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曾讀過這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這首詩主要是想告訴大家,農民種田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要注意珍惜糧食。而說到這首詩的時候,想必不少人一定很清楚他的作者是誰。沒錯,他就是一個叫李紳的官員。

按理來說,有此覺悟的官員本應該是一位清官才對。但是實際上,李紳在當上官員後,便逐漸踏上了腐敗之路,成了被朝廷和老百姓們唾棄的渣渣。

那麼,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最終會踏上腐敗之路,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呢?

一、家道中落,李紳嚐盡人間疾苦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李紳降生的那個家庭,條件剛開始是挺好。起碼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官員,吃穿方面向來不用發愁。不過這種好日子並未維持多長時間,在李紳的父親逝世後,年幼的李紳便跟母親一起過上了非常悽苦的生活。好在李紳的母親比較會打理生活,所以即便他們家的情況已經變得比較糟糕了,李紳照樣有機會讀書和參加科舉考試。不過李紳的科考之路走得也非常艱難,直到將近三十歲的時候才考中進士。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而在他沒有考中進士之前,遭受了很多人的白眼。就算是到親戚家去串門,也會被對方冷言冷語的諷刺一番。正因為如此,李紳才更樂意去跟那些條件遠不如自己的農人接觸。也正是因為有了跟農人們接觸的機會,他才意識到普通老百姓們所過的生活,遠比他所過的生活還要艱辛很多。於是,他在看到農人在烈日下種田的場景後,便寫出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詩《憫農》。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二、進士及第後的李紳,情況並未發生明顯的好轉

二十七歲的時候,屢試不第的李紳總算順利考中了進士,並因此得以踏上仕途。本來他以為如此一來,他的境遇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實際上,情況遠沒有他想得那麼好。因為他當時的官職並不大,所以誰都能欺負他。他覺得這樣很沒意思,便乾脆辭職去給別人當幕僚了。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伺候的那個人竟然生了謀反之心。為了不跟著對方一起擔上謀反的罪名,他便想逃跑。只是還沒等到他採取行動,對方就率先將他給關押了起來。直到對方被殺,李紳才得以重見天日。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後來,無權無勢無財的李紳,去一座名為惠山寺的寺廟中住了一段時間。但因他當時的情況非常糟糕,所以連寺廟裡的和尚都常常欺負他。也正是因為這樣,原本心地善良的李紳,漸漸變得心狠手辣和不擇手段。等到他因為巴結權貴而得勢後,甚至還曾專門去報復過惠山寺的那些和尚們。而且自此以後,李紳便嚐到了有權有勢的甜頭。甚至開始為了得到更大的權勢而做更過分的事情,完全忘了他當初曾立下要當個清官的大志向。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三、得勢後的李紳,過上了無比奢侈隨心的生活

李紳得到了高官厚祿後,不僅無心為天下的百姓們謀福利,而且還讓自己過上了足夠奢靡的生活。他在家中養了很多歌妓,吃飯只吃食材中最精華的那一小部分。據說他吃雞的時候,就只吃雞的舌尖。剩餘的部分,他通通會讓人給扔掉。

於是每次廚房的廚師給他做這道菜,都得提前殺好數百隻雞才行。除此之外,每每遇到不服他管束或者他看不順眼的人時,他便會瞬間化身成惡魔,然後想方設法將對方給弄死。正因如此,他經手過的案件中,才會出現那麼多的冤假錯案。

寫出《憫農》一詩的李紳,在當上官員後,為何會踏上腐敗之路?

按理來說,像李紳這樣的人理應不得善終。但是實際上,李紳卻得到了善終。他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而且死後還得以被朝廷追封。好在他死之後,他經手的那些冤假錯案得到了平反。所以沒過多久,李紳的報應便都報在了他的子孫後代們的身上。

總結

如此一來,不光天下的百姓們紛紛咒罵李紳,就連他自己的那些子孫後代們,也都因跟他有血緣關係而感到無比羞恥。由此看來,李紳的結局也算不得有多好。若是他能堅守本心,踏踏實實做個能為百姓們出力的清官,最起碼死後不至於會禍及子孫。可惜他曾經表現出來的很高的覺悟,全都被仇恨給弄沒了,實在是有些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