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慌了?2月零售貸款大跌 銀行開啟降價促銷

消費貸慌了?2月零售貸款大跌 銀行開啟降價促銷

不僅國內消費貸款、信用卡增速大幅下降,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信用卡等消費貸款零售業務也受到衝擊。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銀行的零售貸款業務,在2020年迎來一個慘淡開局。

“除了線上消費有一點點增長外,線下業務包括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信用卡消費業務,都慘不忍睹。”福建地區某農商行零售部門總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春節本應是旅遊、購物、交通、餐飲食宿的消費旺季,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從一月下旬到三月初,大家都宅在家裡,消費場景沒了,錢花得少了,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信用交易量出現斷崖式下降。”

據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測,2月的新增貸款以對公貸款為主,個貸受疫情影響較大。“受疫情影響,民眾居家不出,消費低迷,信用卡貸款下降顯著,預計2月住戶短貸減少3500億。此外,疫情導致房地產銷售冰凍,2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同比下降68.9%,較1月下降77%;住房按揭貸款投放涉及線下面籤,疫情導致面籤延後,料2月住戶中長期貸款增長有限,或僅增加500億。”

部分銀行信用卡髮卡量負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銀行業務和年報觀察,近年來多家銀行在向零售業務轉型,推行“大零售”策略,而在近年宏觀經濟承壓環境下,零售業務增速也表現搶眼。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為零售業務蒙上了一層陰影。此外,隨著宏觀經濟環境下行,信用卡、消費貸的不良率和逾期率,出現上行趨勢。

如2019年上半年,建行、中行、農行、交行、郵儲銀行的個人金融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分別增長了18.22%、12.68%、14.83%、16.54%、38.51%,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和代銷保險等增加,但建行和農行的消費貸款不良率卻出現上升。踐行大零售戰略的平安銀行,2019年上半年更是把資產投放主力放在信用類貸款,上半年將58.8%的貸款額度投向個人,其中信用卡貸款增長了8%。

但新冠疫情給2020年零售業務開局大幅增加了難度。

“不僅交易少了,還有部分客戶致電銀行表示希望提前還款。”四川地區某城商行相關工作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2月數據看,包括對公客戶和零售客戶在內,大約有20%的客戶提出展期要求,但在消費貸款和信用卡分期中,也有5%左右的客戶表示春節消費減少,結餘增多,希望提前還款。”

“作為國有行,雖然對公貸款會有優勢,但近年來我們也在著力發展零售業務,包括信用卡和按揭貸款。目前來看,分行一季度零售類貸款較為慘淡,信用卡髮卡量出現同比負增長,分行正在考慮下調信用卡髮卡目標和新增消費貸款目標,但具體怎麼操作,目標多少更合適,還在商討當中。”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支行行長表示,“目前既考慮到在疫情過後可能出現消費潮,但也不排除部分人受疫情影響收入降低或失去工作,導致零售貸款壞賬率提升和消費需求下降,現在我們還在觀察。”

此外,不僅國內消費貸款、信用卡增速大幅下降,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信用卡等消費貸款零售業務也受到衝擊。3月3日,Visa公司發佈警告稱,持卡人在海外的支出大幅減緩,預計本季度收入增速將比1月30日發佈的預期低約2.5-3.5個百分點。

銀行降價促銷手段多

針對疫情的營銷,各家銀行的消費貸款業務開啟了降價促銷模式。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銀行客戶都表示,近期接到了數家銀行消費貸款的電話、短信推銷,主要內容包括降低消費貸款利率、提升信用卡透支額度和提升信用消費貸款額度等。

如招商銀行近期針對在招行開辦工資卡的客戶,送出了“閃電貸”利率優惠券,使用該優惠券後,這款無抵押純線上的消費貸款產品,年化利率僅5.4%,而此前利率根據客戶資質不同,大多在12%以上。

也有銀行開始通過提升信用卡透支額度和消費貸款額度的方式,刺激客戶辦理相關業務。一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金融消費者表示,僅3月這10天,就接到了平安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消費貸款推銷電話、短信。

“作為銀行消費貸的高頻消費者,我可以觀察到近期銀行在加大消費貸款的推薦力度,利率也有所下調。如建行三八婦女節搞活動,快貸利率為年化4.35%起,3月7日、8日活動兩天是4.8%,今天則恢復到5.2%了,但還是比此前低了一些,此前我的快貸利率是5.6%。”深圳地區某消費貸款消費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面對受疫情影響極大的線下消費,線上影音、電商、在線問診等用戶數量呈現快速增長,目前多家銀行選擇加大線上宣傳力度,拓寬線上業務辦理渠道、引導線上消費。如廣發信用卡推出宅家“吃喝玩樂購”,聯手多家生鮮類商戶為用戶提供日常採買優惠、音視頻網站會員充值優惠等。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的消費貸款和信用卡增速非常快速,這使得信用卡的不良率有所上升。“疫情的出現的確給銀行零售消費類業務帶來很大沖擊,但從未來發展和全球趨勢來看,零售類業務還是銀行業長遠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后,消費類業務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潛力。但從短期來看,疫情和經濟下行對零售業務發展帶來壓力,下一階段信貸增長還是會以基建、對公貸款為主。不過從零售角度來說,除了消費業務,銀行業還需要在理財業務上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