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讓在線教育駛上快車道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宣佈2020年春季開學延期,並提倡“停課不停學”,鼓勵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積極組織開展線上教學。在線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受到全國的關注,但這無疑也是對行業的一次大考。


疫情會讓在線教育駛上快車道嗎?

2月17日,各學校相對集中地開始網上授課。大考的結果,是一地雞毛。


釘釘被中小學生們打成1分,QQ也發佈聲明,說“我們本來就不是為在線教育發明的”,呼籲大家手下留情,還有一些著名大學五花八門的在線平臺也出現了各種問題,尤其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在線教育或者在線學習系統,幾乎一開就黑屏癱瘓。


疫情會讓在線教育駛上快車道嗎?

當然,我們也需要包容。1.8億中小學生,3000萬在校大學生,可能沒有任何一家系統偉大到能支撐這麼龐大的需求。但在崩潰的系統,卡頓、黑屏面前,也給從業者、管理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現實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在線教育平臺?


這次大考提醒我們,大道至簡,首先要解決線上教學最基本的需求。第一,可以做基本的視頻教學或者教學活動;第二,可以插播課件或者相關文件;第三,可以做一定的交流。


但永遠不要忘記一點:首先要能穩定運行,這是最基本的安全與保障。總結來說,就是首先要保障能用,其次是好用,能穩定上課。


在這次“史上最大規模在線復課”中,為什麼大家優先選用的,不是一些在線教育平臺,而是騰訊會議、zoom、釘釘這些視頻會議系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這些系統已經久經考驗。這類視頻會議系統功能其實很少,常用的就是兩三種,而最常用的幾乎就是一種:能視頻講課或者講話。


很多在線教育平臺動輒就是二、三十種功能,似乎很完美,豈不知這種完美在實戰面前就是找死,難用。任何一個系統,一旦複雜了,就必然影響基本的運行服務,這是一個基本和淺顯的道理。


在這次大考面前,這些在線教育平臺連基本的服務都沒有辦法滿足,甚至系統徹底崩潰了。開玩笑地說,現在最不能用的,就是專家搞的所謂完美的在線教育系統。


在線教育會因此開上快車道嗎?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歡呼,在線教育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各在線教育企業也充分利用這次機會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營銷,股市上一片歡騰。


不可否認,這次疫情防控對於在線學習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從習慣到意識。但從短期看,我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此次疫情對教育或在線教育的影響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疫情過去,我們基本上還是會回到原來的軌道。


疫情會讓在線教育駛上快車道嗎?

為什麼這麼說?為防範疫情采取極端的政府管理、社區管理模式,把所有人都驅趕到了網上。在客觀上營造了或者說模擬了獨特的新的市場機會,充滿想象力,教育是其一。但從根本性去看,這只是暫時的,疫情過去之後,我們的主體教育還是以學校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還是以教室、班級為形式的教學形式,分數評價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變化。這和其他行業是完全不同的,如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電子商務對百貨大樓的影響。


這裡還涉及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信度。教育是最講究信度的,比如,是不是政府辦的,是不是名師,這都和互聯網無關。


當然,對於教輔市場即培訓機構和市場,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變化不會太大。因為家長與學生追求的東西並沒有變:資質,名師,結果(分數)。


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會對在線學習本身有一個深遠的影響,即會出現大量小眾的形式與服務,內容也絕不會僅僅限於知識性學習,限於目前狹義的在線教育。在這一批萌芽中,可能長出新一代的泛化的學而思,或者是其他切入教育,但完全不同於現在在線教育模式的服務。到底是什麼?就看誰能做出大家真正需要的東西了。


在線學習永遠不可能替代學校教育,因為人生無法壓縮


最後,我想特別強調一點:未來,互聯網必然會改變我們學習的方式,但在線學習,永遠不等於在線教育,也不可能替代學校教育,不能替代教育本身。


教育有“育人”的功效,學校教育不僅僅是教知識,是人的成長過程。學校教育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先從家庭到學校這個小社會,然後再進入真實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協作,妥協,忍讓,鬥爭等等。如果一個孩子聰明,知識性學習完全可以加速,壓縮,但成長的過程,也就是綜合的教育過程是不能壓縮的,因為人生是無法壓縮的。所以在線教學(我不喜歡用“在線教育”這個詞)並不是教育的全部。


疫情會讓在線教育駛上快車道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疫情期間,不僅僅要繼續學習知識,更需要利用這段特殊時期,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去行動,思考,獲得更大的成長,而不只是在線上課。


疫情給了“互聯網+教育”再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雖然出現了很多問題,但也的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可以想象,疫情過後,各級政府以及學校在教育信息化上會再次掀起一個建設、投資的熱潮,成為一個所謂的風口,但我想提醒,我們需要深刻認知教育,才能知道用戶需要什麼,才能實現“互聯網+”。


如果只是跟風,無非是再重複2013年MOOC風潮,淘寶、百度等互聯網企業高調湧入,俞敏洪也捶胸頓足檢討起步晚了,但最後還是一地雞毛,剩下幾個活著的?


當然,你若有錢,有閒,任性,那沒有辦法,因為永遠都有無知無畏者!



本文根據日前“騰雲”的採訪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