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理支持者,助力孩子高考

高考是我們的孩子經歷的第一場人生大考,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能非常深刻的體會到這場考試真的是學科知識、心理以及各方面協作的一個綜合體。通過近幾年來高考考生的經歷,我們見過同樣水平的考生在一兩百天發生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發現其實在這個階段,以及再往後的兩個月時間,家長應該學會一些心理的規律和相關的常識,做好孩子心理的支持者,助力孩子高考。

一、高考衝刺階段的心理規律分析

高考衝刺階段的心理規律

階段特點:高考的新鮮感逐漸褪去、戰鬥號角又還沒有吹響。

新鮮感就是所謂的我進入高三我要奮鬥,這種感情已經過去了,處在比較焦躁的階段。

高三孩子的五個心理發展階段及應對策略

第一階段,激情期。8月至1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過程的“激情期”,這時孩子的表現為積極、勤奮,努力,投入,充滿信心,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就是保障後勤供給,不要多說話。

第二階段,疲勞煩躁期。12月至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的“疲勞煩躁期”,孩子表現為: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心情煩躁。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是營造輕鬆愉悅的環境,改善孩子的情緒,不要因生活小事與孩子發生爭吵,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不要著急,相信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會調整好的。

第三階段,否定懷疑期。3月份是隨著二輪複習的到來,有些同學成績有較大提高,他們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也有不少同學經過幾番努力,排名依然沒有進步,或者說自己的排名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他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還能否考得上大學。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予以信任與鼓勵。

第四階段,不自信放棄期。4月份隨著又一輪複習的開始,一部分孩子因為對自己自信不足,產生了放棄的想法。這些孩子之所以產生放棄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只跟自己周圍的同學比,只跟同年級的同學比,其實他們忘了他們應該比的是全省的學生,跟他們比自己還是很有優勢的。予以心理疏導,加強對孩子的關心,讓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第五階段,恐懼焦慮期。到了5月份,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麼,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保持沉默,請學校、老師出面對孩子做工作。

二、壓力之下孩子常見問題及對策

孩子壓力的最主要的三個來源:自我身心壓力、學習壓力、社會文化壓力。

第一個問題:發揮不穩定

外在表現

1.發揮不穩定的同學都是有規律的。比如說:平常不起痘痘,但由於內分泌有些失調導致的滿臉痘痘等情況。

2.開始不穩定的人在人格觀念、行為上有典型的特徵的。比如考前,如果你家孩子如果有這些情緒的波動或者出現一些哭泣或者發脾氣,你該怎麼辦?有哪些關鍵的異常的行為比如說飲食異常、平時回來跟你都有說有笑,現在回來不說了、發脾氣、發呆……這些你都要引起重視。

原因

一個容易考試發揮不穩定的原因一定有一個比較焦慮的家長或者比較刻板的家庭環境。比如有些家庭是父母某一方過於強勢的家庭或比較嚴謹的家庭,對孩子要求嚴格、父母一方比較嚴肅、強勢,這種家庭的孩子考試的時候就容易緊張,造成考試發揮不穩定。

應對策略

做好孩子的穩壓器,多陪伴,多傾聽和體諒。某公司營銷部門主管肖先生的女兒,在平時的考試中,學校排名沒有超過前35名。而高考卻超常發揮,考了全校第一名,進入了北大。採訪肖先生時,他說:如果說我有什麼經驗的話就是做好孩子的穩壓器,平和地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他平時工作再忙,都要給孩子打電話聽聽孩子的述說學習中的慮受和困惑,當遇到問題或孩子成績退步時,與孩子及時商討應對的策略。聽孩子傾訴,幫助孩子釋放內心的各種情緒,讀懂孩子的想法。週末他會推掉很多事青,與孩子見面。一家人開心地相緊,其樂融融,幫助孩子放鬆心情。父母的配合也很重要,女兒只要看到父親在身邊,就能感受到父親無形的精神力量的支持,心裡很踏實。母親在生活飲食起居上的細心照料,又給孩子溫柔的愛。在我們很多高考的案例裡父親的愛是缺位的。肖先生又說:還有一條,我們很少要求孩子什麼。其實女兒的高考並不順利,考試前三天,因為吃了ー點涼拌木耳,上吐下瀉,到醫院輸液,沒少往醫院跑。心疼女兒,只有默默相伴。高考前女兒幾乎沒有看書複習,踏實地睡了三天覺。沒有期望孩子怎麼樣。沒想到女兒在全身心投入高考時,成了一匹脫穎而出的“黑馬”。

家長和孩子交流溝通內容建議、原則

1.你這麼多年的努力是成功的,不會因為某一次考試改變你命運。

2.你的現在的狀態是一個偶然事件,他不會每次都發生,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你一定要把它歸因為一個偶然,而不是肯定發生。

3.像你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不論考的怎樣,只要你未來一直努力,未來一定成為有用的人。

原則

與孩子相處的原則是:不指導,不指責,不抱怨,不居高臨下;平等,平視,平靜,平和,肯示弱,能向孩子請教。

第二個問題:衝刺階段,孩子對學習沒興趣

有些家長提到,到了這個時候,都要火燒眉毛了,孩子居然還懶洋洋的,沒有學習興趣。實際上,沒有學習興趣這是一個偽命題。經過這麼多年的訓練,孩子不可能在考前對高考沒興趣學習。除非他遇到了困難,他情緒出現了問題,比如說抑鬱症的人,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還有就是他被成績弄得沒興趣。如果從早學到晚他的成績能明明確確的漲了幾分,他會拼了命的去學。他對這個意義、作用、結果分心了!

應對策略

你要想要孩子保持比較好的狀態,不是提升什麼學習方法,信任你的孩子和學校就行了。最近的研究發現,孩子高考前狀態調整,家長最佳的陪伴時間不是晚上的學習輔導而是早上的喚醒程度。你有沒有辦法能讓小孩早上嗨起來,快樂起來。如果你們家孩子早上起來困得不行,煩得不行,你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快樂起來,讓他精神狀態嗨起來!

這樣做的前提是:家長的狀態要飽滿。對高考這件事要充滿信心的。有孩子說,自從他上了高三媽媽就沒有笑過。所以說你如果沒有笑,在孩子白天去上學,你就應該練習笑,練習充滿希望的面容是怎麼樣,要給你的孩子充滿信心。

第三個問題:失去信心、焦慮、注意力不集中。

在學校心理諮詢室,小佳對老師說,自己考試考得都有點麻木了,感覺疲憊不堪。大量的卷子要做,根本停不下來。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而她的兩個耳朵就像一個傳聲筒,左進右出,完全沒傳到腦子裡。伴隨著各科老師走馬燈似的講卷子,她已經聽不進去了。她白天感覺非常累,晚上卻經常睡不好,第二天上課注意力又無法集中,頭都是暈暈的,課間一趴在桌上就能睡著。一身疲憊的她,回家面對父母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想在自己房間休息。

應對策略

家長對孩子面臨高考的挑戰、由於緊張情緒和身體方面出現的問題,往往非常焦慮,但又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尤其是有些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夠融洽,相互缺乏信任。由於一起溝通交流時只談學習,孩子感覺自己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堵得慌。

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細心觀察。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情況,多溝通,結合孩子的特點,商量出接下來的計劃。父母不是給孩子制定計劃,而是要結合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幫助孩子更加清晰地知道現在該做什麼。

2.有效溝通 。孩子往往回避交流,或者也不懂恰當交流的方式,那父母就要主動一點。父母不要總是詢問成績,最好先放鬆地閒聊,慢慢引入孩子感覺有哪些困惑和問題。孩子坐下來的時候,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樣善意地問問:“今天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困惑和問題?”問著問著,孩子可能就會透露一點。父母切忌武斷地表達支持或者反對。溝通的要點是聆聽,而不是表達意見。聆聽可以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舒緩心理壓力。

3.方法疏導。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心理放鬆方法。可以是靜坐法,每天疲憊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坐著,不想作業甚至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想象一個優美的畫盤,比如大海邊、草原上等;還可以是體育鍛煉,打打球、跑跑步、踢踢毽、跳跳繩……。如果父母不方便和孩子交流,可以聯繫孩子的兄弟姐妹或兒時玩伴,鼓勵大家支持孩子。同齡人之間交流的默契和效果會更好。

第四個問題:考砸幾次怎麼辦?

如果你家孩子進入高三之前一直是班級前幾名,進入高三之後就沒考過班級前十名,那該怎麼辦?

應對策略

考砸幾次,你就要分析是在什麼情況下考砸的、第一次考砸之前發生了什麼、第一次考砸之後你是怎麼做的、孩子目前認為自己還能否考好、目前有沒有擔心會繼續考砸等等的問題。

如果進入高三之後沒有一次是不考砸的,那就是這個孩子就是這個水平,你得接受。而我們有些家長恰恰相反,反覆在挖他是怎麼考砸的,而把考好的這次當做一個偶然。這樣也不行,不能永遠在負面的視角看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要對孩子的學習水平有一個預估。

還有一點,考砸不要緊,防止衍生的傷害。我們很多家長不會溝通:孩子考砸了之後承載著考試的壓力及考試之後的人際關係的問題。考砸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就在考試本身,而不是過度的傷害到接下來的備考。

三、協助孩子需做好心理、情緒、知識及行為四方面的準備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34任總統,他年輕時特別喜歡玩紙牌遊戲。

一天晚飯後,艾森豪威爾像往常一樣和家人一起打牌。他的運氣特別不好,每次抓到的牌都很差。開始時他只是抱怨,後來,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便向家人大發脾氣。

母親看不下去了,正色道:“既然要打牌,不管牌是好是壞,都必須用手中的牌打下去。好運氣怎麼可能都讓你碰上!”

艾森豪威爾還是不服氣,仍然很暴躁。母親於是又說:“孩子,人生就和這打牌一樣,無法自主,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拿著,你沒有選擇,你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然後認真對待,想辦法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打牌,這樣對待人生才有意義!

1.家長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2.家長應對孩子的高考有合理期待

3.儘量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正常的家庭環境

4.有效交流,幫助考生適度減壓、緩解焦慮感。

四、家長與孩子相處的幾點注意事項及策略

注重過程,而非強調結果,否則,會令考生認為家長太過功利,想的就是能上什麼樣的大學,考好了父母臉上會如何有光彩,太虛榮愛面子等等。逆反心理很容易產生。

1.考生最想聽父母說的十句話有:

“努力就行,我們支持你!”

“現在的狀態不錯,繼續努力!”

“課間儘量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鮮空氣,換換腦子,保持體力!”

“認真作答,考出自己的成績來就是。”

“有什麼需要爸媽幫忙的,直接告訴我們就是。”

“休息一會兒吧!”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認真對待即是!”

“加油,爸媽永遠支持你!”

“未來的路,要勇敢地走下去!”

“父母永遠站在你身後,無論成功與失敗。

2.考生最不想聽父母的十句話:

“抓緊時間,別浪費時間。”——友好提示可以,但一定要相信考生會有自己的複習備考的節奏,不可強求,不可否認或漠視。

“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一定要考好。”——哪個孩子不希望考好呢?這樣的話只會令孩子反感,感受到家長的焦慮。

“不要緊張,要仔細啊,好好複習。”——說“不要緊張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強調緊張一詞,因為大腦接收信息的系統只關注事實。比如,我們說千萬不要想一隻毛茸茸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小白狗,這個時候我們滿腦子裡呈現的是什麼呢?”

“考不好就完了。”——災難化的引導,只會加劇孩子的心理負擔,對考試及結果充滿恐懼或焦慮不安,當然也可能引發孩子逆反,大不了放棄等。

“記住你的目標,成敗在此一舉!”——過分誇大考試結果的影響。

“你上了大學,我們就了事了。”——孩子在身邊,是家長的累贅、負擔嗎?家長對孩子的愛在哪裡?

“成敗在此一舉,你一定要……”——過分誇大高考的作用。其實人生中重要的挑戰多著呢

“你考不好,對得起誰?”——威脅恐嚇,加劇心理負擔或是增加反感情緒。

“爸媽對你要求不高,能考個二本就成。”——貌似減壓,實際上在很多考生眼裡,這絕對是讓他們沒有信心的話,覺得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太低,也是對他們能力的不認可。

“決定你人生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了,一定要爭氣哦!”——太絕對了。

“考不好沒關係,大不了明年我們再重新複習。”——還沒考呢,怎麼就開後路讓孩子洩氣呢?這個時候正是跑百米半九十的關鍵期,咬牙堅持是最最重要的,也是需要我們家長陪伴孩子一同挺住的!


記住,這個時候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信心,陪伴,鼓勵和支持!成功的標準不同,能夠把自己平時學到的東西,充分地表達出來,就是最大的成功!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基礎和資本!

3.是否需要陪讀、陪考,一定徵求考生的意願

最後一段時間複習,有的考生可能比較希望身邊有家人陪伴,考試期間也願意家人陪考,這樣心裡會更有底氣,更踏實。但是,也有的考生獨立性比較強,喜歡自己獨立的空間複習備考,喜歡獨立去迎接高考的挑戰。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不要強力違逆考生意願,否則很容易事與願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