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福建宁化是全球客家人的总祖地,做为千年古县有着令人惊叹的历史神韵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做为革命老区更有独特的红色文化烙印。第24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活动即将来临,为方便不远千里来宁化寻根祭祖、朝圣祈福的嘉宾了解宁化,今天开始给大家推出系列内容:客家名村。

前言

曹坊下曹村是宁化县目前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三明的中央红军村,蕴藏丰富的客家与红色文化遗产,是全县最具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的一个建制村。

下曹于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建村,迄今已有743年历史。该村位于宁化至汀州古道要冲,是宁化通往汀州的必经之地,有“宁化南门出县第一要冲”之称。在明清时期,下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曾经富甲一方,名流荟萃,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化名村、人口大村。在苏区时期,下曹是革命基点村。漫长的历史长河、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的客家与红色文化,既体现出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又折射出强烈的红色文化光彩。

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遗产

在明末和清初、中期,经济富庶的下曹人,十分注重家园建设,讲究艺术造型、陈设高雅、装饰美观和文化品位。斥资兴建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用材考究、规模宏大、外观精美、居住舒适的宅第民居、牌坊影壁、祠堂佛寺以及巷道桥涵、井泉池塘等生活生产设施,建设起自己的美丽家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习俗、传说、故事,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遗产。

历经数百年历史更替,该村目前尚存的古民居(包括祖厅/古宅)、古巷、古祠(包括内设古戏台)、古桥、古井、古寺等“六古”建筑依旧悄然屹立,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古风犹在,成为那段辉煌历史的经典宿影。经文物普查并列入下曹村《2013-2030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登记在册的“六古”建筑共51处:其中尚存古民居41座(祖厅14座/古宅27座)、古巷120条、古祠4座、古桥4座、古井1口、古寺1座,总占地面积206亩。以上古建筑中列入省保的7处、县保的8处,是列入省级、县级文保单位最多的一个建制村。这片明清古建筑群,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形制多样、清晰完整,整体建筑精致,装饰美观,风格独特;尤其是其中的2座公祠和14座祖厅,更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装饰典雅、美轮美奂;被省上专家誉为“明清建筑的活化石”。综上所述,下曹村明清古建筑群是宁化明清时期客家民居和祠堂庙宇的重要典范,也是宁化县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成片明清古建筑群。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以上图片来源乐途旅游/朱文鑫

此外,该村还是福建线性文化遗产和空间文化景观的重要实例,2009年非遗普查征集并登记在册的生产生活习俗、传说、故事等非遗23项。其中的生日、节庆、饮食、婚嫁、信仰、丧葬、清明祭祖等一些传统习俗世代传承,延续至今,尤以耄耋贺寿、正月十五的元宵闹灯、二月十九的观音九节、八月二十八的九龙庙会等习俗,以及扣肉、芋子豆腐等客家美食最具地方特色。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曹坊镇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民俗表演 谢邦利/摄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下曹村民耄耋生日贺寿场面

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苏区时期,下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建立了巩固的基层红色政权,是宁化最早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以及此后开展公开革命活动的南部中心区域之一。在党的领导下,下曹广大翻身贫苦农民革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扩红支前突击运动,200多名优秀儿女踊跃参军参战,许多革命先辈以及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地方红军多次进入下曹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经过几十年风雨沧桑,该村目前尚存的革命旧址和红军标语依然历历在目,历久弥坚,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史的峥嵘岁月。经革命遗址普查,至今共发现并考证确认六处革命旧址(居):安祥公厅厦曾经是红四军/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泰宇公厅厦曾经是罗炳辉/谭震林旧居暨红十二军驻地旧址、松子坝民居曾经是陈树湘旧居暨红军独立五团驻地旧址、立人公厅厦曾经是红一/红九军团军需仓库旧址、安俊公厅厦曾经是粟裕旧居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地旧址、敬湖公祠曾经是光明独立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地旧址。在以上几处革命旧址(居)的内外墙壁、墙柱上,至今还保留着数十条红军标语,主要宣传党的主张、革命思想、对敌斗争、北上抗日等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下曹村是宁化县目前保存革命旧址最多、红色文化最丰富的建制村。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以上图片来源乐途旅游/朱文鑫

文化遗产保存现状堪忧

由于受自然、人为等不利因素破坏,加之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活提高等现代因素影响下,下曹的传统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目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保存现状堪忧。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还会有许多物遗陆续毁圮、破坏、拆除,非遗失传,成为“书本上的历史记载”,前景不容乐观。

部分客家物遗损坏严重

该村目前尚存的“六古”建筑中,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年失管失修、受日常生活影响,不同程度存在:木结构腐烂、破损,有的完全不存在;砖墙长出苔藓、脱落;地板磨损、凹陷;屋顶瓦片脆化、破损。从保存等级分类:属于保存好的10处、较好的8处、一般的26处、较差和差的7处。七座保存较差和差的古建筑损坏严重,部分或局部已经毁圮,不复存在。许多附着其上的红军标语同样损坏严重,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字迹模糊。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部分客家非遗已经失传

下曹村在民国以前,还广泛流传制作绣花鞋、妇女胸巾、虎头帽等传统客家服饰,建国后手艺逐渐失传,现在后继无人。还有开展请衣冠酒席、请扁担神等特色民俗活动。为鼓励本村子弟好学上进、考取功名,褒扬学子高尚品德,将本村小学毕业以上的学子列入衣冠簿,按祖宗辈份大小设立衣冠田产,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家要请衣冠酒席,酒、菜、果十分丰盛,下午、晚上还要请戏班演戏。为锻炼身体,预祝丰收,每年中秋节开展请扁担神娱乐活动,即由本村两个男子肩顶一根扁担,边跳边唱《扁担歌》。建国后,这些特色民俗活动不再延续,只存在该村一些老人们的记忆深处。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下曹村衣冠酒席征集史料

建设美丽乡村大迈步

进入本世纪以来,下曹村不等不靠,自觉站位,主动作为,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品牌创建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已有743年历史,你去过吗?

曹坊镇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 谢邦利/摄

近年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累计投入530余万元,对损坏严重的亦中公厅厦和安祥公厅厦两座古民居进行仿古式抢救修复、兴建敬湖公祠和杨岗公祠两个文化广场、修建九龙公园步行道875米/公路沿线步行道400余米/河道护栏400余米/雅南古道315米、房屋立面改造48座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先后获得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市级中央红军村的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项目。自2012年以来,许多省、市、县单位纷纷组团前往下曹村考察客家与红色文化,接受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没有正式授牌、但却是事实上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结语

下曹村所拥有的客家和红色文化遗产,就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价值之高、保存之完整,在全县独一无二。就保护开发而论,下曹村是全县最具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的一个建制村,完全可以将下曹村打造成三明乃至福建的客家与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就保存现状而言,加强对下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开发时不我待。虽然下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在此,以一个乡土学人的责任发出强烈呼吁:保护下曹文化遗产,保存多彩客家文明,保存珍贵红色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