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反清成功、建立新朝,他前期的汉奸经历该怎么洗白?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成王败寇,只要吴三桂真的反清成功,并成了开国皇帝,那么他的一切污点都不能算是污点了。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吴三桂污点之一: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关。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李闯军队围困北京后,吴三桂便奉命回援北京,但是北京陷落的太快了,吴三桂才刚刚走到半路,便传来了北京陷落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

于是,吴三桂便命大军返回驻地。期间,李闯多次劝降,吴三桂均以李闯是大明的仇敌为由拒绝,这里不难看出吴三桂还是有点血性的。为此,李闯还杀了吴三桂满门。

至于后来打开山海关放满清入关打李闯,完全可以说是为崇祯皇帝报仇,这个似乎不用洗就很白。

吴三桂污点之二:跟随满清主子一起打南明和起义军。

吴三桂投降满清后,成了满清的先锋。在满清定鼎中原的过程中,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马前卒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其实,吴三桂的这个污点也不难洗白。

首先说南明,南明历来不被正史承认的原因。南明之所以不被正史承认,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南明皇帝及领导班子更替速度太快,有的领导班子可能刚拉起来没几天,皇帝就被俘灭国了;二是南明皇帝多为朱家皇室旁支,没有号召全国军民的威望。

在后期,南明军队中不乏很多大顺、大西政权投降之人,加上立国不正,吴三桂完全可以说南明是起义军自立的伪政权。

至于起义军,那就更好洗白了,起义军在官兵眼中就是匪,吴三桂剿匪有什么不对的。

刚才在上文说过,南明本身就不被正史承认。南明末代皇帝,其自身合法性本就存疑,再加上南明朝廷中有大量起义军参与,吴三桂杀说自己在灭贼,如此洗白,也无不可。

最为关键的是,历史上素来就是成王败寇,如果吴三桂真的反清成功,我们还能看到如今这么多关于吴三桂的黑料吗,我看不会的的。


史海钩沉


假设吴三桂反清成功,并且建立了新朝,前期汉奸经历自然是很容易洗白。成王败寇,真正当上皇帝后,想洗刷自己以前的不好历史还是很容易的。简单来说,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完成:

1️⃣昭告天下,说自己是卧薪尝胆,等待反清的机会;

历史上,暂时隐忍,等到机会后再一举成功的人也很多。假设吴三桂,真的成功了,那么他完全可以打同情牌,称自己当时也是迫不得已,顺势而为。

在投降清朝的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心里都没有真正归降清朝,厉兵秣马,等待的就是一个机会,现在机会等到了,终于反清成功。

这样一来,不说完全洗刷掉汉奸的经历,至少听了这样的辩解之后,人们对他的印象会稍微好点。一百个中,哪怕有一百的人相信了,也就成功了。因为,通过这一百个人口口相传,再加上吴三桂动用一些国家的宣传机构去宣传美化自己,最后,应该可以让大部分的百姓忘记他投降的那段不耻的经历。


2️⃣大赦天下,少收不收赋税,加大给百姓的各种福利。

俗话说的好,“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老百姓要的就是能够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谁当皇帝有时候对于他们并不是很重要。

所以,当吴三桂反清成功后,他完全可以树立一个好皇帝的形象。体恤百姓,少收或不收几年的赋税,再加大一些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教育、养老方面的福利。例如,在吃不饱饭的地方,吴三桂可以开仓赈灾,大方地分发粮食给百姓吃。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这些实质的福利后,不用可以洗白,吴三桂的形象就会自己高大起来。


问题总结:

由此看来,只要吴三桂反清成功,把自己曾经当过汉奸的经历洗白,几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想要在历史上改变形象也是很容易,通过将一些美化的文章,加入史书中,慢慢的,他的形象也会发生改变。


醉观沧海


首先,他没有反明朝,崇祯帝在时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守卫着山海关,后来因为李自成逼死了崇祯帝,吴三桂被迫降清,并与清朝联合起来消灭了李自成,为明朝崇祯帝报仇。至于后来的南明政权完全可以把他们视为起义军非法政权,这些非法政权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搞的民不聊生。吴三桂顺应天意,挥军南下,最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动乱。

之后在南方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终于等到了可乘之机,最终光复了汉人的江山。

但是吴三桂基本没可能成功,原因有两点:

其一,吴三桂年事已高,就像正史所说,造反没多久就病死了,造反军便分崩离析。所以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向天再借五百年给他更合适。

其二,是吴三桂的动机不对,他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但是却自己做了皇帝,国号周,这就有点尴尬了。说好的反清复明呢?所以说他之所以要造反可能并不是蓄谋已久的,估计就是看康熙要削番才临时起义的。否则如果真是蓄谋已久的,他大可把永历皇帝留下来,等到时机成熟了,以兴复大明为号,效仿曹操,并封自己做周王,这样成功率可能还会大些。结果他最后自己称了帝,定了国号,自然不得民心,不光满人,连汉人都不支持他,怎么可能成功。


新生代少年


如果吴三桂真能够反清成功,那么他很有可能自己称帝,并建立一个新王朝,也就是周朝(非历史上的周朝)。鉴于吴三桂在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光彩的经历,他必须相近办法来洗白。下面结合吴三桂历史上的“污点”,结合他历史上的“污点”来帮他洗白一下。

第一个是献出山海关投降清朝。这个其实吴三桂当时的利用就很恰当,那就是“复君父之仇”,但是在表达上要有一个调整,把由吴三桂主动联系清军,变为清军找到吴三桂,吴三桂考虑国仇家恨,委曲求全的答应多尔衮的无理要求。

第二个是率部南下攻打明朝残余力量。这个事情有点难办,容易让吴三桂难堪,但是也可以洗白。可以说当时的小朝廷被起义军控制(确实有大量的张献忠的人),也可以说双方不没有真打,自己属于打人清军内部来,为了以后反戈一击,可惜南明小朝廷不争气,坏来原来确定的计划。

第三个是接受清朝封王镇守云贵。这个洗白很好洗,为了保存实力和积累力量,只能担任清廷给的伪平西王,自己无时无刻不想从云南出发攻陷清廷的都城,替崇祯皇帝和黎民百姓报仇。怎奈实力不够,只能选择暂时占据云贵高原,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待时机成熟,再率领部下直捣京师(清朝都城)。

第四个是杀死南明小朝廷的永历帝。这个事情因为做的比较隐秘,可以把知情者除掉,假装没有发生。当然也可以考虑组织一帮臣子证明永历帝并不是明朝皇室后裔,是冒名顶替的。也可以编造几个永历帝的后人出来,证明当时永历帝并没有死。还可以声泪俱下的说明当时迫不得已,只能忍痛杀害永历帝。这个洗白方法很多。

如果吴三桂真取得来天下,洗白的方法应该很多,而且他身边的大臣和历代开国君主身边的功臣一样,都是聪明绝顶和才智绝伦的人,想着的洗白办法可能比我们强,还能附会一些神鬼的事,让他成为皇帝变得顺应天意。不怕洗白,关键是得给他洗白的机会。可惜的是,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等人没有取胜,他和他的后人也就没有了洗白的机会。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评论。


舍我谈历史


我们总是以吴三桂占据优势为何没有反清成功而反复分析,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今天我们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假设一下吴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会如何记载的。

正史应该是这样洗白的:

太祖高皇帝讳三桂,字月所,尊吴姓,旧明大将,据山海关而抵前清数年,使清之太祖太宗二代望关而空叹,后流寇李自成破京师崇祯帝死,誓与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时遇李自成与清军两面合击之危局,太祖思以,遂御出以寇制寇之法,放清军入关而驱李自成,后李自成溃不成军再无东山再起,清军破南明,败张献忠,一时之势大,太祖遂隐忍不发,暗中联络旧明忠领,自请为先锋征南方,后据云贵为龙兴之地,闻旧明永历帝陷缅甸小邦而不得自由,遂上奏清庭以斩草除根之由而率大军征缅甸,救永历帝,以就地处死计诈死永历帝而护其周全,太祖多行善,云贵之地百姓而称道,前清康熙十二年,太祖以驱逐胡清为旗号联络其二王,合三方之力起兵兴复汉家江山,再行明之北伐事,人心所向,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省,终破北京城,清国祚终,残余势力北清逃亡东北边荒地。

太祖遂请旧明永历帝复位,乃三让不就之,太祖众望所归而勉登基之,立国号为“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又称昭武帝,昭武元年秋帝疾大渐,丙戌,崩于乾清宫,葬永陵,谥号:定天弘业立极肇纪神功至圣文成武安孝至大德高皇帝。

帝生而神武,方夏一统再兴汉家,经文纬武,韬略自全,为唐、宋、元、清诸君所未及,时清庭大局定之,乃隐忍不发,能沉观变,经略次第,绰有所算,初起明将,本图自全,为兴明之基业,忍辱数年,而驱胡清,真乃中兴之祖也。



东方创为


《周史•太祖本纪》

太祖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讳三桂,字长伯,姓吴氏。本贯江南高邮,先世因官徙居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父襄,子三高祖其仲也。母祖氏,万历四十年六月八日生太祖于广宁,时有红光射出,里中人以遭回禄望觇视,竟太祖生也。

……

崇祯末,闯贼破京师,明懿皇帝殉国于煤山,焚神器,掠帝陵。太祖父时方靖难,为贼执,崩于永平。太祖闻之大恨,谋士某进言今后金方炽,拥山海关外,无如以计合之,靖难京师,以报先帝也。奴酋之部,久居辽东,八旗之劲旅亦野人也,陛下若能用之,以匡海内,血国恨家仇,而人心向我,天下非陛下所居乎。太祖曰,今国恨家仇实李贼之害,若京师定,择太子即皇帝位,于我何干?我诚顺天命也,他勿复言。遂与奴合,相与恢复京师也。

伪帝李自成闻之,计无所施而南下,死九宫山。奴入朝,汉奸某为计,太祖遂受平西王,封云南。奴既立,建朝纲,感四海未靖,纵兵侵略,肆虐中原,虔刘百姓,民有向明而欲恢复者多矣。

奴先主盛年而殁,留顾命大臣者四,曰索尼、曰鳌拜、曰遏必隆、曰苏克萨哈,而后主年幼,主事者祖母布木布泰也。后主冲龄即位,赖祖母及四臣,遂无虞焉。而索尼死,鳌拜专权害民,民有多怨者,后主无计,求诸祖母,祖孙相泣祖庙。年余,后主于宫中养少年,日搏戏绐鳌拜,侯鳌拜独奏事,见禽焉。

后主既壮,某还政于己,祖母欣之。初掌握,有大臣奏,谋削藩始焉。事出,太祖心不为动,久之欲褫王位。太祖与诸大臣谋诸帐内,咸曰今天下民处水深火热,虔刘我华夏,苦奴久矣。方今宇内,佥知陛下之功德,今处西陲诚势所然,今若光复舍陛下其谁?陛下幸勿失万民之望。

太祖不得已为众所尊,号总督天下兵马大元帅平西王,于昆明誓师北上。天下闻之,云集响应。……

王师次衡州,明室诸王咸进帝号,太祖初不豫,再而受。是岁改元昭武,国号大周。……


柔城居士


本来不想说不想评论,看见吴三桂如果成功了会怎么怎么样就突然忍不住了,因为此事如果成功了一个无道德底线的人成功翻盘,那么中华民族道德观不不足以支撑这个民族现在还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自古就没有成功过叛而再叛的著名人物,因为就算有带给民族的就只有杀戮和破坏,最终还是要被历史抛弃挂在中华历史的耻辱柱之上,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个陷阱,看看中国到底有多少道德观都没及格,就跳出来侃侃而谈民族败类如何逆境翻盘,殊不知已经暴露自己非常无知的一面,汉奸之所以叫汉奸是因为以出卖民族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吴三桂叛明所谓怒发红颜就是个借口,拿国家公器换取自己的荣华地位才是真,后来再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试问亲手勒死南明最后一个皇帝的他怎么可以这么厚颜无耻,那些认为吴三桂成功以后该如何如何洗白是显得多么多么的才华横溢孤芳自赏,可笑!一个民族如果如此不分清白何以谈复兴?何以不被其它优秀民族国家鄙视耻笑,这近代百年耻辱的历史教训中国人的血流得还不够多?还不足以唤醒国人的良心,还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国家发展得太快道德文明没能跟上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点上火,请读者们见谅,仅希望我华夏每代子孙都能健健康康,国泰民安。


瘋馬哥


洗白也是有办法的。毕竟吴三桂据守山海关抵抗大清多年,大清前两代皇帝都是望关内垂涎三尺而不可得。

首先,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可以说成勤王,因为当时闯王已经占领京城,吴三桂作为边军绝对有理由为亡国复仇。况且闯王势大吴三桂不敌,放清军入关消灭叛军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只不过引狼入室,偷鸡不成蚀把米罢了。

其次,公元1644年吴三桂曾拥立朱慈烺为帝建年号义兴。此可以作为证明吴三桂依然忠于明朝,特别是多尔衮当时拒绝朱慈烺称帝后吴三桂仍坚持拥立朱慈烺并带到山西准备复国,可惜朱慈烺没有皇帝命。

最后,吴三桂虽然降清只因清势大,所以可解释为曲线救国。当吴三桂有了足够大的势力后反攻大清亦可作为忠于明朝的佐证。





刺猬的vlog


一般来说,新朝皇帝最喜欢用的洗白自己的方式,就是前朝无德,亦或是忍辱负重。退一步讲,就算你圆的不好,只要你施政得当,百姓也会不计较这些。

我们就拿李世民来说吧,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把国家治理的非常棒,创造了闻名的“贞观之治”,那么,李世民都做过哪些比较“丧尽天良”的事情呢?

杀兄、逼父亲退位算吧(玄武门事变),玩儿嫂子和弟妹算吧(将弟弟李元吉和堂兄李瑗的姬妾纳入宫中),渭水之盟算吧(被突厥人杀到长安城下,不得不杀白马签订渭水之盟,李世民给东突厥送了不少礼物,但几年后李世民就把东突厥给灭了)。

你说这些黑料算黑吗?肯定算,但跟贞观之治比起来,这些都算个啥?啥都不算。

然后我们再说说曹操,曹操这个人,争议极多,协天子以令诸侯、屠城、爱人妻,这黑料多得不能再多了吧?然而千年过去了,仍然有无数人在给他洗白。

然后是刘邦,刘邦小混混出身,鸿门宴被羞辱“不敢吭声”,帮项羽屠城,杀开国功臣,白登之围,这黑料也算不得少吧?可他仍然是个开国明君。

说了刘邦就不得不说项羽,项羽这家伙屠城的事儿可没少干过(襄城屠城、城阳大屠杀、新安大屠杀、咸阳大屠杀、破齐大屠杀、外黄大屠杀),可后世怎么说它的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很多时候,你是否需要洗白,就看你功绩做得怎么样,是否能够做出让人信服的事儿来。

那么,吴三桂如果反清成功,建立新朝,他如果能够做出功绩来,这些黑料是完全没必要在意的,后世人自然会想办法帮你圆上。

反明怎么了?历史上叛变主子的事儿多了去了,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宋朝的赵匡胤,哪个不是?

臣服所谓的异族怎么了?汉朝、唐朝、宋朝等都有过称臣的经历,吴三桂称臣就天理不容了吗?更何况崇祯皇帝确实也是个不值得辅佐的皇帝啊!

所以,吴三桂如果能做出功绩来,这些都不算事儿,他完全可以让这些事儿大大方方的被记录在史书上,就像李世民对玄武门事变被记录下来完全不在乎一样。

那如果他做不出功绩,百姓不满意呢?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没多少人提,但焚书坑儒天天有人说。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古代帝王到底会获得怎样的评价,根本不是因为他私德有多不好,或者说犯过多少错,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光彩的事情,帝王就更多了。

而是,只要你做出大功绩来,这些小瑕疵?谁在意啊!

我是伏生说历史,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个赞或关注我~


伏生说历史


“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不变“法则”,如果吴三桂反清成功建立了新朝,即便是他做过了“引清兵入关”之类的种种“罪行”,他也会在称王称霸之后将历史改写为“卧薪尝胆”。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吴三桂权贵一方

吴三桂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在明朝崇祯时已经是辽东总兵,统领一方军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可谓是“权贵一方”,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下,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二、吴三桂拥兵自重

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然与明朝的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据史料记载,吴三桂对南京的福王政权,曾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而且,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军队、谋士和亲信。所以,就跟历朝历代篡位称帝者一样,如果吴三桂建立新朝,他也不会背负什么“罪责”。


三、吴三桂起兵称帝

在康熙时期,吴三桂自立为“周王”。他的大将吴应麒随即攻陷了岳州,岳州之战爆发。也正是因为吴三桂的兵力、财力严重不足,而且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离心离德,各有图谋,才最终导致吴三桂起兵失败。如果此次起兵成功,恐怕历史将会改写。


所以,对于吴三桂的诸多评价,大多是建立在清朝“正统”的基础之上,而一旦吴三桂成为“正统”,那么历史的记载将会是另一番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