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算不算国学大师?

萌系小甜妻


是不是国学大师不知道,在我看来,只要传播中国文化,那就是好样的!

我看《易经》倒是因为曾教授的原因,起初看了曾教授讲解的《道德经》,之后产生了兴趣,然后又看了一遍电视剧,之后偶然的一次在头条上无意间又发现了《易经》,当时就感觉这《道德经》里所说的怎么与《易经》内容那么相似呢?后来就开始看《易经》,然后通过曾教授的一些讲解,让我又丰富了很多对《易经》的认识。

一个头衔而已,不必太过在意,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大师,时间会给出答案的。最终知道了答案又能如何呢,您说对嘛[灵光一闪]



闲学易经


先来看几个数字吧。 “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曾仕强是1934年生人,今年84岁。

在《百家讲坛》播放曾仕强时,陆陆续续看了两个轮次的《易经》。总的来说,浅显易懂,做了一个很好的《易经》普及工作。算是在《百家讲坛》填补了一下空白。

对曾仕强其它一些头衔如: 中国式管理大师,亚洲八大讲师之一,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等等,知之甚少,不做评论。

在听《百家讲坛》时,匆匆记下来一些曾仕强说的话,见仁见智吧。

人生只做三件事,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是目标,知道如何完成,这是方法,知道如何做得更好,这是改善。三件事听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在讲到现代社交活动时,曾仕强又有一个“四圈麻将”理论: 一个人要培养一些适当的社交活动,但不要变成嗜好,赢的要装作没赢,让对方输得有面子,输了装作没输,增加互动的乐趣。常做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娱乐自己,又可以增广人脉。 可见讲《易经》之人没有不懂得“中庸之道”,适可而止的。

做事情要“九分努力”;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条件,做人是做给别人看,做事是做给自己看。

一个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不知道的。做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事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好好做人,是为了好好做事。

九分努力,又是一个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凡是只做九九,不做十足。过年喝酒不也应该照此办理吗?


闲看秋风999


曾仕强是我最喜欢的教授,可惜他去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一生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等,《易经的奥秘》是我最喜欢的,其他的还没看,他倾尽一生的智慧结晶怎么可能一年两年就学得完呢,而最让我关注的是他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的易经,比较触动心灵,其实人生中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他教会我们如何提升幸福感,如何乐观的面对人生挫折,启迪我们的人生,台升我们的格局,教化我们做人做事的真谛,这何曾不是一种修炼呢?

曾仕强教授1934年出生于福建,长于台湾。曾仕强祖籍在漳州,其启蒙教育也同样在漳州,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他不但是国学级大师、他还是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还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下。他在教学方面、研究方面、还有写作、演讲、翻译等好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一生中还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的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的校长。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等等。专研方向:中、美、日管理比较,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等

他这一生的讲著都是我们活着必须学习的,只要你活着就要为人处世,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啊,你不为人处世,你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

为什么社会当中有些人粗鲁蛮横不懂道理?为什么有些人遇到打击一蹶不振?为什么有些人爱转牛角尖? 为什么有些人习惯改不了?其实凡是习惯改不了的,都是你的观念出了问题,因为观念是行为习惯的驱动力,当你认为要开名车你才有身份的时候,你没有名车你就很难过,就觉得丢脸,当你觉的车子都是代步的,什么车都可以就算没有车我叫部计程车叫不到我走路也可以,安步当车嘛。所以不是必须得到什么才是幸福,而是要发现你拥有什么,这就是心态,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看待事物往往都是美好积极向上的,而悲观的人往往是比较苦的,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拥有什么,逆境中发现不了希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却的只是一种信念。在曾老师的《易经的奥秘》里都会给我们很多人生启迪的。


一点观世界


我是一名教师,当年考大学,父亲问我想填什么志愿?我斩钉截铁的说:“读书岂能不为报国?我今后的职业应该是"四个人民"之一!”后来就报了师范学校,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时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总理,他的答记者问让我们听了都热泪盈眶,心中暗下决心:唯有好好学习,兢兢业业,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经磨难,几经分裂可又终归一统,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从未被征服,反而同化了一个又一个入侵者,这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所在!(你可以批评具体失政失德之处,但动机应是拾遗补缺,任何否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不是别有用心者就是数典忘祖之辈,亡我泱泱中华之心不死,我炎黄子孙人人得而诛之!!!)

然而,工作两年后,现实和理想巨大的差距,让我内心一直处于纠结挣扎中,渐渐的濒临崩溃!正当我差一步就要抑郁(我看过两位心理医生,医生也给我开了药,但是被父亲坚决拦住了!)疾病乱投医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曾教授的一个视频,突然间似乎在一个漆黑的大铁屋里看到了一丝亮光,于是整整两年,我上完课就看曾教授的讲座,有时真是废寝忘食,就这么一点点一点点的从抑郁的边缘走了出来!回头想想,这服药就是——找回了文化自信于是就找回了对民族对祖国的自信!

我有亲身经历,是曾教授的讲座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让我从此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我感谢曾教授!奉劝那些浅薄的、别有用心的喷子:先想想自己还像不像个炎黄子孙!!!


月落乌啼1234


最早是在百家讲坛看过曾仕强的节目。那个时候应该是我读中学阶段第一次。感觉浅显易懂。

个人感觉曾仕强讲的深入浅出,少了份学术的严肃,多了一份唠家常一样的轻松幽默。不是曾老没学问,而是曾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给我们讲这些高深的东西。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水平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接触了比较多西方的理念,开始觉得曾老当年说的有点不靠谱。

可是后来进入社会工作到现在将近十年了,再回过头来看曾老当年的视频和书籍,发现他说的是对的,关于技术这类东西,我们的确要向西方学习,但是其他的东西,还是曾老说的对,要跟老祖宗学习,毕竟我们生在中国,按曾老说的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有的是人伦关系。


好言文化陈奇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头衔与贡献的关系: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和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有贡献自会有人关注有人记忆有人追捧!有能力无须包装更没必要自封!现如今是一个大师频出的时代!动不动就自封!动不动就自诩!其实大师并没有那么廉价!也并不容易产生!百年难遇!几百年出一个大师就已是一种奢侈了!


最早知道曾仕强教授是六年前在单位上班的时候,因为住宿舍!每天晚饭过后的寂寞时光是很难打发的!除了读书看报!就是上网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讲座:《百家讲坛》是自己最多的选择!曾仕强!马未都就是那时通过《百家讲坛》认识的!可惜令人遗憾的是曾教授的节目只有一期讲的是他是怎样开始介入《易经》的!为什么会倾毕生精力去研究《易经》是《易经》拯救了他!他反过来倾毕生精力研究《易经》再来拯救大家!就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尊称他为一个大师是丝毫也不过分的!早年的曾仕强教授矢志于学游历于国外获得不少学位!记忆最深的是他的那个哲学博士学位这个对他研究《易经》无疑是最有裨益的!《易经》就是哲学!《易经》是解开人生宇宙密码的一部宝典!自然、社会、人生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如果拿《易经》去解读是非常简单和轻而易举的!这就是曾仕强教授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易经》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引入了管理学、成功学、心理学、关系学等人文学科!这是他的成就和成功之处!仅此一点尊他为国学大师就丝毫不过!也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


冀之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概念上弄清国学大师的定义,然后大浪淘沙、汰沙留金,从曾教授的文化层次、国学传承、社会头衔、荣誉称号等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一、什么是国学

1、国学定义:又名中学、国故、国粹、中国学,是对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

2、国学内容: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3、国学大师:是在国学的范围内造诣精深、出类拔萃的学者。

八卦:群经之首,国学源渊

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有梁启超、章太炎、马一泘、陈演恪、钱穆、王国维、梁漱溟等等,从这些大师的著作中我们定性,国学大师的标准仅仅局限在经史子集部分,著名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都没有入局,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我们绝不能信口开河、感情用事,因为结论关系到国学的本质问题,否则,出现黄永玉所谓“大师满街走,教授多如狗”的现象。

二、曾教授的文化层次

分析、定性某人的学术成果和文化层次,从他的著作中和演讲中可以得到答案 。

1、社会管理学

曾仕强教授创作出版大量书籍,如《胡雪岩的启示》《家庭教育》等等,其中中国人成功的十个要素:一表人才、两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祈山、七术打马、八方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五千来的文化精髓,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个人认为,这是社会交往经验之谈,是中国式的市侩文化,其中”合理化“”人性化“管理,真有些八面玲珑、弄虚作假的感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去万里,基本没有国学的一丝一毫。


2、百家讲坛《的奥秘》

曾仕强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解《的奥秘》等等系列讲座,风趣幽默,雅欲共赏,收到同系列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效果,人们纷纷赞扬,连声褒彰;恰恰相反,我们必须明白:文王杜撰的《周易》与《易经》南辕北辙,云泥之别,《易经》演绎的是宇宙世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周易》杜撰的是娱乐性质的小品文,晋代的管辂就曾经一针见血的定性:“自旦至今,听采圣命,岂有易之一分?”,曾仕强教授陷溺在《周易》的囹圄中不能自拔,二十年后,是非成败,自有定论,曾仕强教授已经仙去,“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请自己去“,这就是《八卦》《易经》类术数学里的真金白银,冥冥之中莫非让曾教授亲身见证什么是《易经》国学?!“纸船明烛照天烧”,一方面,我们欢送曾教授早赴极乐世界,另一方面中华易学或者枯木逢春、返朴归真?!



三、大名鼎鼎

盖棺论定,曾教授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名利双收、功成名就:

1、社会头衔:台湾智慧大学、交通大学校长,中华文化艺术学会会长等等几十个;

2、荣誉称号: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大师之一、十大名嘴之一十几个;

3、富豪作家榜:以2010年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名列第五,随着名誉昌隆,更是日进斗金、八面来财。

这些头衔、称号、富榜都说明曾教授无疑是一名成功人士,但是从条友的悟空回答中也可以听到另外的声音:功利主义的“洗脑术”、国学中的糟粕、国学忽悠大师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曾教授是一名社会管理学文化大师,而距离国学大师遥不可及、咫尺天涯。


贵龙时空学


曾仕强的拥趸依旧在宣扬着曾仕强“国学大师”“中国管理之父”等头衔,还有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才想起曾仕强是谁,甚至将曾仕强看作一种功利主义的“洗脑术”。

南怀瑾和曾仕强可以说是台湾生长,在大陆有更广泛影响的文化明星的代表,特别是在千禧年交界处,那种文化上的空虚,对国学的推崇,让一大批披着国学外衣行功利主义的文化明星火了起来:于丹也是这种路子。

曾仕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了解,并且有自己的理解,他在《百家讲坛》上早就展现了他的口才,但后来文化市场扩大,曾仕强就靠着讲《易经》,讲中国式管理,被包装成了国学大师的样子,但本质上还是要赚钱,初衷并不是传播文化。

你觉得当今谁是国学大师?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曾仕强算不算一个国学大师呢?说到曾仕强,我想起我单位的一位领导,他是党委书记,和我很熟悉。这是一位好官,人很正派,也好读书。央视的百家讲坛自从曾仕强开讲《易经的智慧》之后,这位领导就成为了他的粉丝。领导经常向我推荐他的书,说曾仕强解读易经很有一套,有学问。

其实,任何一个研究《易经》的人上了央视这样的平台,都有很大的概率会火起来。曾仕强之所以会火,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必火的题材——易经。在中国,谁不知道《易经》?它本身就自带神秘主义的光环,有无数的粉丝。只要你口才尚可,懂的忽悠,就可以通过讲说易经而收获大名大利。他就是这样讨巧,假设曾仕强演讲《楚辞》,那就很难火起来了。

如果曾仕强真的国学造诣深厚,就不应该只懂解读易经。国学是一个大概念,诸子百家,甚至中医学都算是国学,请问曾仕强有什么这方面的著作?


怀疑探索者


曾仕强不仅称不上国学大师,连“师”这个字都不配,他应该用“棍”来称呼,神棍的“棍”!

曾仕强只是利用了CCTV这个舞台,用易经来包装他的厚黑学,宣扬迷信的思想。他不断教唆人们不要讲真话,要不分是非,学会伪装自己。曾仕强把中国人的丑陋演绎到极致,却冠之以中国的“传统文化”。

他常常故作惊人之语,胡乱解释古人的语录,将历史的真实篡改得面目全非,塞进了他自己的私货。

即使今天这个人已经归天,他的利益集团(曾仕强留声机以及其它小号)依旧在利用他生前的视频散布他的流毒,以获得疯狂敛财的目的。

曾仕强是借用中国经济腾飞之际,一部分人幼稚地以为世界需要中国的文化来拯救的错觉,不对国人的国民性中的弱点提出必要的批评,而是投其所好地大肆宣扬这些弱点,可谓无耻之极。

是该消除曾仕强的流毒的时候了,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批评精神,将大大贻误中国的发展。

【 转自己的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