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還會三分天下成為三足鼎立嗎?

老劉侃三國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到。

在三國志記載的劉備,敢《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相信 大多數人認識劉備都是通過《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


這裡面的劉備有兩個特點:第一滿嘴仁義道德,卻沒有什麼本事;第二,淚腺特別發達,成天哭哭啼啼。這樣所以民間有句歇後語,叫“ 劉備的江山一哭來的”。但是這是《三國演義》的劉備,並不是歷史.上的劉備,諸葛亮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託付給愛哭鬼的。


作為一代嫋雄,這麼弱早就被殺了。劉備,字玄德,公元161年生於涿郡涿縣,北涿州,比諸葛亮大二十歲。《三國志》 記載,劉備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有人說諸葛亮之所以輔佐劉備中了他是中山靖王的後代,有皇族血統。


這其實是沒有道理的。靖王劉勝,最大的特點就是喜好酒色,隔三差五生小孩,根據史書記載,他這輩子-共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自己都認不過來,《漢書景十三王傳》)繁殖到東漢木年,保守估計,全國得有好幾千個“中山靖王之後”。


所以劉備的皇室血統,一點都不值錢。劉備之所以能成功,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本事。


劉備小時候,不是那種喜歡讀書的乖孩子,而是“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用現代的話來說——喜歡飛鷹走狗,喜歡聽搖滾、買衣服、拼名牌典型的不良少年。而且他平時悶聲不響,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但是一旦發脾氣起來,非常嚇人。


《三國志》記載,劉備因為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在一個 縣做小官。當時朝廷出了個政策,說地方上因為軍功而封官的,一律裁員。劉備就非常擔心,這一次的裁員名單有我呀?


這時候郡裡面下來一個督郵,相當於我們今天搞監察工作的,負責辦理這個事情。


劉備就想求見督郵,一來探探口風,要不要裁我;二來做做二工作,能不能把我留下。簡單來講就是想走後門。沒想到這個督郵秉公辦事,稱病不見。劉備就火了,這可是我的地盤,你居然不給面子!立刻帶了-群弟找門來,把督郵捆了,揪著頭髮-一路拖出衙門,綁在一棵上,當眾用棍子打了兩百下,打得這個督郵奄奄一息,連聲求,這才作罷。官也不當了,索性棄官逃跑。


《三國演義》 搞了個移花接木,把這個故事安插在張飛頭上,變成了一個精彩的回目,叫"張翼德怒鞭督郵”,作者可能是覺得這兇暴的行事作風,不符合劉備一貫的形象。實際上,這事兒就是劉備乾的,這才是一代梟雄,歷史上真實的劉備。

《後漢書》注的說法,叫"”惡鳥之強” 漢末三國,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這不是褒義詞,而是貶義詞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既然作為劉備集團的頭號謀士,並且我們都清楚全書的基調是尊劉為正統。故而為作者所大幅渲染,以致我們有諸葛亮之智慧空前絕後,世所無匹之感。


當從正史中分析,曹操集團中的荀彧,郭嘉,賈詡等人,孫權集團中的周瑜,陸遜等人則恐未必遜色。我個人以為陳壽在做三國志之時,並未料到後來人對諸葛的推崇如此備至,故而比較客觀 ,或者說是對其他謀士而言相對公平。


劉備非常清楚,劉禪軟弱無能,以後大權必定旁落,他兒子很可能重蹈漢獻帝的覆轍,於是,劉備想到了託孤!但是,劉備臨死託孤一事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樣的簡單,這件事是劉備煞費苦心,經歷細密思考才定下的託孤對象。

當然,劉備首先想到的託孤對象是諸葛亮,並且,諸葛亮是劉備“反客為主”戰略的積極擁護者和繼承發揚者。但是,以劉備的識人眼光,他很可能已經看出諸葛亮在他死後會走上和曹操一樣的道路。於是,劉備決定以退為進,試探諸葛亮。因此,在臨死之前對諸葛亮說:“嗣子劉禪能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聽了這話,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跪在地上,並說“臣當效忠主上,竭盡股肱之力,輔佐幼主,至死不渝!” 事實上,劉備說那些話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穩住諸葛亮,讓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且,即使諸葛亮沒有稱之心,但是,在眾人的極力推舉之下,他必定會接受眾人的意見的。


然而,以劉備的梟雄一世,他決不會把幾十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的。並且,諸葛亮在眾人面前表示過自己的態度之後,諸葛亮不僅不敢取劉家天下為已有,而且真的肝腦塗地為阿斗這個庸皇帝效勞。


當然,如果諸葛亮真的答應了,那麼劉備肯定不會放過他,他可以以謀反之罪,當場把諸葛亮殺了,以絕後患。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裡需提出一點,就是在諸葛亮託孤之前,曾召喚趙雲商議過託孤一事。

白帝城託孤的真正對象是趙雲,而非諸葛亮、李嚴,劉備親自導演的白帝城託孤,確保了蜀漢政權在他死後不立即陷入爭權奪利的混亂之中,趙雲、諸葛亮、李嚴之間的相互制肘,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了蜀漢國內的個派系鬥爭,使劉禪可以比較安穩的坐上皇位。

劉備於亂世之中縱橫一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以白帝託孤的手段達到了他一生權謀之術的最高峰,為一代梟雄的落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謝謝關注@予小草說電影。如有補充,歡迎跟我一起討論。


予小草說電影


個人認為劉備就算是沒有遇到諸葛亮,還是能三分天下,成就三足鼎立的偉業,只是會沒那麼順利。為什麼這麼說,請看筆者的分析:

1、諸葛亮一直是內政人才,是類似蕭何的角色,卻不是隨軍出征的謀士。雖諸葛亮在蜀漢立國前的兩個職位“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都有“軍師”二字,但諸葛亮一直都是在後方徵調賦稅,擴充糧餉,主管後勤的內政人才。在軍事上劉備入川前主要是依靠龐統,入川之後是法正。

2、諸葛亮主要是給劉備做了一個藍圖,讓劉備看到了三分天下的可能性,在戰略上給出了方向。讓劉備不再像以前一樣如無頭蒼蠅的亂竄。赤壁之戰中促成孫劉聯軍,真正起作用的東吳的魯肅、周瑜兩人。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促成孫劉聯合,這是對諸葛亮的美化,其實真正的作用沒有那麼大,但不能否認的是諸葛亮是傑出的外交人才。

3、劉備以漢室皇叔自居、復興漢室為己任,弘毅寬厚,知人待士,得到士族和百姓的支持和擁護,盡得人和。所以身邊聚集了不少的謀臣武將,在赤壁之戰後實控荊州南部五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外加江夏一部分,實力已經大漲,初具爭霸天下的資本。而且此時龐統已經在劉備身邊,成為劉備的謀主。在劉璋請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的時候,龐統就給出了入住益州的三策,只是劉備謹慎只選中策。入主益州之後,法正成為謀主。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陳壽將他比作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劉備指出方向,但諸葛亮是更多的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類角色,而不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陳壽也言其“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可就諸葛亮對劉備能三分天下有重要性,但不是絕對性的。


巴陵人說歷史


這個問題看似不嚴謹,但是卻問到了行成三國的根源上。

我認為劉備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在沒有遇到諸葛孔明的一段時間,卻連個落腳地都沒有,雖然我有雄心,但是內心再這段時間確是非常迷茫的,潦倒半生依然無所作為,他此時缺的正是這樣一位能給指明方向的一個人,恰好這時諸葛亮出現,然後有了隆中對,給劉備明白的指明瞭方向,而後才行成三分天下。就像火遇到風,魚遇到水。

而後的三國行成,沒有諸葛亮實現的概率將要更小,都知道諸葛善內政,在當時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內政能力前三不為過,內政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沒有好的內政處理,蜀國不可能會在劉禪以後這麼久才亡國,這一切的因果都和諸葛亮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然如果沒有諸葛亮,可能還會有王亮,朱亮來幫助劉備,這個我們就只能去發揮自己的想象了。



影子創作者



不可否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離開了諸葛亮,我認為劉備還是有三分天下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劉備的雄才大略不可忽視。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曾說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曹耳。”能讓一代奸雄曹操處處提防的人物,能力自然不容小覷。


二、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是他系漢室宗親。匡扶漢室的信念在他心中牢牢紮下根。


三、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沒有諸葛亮,也許劉備會遇到其他賢臣。後來加入劉備陣營的龐統實力也是不弱於諸葛亮的。東漢末年,適逢戰亂期間,賢臣良將層出不窮。劉備對人才的重視,沒準會找到一個更適合他自己的賢臣。



四、劉備實戰經驗豐富,擁有良好的大局觀。


五、劉備性格堅韌不拔,善於隱忍周旋。落難時,公孫瓚、袁紹、呂布、劉表等處都曾留下他的足跡。


六、劉備擁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一眾實力大將。這些人是他的死忠,是他三分天下、傲視群雄的資本。


七、劉備親民的策略,顯示出他與其他豪強的不同,從而贏得人心。


八、諸葛亮也非完人。他錯用馬謖,以致於街亭失守;他對大將魏延有成見,拒不採納魏延提出的計策,以致於多次北伐中原勞民傷財,無功而返。對於諸葛亮,我們要一分為二看待。


綜上所述,離開了諸葛亮,劉備還是能三分天下的。


小司馬講史


我們常聽到“一語點醒夢中人”、“茅塞頓開”之類的話,劉備遇到諸葛亮就有如此功效。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最終還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嗎?答案是否定的。

劉備做事是個極沒有謀略規劃的人。有人覺得劉備很仁義,很溫和,很會哭,那是受《三國演義》影響所致。真實的劉備,性情也是很暴躁的。鎮壓黃巾後,劉玄德得了個平原縣令,屈就就屈就吧,不想還受上級督郵的刁難盤剝。萬人敵關羽、張飛還沒莽撞,劉玄德倒忍不了了,就怒不可遏地捆督郵於庭前,用鞭抽打。隨後來了個“掛印封金”,與關張一走了之。《三國演義》為塑造劉玄德仁義忠厚品格,就將鞭督郵一事冠在了張三爺頭上。由此可見,劉備也是個極不能忍的人。劉備處處困窘不堪,很難有足智多謀者相投。劉玄德沒勢沒地沒兵,只有一個空頭的劉皇叔可依,還是曹操所賜。在當時只知附勢利的人看來,眼見得一盤死棋,毫無潛力發展可言,又有誰會主動去投懷送抱,自尋死路呢?不是劉備三顧茅廬再三相請,諸葛亮與其志趣理想相投,劉皇叔要招到傑出人才,那是相當困難的。早前雖有一徐庶相投,但也很不看好劉備,正當棄新野,敗當陽,萬分危難之際,眼見大勢已去的徐庶,以老母被曹操所擒為由,又匆匆逃離投奔了曹操。劉備不懂得創建自己的地盤,只會在一個地方呆不下去了,就屈就去另一個地方寄人投靠。劉玄德因為自己白手起家,空有一腔恢復漢室的懵懂熱血,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立足,就只能四處投靠別人。相繼投靠了公孫瓚、孔融、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在徐州雖有了自己可以掌權的機會,因不懂得左右逢源,不懂得爾虞我詐,不懂得修政治軍,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呂布趕下。後來劉備背曹操,投袁紹,都不得志,只好又以同宗皇叔身份,投靠劉表,寄據新野彈丸之地以安身,至於以後如何打算,劉備從沒通盤考慮,只能聽天由命,走到哪兒說到哪兒。這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一統北方,正欲掃平南方,一統天下。劉備如果遇不到諸葛亮,一旦荊州失陷,最有可能的是去投江東孫權,其他勢力像蒼梧太守吳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都不是立業之主,很難收留劉備。也保不準曹操下江南,荊州失陷,劉玄德很可能會像呂布那樣為曹操擒斬。因為衣帶詔謀反之事已洩,劉備完全站在了曹操對立面,成了曹操的死敵,曹操不可能再收納劉大耳。劉備從鎮壓黃巾起家,闖蕩半生,卻不懂得總結經驗教訓。只知道曹操以暴我以仁,曹操以奸我以信,來昭示世人。在那個一夜風雲散、城頭大旗變的年月,保命尚且艱難,有誰還會去顧及誰忠誰奸了,只要能得以安身就是天大之恩了。缺謀少斷的劉玄德,也只能像無頭的蒼蠅那樣,東投西躲,直到把自己性命玩完為止,至於三分天下有其一,那真是想都別想的事情。

時來天地也助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正是運走西南,風雲際會,劉備遇到了諸葛亮。草蘆一對,讓劉備醍醐灌頂,如夢方醒,茅塞頓開,原來事業竟是這樣可創,天下竟是這樣可得。感慨之餘的劉玄德,把得到諸葛亮,喻為如魚得水。正是在諸葛亮的運籌謀劃下,在失新野敗當陽的危急形勢下,得以江夏託身,結孫劉聯盟,赤壁大敗曹軍,於是三分天下定,鼎足之事成。取益州,奪漢中,戰夷陵,都是諸葛亮在背後足食足兵供應。劉備白帝託孤,諸葛亮忠心扶幼主,治國理政,南征北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也就沒有三國。諸葛亮是劉備生命中的貴人,諸葛亮成就了劉備,劉備也成就了諸葛亮的美名。試想想,如果劉備三顧茅廬,請不出諸葛亮,歷史上從此再無三國演義的添彩;諸葛亮如果一直躬耕隴畝,隱姓埋名,其才華難以彰耀後世,其忠節也難以千古傳名,默默無聞中,豈不讓歷史的天空,缺少一顆最為耀眼的名星?


sunjin72976689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對劉備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諸葛亮不但負責劉備集團戰略規劃的制定,還是傑出的內政人才。從隆中對戰略規劃的出臺,到赤壁大戰孫劉聯盟的形成;從佔據荊州到橫跨荊益三分天下處處都是諸葛亮在做主導。劉備從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開始,到三顧茅廬遇到諸葛亮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的時間。雖然也曾經佔據徐州、做過豫州牧,但是最終依然是兵不過千,將不過關、張、趙雲的境況。也許劉備有自己的機遇,但是三分天下的可行性已經微乎其微了。詳細理由如下:

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的慘樣

劉備從涿州起兵平黃巾叛亂開始,逐漸形成了劉、關、張的創始小團隊。由於出身貧寒(除了一個皇叔的稱謂啥也沒有),所以在群雄並起的時刻只能如同走馬燈一樣更換依附的諸侯。劉備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尋找機會,劉備的足跡就遍佈了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等中原大地。基本上中原諸侯他都投靠過一遍了,如果不是宗室劉表收留估計就無容身之處了。

也就是說當年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僅剩下孫權和曹操。剩下的就是漢室宗親益州劉璋、荊州劉表以及漢中的張魯。而劉備被曹操趕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所以不得不寄人籬下的到劉表帳下混飯吃,手下大將依然是關、張、趙雲。十幾年的打拼讓劉備大漢皇叔之名響徹天下,除此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劉備明顯缺乏內政大才和謀略大家,好容易遇到一個徐庶還被曹操誑走了。如果不是寬厚的人品還算堅挺,劉備這種到處流浪的方式幾乎等同於呂布了(呂布手下也有張遼、高順等猛將)。

天下之大,如果沒有遇到諸葛亮劉備投靠孫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如上圖所示,劉備與曹操交惡所以不可能再回頭了。荊州劉表懦弱早就沒有了當年單人獨騎定荊州的銳氣,不是亡於曹操就是亡於孫權。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時評判八俊之一的劉表“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也許當年也是鋒芒畢露,但是畢竟佔據荊州十幾年沒有挽留住人心。歷史上當他去世後,荊州文武就勸說劉琮向曹操投降。所以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的話,荊州更可能的是被曹操和孫權分割。駐守荊州的劉備肯定會趁機搶佔幾個城池作為和孫權談判的砝碼。

西涼韓遂、馬騰雖然彪悍,但是謀略明顯不足。歷史上也是在兩三年後曹操就會利用反間計予以去除。而韓遂、馬騰和劉備都沒有交情,且西涼民風彪悍但物產貧瘠不具備帝王之姿。所以劉備前去投效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漢中的張魯的對手只有益州闇弱的劉璋,如果西涼被滅後沒對曹操的大軍幾乎沒有抵抗的勇氣。況且張魯以五斗米教組建政教合一的政權,絕對不會歡迎所謂的大漢皇叔過去。所以劉備去投張魯的可能性一點都沒有。

再說益州的劉璋連張魯都幹不過,更何況曹操呢?益州雖然物阜民豐且易守難攻,但是劉璋似乎錯生了時代。如果在和平時期,劉璋應該是官聲不錯的官員。但是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就有點不合時宜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劉璋: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所以益州也保不住,非常有可能被曹操所佔。

小結:

所以最終有可能形成的局面就是曹孫兩家分割荊襄九郡,隔江對峙。劉備割據荊州幾個郡以客將身份適主孫權對抗曹操。






愛歷史的小阿瓜


都不要搶,我來回來這個問題。

很多人說劉備成就了諸葛亮,要是沒有劉備,諸葛亮可能還在襄陽的臥龍崗種地呢。那麼換言之,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劉備在幹嗎呢?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到處流浪逃亡呢?以前在關中和黃河以北的地方混,北方被曹操統一後,劉備向南去投奔荊州的劉表了,現在就從投奔劉表開始說起,因為劉備是在荊州遇到諸葛亮的。

劉備遇到諸葛亮之前是個居無定所的小勢力 沒有地盤 沒有大本營

劉備到荊州投靠劉表時,快年過半百了,之前的他雖然有有一定的兵馬,有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糜竺、糜芳等一起追隨多年兄弟和下屬,但一直沒有穩定的地盤,劉備想要在亂世之中立足,地盤實在太重要了,陶謙死前曾讓徐州給劉備,可劉備沒守住,給丟了,被曹操打敗去投靠袁紹了,袁紹敗了去投奔劉表了,連張飛都埋怨,我們這樣逃來逃去,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啥時候是個頭啊?


估計劉備也不知道,自己啥時候能真正割據一方,成就一番事業,他沒辦法回答張飛,因為他有目標,他有想法,他有毅力,但他不知道怎麼去做,他在迷茫,他很困惑。


在徐州之時,陶謙看出來劉備想要徐州,並把徐州親手交給了劉備,但面對四周的強敵,劉備守不住,很快就丟了,為何?劉備是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行軍打仗,但劉備並不善於治理州郡,保一方平安劉備沒問題,但治理州郡 發展生產 搞賦稅錢糧 招兵買馬 這些事劉備並不擅長。同樣的還有同時期的曹操,曹操懂兵法,帶兵打仗很有一套,但搞內政,他不行,誰行?荀彧可以,荀彧提出的“深耕固本”的策略,鞏固大本營的做法,讓曹操在外南征北戰而沒有後顧之憂。




對比一下,劉備雖佔有富庶的徐州,卻一再丟失,而不能再次奪回。曹操出征之時,大本營兗州被呂布所奪,只剩下三個縣城,還是靠荀彧、程昱等人穩定下來的,要是沒有這三個郡縣,曹操差點去投靠袁紹了,曹操後來憑著這三郡反敗為勝,重新奪回大本營兗州。包括後來的官渡之戰,沒有荀彧在後方供給糧草和鞏固後方,曹操還能笑到最後嗎?

這裡面,謀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劉備缺的就是像荀彧這樣的謀士和戰略家。我們看下劉備遇到諸葛亮之後有些怎樣的變化。

劉備遇到諸葛亮之後 有了根據地 有了戰略方向 先佔據荊州 後圖謀益州

在荊州的數年時間,劉備可以說沒啥大的作為,每天與劉表喝酒聊天,時不時的發出脾部生肉的感慨,可見劉備在沒有危機感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放鬆警惕的。聽到曹操準備南下時,不一樣了,趕緊準備迎戰。在荊州的幾年時間,劉備聽說過諸葛亮之名,一直沒有去拜訪,直到徐庶舉薦諸葛亮之時,劉備聽到徐庶說諸葛亮之才百倍勝於自己,自比管仲樂毅之時,心中已有想法,一直要請諸葛亮相助,這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讓劉備茅塞頓開,撥雲見日,讓劉備有了以後如何發展的方向和戰略,劉備成功請出諸葛亮出山,發出“我得孔明,如魚遇水”的感慨。

諸葛亮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內政方面,還是軍事方面,諸葛亮利用自己在荊州的關係網,讓劉備迅速的在荊州站穩,並且為劉備拉攏了眾多的荊州本地的人才,借用影視劇曹操說的一句話,“孔明是何人,荊州一半的錢糧都在江夏,諸葛亮可以用江夏的錢糧變出十萬大軍來”,這足以說明諸葛亮的治理州郡的能力,包括後期編纂《蜀科》,把蜀地治理得百姓安居樂業,恢復了蜀漢的國力。



諸葛亮充分分析了當今的形勢,聯吳抗曹,先立足江夏,再圖荊州,後圖西川,從而三分天下,最後再北伐中原,興復漢室。

按照這樣的戰略規劃,劉備在短短數年內,實力達到暴漲,直到入主益州,成為擁有荊州三郡、益州的勢力,其實力足可以與曹魏和東吳相抗衡,最終在益州成帝王霸業。


結語:回想下歷史上其他時期的人物,如果劉邦沒有蕭何,劉邦能一舉擊敗項羽而取得天下嗎?曹操沒有荀彧坐鎮大後方,曹操是否能一統北方?劉備沒有諸葛亮,還會三分天下成為三足鼎立嗎?或許有人會說,沒有諸葛亮,會有和諸葛亮一樣的人出來幫助劉備,我覺得沒有人可以替代諸葛亮,如果有,請在下方留言。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歡迎大家點評 如果能關注我想必是極好的,期待您的關注!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那麼很明顯,就沒有三國鼎立,劉備畢生也建立不了一個合格的政權。

不可否認,劉備確定有不一般的能力,尤其是他有仁義謙虛、禮賢下士、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優秀品質,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雖然勢力小、沒地盤、經常失敗、顛沛流離,但是劉備始終活著。

比劉備強大的,比如陶謙、公孫瓚、呂布、袁紹、劉表、劉璋、馬超,這些東漢末年鼎鼎有名的地方軍閥,全都被消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可弱小的劉備,仍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堅強的活著,也從未放棄。

雖然劉備一直活著,但是劉備一直無法建立政權和根據地,雖然劉備在徐州曾經短暫的接手過徐州一州之地的地盤,可是很快就失去了,有沒有想過劉備為什麼很快就能失去徐州,而曹操儘管被呂布搶得兗州只剩下三座城池,仍然被曹操翻盤,搶回了兗州,而劉備一次就徹底地失去徐州?

因為跟隨劉備一起創業的整個集團,不能稱為一個政治集團,而是一個典型的有組織無紀律、有理想無藍圖、有目標無戰略的三無、鬆散的軍閥集團。

不是每一個集團都能被稱為政權,陳勝吳廣的失敗,很大原因就在於內部管理出了問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缺少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制度以及正確的戰略目標,否則就算勢力再大了,也會如同陳勝吳廣一樣滅亡。

劉備集團就是這樣,無論是據守徐州期間,還是四處流浪,抑或是投靠其他勢力,劉備雖然能做到表面的獨立,但是除了表面的獨立,劉備什麼也不是。劉備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將,文有簡雍、孫乾、糜竺等臣,沒錯,劉備的武將確實厲害,兩個萬人敵,但武將再強大,即使建立政權,也不過是軍政府。

即使是戰爭年代,治國還是管理內部政權,永遠都是文官,能在馬上得天下,不一定能在馬上治天下,劉備的文臣之中缺少能管理內部,健全組織結構,提出戰略規劃,處理內部政務的人才,簡雍、孫乾、糜竺等人,跑跑腿還行,治國恐怕就真的不行了。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還是寄居荊州劉表的一個小勢力,如果沒有諸葛亮,按照劉備的尿性,肯定繼續會投靠其他勢力,比如孫權,比如蒼梧太守吳巨,比如益州劉璋,又或者是漢中張魯,反正劉備被曹操追得滿世界跑,從來也沒有想到應該怎麼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果才能發展壯大?如何才能建立政權?

腦補一下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荊州時劉備會怎麼做?

劉備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逃,劉琮都投降了,帶著整個荊州一起投降,劉備當然只能是逃了,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會往哪裡逃?三個方向,一個往東投靠孫權,一個往西投靠劉璋,一個向南投靠吳巨,劉備絕對想不到自已還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勢力與孫權聯合抵抗曹操。

況且如果沒有諸葛亮,劉琦就不會出現在江夏郡,就連江夏郡僅有的落腳地都沒有,劉備不逃會如何?長坂之敗肯定是免不了的。

是諸葛亮及時的出現在曹操南下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投靠了劉備,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爭霸天下的隆中對,隆中對是一個政治戰略規劃,明確地在戰略上告訴劉備:應該怎麼做才能創業成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盟友?

所以才有了劉備的恍然大悟和如魚得水,才有劉備的豁然開朗和按部就班。

是諸葛亮提前為曹操南下進行了戰略佈局,一是劉琦自告奮勇出任江夏郡,這也成為劉備長坂之敗後的唯一落腳點;二是關羽訓練了劉備手下唯一的水軍,為劉備保留了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三是諸葛亮在整個荊州地區已經提前佈局了大量的人際關係網,要知道諸葛亮甚至和荊州牧劉表、荊州大士族蒯家、龐家、蔡家都有親戚關係,劉備能在赤壁之戰後,求得大量人才相助和迅速建立政權,沒有諸葛亮的關係網,是很難短時間內做到了。

是諸葛亮為長坂戰敗後的劉備向孫權表現為一股獨立的勢力,而不是像之前劉備到處投靠一樣,投靠公孫瓚,為公孫瓚打袁紹,投靠呂布為呂布擋曹操,投靠袁紹為袁紹打前鋒,投靠劉表為劉表守荊州,如果劉備再投靠孫權,那肯定是為孫權守江夏郡。

正是諸葛亮出使東吳,把劉備說成了與孫權平起平坐的政治勢力,而不是隸屬關係,這非常重要,在政治談判中,講的是平等地位,沒有實力的保證,是根本沒有平等的地位,是諸葛亮用言語為劉備談來了地位,同時堅定了孫權聯合劉備的信心,這就是政治家與劉備不同的地方。

是諸葛亮為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迅速建立了政權,拿下荊南四郡後,是諸葛亮在荊南四郡建立了蜀漢最早的地方政權,別以為這很簡單,換一個人試試,除此之外,諸葛亮還為劉備建立了地方徵稅系統和兵員徵發系統。

是諸葛亮在劉備入川后,為劉備提供了足夠的兵員和糧食,劉備在前方作戰時,是諸葛亮在後方足兵足糧,同時保證劉備後方穩定,而不會像徐州一樣,劉備在前線作戰,後方就被人一鍋端了。

是諸葛亮為劉備建立了整個政權的組織結構和法律法規,諸葛亮是蜀科的主要制定人和決策人,蜀科是蜀漢政權的基本法,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才能讓劉備放心地在前線征戰,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

很難想像,沒有諸葛亮的劉備會是怎麼樣?很可能會如同沒有管仲的齊桓公一樣,活活地餓死在床上,即使身死,也沒有人來收屍。

沒有諸葛亮,劉備只能維持流寇一般的逃亡生涯,沒有諸葛亮,劉備就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戰略規劃,沒有諸葛亮,劉備就沒有穩定的大後方,沒有諸葛亮,劉備就沒有如何建立一個政權的任何經驗和能力。

很難想像,沒有蕭何的劉邦會是如何?沒有荀彧的曹操會怎麼樣?沒有張昭的孫權又是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諸葛亮的劉備,是一定不能建立蜀漢政權的,一個如同流寇般四處逃亡的勢力,是很難有人才加入,沒有人才加入的集團,是不可能有很大的政治成就,這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來回答

不會,沒有周瑜,沒有諸葛亮。我覺得曹操會一統天下。有個周瑜,二分天下,有個諸葛亮三分天下。荀彧為曹操謀劃過一統天下之策,曹操武陽之戰,袞州之戰,定陶之戰,穰城之戰,徐州之戰,白馬之戰,烏巢之戰,烏丸之戰,官渡之戰統一了北方,收賢才,屯兵造甲。萬事俱備,南下徵權。周瑜為孫權提供過二分天下之策,敗曹操與赤壁,逐曹操荊州以北。拒長江以自保,休養生息,於荊州出兵決戰。那麼沒有諸葛亮周瑜會打敗曹操嘛,很大程度上會的,沒有劉備的話吳國更會將士同心。可知曹操在赤壁之戰帶的主要謀士有程昱、荀攸、劉曄和董昭。其中程昱是個有勇用謀的將軍,並非專業的謀士,荀攸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對於粗暴簡單的攻守戰,對方又是周瑜,想比是敵不過的。那麼有了諸葛亮,都知道諸葛亮對劉備提出過三分天下之策,便是佔荊州奪西川。而且正是因為諸葛亮劉備才得以在敗軍之際起死回生。所以我認為沒有諸葛亮劉備不會天下三分得其一。

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評論,交流。歷史是學習的過程,希望和大家有所提升。





聽歷史懂道理


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的話,三分天下之事難說。劉備是一條龍,是英雄,但是龍有擱淺的時候,英雄有落魄的時候,而諸葛亮就是幫劉備成為龍的重要推手,沒有諸葛亮的幫助,曹操很有可以對劉備和孫權各個擊破,三分天下也許都難。

諸葛亮的出現,幫劉備規劃了發展戰略。

劉備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雖然到處招攬人心,但是沒有發展戰略,所以一會投奔袁紹、一會投奔曹操、最後又投靠劉表,劉備雖然一心有成就帝王之志,但是具體怎麼實現這個戰略,劉備沒有規劃,所以他只有四處奔逃。

劉備見到諸葛亮就不一樣了,《隆中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其中諸葛亮對劉備一番大勢的概論,讓劉備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為。《魏書》中對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事情存有疑慮,但是對於諸葛亮對劉備的戰略指導確實有明確記載。

(諸葛亮)曰:”將軍(劉備)之眾不過數千,以此待敵(曹操),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人少也,而著籍者寡,平民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遊戶,皆時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

意思是說,劉備樊城和新野駐軍的時候,諸葛亮對劉備分析形勢,問劉備有什麼辦法能抵抗曹操,劉備的回答是“我也沒有辦法呀”,如是諸葛亮就給劉備出主意,佔據荊州,利用荊州的遊民,壯大自己的力量,劉備接受了這個建議,所以才有實力抗衡曹操。

其實無論是《三國志》中的隆中對還是《魏書》的記載,我們都可以看到諸葛亮對劉備進行的戰略分析,而這個戰略分析是劉備日後得以三分天下很重要的實施方略,可以說麼有這樣的戰略分析,劉備還會過的很糊塗。

諸葛亮促成了孫劉聯盟,使劉備有外援。

劉表時候,他的小兒子投降曹操,也沒有給劉備打招呼,結果等劉備知道後,只能倉皇出逃。而當時荊州的很多臣民跟隨劉備一起,所以劉備行軍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操的大軍追上,劉備只得隻身脫險。

諸葛亮像劉備建議“事急已,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劉備同意諸葛亮的建議,但是當時的孫權並不是很想出兵,他將部隊駐紮在柴桑,史書記載是“觀望成敗”。也就是說孫權一開始不打算參入孫劉兩家的鬥爭中,他更多的是想坐山觀虎鬥,最後著手漁翁之利,諸葛亮見到孫權之後,對孫權曉以利害,最終加上魯肅的配合,促成了孫劉聯合。

若沒有孫劉聯合,劉備和孫權就會面臨被各個擊破的困難,尤其是劉備,當時的實力弱小,可能直接就被曹操給滅了。所以諸葛亮促使孫劉聯合,保證了劉備的生存可能,為劉備最後攻佔荊州、打下益州保留了機會。

總體而言諸葛亮的出現,使劉備有發展目標,而促使孫劉聯盟的形成,給了劉備打敗曹操的機會,這兩件事是劉備最後得以三分天下的基礎,所以說若沒有諸葛亮,劉備的三分天下很有可能不能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