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這4件事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這4件事

孩子上學後,家長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了。

因為他們認為,成績好=上好大學=好工作=好前途。

但是,孩子是否優秀不能只靠學習成績來衡量。

除了學習成績,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以下這幾件事影響著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1、教會孩子品行

有人說,一個孩子的品行會決定孩子的格局。

品行端正的孩子,未來會走得更穩更遠,相反則寸步難行。

曾看過一則故事:

一個小男孩學習成績特別好,一直都是班級裡的第一名。

但是他卻有一個臭名昭著的惡習,那就是喜歡偷東西。

小男孩每次偷了東西,他的父母其實都知道,但都從來不管教孩子,也不懲罰孩子,任由孩子繼續妄為。

有一次,他偷了同班同學的小玩偶,被抓個正著。

兩家父母來到了班主任的辦公室,丟東西的父母要求小男孩道歉,但小男孩始終不道歉。

丟東西的父母氣急敗壞的喊著:“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你們父母是怎麼教的孩子!”

只見小男孩的媽媽反駁道:“你瞎嚷嚷什麼?我兒子可是班裡的第一名,將來是要考清華北大的,拿你家孩子那點東西怎麼了?還給你不就是了。”

在小男孩的父母眼中,他們覺得只要孩子成績好,能考上名牌大學,小偷小摸什麼的都不是事。

但是,一個品行不端正的孩子,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學,又能怎麼樣呢?

誰能保證他不會因剽竊了同學的論文而被開學?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因惡習纏身而被同學、老師厭惡?

是的,學習成績優異固然是孩子進入名牌大學的入門卷,但並不能保證孩子未來的大好前程。

因為真正能決定一個人走多遠的,並不是優異的成績,而是他的品行。

一個人的品行,才是決定他人生高度的關鍵點。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品行教育。

一個三觀正的家庭,才會培養出一個品行端正的孩子。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這4件事

2、教會孩子自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確實,懂得自律的人,都具有超強的自我控制力,能夠有效抵禦外來的不良誘惑,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極致。

因此,越自律的人,越容易收穫成功;而放任自我的人,越容易收穫不幸。

曾看到一則新聞,“最強學霸寢,6人全考上清華北大”!

要說一個學校裡考取了6個清華北大,那算是正常的。

可是一個寢室裡的6個人,全部都考上了清華北大,那是很不可思議的。

為什麼這個寢室裡的6個人都能考取名校呢?

原來這6個學生,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自律。

自從高一起,他們就住在同一個寢室,但因生活習慣不同,他們制定了“寢室公約”。

他們相互理解,相互約束,為的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休息環境。

他們的“寢室公約”是這樣的:

11:50熄大燈,11:10不能聊天了,可以搞內務,11:50後開小燈,不影響別人睡覺,違者罰搞衛生一天。

履行公約靠每個人的自律,如果沒有自律,他們的生活學習步調肯定會受到干擾,結果一定不會這樣振奮人心。

俞敏洪曾說:“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一個自律的孩子,前途是無可限量的。

但是孩子的自律並不是天生就會形成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與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3、教會孩子獨立

幾乎所有父母都覺得,學習才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情,至於其他的家長能代勞的儘量代勞了。

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

有句話說得好:“越是不捨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曾看過一則新聞:

48歲的大衛,是一名海歸碩士,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在加拿大名校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但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自從學成歸國後就一直窩在家裡。

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苟活。

而他的母親丁阿婆已經80多歲了,還患有尿毒症。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的退休金,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活自己和兒子,實在是很困難。

丁阿婆曾多次苦勸兒子出去找工作,但兒子死活不肯。

萬般無奈的她,只能把兒子告上了法庭,希望逼他出去工作,但是兒子還是不肯,法院也沒有辦法。

丁阿婆無奈撤訴,對於今天的局面她無比懊悔:“是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做父母的永遠操心,永遠不放心,最後養出了成年巨嬰。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給孩子的不是愛,而是害,以愛之名,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和獨立的能力。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既能在孩子小時候給他無微不至的愛,又能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及時撒手,讓孩子自己走。

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孩子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

而獨立生活能力,正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教會孩子獨立,才算真正的愛孩子!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這4件事

4、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作家劉瑜說:“越大的自由意味著越大的責任。”

想要孩子長大,就必須要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里根總統小時候,在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

回到家裡,闖了禍的他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

父親並沒有因為其年齡小而開恩,卻是板著臉沉思著一言不發。

坐在一旁的母親為兒子說情,但父親卻說:“家裡雖然有錢,但是他闖的禍,就應該由他自己對過失行為負責。”

里根為難地說:“我沒有錢賠給人家。”

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

從此,里根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掙足了12.5美元還給了父親。

父親欣然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的人,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後,里根成為了總統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作為家長,我們要在確保孩子不受二次傷害的前提下,要充分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能力。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遭遇問題時沉著冷靜,解決問題時遊刃有餘,進而成長為一個有主見、有擔當的人。

學會承擔責任,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