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里的文化有多深,三十个名菜一一道来,你钟情哪个?

很久以前,路过湖北襄阳。眼看天快晌午,便到一家餐馆里吃饭。想想这天热,也没有什么太想吃的,便要了一份馄饨。一会功夫,只听伙计叫道:"清汤一份!"热气腾腾的一碗馄饨便放到面前。我有点诧异,怎么这馄饨被他们叫做清汤呢?

饭菜里的文化有多深,三十个名菜一一道来,你钟情哪个?

原来,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我在想,可能这襄阳一带也随着江西这样称谓的吧?由此可见,同一种食物,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这也是各地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述吧。

记得有一年我应朋友相邀,来到河南南召过年,一家人甚是热情,忙得很是一阵,只见四个热腾腾的佳肴摆上桌来。主家招呼着吃饭,作为客人也连忙拿起筷子一顿忙乎。吃饭之余,心中暗想,我喜欢喝两杯,这老朋友应该心知肚明的呀,为什么只见箸未见樽?带着疑问勉强吃过饭,主家收拾桌子,片刻又端上几个菜肴,有热有凉,色香味俱佳,继而又端上几只精致的杯子,桌上又多了两樽佳酿。见我不解,朋友道:"这吃过饭才是喝酒的时间呀!"原来这里有个风俗,贵客来了,必须先吃饭而后再喝酒。这可真是出门三里地,乃是外乡人啊!

饭菜里的文化有多深,三十个名菜一一道来,你钟情哪个?


走乡随俗不仅仅是饮食的安排节奏,而并且有好多的食物居然都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比如饺子,在河南南阳就与张仲景有着不解之缘。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天,他看见南阳一带的老百姓饥寒交迫,缺衣少食的人们两只耳朵都被严重冻伤了。当时伤寒病流行,这在当时是一种治不好的传染病。从冻伤耳朵到得伤寒病,因此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起了恻隐之心,他凭着自己的经验,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大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吃。老百姓吃了这个奇怪的"药",既治好了冻耳朵,又抵御了伤寒病。从此乡里人就模仿制作,并把它称为"娇耳"或者"娇子","娇"当然是"娇嫩"的"娇"。后人也跟着模仿制作,而"娇子"也逐渐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演变成了"饺子"。

饭菜里的文化有多深,三十个名菜一一道来,你钟情哪个?

我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其间,最出名的莫过于天津狗不理包子。

话说在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

饭菜里的文化有多深,三十个名菜一一道来,你钟情哪个?

我的老家在邓州市,当地有一名吃叫胡辣汤。这胡辣汤的做法我并不明白,但里面黑黝黝黏乎乎的颜色却不敢苟同。据传,糊辣汤起源于河南中部,尤以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

我对胡辣汤的感知来自我的干爹,听说一岁不到时候母亲有病,家里就把我寄养在高家干爹这里。这高家老父亲主要的营生就是买胡辣汤,成天的耳目渲染,使得后来成天来高家玩的小闺女都会随意吼上一声:"热馍滚汤!"每每弄得我们大人都不好意思了。不过说起来,这胡辣汤虽说没有卖相,但喝起来却是滋味满满。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我辈应顺其自然,秉承精华,竭力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