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絕對是一個奇蹟!由草根起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憑個人奮鬥,登上帝王寶座。偉人毛澤東說"

老粗出人物"。稱讚劉邦:"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邦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洞察力強,善於應變,能抓住時機。劉邦自己總結,成功的關鍵是"漢初三傑"能為他所用,也就是善於用人。其實,劉邦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或者說是綜合因素。小編認為,劉邦起於鄉野,從最低層來,瞭解下層百姓的需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劉邦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結交了一幫狐朋狗友,這幫人是劉邦後來發家的基礎。周勃、曹參、樊噲、灌嬰、蕭何等人,都是劉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鐵哥們。但跟劉邦最鐵的,能和劉邦說知心話的,只能是盧綰。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劉邦畫像

盧綰,劉邦同鄉、同日生,世家交好

《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盧綰是豐人,和劉邦同裡。盧綰的父母和劉邦的父母關係很好,兩家同一天生了男孩,鄉里人們都帶著酒和羊肉來慶賀他們兩家。等到劉邦和盧綰長大後,兩人又在一起讀書。兩個人的關係,像他們父輩一樣很友好。劉邦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因為吃官司東躲西藏,盧綰追隨左右。

《史記》盧綰這段記載,讓我們清楚地知道,劉邦和盧綰他們兩家是世交。相比之下,盧綰性格老實、木訥,劉邦是領頭羊,盧綰是跟屁蟲。劉邦常惹事、惹官司,招人嫌,盧綰常常追隨他左右,給他溫暖,給他幫助,給他安慰。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盧綰劇照

後來劉邦起兵於沛,盧綰仍舊追隨左右。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入駐漢中,盧綰被劉邦封為將軍,並常常擔任侍中。盧綰死心塌地追隨劉邦,至此終於有了回報。楚漢戰爭中,盧綰又被封為太尉,封長安侯。

西漢五年,劉邦親征剿滅謀反的臧荼,想把這塊封地分封給盧綰,封他為燕王。怕大臣們不服,又假意問大臣們,大臣們明白劉邦的意思,公推盧綰功勞最大,於是盧綰被封為燕王。盧綰是劉邦分封的最後一個異姓王。

劉邦地位越來越高,曾經的狐朋狗友,不能再像以前那麼隨便。盧綰卻可以自由出入劉邦的皇宮和臥內。劉邦給他衣服、飲食等封賞,蕭何、曹參等人,望塵莫及。劉邦和盧綰的親密程度,以及對盧綰的寵信,沒有哪個大臣比得上。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盧綰劇照

盧綰,心虛、亂折騰,引起劉邦猜疑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載皇帝曰: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

劉邦在打下江山,建立西漢王朝後,曾一度大封異姓王。韓信習楚地風俗,封為楚王,建都下邳,彭越為梁王,定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定都陽翟。吳芮為長沙王,定都臨湘。還有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趙王敖,共七個異姓王。

劉邦封異姓王,實屬心有不甘。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卻要分一杯羹與人,擱誰誰都不舒服。但江山是這些人幫襯打下來的,一點好處都不給,又說不過去。因為此,劉邦封異姓王,封得不情不願,又擔心這些人擁兵自重,自己的江山不穩。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劉邦和漢初三傑畫像

劉邦當了皇帝,疑心越來越重,日夜擔心幫他打江山的哥們謀反,找各種理由除掉異姓王。把韓信從齊王換為楚王,使韓信離開經營多年的齊。隨後找理由他把擄到長安,降為淮陰侯,借呂后之後把韓信給殺了。

殺了韓信,彭越、英布、韓信、臧荼等,皆一一被貶殺。晚年劉邦還不放心,又與劉氏諸王搞"白馬之盟",立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劉邦剪除異姓王,使得異姓王們人人自危,紛紛反叛。同時反叛,成為劉邦除掉異姓王的正當理由。

盧綰親眼見劉邦剪除異姓王,曾經的哥們兒,一個比一個死得慘。盧綰生怕除到自己的名下,每天晚上都從惡夢中驚醒,活得戰戰兢兢。陳豨反,盧綰聽張勝計,與陳豨打太極。這事最終被劉邦知道,劉邦幾次召盧綰,盧綰害怕不敢去見劉邦。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盧綰劇照

盧綰,是劉邦內心最柔軟處

《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載:綰愈恐,閉匿,謂其倖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

劉邦召盧綰,只是想印證他的猜測。盧綰心虛,不敢見。他和他寵幸的臣子說:"不姓劉的王,只還我和長沙王活著。去掉春天滅了韓信,夏天又殺了彭越,都是呂后的主意。現在皇上病,決斷權在呂后,呂后專門誅殺異姓功臣。"裝病不去。

盧綰幾次被劉邦召見,幾次都稱病不去。劉邦從側面瞭解,得知盧綰和陳豨打太極,確信盧綰是反了,於是提兵前來平叛。期間,盧綰聽說劉邦病重,帶著家人、親信數千人。又想等劉邦病癒後親自去長安謝罪,當得知劉邦駕崩的消息,直接帶眾人投靠匈奴。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盧綰劇照

盧綰想多了,亂折騰。確切地說,盧綰仍然不瞭解他這個發小。陳豨反,劉邦要求盧綰出兵圍剿,盧綰卻聽張勝給他出的餿主意。事情搞砸了,劉邦雖然不滿、疑心,但仍然信任他,並不提兵來打,只是召他回去,問個究竟。

劉邦幾次三番召他回長安,盧綰幾次三番裝病。站在劉邦的角度,不疑心都疑心。實際上,劉邦對盧綰是心存溫柔的。劉邦從一個草根,一躍成為大漢皇帝,昔日的哥們全成為臣子。大殿之上,跪拜山呼萬歲,"高處不勝寒",劉邦孤獨啊。

有能力的大臣,劉邦是忌憚的、懷疑的。對於盧綰,劉邦是放心的。盧綰的才能,造不成對劉邦的威脅。劉邦滅異姓王,並沒有包括盧綰。劉邦幾次召見盧綰,也是念舊情,想了解事情真相,劉邦不相信盧綰會造他的反。然後,盧綰會錯了意。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劉邦劇照

總結

劉邦從草根起事,一飛沖天成為大漢皇帝。為穩固江山剪除異姓王,堅決果斷,冷酷無情,但對盧綰卻是極富柔情。在對待盧綰上,我們看到一個果敢殺伐的劉邦,最柔軟的一面。他需要一個和自己走得近的人,一個能隨便說說話的人。

盧綰是最佳人選。少年朋友,一路走來相互瞭解。盧綰能力平平,不擔心打壓不住。盧綰一路追隨,毫無二心。劉邦允許盧綰在後宮自由走動,賞賜給盧綰衣服,飲食,封他異姓王,都是為讓這個好朋友過得體面些。

然後盧綰的能力不足,智商也欠缺。以為劉邦剪除異姓王,也會剪除他盧綰。心虛,亂折騰,最後走向劉邦的反面。劉邦和盧綰兩人的友誼,還是值得稱道的。盧綰最後投靠匈奴,是聽到劉邦駕崩的消息,知道長安回不去,才定下決心的。

從對待盧綰,探析劉邦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

劉邦畫像

參考文獻:《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