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英國科學家Francis Crick,在1976年改旗易幟,研究領域從分子生物學轉到大腦意識。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DNA雙螺旋之父Francis Crick

大腦裡神經元種類豐富多樣,不同類型的神經元都有其獨特的使命。Crick早在1979年就意識到,腦科學的研究迫切需要一種精細的神經元操縱技術,抑制大腦裡某一種類型神經元的放電,而不干擾其他的神經元。

然而,當時的實驗技術——電刺激、藥物和基因操作——並不允許這種精細的操作。

電刺激雖然能以很高的時間精度對一定體積內的神經元施加影響,但這種影響對所有神經元一視同仁,不具有細胞類型的選擇性。此外,電刺激往往使神經元興奮放電,並不能抑制其放電。

藥物和基因的操作手段雖然可以選擇性地抑制一類特定的神經元,但缺乏時間精度,對大腦瞬息萬變的認知活動無能為力。

科學家迫切需要一種時間精度高、細胞類型靶向精準的神經元操縱技術。

長久以來,這塊黑壓壓的烏雲一直焦慮地盤旋在腦科學家們的頭頂。直到有一天,一道光劃破了這塊烏雲,穿進了活體腦組織。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這道光就是光遺傳學技術。

微生物視蛋白

大型動物為了感知外界,進化出了複雜的眼球結構。那些體型微小的生物,例如,原核生物、藻類、真菌等,仍然有感知光線的需求。比如,海洋裡的微生物需要停留在特定的深度,以維持內穩定。而深度的感知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頭頂光線的強弱。

這些微生物雖然無法擁有精巧的眼球,但卻進化出了能感知光線的跨膜蛋白質。

感光膜蛋白是一個超大型的蛋白家族,由視蛋白基因編碼。對應於微生物的感光蛋白和動物的精細視覺,感光蛋白也分為基因序列差異巨大的兩類。

一類視蛋白主要存在於原核生物、藻類和真菌,科學家稱之為Type I 視蛋白。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另一類主要服務於動物的視覺系統,科學家稱之為Type II 視蛋白.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動物視覺的感光機制非常複雜,視蛋白需要和多個下游的蛋白一同參與,才能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這一系統過於龐大,不適合當作廣泛應用的工具。因此,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簡單的微生物視蛋白。

單一的微生物視蛋白就可實現通過光線控制離子的跨膜流動,興奮或抑制神經元。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單個視蛋白即可實現離子的跨膜運輸

光線感知的天線——視黃醛

視蛋白本身並不能感知光線,感知光線的天線是視黃醛(retinal)。視黃醛並不是視蛋白的一部分,它是維生素A的一種結構形式。幸運的是,脊椎動物的大腦內本身就存在足夠多的視黃醛。

當科學家將微生物視蛋白表達到腦細胞後,腦細胞內的視黃醛會與視蛋白結合,組合成有功能的視紫紅質。即,視紫紅質是視蛋白和視黃醛的結合體。

在暗處,視黃醛的結構是全反式視黃醛。吸收光線後,全反式視黃醛結構中的13號C變構成順式。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全反式視黃醛吸收光線變成13順視黃醛

這一構象的變動是所有動力的根源,它會引發與之結合的視蛋白的結構變動,最終打開離子通道,或者使離子泵運作。例如,ChR2,視黃醛結構變動最終會在視蛋白內部打開一個通道,鈉鉀鈣等正電離子可順暢流動,進而改變神經元的膜電位,使其興奮。

科學家如何操縱神經元?| 光遺傳

視黃醛吸收光線變構,打開視蛋白內部的正離子通道(藍色箭頭)


視黃醛變構後,不需要跟視蛋白脫離,也不需要黑暗,它僅依靠熱運動就可以在毫秒之間,恢復起初的全反式視黃醛,然後再次投入到感知光線和變構的運動中去。

科學家將光遺傳蛋白通過基因技術表達到大腦裡的特定位置、特定類型的神經元裡,便可通過激光,選擇性地操縱某一腦區,某一類神經元。

這便是光遺傳技術興奮或抑制神經元的最基本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