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01 李广为什么难封?

王勃在《滕王阁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词:李广难封。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将军李广一辈子抗击匈奴、尽心尽力,很多比自己资历小的后辈,比如卫青、霍去病都获得封侯,而自己终生没被封侯。

于是很多有才能却不受重用的人常常拿李广自喻。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被称为“词坛飞将军”,无论是他的抱负、才能、甚至性格都与李广十分相似,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辛弃疾在词中提到读《李广传》,我常常想,像辛弃疾这么聪明的人,难道没有发现李广之所以难封是有它的原因吗?

首先,李广军功并不突出,尤其生在卫青、霍去病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其次,李广性格上过于高傲,没有三军统帅的风度。举个例子,有一天被罢官的李广经过灞陵亭这个地方,天很晚了,城门已经关上了,李广向灞陵尉喊话:我是前任李将军!灞陵尉说:就是现任李将军,到了这个时间也不能开门,哪凉快哪待着吧!后来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打仗,李广提出一个要求:把那个灞陵尉杀掉。汉武帝自然答应了,但心里能爽吗?

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李广墓

02 辛弃疾为什么屡遭弹劾

我想辛弃疾也一定知道李广难封的原因,只是辛弃疾他不愿意低声下气去讨好官场、不愿意和那些最喜欢勾心斗角、窝里斗的官员同流合污。辛弃疾也知道自己和官场作对是没好果子吃的: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但是他不管这些,他看重的是对外抗金!他实在是官场的另类!

辛弃疾看到友人的住宅题名为“卮言”,卮言是什么意思?随人意而变,没有主见的话。辛弃疾非常气愤,当下借题发挥,讽刺南宋官场和社会上那种不讲是非,唯唯诺诺,逢人说好,图谋私利,而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置之不顾的势利小人。词人的义愤和鄙夷之情,溢于言表: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

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

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

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和气”、“先倾倒”、“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总随人”……完全是溜须拍马之流嘛!甘国老,就是甘草,不管治什么病,甘草总能“混进去”,专和稀泥的能力厉害极了!秦吉了,是一种学人语言、随人俯仰、哗众取宠的鸟。这首词写的入木三分、辛辣极了,韩寒学到了一点,不过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辛弃疾写的可以说是当时官场的事实,但是,即使是事实,身在官场的你也不应该说出来;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一旦说破,就注定成为整个官场的敌人。甚至在上奏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中,耿直的辛弃疾有这样说:一人醒而九人醉,则醉者为醒而醒者为醉矣;十人愚而一人智,则智者为愚而愚者为智矣。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口气,注定被当朝官员排斥。

辛弃疾是伟大的词人、文人,但骨子里他是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三军统帅,是汹涌澎湃、敢作敢为的热血青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如果辛弃疾能够遇到一个好领导、一个知人善用、能够及时点拨他的宰相,凭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治国能力、实干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完全可以在有更大的功绩。我常常想,南宋如果出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中国的历史会是怎样?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而辛弃疾放弃了同官场“一团和气”,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一个人战斗,这也符合他的文人情怀、武将热血,但是也注定难以在官场生存,更别说升官,不被弹劾都说不过去!

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一团和气

03 实干、实干、实干!!!

辛弃疾有一首词,辛辣无比: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哪一个不“辣”?千载家谱,更是老辣极了!一个“辛”字,辛弃疾自己的姓氏,艰辛、悲辛、辛酸辛苦、十分辛辣!这还不够,词人又拿椒桂自喻:椒桂这东西吃到嘴里辛辣无比、令人作呕。而辛弃疾自己不也是因为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刚直的性格,被很多官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吗?

但是辛弃疾没有仅仅停留在抱怨、愤世嫉俗上,而是毅然决然地同贪官战斗、尽心尽力地办实事,这一点远胜历史上那些只会抱怨壮志难酬、却没有实干精神的文人!空谈误己误国、实干成就自己、兴就邦业!

那么辛弃疾都做了哪些事呢?

22岁,完颜亮南侵,辛弃疾在家乡济南聚众两千起义,加入声势最大的耿京队伍。一天手下士兵报告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偷了起义军的大印,投奔金兵去了。辛弃疾听到军队中出了这么一个叛徒,火冒三丈,立即单人单骑,追杀叛徒。果然在半路上截住了叛徒,一刀结果了叛徒的性命,搜出大印,回营复命。从此,辛弃疾威名大振。

后来起义军决定投靠南宋,就派辛弃疾先去联络,就在这个时候起义军首领耿京被部下张安国杀了!辛弃疾再次展现出他的“将种”本色,当下招募五十骑,于万军丛中直取叛徒首级!当然这里有点夸张的传奇色彩。

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23岁,投靠南宋朝廷。此后,或许是“归正人”的身份让朝廷不敢放心,或许是上面提到的敢作敢为、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行事风格不被官场接受,辛弃疾今后的岁月大体上是: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辛弃疾知道自己不被认可,却没有消沉,他选择了实干。

25岁,上奏《美芹十论》。美芹,说的是有个人喜欢吃芹菜,有一天他向一个富豪推荐芹菜如何如何好吃,听得富豪口水直流,拿来一吃,却感到口中发麻,胃里恶心,一下子吐了出来。后来,用“芹献”比喻把自己喜欢但却很微贱的东西献给别人。辛弃疾这拿来作题目自然是自谦之辞,但它的内容完全是一个英雄豪杰指点江山的口气,他的行为风格依然是“持论劲直,不为迎合”。这次召见依然没得到重用,继续担任一些闲职。

31岁,司农寺主簿。这是一个掌管粮食的闲职。一腔抱负的辛弃疾受到朝廷的冷遇,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首著名的词表达自己的心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虽然王国维称这是成大学问、大事业必经的三种境界的最高境界,但估计辛弃疾当时没有这种感觉,他更多的是寻寻觅觅却梦想阑珊的失落感吧!

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3岁,出任滁州地方长官。滁州位于抗金战场前线,没有几个官员愿意去。这是辛弃疾第一次担任地方长官,他不仅没有推辞,而且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他的治理才能。降低赋税、招收流民、屯田开垦、修建商业区、发展工商业……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滁州就改变了战乱荒凉的面貌,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局面。

36岁,江西提点刑狱,讨捕茶商军。茶商军起初也不过400多人,只不过得到百姓的支持与帮助(果然还是人民的力量大啊),让南宋朝廷头疼不已,派遣成千上万的兵马纷纷以失败告终。最后辛弃疾挺身而出,招募兵勇、组建敢死队,一扫军队过去萎靡不振的面貌,十分顺利地平定了茶商军。

40岁,任湖南转运副使,进奏《论盗贼劄子》。在这份报告中指出,为什么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那就是“官逼民反”。他把矛头直指那些贪官污吏,并且宣誓今后只要看到贪官污吏,不管他后台多硬,都会弹劾他——这无疑是向腐败的官员宣战了!只是可惜稼轩生错了时代,若是生在今天大力反腐的时代,该多好啊!

……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壮岁旌旗拥万夫,南归以后“只把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基本上没得到重用,抗金理想落空。

你可以说他有性格上的缺陷,刚拙自信、直言直语、得罪不少官员;你可以说他行事风格过于强硬、过于锋芒,以至于总是被人以“贪官酷吏”的罪名弹劾,而这些罪名查无实据。但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当理想逐渐远去、当官运前途渺茫、当脏水不断泼来,辛弃疾,没有沉沦下去,他唯一做的就是实干!看看他做的事吧,事实胜于雄辩!

辛弃疾,号稼轩,伟大的爱国词人、抗金将领!

辛弃疾:词坛飞将军,官场另类人

辛弃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