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眾所周知,在治療便稀上,脾虛的大多用黨參,茯苓,白朮,蓮子,升麻,炒扁豆等健脾益氣,溫中固澀之品。溼熱的大多以苦寒之品治療,多用黃連,黃柏,秦皮,白頭翁等。


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但是還有一種大便稀治療起來卻是通因通用,我來介紹一下。

膽胃不和證:口乾或口苦或口粘,食後腹脹腹滿,右上腹脹滿為主,大便稀或不稀(多數人大便稀),或有便秘(少),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或弦滑。
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本證類似於部分與膽囊有關疾病。(可包括慢性膽囊炎,膽囊收縮功能不全,膽結石等)

分析一下大便出現各種情況的原因:

①大便稀,此種大便情況在本證中最為常見,大約佔到90%左右。具體大便稀主要是大便不成形,溏或者鬆散。且伴有脂肪粒等,表現出消化不良。

⑴這是由於膽汁不能及時(足量)排到腸內,以致食糜中脂肪不能被及時(足量)乳化,最終造成脂肪吸收障礙,過多的脂肪沒有被吸收,形成了大便稀(鬆散,溏)。

⑵膽汁排出不利,不能中和胃酸,由胃而來的食糜的酸鹼度偏低,引起腸道內酸鹼度改變,影響了腸道內細菌的變化(數量,活躍度,優勢菌群種類的變化),造成腸道能細菌活力下降,降低了分解,合成,吸收的功能。引起消化吸收不完全,形成大便稀。

當然,這些都是為了便於說明,假設腸道內的溫度沒有改變,胃腸道蠕動沒有變化。但在實際診治過程中,這些因素都會參與進來,使病情更為複雜,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

膽為六腑之一,又為奇恆之腑。其實質是說明了膽的不同條件下的兩個方面。即膽在平時,主要是奇恆之腑的作用,在飲食時,是六腑的功能體現。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傳化水谷,其氣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點是“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膽胃不和證正是膽作為六腑“通降下行”功能的確實,因此以通利藥治療本病有理論支持。

奇恆之腑,是在形態上與六腑相似,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精氣,與五臟相同。而膽既是六腑之一,又屬奇恆之腑。

這因為膽排洩的膽汁直接有助於飲食物的消化,所以為六腑之一;但膽本身並沒有受盛和傳化水谷的功能,且藏“精汁”,有“藏”的作用,故有別於六腑。所以膽又屬奇恆之腑。

用藥思路:

①疏肝利膽。通利膽腑,使膽氣得降。這點是治療的關鍵,肝膽之氣得以舒利,膽汁得以舒瀉,為脾胃正常運化創造了條件。


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②健脾和胃。膽氣不降,脾胃隨之受損,所以健脾和胃,同時還可以緩解通利藥物本身帶來的瀉下,在治療中是重要的。

③行氣導滯。肝氣主降,膽氣需通降下行,都離不了氣機的推動。治療本病離不了氣機的調暢。
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④活血化瘀。久病入血,血為氣之母,血以載氣。都需要對血分的治療。但血分藥多傷脾胃,故不宜多用。既要控制數量,又要控制用量。

川楝子3克,黃芩10克,炒梔子10克,豆豉10克,焦三仙30克,當歸12克,酒大黃10克,枳殼15克,茵陳10克,茯苓12克,白朮10克,蘇梗葉30克,木香10克,陳皮12克,黃連6克,公英15克。
通因通用治療大便稀

注意事項:①本病多有鬱久化熱,藥物需用寒涼。但本病以肝膽氣機流暢方可收到良效,因此,方藥以性平微涼或涼即可,切不可過於寒涼。②大體比例舒利肝膽5-6,健脾和胃3-4,行氣導滯2-3。由於患者多以脾胃不適就診,即便此證本為肝膽,也需充分考慮脾胃。③通因通用在此方中體現明顯,不僅包括瀉下藥,行氣藥,舒利肝膽藥等具有通利作用的藥物都是此意。其原理就是,通過通利藥物舒利肝膽,使膽汁排出正常,進入腸內協助消化食糜,從而使大便恢復正常。而藥物帶來的大便稀也被抵消了。更何況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通過藥物炮製(大黃酒制,枳殼,梔子炒制),也減低了藥物下瀉之力。同時,健脾之藥也有固澀止瀉的作用,佐治瀉下藥,行氣藥通便之虞。


我是中醫隨感,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