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下数"?

客家文化习俗传承千年、自成一家。客家婚俗是客家文化习俗中较有特色的一种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熟悉一下这些习俗,是不是跟大家差不多。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客家人在婚嫁喜事中,是很注重圆满和美好的。意象是团圆的,就连用的一系列器具、物品如“米筛”、“摸栏”、灯盏、铜壶、糕点、鸡蛋、鱼丸、肉丸、莲子、硬币、汤圆等等都是圆的。古制婚嫁为六礼:"问名、纳采、纳征、纳吉、请期、迎亲",比较繁复。近几十年来,民间婚嫁习俗也在变化,至今乡村间仍然基本遵循的婚嫁习俗,作为客家礼仪文化的传承。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看妹子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就是相亲了,媒人或介绍人先通知女家,届时,男方母亲与其儿子,伴郎一人,或再约一、二位有经验的叔婶、媒人必到场,携上至少五件礼物前往女方看妹子。五件礼物是猪肉一块切成鸳鸯料,豆腐干二扎,柑桔五或十只,云片糕二块,酒二支,讲究点,加上花生、红枣、茶、烟,共九件礼物。

这时,男方还要了解女方家庭情况,男女年龄是否相合。按照天干地支生肖五行学说:男比女四岁最宜,谓大婚头适配。一般男比女大二岁亦可。如男女同庚,应取女比男大,俗谓:同年女,做得起。一般忌男女相差六岁,此为生肖相冲,婚姻不利。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时代,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仅相隔一屏幕之间,但是有没有发现仅通过互联网其实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还真难走到一起。我发现周边的亲友,反而越来越多是通过媒人或家人朋友介绍,从看妹子这一条路达成不少良缘,一般客家人中媒人的地位口碑都是比较高的,都是知根知底的进行撮合,再加上男女双方相见,通常彼此考究彼此的人品、相貌以及家境。双方互换手机号、微信号,就算是真正认识了,下面通过进一步接触“交流时间”可长可短,如果双方有意,并会推动下一步。

查家门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男女双方经认识了解,基本同意。此时,男家会通过媒人或介绍人,邀女家到男方家,姑娘母亲约几位叔婶有经验者,与媒人同往查家门。所携礼物,与男方看妹子差不多,五件或九件,云片糕一对是必不可少,谓结交,交亲之意。同行一色女性,唯待嫁(又叫出嫁)姑娘不能去男家,女家经了解男家居住环境、屋场、家庭、经济方面情况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到这个时候基本上还会谈论一些很现实的问题:聘金聘礼、婚房安排、婚宴安排、费用分摊等等了。现在来看客家人针对这些方便还是比较务实的, 一切也会从孩子们婚事考虑,好事就要顺顺利利,一般沟通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聘金数先由女方提出,男方还要了解女家亲戚情况,届时安排送礼。

行聘和请期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行聘,即男家向女家送上聘金礼物;请期,男家根据出嫁女的生辰八字,择定迎娶吉日吉时,提前告知女家,婚姻择吉以出嫁女为主,总是选取夫财子贵为上,注意男家长辈勿相克,日子男方去找人算,当时我就花了500大元,一般会算出几个供选,这时女方家长也都会看黄历确定最好的日子。经过看妹子,查家门,双方认识了解,按议定聘金数,男方向女家送去聘金及道喜酒仪,同时告知女家迎娶时间,俗称送日子。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其实关于聘金,各地不一,普遍不低,算是中等。部分农村达到二十余万也多有可能。传统的客家婚礼习俗对聘金的尾数要求是以“九”结尾,图其谐音“久”的吉利,意为两人从此天长地久。像我7年前就只用了9999元,加一台冰箱,最后老婆家将礼金随嫁妆返回了,还有一点到女方家我记得是女方亲属都会过来,记得每人派红包,当时我是大人100,小孩50哈。想80年代我老爸只花了99元,九斤猪肉,借个自行车就把我妈娶回家了。。。。

经行聘、请期后,女家着手筹办新娘嫁妆,静待于归之喜,男家则张罗新房布置,提早向亲戚好友送上喜贴,等待迎亲,新娘入门大喜之日。

备嫁妆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备嫁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是女方根据男方送来的聘金、礼物等置办嫁妆。嫁妆一般是一些生活用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男方送的聘礼,二是女方家庭经济情况,男方聘礼给的多,女方家富裕,这嫁妆自然就多,反之则少些。

"行嫁"日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在婚礼头天或者出嫁日清晨,打扮新娘是最重要最庄严最神圣的事项,就是用艾叶、苏茅、抹草、香叶、桃叶、葛藤、红粬等煮水给新娘沐浴洗身,全身洗干净后,只穿内衣内裤走出浴室,穿上新红木屐,然后由德行好、五官端正、有子有孙、富贵双全、夫妻健在的的女长辈(好命人)为新娘穿上男方送来的新衣服,并为她梳头、别针、扎头花、涂口红、抹雪花膏,如有金银戒指此时也一块戴上为其举行坐"摸栏"仪式。长辈们、众亲戚以及看热闹的人都会聚在大厅里,"好命人"会拿一个大"摸栏"放在厅的中央,在"摸栏"里放一张椅子,把出嫁新娘的新娘衫、鞋、伞也放进去,并在"摸栏"里摆上两束长命草、柏树枝、面巾、线带,撒上一些钱币、早稻谷种、瓜仁、长豆角种、芝麻之后,就叫出嫁新娘坐在"摸栏"里的椅子上。新娘会挎上一个准备好的红袋子,长辈和亲友们便上前送上"上轿钱"。"好命人"高喊"起身,百事要早"后,伸手牵着出嫁新娘走出"摸栏",同时高声念道:"长命富贵,百子千孙,主夫发财,主夫贵!"以此祝福出嫁新娘婚姻圆满,生活幸福。新娘出门前要先到祖公厅里拜别老祖宗神位,转身拜别父母双亲,再转身拜别兄弟姐妹和众亲友。在其父母的引导下,向厅堂祖宗神位烧香辞神,长者在旁高声祝颂后始出门。父送女出大门后,新娘倚母哭离别,叫哭嫁,母劝之,哭的是无字之声,表达的是女过新家门,分别亲人,悲痛之心情。

新娘出行前,还要准备红布袋一只,内装红枣(早)、早禾谷(生)、干龙眼(龙子、贵)、生花生(生子),寓早生贵子之意;棕蓑衣毛一束,避邪用;梨头生铁一小块,意为到男家勤劳生产。此红布袋,新娘到男家后,先挂于新房帐勾上。

如遇出嫁吉日,正逢女子月事,应尽更是避免带红到男家,用乌鸡白凤丸食之可止,还有草药秘方,闭经立效。因女带红对男不利,万不得已,采取女子随身准备一块三尺长红布或九根红丝线。花烛之夜,将红布或红线丝挂于新郎肩上,新娘轻念:你红我也红,你骑马我骑龙。以此暗示新郎对不起。此似迷信,亦含科学。

最后,一长辈为其开伞,由媒人带一个小男孩(叫媒人撑伞)先出大门引路,出嫁新娘跟随男方的迎亲队伍走出大门,娘家人目送出嫁新娘上轿离去,新娘一路行走,要强忍泪水,不得回头张望,意为全心全意安安心心到新婆家生活,决不走倒头路。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迎亲

男家在前一天,正门张贴大红喜联,如“百年好合,五世其昌”,“佳偶天成,良缘夙缔”等。并在新娘要经过的门之上方正中贴红纸条若干,俱写“麒麟凤凰同到此”,为地下天上雄雌吉祥动物同来贺喜,亦有避邪之意。

送嫁队伍吉日吉时到达,前行一男童,提一对红纱灯,接着新娘擎把红伞,伴娘陪同(伴娘要与伴郎数量一致),其母与数位担竹箩和嫁妆的叔婶,共九位组成。特别要说的是,所挑箩的扁担两头分别用红绳系挂有茁壮常青、挺直秀美的杉树枝和山茶树枝,意为新娘今后必有后撑(杉),有子孙后代,像山茶树一样多子(籽),人丁兴旺代代昌。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客家有女出嫁,必得要有伞,红伞代替红盖头,伞作为陪嫁品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把伞张开是满满的一个圆,寓意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姻圆满,夫妻团圆、家庭和睦。繁体“傘”字,有五个人,一个大人下面四个小人,即是寄予“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之意。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送亲队伍安排一般是第一辆车中坐有媒人婆、新郎、新娘;第二辆坐的是伴郎、伴娘;第三辆车坐的是女方吃酒的亲友,其中有小舅子和小姨子。车中还有新娘的嫁妆,嫁妆里有一个皮箱,箱内装有新娘的衣服及生活用品,娘家人还要在箱子的四角放上钱币。掷阁两只,里面放有一面镜子,长命草、柏树叶各一束,九尺九寸长的红带一条,还有贺礼,贺礼的价值按经济条件而定。

客家“婚嫁”习俗,十分多

新娘入门时,男家在大门口先燃放喜炮迎亲,时大门先关上,由新郎在门背手划千字,双手开门,即闪入门左角,勿与新娘当头对面相冲,新娘应左脚先跨入门槛,并将随身准备红枣花生糖果撒于地,同屋围观热闹小孩,趋之拾起。新娘由好命婆(指夫妇齐眉,家庭和睦,多子多孙者)扶着,新郎伴娘也随同入屋。新郎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亦有父母于厅前天井接新媳妇的,时新媳妇端茶下礼,父母则赐予红包,吉语颂之。意为天地作证,天大地大父亲大之意。

中午,男家设喜酒盛宴招待亲朋来宾,新亲家要安排首席。饭后,俩亲家母到新房,家娘开箱,查看嫁妆,口念:“开开笼,开开箱,看看新娘行嫁妆”。箱中置一红包是给家娘的。女家母答:“恭喜亲家,添丁添财,地久天长”。这天新娘不能坐床沿,须至当晚沐浴后方可。下午,女家除伴娘留下,其他亲人均返回。

是夜,闹洞房戏新娘后,新郎新娘临睡前要吃一对圆鸡臂,一对红鸡蛋,取夫妻团圆,日后春光之意(蛋客家俗称为春)。这是女家预先准备的,还有二只如蛋大红糖块,以备三朝冲糖茶用。此外,新娘房间内,双喜红纱灯要点三天三夜。

婚嫁礼俗告一段落,以下拜井神、转外家虽是话外音,却也是新嫁娘必不可少的礼节。

拜井神。客家人多饮用井水,新娘到夫家第三天早上,要进行三朝拜井神,还要将红糖茶叶开水冲泡,家娘向新娘介绍认识同屋伯叔婶婆,分别是敬茶,叫端糖茶。如果是饮用山坑泉水,则到水源拜谒,请水神关照,当饮水思源。

转外家

转外家,是指新嫁娘第一次回娘家。一般为五朝或九朝,取五福长久之意。男家要为新娘准备好菱形糕板,是大米磨粉加红糖印制成。今多以粘米发酵代之,每家送予五只。

伴娘陪同新娘早上出发,午饭后娘家不能久留女儿,太阳下山前一定要回到夫家,早归早生子。娘家还要为女儿准备一对同母雄雌鸡,雄的以刚学啼为宜,称带路鸡,其意是回去好多养鸡,准备来年生孩子,食姜酒补养身子。此外,还有一张靠背椅,一只竹插箕,一只大脚盆。糕板送与女家亲人后,要回礼以线带,新娘一起带回夫家。

五华与紫金、河源以及兴宁、梅县接壤,相邻乡村风俗大同小异,或因家境贫富而有所区别。总之,是反映了客家人对于婚嫁的重视,对于传宗接代,家庭繁衍兴旺的朴素心理,对天地祖宗神灵的尊崇,同时也是对中原汉族礼仪的传承,只是因时因地有所适就改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