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名、恒名、无名、有名”各有什么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

辛冠


“名、恒名、无名、有名”,“名”指“名相”,它包括:

我们去命名、形容、比喻、描述、解释等等这一类主动、发起的动作;

对应的听闻、想象、理解、感触、构思等等这一类从动、触发的动作;

以及这一施一受之间的那些名称、概念、范畴、领域、界限等等这一类名相;

甚至包括整个施受交易应生的沟通、再现、演绎、派生等等一系列扩展内容。

这四大类,构成了所谓的“名”。

简而言之,“名”,就是人,在嘴巴和耳朵,以及浅层心理之间应生的所有反应,统而论之,即为“名”。“名”从“口”字旁,典型的例子就是“说话”,或叫“言”。

与“名”所对应的“道”,则是指实质性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觉悟、惯性、践行,真理、真相、正果等等一套东西。“道”从“走”之旁,典型的例子就是“做事”,或叫“行”。

所以,《道德经》里,“道”是讲实践行动的,“名”是讲理论辩识的。至少在东汉以前,“道”还没有“说”的意思,“名”也不是功名利禄的意思,韩非、张陵、王弼、严遵好象也没这么解过。


n是名n


名利 名誉 名望

恒名是恒常 无名即无为 无功 因为圣人无功无名

有名的人 都是个体 达不到“道”


哲学诗画


我只能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

名:就是称谓,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称呼、定义或对某一事物所作的抽象性的表达。在此“名”,涵盖了一切人、事、器、物的可名之名

恒名:恒有“经常”、“常态”的意思,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真理、实相、无常及变化的永恒法则)。注:古人总是以无常为常

无名:是“无”的一种形式,指代用“无”来命名的万物发生的起始;意即不可用名称来表达的先天虚无之道名

有名:是“有”的一种形式,指代用“有”来命名的孕育万物之母体;意即能够用名称来表达的后于天地之妙有

在《道德经》中,名、恒名、无名、有名之间的辩证关系大致为:道无名,说得天地的起始(无极~太极的元炁蕴酿过程),道有名,说得是万物的起源(长生化育有形物质的过程);“名”可名,非“恒名”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用“名”来称谓的,然而,一旦给了它名称,这个名称所能表达的只是这一事物原来的性状,决不可认定其现在和将来仍为同一性状,因此,所有的“名”都是过往的虚名,也即所有事物的表象均为过去式,不宜偏执,理应循名责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折,对真理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来取笑


谢邀,现在的版本和以汉朝以前的有点区别,自古以来解读道德经的大都是儒家学者。反倒是道教界的很少有人正面解释。我看过好几个版本的有的说“名”是名词,是加强说明“道”的形态。“名”动词,说明。名可名非常名的大概意思是说明名与实或有和无等事物的对立和融合关系。说明即有矛盾又有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