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大咖蘇格拉底你認識嗎?請介紹一下?

洋洋之語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午)是古希臘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他主張有知識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國家,強調“美德就是知識”,知識的對象是“善”,知識是可敬的,但並不是從外面灌輸給人的,而人的心靈是先天就有的。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潛在的知識、美德誘發出來,這就是教育。他還首先發明和使用了以師生共同談話、共商問題、獲得知識為特徵的問答式教學法。

蘇格拉底的生平介紹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出身於雅典城不遠的一個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經自幼隨父學藝,後來,當過兵,曾經三次參戰。大約在40歲左右蘇格拉底出了名,並進人五百人會議。大約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不敬國家所奉的神,並且宣傳其他的新神,敗壞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監期間,他的朋友買通了獄卒,勸他逃走,但他決心服從國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後來在獄中服毒受死終年7O歲。

蘇格拉底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他認為,從懷疑自己的知識開始的自我認識是認識美德的來源。他常常愛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但是,在肯定理性認識的同時,他卻否定感性認識的作用。蘇格拉底在研究學問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過問答的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他產生新思想。他善於從個別的東西中抽象出普遍的東西,他這種應用辯證方法證明真理的方法是具體的,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對歐洲的思想史有著極大的影響。在政治上,蘇格拉底主張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由經過訓練,有知識有才幹的人來管理,反對以抽籤選舉法實行的民主。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蘇格拉底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後人對其活動、思想的瞭解和研究,主要依據於他的學生柏拉圖、色諾芬等人的著作。


沈德春


這位先生,請聽武哥說文給您介紹一下我的老熟人——蘇格拉底先生的傳奇一生。

不過,您一定要答應我一個請求:如果您到希臘去了,幫忙去看望一下。

1.西方哲學的開山祖宗。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生活在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相當於中國戰國時期,比孔子小80歲而已,差不多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祖宗級別的人。

2.愛演講的石匠兒子。蘇格拉底是一個石匠的兒子,他不打石頭,他喜歡在公共場合演講,而且演講的本領當時無人能及。他基本上是真的天上曉得一半,地上曉得完的那種人,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但是他自己說,他最大的智慧就是:自知我偶無知。

3.大智若愚的道德家。蘇格拉底是屬於大智若愚那種人,外表看上去十分笨拙,不修邊幅,還喜歡赤著腳(冬天還是要穿)。但在他的周圍長期聚集著一群追隨者,聽他雲裡霧裡的神侃。他主要還是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研方向就是倫理道德。

4.懂“產婆術”的教育家。蘇格拉底創造了一種叫“蘇格拉底方法”的教學方法,採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讓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蘇格拉底把老師比喻成“知識的產婆”,後來他的方法被希臘人稱為“產婆術”,相當於中國的“啟發式”教育。“知識的產婆”這個說法幸虧沒有傳到中國,要不然那就糗大了。

5.愛逆反的老頭。蘇格拉底在政治上主張專家治國,反對當時以抽籤選舉法實行的直接民主辦法。他說管理國家是個技術活,不應該是抽籤隨機找人管理。他還說,精於農耕的就去當一個好農夫,精通醫術的就去當一個良醫,精通政治的便去當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6.出高徒的名師。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中,有個叫柏拉圖的小夥子,很討人喜歡,他後來寫出了一本著名的哲學對話錄,將蘇格拉底的方法永傳於後世,相當於我們中國的《論語》。

7.會打仗的思想家。蘇格拉底除了演講,和學生討論,他還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中擔任過陪審官。

8.獨一無二的遺言。蘇格拉底最後被控告為“腐化”青年罪,按照雅典最民主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判處了死刑。公元前399年,他飲毒酒而亡。他的最後遺言是:“克里同,我欠醫神阿斯克勒皮俄斯一隻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說完,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合上了眼,安靜地離開了人世,享年70歲。

9.一門三賢。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徒孫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一生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10.死亡的真實原因。蘇格拉底到底還是死了。學邏輯學的同學都知道有個著名的三段論:

人皆有死,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必然會死。

總結一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是我認識的西方哲學界的最牛大咖。

介紹完畢,記住前面的請求。因為,這個有趣的靈魂,真是萬里挑一。


武哥說文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出生於希臘雅典,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他並沒有自己系統的哲學思想體系,所以成為哲學殿堂的宗師級人物,主要在於他為後來的哲學奠定了幾個基礎:

       一是基於人的無知論基礎上的懷疑論,這種思想直接啟發了後來笛卡爾的理性主義,休謨基於懷疑論前提的經驗主義,波普爾真理不可證實的證偽主義。

       二是他的教育論,主張一種自我的謙虛態度,對於被教育者則是以啟發為前提的引導式教育。這種方法在盧梭時就形成了自然主義的教育哲學,和後來杜威基於自然主義基礎上的更加完善的實踐主義教育哲學。

       三是他的道德論,基於正直,責任和自制的道德主義生活,倡導人們去過一種充滿積極和充實的建立在反思意義上的更有價值的人生。這種道德論思想,極大的影響了後來的道德哲學的大發展,康德的批判主義道德論,哈耶克的自由主義道德論,羅爾斯的政治正義道德論,都是建立在這種道德論基礎上的。在今日,蘇格拉底的樸素道德論思想,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蘇格拉底的哲學,所以長盛不衰的原因,正在於這些永不過時,對於人類極為有益卻無害的思想。






山東司法陪審員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公元前469~前399).幸福是他一生思考的主題,他指出每個人必須以某種方式實現它。最後因為思想有罪觸動了當權者,飲鴆自盡。



南京磐山貿易有限公司478


我是【十二十頁】:其實,提到蘇格拉底四個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如果你沒聽過蘇格拉底,那你應該聽過小瀋陽在09年春晚上說的“蘇格蘭沒有底”。其實,對於80/90後來說,對於蘇格拉底更不陌生,許嵩的一個專輯“蘇格拉沒有底”更是讓大家對蘇格拉底這個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什麼大家都會拿這位哲學家開玩笑呢,因為這位哲學家乃一位神人。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提到哲學家,首先想到的是老子,老子的道家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並且留下了一本《道德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那麼,為什麼用“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傳說”這句話形容蘇格拉底呢,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比老子還神秘人物,沒有作品!沒錯,他沒有作品依然被現在人追捧。

他現在的思想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整理的,據說柏拉圖一輩子都在整理師傅的內容,最後師傅和徒弟都出名了。

一個人厲害不是真的厲害,一脈相承才是真的厲害

蘇格拉底的徒弟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徒弟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的徒弟是亞歷山大大帝,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人物併成為古希臘三賢,亞歷山大大帝更是通知了歐洲,每個人都成就非凡。


  • 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 亞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 亞歷山大: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

雖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大帝都非常厲害,但他們都是徒弟,蘇格拉底才是師傅,可想而知,蘇格拉底在哲學界的地位是多麼的不可撼動。並且蘇格拉底是希臘語(雅典)哲學家的創始人之一,可見非同一般。

偉大的人生總是坎坷

蘇格拉底在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

但是,在70歲的時候,服毒而死,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並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

【結語】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

要研究蘇格拉底的哲學信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於他完全沒有留下半點自己的著作,我們只能從柏拉圖和色諾芬的記載中加以探索,然而他們兩人的記載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對於何者的記載更接近真相一直是爭論的話題。

蘇格拉底:許多賽跑者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幾步。

蘇格拉底: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的有害,就跟醫生缺乏診病的機會一樣。

蘇格拉底很喜歡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認為,一個人接受教育之後,不僅自身會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務,而且還能使別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據不同情況,對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

偉大的人不只在一方面偉大,致敬,蘇拉格拉底。


十二十頁


蘇格拉底出生於,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家庭。蘇格拉底出生,就有著獅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體。他容貌平凡,語言樸實,卻具有神聖的思想。

青年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雕刻手藝。後來他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歲時做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

中年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

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並被判處死刑。終年70歲。

但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哲學史家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他以一種對哲學的嶄新理解,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紀元,深刻巨大的影響到希臘化羅馬時代,以及後世的西方哲學。


紅葉23509


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無知,甚至一無所知。他曾說,我訪問過許多智者,我和他們的根本不同是:我知道自己是無知的。蘇格拉底還提出,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絕不是謙虛和做作,而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知道的太少。因此,他迫切希望知道一些事情,弄明白一些概念,追究根源,處於不斷求索之中。

蘇格拉底的後人繼承了他的求索精神,努力弄清現象背後的真存。柏拉圖的《理想國》提出建設一個人人幸福的國家(城邦)。亞里士多德更是經過反覆追問發現了《邏輯學》、《形而上學》、《物理學》、《氣象學》、《動物學》、《心理學》、《政治倫理學》、《美學》,等等,竟然有了相對清晰的分科研究。請仔細想一想。這些都是發生在2300年前左右。那時候,古希臘已經開始思考自由落體,質量和速度的關係。

蘇格拉底有弟子,但沒有固定的課堂。他就地取材,隨意談論,甚至,討論的內容也是隨機擬定,沒有固定的主題。由於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無知,別人比自己智慧,所以從來不給別人講應該怎麼辦,什麼是什麼。

他常用的辦法是討論和追問。他總是問別人怎麼辦?為什麼?是什麼?比如,他問別人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非正義?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為什麼偷竊不好?所有的偷竊都不好嗎?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渺小?什麼是城邦和國家?怎麼才能治理好一個城邦和國家?

他不停地和別人辯論,不斷質疑。直至對方啞口無言,自相矛盾。當別人反問他,應該怎麼做呢?什麼才是正確呢?他又覺得自己不是全知,需要大家繼續討論。他這種設定自己無知,然後,不停地討論和質疑,開闊了智慧,拓展了思維。他的弟子,弟子的弟子,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自己。

蘇格拉底是探求事物的本源,尋找現象背後的真存,弄清概念的真實內涵。因此,他針對的是每一個人。誰能駁倒自己,誰能弄清是非,誰說得嚴密,誰就是老大。或者說,蘇格拉底尋找的是真理。

蘇格拉底不崇拜舊神,不崇拜任何個人。他認為神讓自己來到人間,就是求索的。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朦朦朧朧,混混沌沌。只有通過討論、質疑、求索,才能不斷打開視野。他認為得到一個真理,擁有一個想法,是最大的幸福。








運河文化書院


這裡說的蘇格拉底不是巴西著名球星,他是公元前469出生到公元前399年死去的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下面這幅著名油畫說的是蘇格拉底在牢裡與他的“粉絲”們道別的情景,他並不悲傷,好像還很樂觀,還在作最後的哲學演講。


翕張文章耕耘者


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希臘的著名城邦雅典。生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石匠,被世人看作市場上的哲學家,在喜劇家阿里斯托芬的劇作《雲》中受到嘲笑。實際上,蘇格拉底被西方學術界視為政治哲學的創始人,他在哲學、倫理學方面的貢獻也無人忽視。可是他自己述而不作,所有言行由學生柏拉圖、色諾芬等記錄下來。他在獄中演講的形象被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大衛摹畫出來,激勵民眾。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翻譯家楊絳再次重譯事關他的《斐多篇》,藉以平復失去親人後的心痛和孤獨。這一切,都與蘇格拉底這個名字蘊含的魅力有關。

蘇格拉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首先在於他開啟了理性的豐富潛能,展示了辯證法在認識事物真相中的作用。他在政治生活中敢於獨立判斷和堅持公正原則的風格,為後人留下了一個負責任的雅典公民形象。他最終接受民主製法庭的判決,不以邪惡對邪惡,也是要以自己的行動維護法律和城邦制度的尊嚴。


驚鴻小姐


蘇格拉底,前469一一前339)古希臘哲學家,生於雅典,相傳父親是一個雕刻家,母親是一個助產婆。經常在共公場所,同別人談論各種問題特別是倫理問題。被奴隸民主派以傳播異說,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後來在獄中處死。在歐洲應該說是最早提出唯心主義的目的論,認為一切都是神所創造和安排,體現神的智慧與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承認自己無知才是聰明人,畢生致力於道德教育,尋求各種德的普遍性。提出"美德即知識"的命題。認為善是出於知,惡是出於無知。宣稱自己助婆"接生術"提出歸納論證。注重定義的方法。本人並沒有什麼著作傳世。其言行,見於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體著作而體現。以及色諾芬的《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