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 新冠疫情也未改變基本面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普華永道連續第十一年共同發佈了《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增速放緩壓力較大,但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即使是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和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

2020年初,湖北武漢突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各商業銀行迅速應對,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緊急開展資金捐贈、高效保障疫情應對專項資金撥付等舉措,全力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金融業主管合夥人朱宇表示:“疫情爆發以來,銀行業精準施策,在支持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暫時的。疫情過後,經濟重歸正軌,未來三年銀行業經營狀況依然謹慎樂觀。另外,這次調查也體現出,銀行家對近期宏觀經濟環境把握全面,對於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明確並穩步推進特色經營。同時,銀行家還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將小微金融服務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方向;努力開拓創新;致力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銀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縱觀宏觀環境,中國經濟正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報告》發現,銀行家預計未來中國經濟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關於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因素,63.2%的銀行家認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調整所帶來的合作和博弈、中美貿易磋商第一階段協議落地情況及後續貿易爭端的磋商和發展特別值得關注。

在發展戰略方面,《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傳統的銀行經營和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差異化、多元化的競爭格局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積極推進戰略轉型,逾六成(64.7%)受訪銀行家將推進特色化經營作為重要戰略選擇,基於自身市場定位,形成專業化的盈利模式,打響專業金融服務品牌。而在推進資產管理業務過程中,超半數(57.4%)的銀行家最關注的是構建全品類全覆蓋的產品體系。海外發展方面,超過八成銀行家認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等國家戰略(81.3%)是首要關注點。

近年來,金融科技通過降低成本、增加用戶黏性,為中國銀行業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報告》顯示,總體上銀行家積極接受金融科技,且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過,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信息科技風險和信息安全壓力問題成為銀行家最為關心的風險類別(57.1%)。同時,銀行家認為,監管能力與金融科技發展的匹配性仍需提高(59.4%)和金融科技的監管定位仍需精準化(43.1%),是當前金融科技監管領域的重點問題。在相應監管手段上,56.8%的銀行家認為統一監管標準和指標體系較合適。

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家對未來三年銀行業經營狀況謹慎樂觀:七成左右的受訪者預計營業收入增長率將低於10%,約四成的銀行家預計稅後利潤增長率將會在0%-5%之間。但長遠來看,銀行家對銀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擁有信心。對於資產質量,六成左右的受訪者預計未來三年銀行不良貸款率能保持在0.5%-2.0%之間,不良率的預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此外,《報告》的主要發現還包括:2019年,信用風險仍然是銀行家最為關注的風險類別;小微金融服務和扶貧工作是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方向;銀行家對監管指標與手段整體評價較高,與監管目標有效契合;中國銀行業整體競爭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仍維持著較明顯的競爭優勢等。

據瞭解,該調查項目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主持並負責。調查過程歷經八個月,共回收有效問卷2258份,覆蓋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各類銀行業機構。《報告》共涵蓋十一個部分,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源、金融科技、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監管評價、發展前瞻、銀行家群體、同業評價和專題篇。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