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為什麼被稱為詩人?

涼音♡


文天祥的職業不是詩人,但19歲的時候考取了鄉試第一名,後來在他的生涯中寫過萬古流芳的很多佳作,以《過零丁洋》和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們所熟知,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絕唱。所以我們把他稱作詩人。


草原文化站


我喜歡這個問題!

先看這首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二十歲時中進士,且是第一名,即狀元。還有個有趣的事,史書上很少記錄人的相貌的,可《宋史》裡,不吝筆墨寫了他的高大帥氣,再加上家資很殷實,是典型的高富帥,加有才。

“辛苦遭逢起一經。”就指他讀經考取功名後,人生就捲入了辛苦。

他37歲以前,在朝廷屢屢直言怒懟權臣賈似道,所以是一直不得志的。這段時間,他也主要呆在家裡,廣蓄藝伎,宴飲歌舞,宛如浪子。這是一種放縱,也是一種無奈反抗和麻醉。

他38歲時,元軍三路進逼宋都。他賣了家資,組建了軍隊勤王。有朋友勸他,這時帶著這些人去,簡直就是送死,別人躲都來不及,你這是幹什麼?他說,我就要庸我的死喚取更多人的奮起。他捨命舍家,苦抗了四年元兵。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此。

他是抱著必死之念的!

四年的戰鬥,他九死一生,父母妻女被抓,兒子亡死。他三次自殺,一次吞龍腦(冰片)再喝酒,沒死成;一次被圍襲,拔劍自殺,被奪下;在被押解途中,他算好日期開始絕食,準備死在家鄉,被硬灌肉糜。

他被押到崖山,南宋和元決戰之地。元名將功臣張弘範讓他寫一篇招降書,給宋將領張世傑。他就寫下了《過零丁洋》。張弘範看完之後,把詩納如袖中,說道:“好詩,好人”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正是國勢和個人遭遇處境的形象又真實寫照,出語自然,句式對仗工整,情感真實動人。

宋亡,又三年,忽必烈也見他,愛他,敬他,勸他降元。他終究拒絕。忽必烈,最終還是打算放了他。由於一些誤解,終於殺了他。

他在作《過零丁洋》時,已經回顧了過往,撥開現實的陰霾,看清了未來,做了人生的抉擇。在苟活和不朽之間,他選擇後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預言已經成真。!

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用生命去創作的,二流的是用性情,三流的是詞藻。比如《史記》、《紅樓夢》……還有《過零丁洋》。

張若虛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可以再盛唐燦爛的時空,奪目!文天祥自然能憑這首《過零丁洋》,在我們的文學長空,耀炳千古。

看看林則徐的這則書法,是敬文天祥的人,也是敬他的詩。

其實,他就是他的詩篇,他的詩篇就是他這個人。



阿呆說書


1、除夜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金陵驛二首·其一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3、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4、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溼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以上為文天祥的6首名詩。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1256年考中狀元,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

文天祥,是一位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名,他的事蹟,早已彪炳史冊。他寫下的《過零丁洋》《正氣歌》《指南錄·序》和《後序》等詩文,數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鼓舞著後來人。


松青追夢人


我是叮噹貓遊歷史,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原因:1、首先,就數量來說,文天祥的詩有很多,並且結成詩集,比如有大家熟知的《指南錄》。文天祥有詩作800多首,在網上搜索還能看到文天祥的詩有上千首的說法。

2、文天祥的詩從質量上來說,有千古名句流傳,如《正氣歌》、《過零丁洋》等。

3、文天祥的詩,在後期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無論是其思想影響還是詩風,都激勵和感染了許多後人,在南宋詩體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纖弱之態, “如大江大河, 浩瀚無際”,成為宋詩史上的耀眼詩篇,在詩歌史上的影響不可磨滅。

以德祐元年起兵勤王為界, 文天祥前後兩個時期的詩風大不相同。前期多題詠寫景之詩。其前期詩歌現存有260首, 收在《文天祥全集》卷一、卷二中。文天祥是江西吉州廬陵人, 從1236年出生到1256年中狀元這20年間, 他一直生活在南方,早期一直深受南方文風的影響, 詩歌主要是受“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的詩風影響, “永嘉四靈”繼承了山水田園詩人的傳統, 滿足於謳歌田園、寄情山水的閒適生活, 寫清雅閒散之趣;而江湖詩派則多寫女性和戀情, 詩風婉麗纏綿。因而文天祥早期的詩作也同他們一樣, 多是題詠、寫景、唱和之作, 內容較單薄, 品格和藝術性也不高。雖也有一些憂世傷時的作品, 如《題碧落堂》《題楚觀樓》《題鬱孤臺》等, 表達了他對時局變化與國家命運的擔憂;但整體而言, 其所作還是多為贈答唱和、題詠和寫景之詩以及應酬之作,如《贈秘書王監丞》、《和蕭安撫送行韻》等, 題詠詩作如《題玄潭觀雪浪閣》、《題靜山》等, 寫景有《竹花》《月夜》《江行》等詩篇, 這幾類詩歌基本構成其前期詩作的主題。

1275年, 元兵渡江攻打南宋, 文天祥詔令天下勤王, 起兵抗元,也促使其詩歌發生了轉變。 如1276年寫下的《赴闕》詩曰“壯心欲填海, 苦膽為憂天。……丈夫競何事?一日定千年”, 又《氣概》詩有云:“氣概如虹俺得知, 留吳那肯豎降旗”等, 這些已是慷慨悲歌。1278年, 文天祥被俘北上, 後囚於北方,其後期詩歌 (《後指南錄》) 與剛入北的詩歌 (《指南錄》) 相比, 也愈加悲憤雄渾。

因此,相比之下, 其後期詩作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要高於前期。就思想內容而言, 後期詩歌以《正氣歌》為主旨, 著重表達其“時窮節乃見, 一一垂丹青”的愛國精神和不屈鬥志, 將自身命運和國家興亡緊緊聯繫在一起, 有感而發, 就擺脫了前期贈答、題詠等內容淺薄、無病呻吟之弊。

另外文天祥還撰有《集杜詩》, “凡吾意所欲言者, 子美先為代言之。”他大力推崇杜甫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手法, 以詩史之筆記錄所見之社會景況, 沉鬱悲壯。因此文天祥在南宋詩體卑弱的背景下, 一洗纖弱之弊, “如大江大河, 浩瀚無際”,成為宋詩史上的耀眼詩篇。

綜上所述,文天祥在精神品格和詩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後世的崇尚,文天祥作為詩人是當之無愧的。

歡迎大家進行討論。


叮噹貓遊歷史


感謝題主,小生來解答:

文天祥生活在宋朝末年,12歲中狀元,任贛州知府。

文天祥不僅是政治家,而且還是詩人。一部分作品收在《指 南錄》和《指南後錄》中,有《自序》和《後序》。這些都是紀 事詩集,記敘了他興兵復國的經過和患難中用詩記錄所受遭遇的 情況。他一生的著作(包括詩、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文天祥的詩絕大部分抒發了自己堅貞不屈的氣節和深厚的愛 國激情。 像《過零丁洋》,表明了自己忠於祖國,決不投降的意志。 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後人 傳誦。

在獄中,他還寫了《正氣歌》,列舉了歷史上一系列人物的 英雄事蹟,說明一個人只要具有正氣,在任何危難時,都會無所 畏懼。接著敘述了自己兵敗之事,有負於國家給自己的重任,現 落於敵手,但決不會被敵人的酷刑嚇倒,準備為國損軀。 《金陵驛》沉痛地抒寫了國亡家破的悲傷和告別江南、矢志 不渝的忠貞感情。“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表示了 自己在北方死後,也要化作杜鵑,飛到南方。

讀了文天祥的詩,總會被他的激切動人的愛國之情所感染。 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錚錚挺立的愛國詩人的形象。


睿為企業法務


文天祥(|236一I282)字履善,又字宗瑞,自號文山。

德佑二年,元軍圍臨安,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營議和被拘留。後至鎮江脫走。回溫州擁立端宗。圖謀恢復。轉戰東南。景炎三年,兵敗被俘。拘囚燕京四年,終以不屈被害。有"文山全集"。他詩中動人的作品,有"指南錄","指南後錄"和"吟嘯集"。這些詩不僅收錄了他後期那種生活經歷,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是他"指南錄"命名的由來。同時表現了他力圖恢復,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撓的意志。他赴元營議和,不僅敢於和氣勢洶洶的元承相伯顏做面對面的鬥爭,"若使無人折狂虜,東南哪個是男兒"(紀事)。而且在敵營裡痛罵了投降元人的南宋大臣賈金慶,劉岊等。他說"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即事),"祖逖關河志,程嬰社稷功"(自嘆)。

他還有表現國破家亡後的悲涼的詩,有"田野荒吉水,妻子老幽州"(生朝),"遺老猶應愧螻蟻,故交久已化豺狼"。心情的悲憤是難以言喻的。他著名的"金陵驛"表現了永離故國鄉土的沉痛心情。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零漂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這種沉重的心情是動人的。還有他那至死不屈,堅守民族氣節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更是眾所周知。他在"白溝河"懷張叔夜的詩裡說"天地重日月,斯人未雲亡。文武道不墜,我輩終堂堂"。表現了堅持民族氣節的自豪感,和對民族光輝前途的堅定信念,這些寶貴的思想信念,在他的傑作"正氣歌"裡表現得更為集中,鮮明,強烈。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文天祥後期的詩,主要學杜甫,除著名的"集杜詩"二百首外,他的"讀杜詩"中說"耳想杜詩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還有他的"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安慶府),"篋破書猶在,爐殘火亦燃"(初六日紀事),"春事暗隨流水去,潮聲空逐暮天回"(越王臺),"眼裡遊從驚死別,夢中兒女慰生離"(早秋)。都有杜詩悲涼沉鬱的風格。

這些詩,奠定了他不僅是一位愛國英雄,同時也是一位愛國詩人的地位。





木山文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南宋末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著有《文山詩集》《正氣歌》《安慶府》等作品。因抗元失敗被俘,誓死不降,留下絕筆《過零丁洋》從容就義。

文天祥相貌堂賞,身材魁武,眉目清秀炯炯有神,從小聰明好學,二十歲考取進士。

文天祥為人正直,一直不願與官場黑惡勢力同流合汙,所以在仕途上總是起起落落。從二十歲考取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屢次被奸人奏劾罷官,有時也因看不慣自請辭官。直到宋“益王”即位才被封右丞相,並統兵抗元,直到宋被滅。

文天祥一生寫過很多文章,尤以詩、詞、賦為佳,但大多因戰火失傳,唯獨有《過零丁洋》成為千古絕唱。

所以文天祥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詩人。


曉岸漫步2018


我們來看看文天祥寫過的詩篇名句,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丹心照夙夕,鬢髮日已改”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文天祥寫過的詩篇,愛國愛家 ,浩然正氣,有著自己鮮明的色彩和豪邁的氣魄。稱為詩人,當之無愧!


隔壁狐狸小姨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胸懷遠大,決心統一天下,當然不能容忍當時的南宋王朝在江南存在,因而開始對南宋大舉進攻。強大的蒙古騎兵作戰迅猛,威名遠揚,可謂所向披靡。而當時的南宋朝廷已處於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困境。但是,南宋軍民並不甘心山河破碎,俯首稱臣,他們對元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在抗元的鬥爭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文天祥年僅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但他目睹南宋的危難形勢,毅然效仿東漢名將班超,投筆從戎,在家鄉組織抗擊元軍的義軍。1276年,文天祥擔任了南宋朝廷的右丞相,被派往元軍軍營談判。不料談判未果,卻遭元軍扣留。後來,文天祥幾經周折,終於在鎮江逃離了元軍的魔掌,然後從通州(今江蘇南通)乘船由海路南下到福建,與其他一些南宋將領繼續抗元鬥爭,曾經率領兵馬打回江西。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率領部隊向廣東海豐撒退的途中,遭到元軍襲擊,兵敗被俘。忽必烈親自出面勸降,請他做元朝的宰相,遭到文天祥的嚴詞拒絕。公元1283年一月文天祥被殺害。

文天祥是宋未民族英雄愛國詩人,以悲壯的愛國詩篇,唱出了人民的呼聲和願望,使宋未詩壇閃爍著光芒。文天祥的《指南錄》、《後指南錄》、《嘯吟集》等詩集、記錄了他與民族敵人作殊死鬥爭的艱苦歷程,直抒胸臆,雄渾壯烈,如《過零丁洋》、《正氣歌》等。他的詩不論從思想內容或藝術風格看,都受到杜甫很大的影響。文天祥的散文《指南錄後序》,敘述他從敵方脫險南歸的種種情景,感人至深。留下了抒寫亡國之痛的可貴詩篇。


文藻巧翁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吉安縣)人。天祥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其中詩作達作百餘首,成就很高。他的詩歌可分為德佑前後兩個階段,德佑以前,是一般的文人詩,雖然其間有一些詩篇是抒發憂時之感或揭露統治集團的矛盾和罪惡的,但更多的卻是題詠匆匆、酬應瑣屑之作,無以別於一般調弄筆墨的文人之所為。雖然如此,仍有不少佳作。他每遇登臨、寫懷的題材,輒抒發其“頗覺憂時鬢欲斑”的感嘆,不作無病呻吟。即使是罷官歸隱文山時的詩篇,也具有“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的雄心壯志。他的登臨寫景的詩篇,並不措意於模山範水的工巧刻劃,而著重於觸景生情,其目的在於言志。他的詠懷感興之作,並不重視含蓄襯托之類的手法,常是那種“丈夫開口即見膽”的坦白率真的風格。他深受江西詩派的“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的影響。

  德佑以後,由於天祥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激烈變動,並親身體驗到亡國的慘痛,他的愛國主義昇華到了新的高度。這個時期的詩詞的藝術成就,也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的古體詩,氣勢磅礴,筆力勁遒。他的律詩,言簡意賅,主題顯豁,對仗工整。他的絕句,淒厲高亢,明白如話。他的詩篇,在南宋詩壇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國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