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一個被文學“耽誤”的武將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辛棄疾作為武將的霸氣,一個被文學“耽誤”了一生的武將。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辛棄疾,一個被文學“耽誤”的武將

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但是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打退金人,恢復宋朝的江山。青少年時的辛棄疾深受祖父愛國思想的薰陶,同時他也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從小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於是辛棄疾開始勤奮學習,除了學習儒家的經史子集外,兵法武藝也是學習的重點。他時刻準備著,不敢有半點懈怠,他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可以戰場殺敵揚名立萬的機會。終於,機會來了!

辛棄疾,一個被文學“耽誤”的武將

金兵(劇照)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21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山東境內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掌管文書和帥印)。

但是在參加起義軍期間,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起義軍的義端和尚開小差了。因為受不了在義軍裡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裡邀功。辛棄疾義憤填膺,立刻提刀上馬追趕義端和尚。當義端和尚看到辛棄疾的時候,被嚇得魂不附體,立馬跪地求饒,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裡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自比霍去病的辛棄疾就是這麼霸氣,但這才剛開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人難以置信!

辛棄疾,一個被文學“耽誤”的武將

辛棄疾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時,氣得他一聲怒吼,快馬加鞭趕回了山東。

振奮人心的時刻來了,辛棄疾直接帶著50名將士,夜闖5萬兵馬的金軍大營,在毫髮無傷的情況下,把正在逍遙的叛徒直接捆走,再不遠千里,押解回南宋朝廷,交給皇帝正法。你沒有聽錯,50:50000,聽著是不是很像玄幻的武俠劇,但這卻是辛棄疾真實創下的傳奇,於是22歲的他一戰封神。

辛棄疾,一個被文學“耽誤”的武將

辛棄疾

南歸之後,辛棄疾的報國熱情更是高漲,不顧自己位卑言輕,多次向皇帝進獻抗金謀略,卻因此得罪主和派,多次遭貶官。仕途的不順,讓他不得不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與雄心壯志訴諸筆端。時過境遷,雖然辛棄疾壯志未酬,但是卻得到了文學上的桂冠,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辛棄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懷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又壯志難酬,生不逢時,與其文學上的成就相比,戰場立功的機會卻很少。南宋詩人陸游感嘆道: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