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又到了家乡一年一度的“上灯”时节。“上灯”是客家文化中非常特别的一道风景线,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民俗。我的家乡在梅州平远,上灯时间在每年正月十四上午。本文结合新鲜出炉的照片和视频,讲讲这个风俗。

1何为“上灯”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新年新灯

(秋云 摄于梅州兴宁)

“灯”者,“丁”也,两者在客家话中谐音相通。在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生男子为添"丁",生女儿只是添"人口",因此传统的“上灯”是为了表达庆祝家族新添男丁、念祖恩谢天地、祈福新丁光宗耀祖等情感,也表达了希望宗族人丁兴旺、薪火相传之意。

梅州兴宁的上灯仪式

上灯的时候要把花灯挂上家族祖屋和自家房屋上堂的房梁上,以庆祝添丁,所以顾名思义曰“上灯”,也可叫“升灯”。上灯之后,新丁的名字就可以正式载入家族族谱了。

梅州平远庐江堂上灯仪式

(何南 录制)

不同地区上灯时间略有不同,有的为正月初六至初十(如广东鹤山),有的为正月初九至十九(如广东梅州),有的为正月初十至十六(如广西岑溪),多数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

有些人容易混淆

上灯节日与元宵节。其实元宵节始于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由此而来。自古以来元宵节并无庆祝添丁这个内容。上灯与元宵节在主题、内涵、程序等方面都不同,不能混为一谈。也有学者推测上灯是元宵节的派生物,实情如何则见仁见智了。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堂前锦绣

(畅兵 摄于 梅州平远 “庐江堂”)

现在,上灯风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区,特别是客家人聚居地大本营或一些纯汉族地区如广东的梅州、兴宁、河源、鹤山及广西的岑溪、藤县、容县、富川、桂平等地区。不过,上灯风俗并非客家独有,广东潮汕、湛江等非客家汉族群体也有上灯风俗。客家与非客家的上灯风俗活动形式、程序上大同小异,其主题、内涵、意义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2怎样 “上灯”?

上灯过程大概有如下步骤。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村里的议事小组商讨上灯的议程、做好分工,选好主持司仪等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村里的锣鼓狮舞队要提前排练一番,各上灯家庭提前准备好祭祖的三牲、酒水、鞭炮、香烛等,特别是要挑选好花灯。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上灯准备

(照片来自网络)

二是祭祖升灯。当日一早全村上一年添了新丁的家庭全部在祖公屋集中,供奉三牲酒水礼品。由家族长者主持,一起烧香燃烛祭祖,将花灯升上祖公屋上堂的“丁子梁”上。新丁们则由长辈抱着向祖宗牌位鞠躬作揖敬香;期间伴以锣鼓狮舞,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祖屋上灯完毕后,回到自家房屋也要祭祖宗升花灯,也有的地区只上一个花灯。升灯过程有时候持续到当天下午。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祭祖升灯

(照片来自网络)

三是庆贺活动。当天晚上,各个上灯人家摆下宴席,一家添丁,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前来贺喜,共济一堂,向添丁家庭表达美好的祝福。席间还会有猜拳、烟花、狮舞等节目。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塘边结彩

(海胜 摄于 梅州平远“河间堂”)

各地的上灯过程在细节上略有不同,有的上灯之后,还要择日再下灯,把花灯从祖屋请回家里;有的还有“暖灯”、“游灯”等程序;也有的地区更加隆重,程序更复杂一些,但大体上就是如此了。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金狮贺喜

(海胜 摄于 梅州平远“河间堂”)

3为何“上灯”?

上灯风俗最早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有学者认为始于客家人史上第一次南迁之时(秦始皇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始于汉朝,然而无论是始于秦亦或汉,“上灯”这盏“灯”均已迄今一、两千年。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何况存在了千年。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花灯初上

(图片来自网络)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祖堂春色

(畅兵 摄于 梅州平远 “庐江堂”)

在使用大刀长矛弓箭的冷兵器时代,生产力落后,七尺男儿的优势自然远远大于纤纤弱女。女子能成为花木兰将军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征兵打仗,朝廷也是只抓男丁,不会来抓女子。如此看来,在古代落后社会条件下,只有男丁兴旺才能宗族兴旺、国家兴旺,重男轻女现象事实上成为了古代社会客观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可以说,上灯风俗是古代汉族人们崇尚男丁意识的自然觉醒。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天伦之乐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人认为上灯风俗有点像羊群效应,或者说从众效应。仔细推敲一番则不然,上灯风俗其实有着独特的内在动因。每一次的“上灯”,都等于给人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添丁思想教育课。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欢聚一堂

(艳梅 摄于 梅州平远“庐江堂”)

上了灯的人们自然欢天喜地,受到添丁的精神激励之后在潜意识中就有了“再接再厉”的欲望。尚未上灯的人们则会有一种深深的渴望,期待着哪一年我家也要上灯。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红联新灯

(畅兵 摄于 梅州平远 “庐江堂”)

特别是对于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尊崇孝道、敬祖念祖的汉族人们,上灯简直就是祖宗下达的一道任务令。这样就形成了“上灯”源源不绝的原动力,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原动力的驱使,才让古代汉族人们得到更好的繁衍生息、血脉流传。

由此可见,上灯风俗是人类繁衍历史上充满了智慧的一个民俗设计,我们不得不感恩佩服发明创造了上灯风俗的祖先们!联想到当今,我国逐渐显现计划生育政策之痛,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失独、育龄青年生育意愿不足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上灯,或许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有着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5“上灯”新义

今天,不少客家地区的上灯风俗都已经向文化部门申报并获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广东的梅州、鹤山、惠州等地。既然客家上灯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说明其古老,才能称之为“遗产”;二是说明其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传承价值;三是说明其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客家人的“上灯”习俗,和宗族一起分享人丁兴旺的欢喜

敬拜祖公

(图片来自网络)

新时期的“上灯”风俗也应与时俱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早就实现了男女平等。女子在国家、社会、家庭中发挥着完全不亚于甚至超越男子的重要作用,因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就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今时今日,男儿是丁,女儿也是丁;男女均为己出,理应一视同仁。因此上灯风俗也应相应调整,不应再落入男女性别窠臼。男女平等上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更应该从生育观念上就开始坚持男女平等,继而在培养、教育等方面都能平等对待。生育观念的平等也有助于改善或消除社会上片面追求生男丁所带来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据悉现在部分客家地区已实现男女平等上灯,女儿名字也能记载入族谱,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好现象。

客家名人堂文章推荐

客家元宵节习俗

索引一:名人荟萃(by名字)

熊德龙 叶澄海 赖国传 刘水 缪寿良 邹锡昌 田家炳 李东生

张一鸣 王兴 蓝灿辉 张德兆 蓝珍

周仰杰(Jimmy Choo) 温惠仁(Robert Wan)伍冰枝

丘成桐 郭华榕 邱晓华 陈兴动 黄旭华 杨伟光 蒲慕明 饶宗颐

林风眠 李金发 罗大佑 侯孝贤 野曼 罗九香 李惠堂 张国荣 方文山 谢宇威 何雯娜 彭于晏 李丹妮

叶剑英 罗卓英 抗战客家 孙中山 姚子青 蒲良楼 他信 英拉

太平天国 曾国藩(1,2,3) 罗芳伯

潘了拳 何南凤

……

名人之“他山之石”(介绍非客家名人,如潮汕商帮等):

王阳明 巴菲特 王卫

……

索引二:文化随笔(by 风俗或者文化关键字)

故居 山歌 楹联 堂号 武功 食茶 寻梦环游 客家女 长相 抗战 建筑 月光光 童谣

互联网龙岩帮 大河 LOGO 萝卜丸 客家话 冬至 圩日 语文 学堂 正月半和元宵节 爱情 客家民谣 王子和公主 来源

……

~~~~~~~~~~~~~~~~~~~~~~~~~~~~~~~~~~~~~~~~~~~~~~~~~~

这里写的是客家名人,看的却是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