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二月二"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从这一天起,田间莺飞草长,地里农耕忙,一年的辛劳就从这会儿开始了。"二月二"为何是"龙抬头"?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古代,在这天有很多习俗,很多到现在还在流传。

中国古代

1、吃龙食

二月二吃饼,曰"龙鳞饼";二月二吃面,曰"龙须面";还有"龙耳饺子""龙眼馄饨""龙子饭"等。许多普通的食品,都借龙来命名,大概都是为了感谢龙的恩德,感谢龙为人间带来甘雨,带来食物,带来生命。

中国古代

2、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乡间又有"剃龙头"之俗。老百姓在过大年前,都要剃头,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正月里,一般不剃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人们都要理发剃头,大约也是为讨个吉利,沾一些龙的吉祥喜气。二月二剃龙头,可能还有"期望成龙",希望状元及第,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寓意。

中国古代

3、熏虫儿

从明朝起,民间就流行"熏虫儿"的习俗。二月二这一天,人们把元旦祭祖所用的饼或新做的馅饼用油炸来吃,用炸油的气味来熏床或炕,把将要复苏的"虫儿"熏死,来祛除病灾,保障健康。一般人家在这天还要清扫房屋。谚语说:二月二日扫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

4、引龙

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5、接姑娘

有的地方,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6、踏青

宋朝时二月二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中国古代

后记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

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