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 唐代称王的妾, 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而在客家地区,

俗不论士庶之家,妇女墓碑皆书“孺人”。这是为什么呢?



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有人说,“客家”主要是地域和血缘概念;也有人说,“客家”是文化概念。

什么是“客家精神”?位于龙岩市的“客家博物馆”,写的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这样的概括,不知道是否完整体现客家人的精神特质?

一些外地人(如和客家相近的“福佬”)对客家人的评价是:

  • “好客”、“豪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吆五喝六;
  • 客家人很“团结”,互相帮助,互相提携;
  • 尽管穷,但都很愿意培养子女读书,尊师重教是传统风尚;
  • 孝敬祖宗,崇拜祖宗,每年祭祖、扫墓必回家;
  • 客家人敬奉的神明特别多……


当然,最值得称赞的是,客家妇女朴素、勤劳。


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早在1933年出版的罗香林先生著作《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客家”的特性之重要一点就是“妇女”,他说:“客家妇女,在中国,可说是最艰苦耐劳,最自重自立,于社会,于国家,都最有贡献,而最足令人敬佩的妇女了。”

郭沫若先生于1965年去梅县考察时,看到田间地头妇女劳作的情景,大为赞叹,挥毫写出了“健妇把犁同铁汉,出歌入夜頌丰收”的著名诗句。

美国传教士罗伯密斯,在客家地区居住多年,著有《中国的客家》一书,其中评论客家妇女云:客家妇女,真是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最值得赞叹的了;在客家中,几乎可以说,一切稍为粗重的工作,都是属于客家妇女的责任。……客家妇女,对于她们的丈夫,都是非常尊敬和服从的,……换句话说,即男子仍然是一家之长。……


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封建理教和“蛮獠”传统造就了客家妇女。然而,客家妇女勤劳朴实,顾大局、识大体优良传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在客家地区,一个家庭没有“爷”(父亲),似乎还过得去(很多家庭男人本来就长期出门),如果没有“奶”(母亲),这个家的孩子就要受苦了。在培田,有这样一句“谚语”:三个做官的“爷”不如一个讨饭“奶”,就是说“奶”在家庭的重要。我看到很多事例,的确也是如此:我有几个同龄人,早就没有了父亲,但因为有“奶”,生活还能过下去,有的还读到师范、中专,吃上了国家粮;而我,由于从小没有“奶”,日子就苦得多,最困难的时候,到了几乎流落街头的地步……

所以,赞美、宣传客家妇女我非常赞成。而且,在客家地区,的确也有许多关于妇女引出的传奇故事。比如说,宋末皇帝封客家妇女为“孺人”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客家人的祝寿联匾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是讲究“夫荣妻贵”的,一个人当上了官,他的配偶就有了相应的“称号”:

一品官员配偶称“一品夫人”;

二品官员配偶称“夫人”;

三品官配偶称“淑人”;

四品官配偶称“恭人”;

五品官配偶称“宜人”;

六品官配偶称“安人”;

七品以下(从正七品到从九品)配偶都称为“

孺人”。

我们可以在《族谱》中可以看到,某某被封为“某某大夫”,其妻为“宜人”、“恭人”等等。客家人以“耕读传家”为本,注重“功名”,所以也特别注重在族谱、祖堂上的牌位以及墓碑上写上某某官位和妻室是什么“人”。一般《族谱》上记载是认真的,也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我们也会在完全没有人当官的家庭祖堂上看到“孺人”的牌位的情况,是不是客家人“虚荣心”特别强,以至于祖上没有人当官也写上只有官员配偶才有的称号?

其实,这个“孺人”的称号是有来历的。这是我参加龙岩电视台和台湾某电视台合作的纪录片《客韵》拍摄时,由台湾学者告诉我的。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说的是南宋末年,皇帝被元兵追赶逃到广东,一次经过客家地区时,眼看快要被追兵追上,这时有一大群客家妇女在皇帝逃难路边劳动,唱着山歌,手上拿着长竹竿,追兵一看,以为遇到埋伏,不敢贸然再追,皇帝终于躲过一劫。事后,皇帝下诏:今后,凡是客家女子,不管其丈夫有没有当官,都可封为“孺人”(本来有称号的当然不用再封)。所以,在客家地区,就可以看到一些家庭没有人当官,而祖堂上的先辈却写着“孺人”的牌位。在台湾,从祖堂、墓碑上看,如果看到“孺人”牌位的,就可以肯定这家是客家人。

这个“传说”,我认为是可信的。因为,赵宋皇帝给的只是一个“名誉称号”,是没有任何实际待遇的,何况,从“正七品”到“从九品”跨度很大,最小的,恐怕只有现在村主任的级别了。


客家妇女的“孺人”称号,原来是这么来的!



然而,我认真读过培田《族谱》,《族谱》和《寿序》、《墓志铭》等“正式文件”是不会登没有封的“孺人”之类的,尤其是五品“宜人”以上,更不会随便记录的。培田历史上,只有一个“孺人”上了族谱,即十六世祖馥轩公婆,因馥轩公被赠予“修职郎”,其妻也被“貤赠”为“孺人”,其他是没有的。所以,客家人也不是只要“面子”,随便往自己脸上贴金的。

说了古代客家妇女的历史和传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对客家妇女的评价了——那就是,客家妇女的确是不一般的妇女。

……

时过境迁,现在什么都不一样了,客家妇女也在与时俱进。我想,客家妇女跟上新时代的同时,客家妇女的勤劳、朴实、节俭、任劳任怨和家庭担当这些优秀品质是不能丢的。

所谓客家精神,我认为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客家妇女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