上的,但是你看,加上之後,反而更加傳神,更加活潑,劉過這裡的“燕可伐歟?”曰:“可”,雖然是引用典故,但是卻很有辛棄疾風格的“味道”。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第二,這首詞中,大量引用典故,而且將典故融於詞中。用典是辛棄疾很喜歡的修辭手法,用得好,可以增強詞中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劉過這首詞,便引用了許多典故。

比如,上片中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是引用了《孟子》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聯繫上下文從詞意來看,劉過也主要是強調人和的作用。再比如,“燕可伐歟?”曰:“可”。也是引用了《孟子》中“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歟?’孟子曰:‘可’”,將伐金比作伐燕,以此來表現伐金的正確性。再比如,下片中的“帶礪山河”,是引用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之意,將韓侂冑比作劉邦的功臣,預祝他建立不世之功,可以流傳後世千年而不朽。詞的最後引用劉邦唱《大風歌》之事,表現對於天下一統的期待。

都說劉過寫詞模仿辛棄疾,真是這樣?這首《西江月》確實霸氣外露

總體來看,劉過這首詞主旨明確,雖然是祝壽詞,但是卻主要體現對國家的關心。詞中語言有口語也有熟語,雖用典故卻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意思,這首詞讀起來節奏明快,大有一氣呵成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