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在養娃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些情景:到了睡覺時間,孩子就是磨蹭不睡,不讓碰的東西偏要碰,不同意買玩具就躺地上不肯走,一旦不滿足就哭鬧……諸如此類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面對孩子這種情況,一些父母除了打罵,就別無他法,一些父母雖然明白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重要性,但到了真正立規矩的時候,心裡總是打鼓,擔心限制孩子太多,不利於釋放孩子的天性,還有的則是過於愛孩子,什麼都滿足孩子,不忍心看到孩子哭。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實際上,規矩本身是孩子內在的一種需要。

1-4歲的孩子,正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喜歡一切事物秩序井然。心寶現在就處於這個階段,吃飯的時候,她會自己選位置,要是我換了她的位置,她就會不肯。還要自己穿衣服、脫衣服,要是大人幫忙了,她都會大哭,然後要自己重新做一遍。

其實,這不是孩子無理取鬧,而是孩子需要規則來獲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同時,規則跟人的自控力、注意力、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是直接相關的。

如果,孩子的規則意識沒有建立好,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

因此,給孩子立規矩,顯得尤為重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不需要立規矩,給孩子立好了規矩,孩子會更自律。

李玫瑾教授說,給孩子立規矩最好是在6歲前,6歲以後再立規矩就晚了。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跟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

科學家發現,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與大腦的一個區域——前額葉皮質,有很強的關聯性。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總是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如果這時沒有規則限制的話,他大腦裡的連接是這樣的:我只要搶到——就是我的——下次看到喜歡的還要搶。

但是,如果用規則限制他,搶了別人的玩具,立馬要求還回去,並有相應的懲罰。那麼,他的大腦連接是這樣的:我搶別人的玩具——得到的後果是,並沒有得到玩具,還會受到懲罰——那下次不搶了。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當寶寶開始有肢體動作時,爸媽就可以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建議在10個月以後就逐步給孩子設立一些規矩。

但是,前額葉在大腦區域中的發展比較緩慢,要到孩子青春期甚至成年後才能真正成熟起來。因此,規則意識的建立和執行,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升的。爸媽們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一上來就要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的發育有一個過程,孩子的成長亦是。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成功給孩子立規矩的6條黃金法則

同樣是給孩子立規矩,為什麼有的孩子能乖乖聽話,而有的卻是屢教不聽呢?關鍵在於方法,要想成功給孩子立好規矩,要牢記這6條法則。

第一: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第一時間制止。

比如,當看到孩子動手打人時,家長要第一時間制止,告訴孩子“不可以動手打人,這是不對的。”對孩子明確提出要求,制止孩子的負面行為,避免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建立負面連接。一旦大腦的負面連接形成,將來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二:預防大於糾正。

當你看到孩子即將要做你認為危險或者負面的事情時,請儘量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將其阻止。避免負面行為的發生,比糾正20次錯誤的行為更加有效。一旦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大人也會更加省心。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第三:立了規矩,就要堅定執行。

前面說了,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呢,孩子總是充滿好奇,並且熱衷於探索和嘗試,這是天性使然。比如,孩子喜歡撿地上的髒東西吃,這次你制止了,他不吃了,但是不代表下次他不再撿來吃。

因此,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在於,要始終貫徹執行已經定好的規矩,讓孩子在大腦裡形成清晰的認識。

第四:全家人態度保持一致。

在教育孩子上,最忌諱的一點就是“拆臺教育”,這一邊爸媽在教育孩子,那一邊家裡的老人各種護著孩子,替孩子辯解。這樣做,規則的效力會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一旦立了規矩,全家人就要達成一致,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並且樂意遵守規則。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第五:選擇有效的管教方法很重要

管教孩子的方法很多,我整理了一下,把這些方法分成了3類,一類是通常推薦的方法,二類是有時候有用的方法,三類是完全沒用的方法。

▼通常值得一試的方法

  • 提醒

比如,到了睡覺時間,孩子不肯睡,還要看繪本。你可以告訴孩子,我最多提醒2次,就會熄燈哦。第一次提醒孩子說:”這是第一個故事,再看一個故事,媽媽就要關燈了。”第一個故事看完後,再提醒孩子一次:“這是第2個故事,記住,看完後,你就要準備睡覺了,媽媽就要關燈了。”

  • 隔離冷靜

之前李玫瑾教授在如何給孩子立規矩的講座上,講了一個方法,面對孩子哭鬧,一不要打他,二不要罵他,三不要在這個時候給孩子講大道理。孩子要哭,就讓他在房間哭個夠,大人就在旁邊看他哭。告訴孩子”等你哭完了,我們在好好談“。等孩子稀里嘩啦哭完後,情緒穩定了,再給孩子一點安慰,拿塊熱毛巾給孩子洗洗臉,再給孩子講道理。

  • 用正確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

當孩子不遵守規矩,可以引導孩子把錯誤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重新做一遍。比如,你告訴孩子玩具要擺放好,但是孩子卻總是亂扔,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有時會有用的方法

之所以叫有時有用,是因為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取決於孩子本身和當時所處的情境。

  • 拿走玩具

當孩子的不良行為與孩子使用玩具直接相關時,可以試試這一方法。比如:孩子用玩具打人,或者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再用玩具打人,媽媽就會拿走你的玩具”“你如果繼續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媽媽就把這些玩具都收在櫃子裡,你現在只能玩一樣玩具。“

  • 取消聚會或者推遲活動

對於孩子來說,取消聚會或者推遲開心的活動,能夠讓孩子直面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比如,和朋友家進行家庭聚會時,孩子就在那哭鬧或者調皮搗蛋,你可以這樣說“你今天如此焦躁不安,我們最好是取消玩耍時間,直到你能夠和朋友在一起好好玩為止。”

  • 不看電視或者玩遊戲

如果孩子無節制地看電視或者玩遊戲,我們可以給孩子規定好時間,一天看電視不超過1-2個小時。“如果這一集動畫片結束了,你不能關上電視機,那麼,明天一整天都沒有電視看了“。立了規矩,就要嚴格執行這樣的後果,不要討價還價。

  • 父母暫時離開事發地

有時候,孩子對於規則本身很憤怒時,父母在場似乎讓情況變得更糟。父母不妨暫時離開一下,讓孩子自己平靜一會兒,也許有助於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規則上,或者是聚焦在自己該怎麼做上,而不是糾結於父母讓自己遵守規矩的怨氣上。

  • 暫停零花錢

如果零花錢對於孩子是有意義的,那麼停發一部分零花錢能讓孩子記住自己不良行為的嚴重後果。當然,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年齡大點的孩子。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完全沒有用的方法

  • 打孩子

  • 羞辱孩子

  • 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 把食物作為懲罰或者獎勵

比如,孩子不吃飯,有的父母會這麼做“乖,你吃了這個菜菜,一會就能吃棒棒糖”,這樣的話,吃飯就成了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

  • 收回愛意和威脅嫌棄

這是一個孩子所能承受的最具破壞性和令人恐懼的懲罰。在愛缺失的情況下,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憤怒和恨意,孩子不但不會從中吸取教訓,還會導致一系列很嚴重的行為問題。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聽?做到這6點,孩子聽話家長輕鬆,最好是6歲前

第六:家長要冷靜對待,愛意滿滿

要成功給孩子立規矩,還有一條,就是父母首先要淡定,要用愛的視角去理解孩子。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父母要做到冷靜,不要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畢竟,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愛和理解的環境下,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如何和規則和諧相處,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在給孩子立規矩時,重要的是方法,讓孩子樂意接受這些規矩,擁有自律優秀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