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閒話|老領導的忠告,說清了單位裡的“路”和“坑”

單位傳媒大課堂 推薦

我的老領導在為人處事方面經驗十分豐富。雖然已經退休了十多年,但他給我的忠告,到現在對我幫助都很大。

第一、公平永遠不存在,心理平衡最重要

很多年前,我的一次升職機會被一個領導的親戚給佔了,心中十分不爽。

老領導告訴我,職場競爭,不是表面的競爭,而是一個人能夠調動多少資源的競爭,別人有關係,也是別人的本事。

公平永遠不存在,心理平衡最重要。

如果遇到不公,憤世嫉俗,偏要論個清楚,

是給自己添堵,有時也是給自己挖坑。

第二、能私下溝通解決,就不要往上捅

有一次,跨部門協調工作,工作上出現了問題,我沒有直接去找另一部門對接的同事,我準備直接去找他們的領導。

老領導攔阻了我,他問有沒有和那個同事事先溝通?我說,沒有。

他又問,事情在他那裡到底是什麼樣,你知不知道?

我說,不清楚,反正這個是在他那裡卡住了。

老領導告訴我,你先沒有去找對方瞭解情況這相當於基本工作沒做好;你不先私下溝通直接去找領導彙報,不管你說得對不對,肯定是把那個同事得罪了;如果你說得不對,更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工作上有矛盾不要緊。

私下溝通解決不了再向上,

對方也沒話說。

第三、把公事當私事,說軟化硬事,無往不利

還是一次跨部門合作,當時,我手上也有工作,要交給別人來幫忙完成,在溝通的時候,對方態度極其惡劣。

我沒有現場發飆,回到辦公室裡面一通抱怨。

老領導瞭解清楚情況後問我,這件事如果不推下去的話,誰倒黴?誰獲益?

我說,我倒黴;公司獲益更多,對自己也有點影響。

老領導說,既然這樣,你想辦法把這個事情推下去有什麼不對呢?

我說,我就是看不爽他那副樣子,到時候實在做不下去,我就全推給他。

老領導說,就算真是如此,你信不信,所有的責任全要你抗。你以為你能推卸得掉,實際上,和對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工作都難做。

把公事當成自己的私事來做,

就會用心,因為事關自己的利益。

要把情緒放下,說軟話求人,把事情給做了。

鬥氣、慪氣,最後倒黴的還是你自己。

第四、先聽完別人說的,再多問問

開會時,我自以為能力不錯、理解力強。在同事發言的時候,很多次打斷別人

說自己的看法。

老領導看不慣了,問我,工作上出錯、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說是個人能力。

老領導說我說錯了,他說,工作上出錯、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溝通。這就像打戰的情報工作一樣,做到位了,戰爭就已經贏了一半。

工作中也是如此,上傳下達,平行對接,如果沒有溝通好,多半會出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厲害,就覺得別人不如你。

聽別人說話不插嘴,這是禮貌。

聽完了別人說的再說話,這是集思廣益。

聽完再多問問,這樣工作才能夠少出錯。

第五、對領導可以有不滿,多私下溝通

老領導退休的時候沒有找其他人談話,唯獨找了我,因為我算他徒弟。

他說我性格比較直,藏不住話。以前,開會的時候,有什麼說什麼,好幾次都搞得他有點下不來臺。以後的新領導能否容忍他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以後還保持這樣,那麼以後領導必定會討厭我的。

工作中誰都會有所不滿,不滿沒關係。

但是不要在臺面上、尤其是公開場合向領導表達,

因為這樣會讓領導下不來臺。

但也別藏在心裡,你不說,領導又怎麼知道?

所以,儘量私下找領導溝通,

這樣多半你的不滿都會能夠被解決的。

而下面這些表現,在任何單位都不會受歡迎。

1. 得過且過

領導也是過來人,騙他絕對不可能。

2. 斤斤計較

尤其是在一個單位裡,如果老是為小事鬧個沒完,會形成公憤,周邊的群眾,也會牆倒眾人推。

3. 傷害上級

什麼情況下最容易結死仇?

一是背後撥弄是非、說三道四甚至無中生有說領導的閒言碎語;其二是當眾頂撞,公開冒犯,言語極端。

4. 自以為是

是指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也聽不進上級領導的意見。

年齡較大、資歷較深、見識較廣的老骨幹較多。

5. 聞過則怒

其實,領導者一般不會無緣無故批評自己的下屬,往往總是事出有因,忍了很久。

較好的辦法,是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之後,再慢慢解釋。

6. 在同事間拉拉扯扯

有的員工以“群眾領袖”自居,敢於在領導面前起鬨;設置圈套,讓領導中計受困;製造“軟罷工”,讓領導無可奈何等等。

7. 在領導面前誇誇其談

光說不做或多說少做,有“唱功”而無“做功”,其弊端,一是不幹實事、幹不成事;二是混淆視聽、製造混亂;三是有時對領導產生誤導,造成領導決策失誤;四是譁眾取寵,破壞單位務實、踏實的作風。

8. 在言行方面缺乏自律

是指隨意妄為,管不住自己的口、手、腳。口愛“亂放炮”,說話不負責任、不顧後果;手伸得長,貪小便宜。

這種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容易把單位的形象搭進去,擦屁股的事甩給領導。

9. 在處理問題時越權施令

是指超越自己的職能權限發號施令、自作主張,造成不良後果。

我們常說,要準確到位,不要缺位、不要錯位、不要越位。

10. 對上級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是指對上級領導戒備三分,人為製造隔閡。有種潛意識,是逢上必反,還以 “不趨炎附勢”“不為五斗米折腰”“清高自傲”自居。

11. 矛盾積壓、積怨日甚

是指應對上級領導者缺乏寬容,意氣用事,以至積累矛盾,鬱鬱寡歡幾年。

12. 缺乏信用、違時違約

是指應說話不算數、辦事不認真,讓人不放心、信不過。

每個單位其實都缺人,缺可靠的和能幹的,一旦這種形象紮根,挽回的成本很大。

13. 自感屈才、心懷不滿

懷才不遇確實會存在的。但一個人的升遷會有很多變數,有的各種條條框框更適合,有的是瞭解不夠,有的是整體擺不平。此時單純地發洩沒用,檢查並彌補自己的短板,可能會節約點進步的時間。


來源|職視角、工人日報、湖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