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過後丘吉爾威望那麼高,為什麼會在選舉中落選?

韋莊談史


1945年在世界歷史上極為關鍵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第2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二戰元兇德國和日本相繼投降。

與此同時,作為二戰三巨頭之二的英國首相和美國總統,卻也相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1945年2月,領導美國加入二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病去世。很快沒過幾個月,帶領英國打贏第2次世界大戰,按道理應該威望極高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在英國大選之中失敗,黯然下臺。也就是說,在1945年到這一年,前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新晉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領導人相繼換人。

二戰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眾所周知,二戰初期,當納粹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所向披靡,當德國僅用39天就滅亡老牌列強法國時,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隨時有覆滅的危險。

在這種危機之下,正是丘吉爾挺身而出,毅然帶領英國人民與納粹德國浴血奮戰,保證了英國的領土未被德國侵略和踐踏。理所當然的,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也成為二戰勝利的功勳國之一。

按道理,在民族危亡時刻帶領全國萬眾一心,共同抵禦侵略者入侵的最高領袖,應該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按世界多數人的想法,帶領英國打贏二戰的丘吉爾功勳卓著,在英國應該有崇高的威望才對。

丘吉爾

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英國人卻“忘恩負義”,二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曾在戰爭中力挽狂瀾的丘吉爾失去了首相一職。為什麼二戰尚未結束,丘吉爾卻就在大選之中遭遇慘敗,失去首相一職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經歷過戰爭的英國人民,迫切希望更好的生活。從1939年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45年戰爭結束,英國人經歷的戰爭長達6年之久,在這6年中,除了無休止的德國空軍的空襲,和由此帶來的遍佈全國的廢墟,英國人還要忍受物資緊缺,親人上戰場,生活愈發拮据等困境。

然而,領導英國打贏二戰的丘吉爾及其保守黨卻沉醉在鮮花和掌聲之中,對於民生最關注的民生問題,卻並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這自然令英國人十分失望。

被德國炸成一片廢墟的倫敦

第二,與英國人的思想向左轉有關。二戰期間,英國從蘇聯的身上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他們對於蘇聯開始有了巨大的好感,對於蘇聯模式也變得極為嚮往。

這一點從1942年6月的一項民意測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1942年6月,蓋洛普民意測驗曾向英國人提出一項調查:俄國和美國,哪個國家更得人心?當時有高達62%的英國人認為蘇聯比美國更多人心,選擇美國的人只有24%。

而這一數據,還是在英國已經獲得了大量美國租借法案援助物資之後得來的結果。從中也可看出當時英國人對於蘇聯模式的嚮往。

蘇聯

但是,德國剛剛投降,丘吉爾就迫不及待的將英國的聯蘇政策轉向反蘇,著名的“冷戰鐵幕”,也是丘吉爾提出的。因此,丘吉爾的這一傾向顯然與英國人普遍的期待相背離,自然也得不到英國人的普遍支持。

第三,則與丘吉爾本身的性格缺陷有關。在民族危亡之際,力挽狂瀾的丘吉爾固然受到了英國人的共普遍擁戴,但是這些並不能掩蓋丘吉爾本身存在的缺點。丘吉爾本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也從未表現出卓越的經濟建設能力。一戰時期,曾擔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更因為他的狂妄自大導致了英國海軍遭遇慘敗。因此,英國人對於丘吉爾並非100%滿意。

丘吉爾

第四,則與丘吉爾及保守黨的驕傲自滿有關。領導二戰的丘吉爾,無論有多少缺點,其巨大的政治聲望早已得到公認,而很顯然,無論是丘吉爾還是保守黨都是這麼認為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快速同意1945年7月進行大選的原因。

因為在保守黨看來,趁熱打鐵,趁丘吉爾威望如日中天之際參加大選,勝利的可能性極高。也因此,他們在選舉之中選擇了錯誤的競選政策,他們不但沒有將施政綱領作為重點,反而將重點放在了攻擊工黨上。

英國首相丘吉爾

而作為對手的艾德禮卻為人謙遜,舉止得體,並能夠耐心的傾聽選民的意見,同時,他由根據英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並順應英國名義,堅持維護英美蘇聯盟,自然獲得了選民的普遍好感。

正是在種種作用之下,帶領英國打贏二戰,與斯大林、羅斯福並列的二戰三巨頭丘吉爾,在威望如日中天之際,卻在大選之中遭遇慘敗,黯然下臺。下臺之後,丘吉爾曾引用名言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丘吉爾說這句話時究竟是心中冒酸水還是真心大度,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屬於丘吉爾的時代就此落幕。


鳶飛九天2018


有個段子,說二戰結束後,國家英雄丘吉爾競選連任首相,竟然失敗了,斯大林嘲笑丘吉爾,說你保衛了人民打贏了戰爭,卻被人民罷免了,看看我,誰敢罷免我;而丘吉爾淡淡地說,我就是保衛我的人民擁有罷免我的權利。

丘吉爾。

是的,1945年7月5日英國大選,對手艾德禮所在的工黨獲得了393票,丘吉爾的保守黨只獲得了197票,連同追隨者算在內,最後也才213票,有人說當時海外駐軍的票數未統計,其實海外的加上也趕不上工黨的票數,只是找個藉口罷了,而且丘吉爾的兒子倫道夫、他女婿桑茲,還有一些親信大臣,全部落選。

有人說英國人忘恩負義,這是偏激的,治理國家不是過家家,英國人是很明智的,反而丘吉爾還活在戰爭中,儼然一個人民心中的戰爭英雄,所以他開著豪車,帶著家人,在全國各地去旅行演講,所到之處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大幅宣傳,自我標榜,演講內容充滿戰鬥,甚至希望人們像反德一樣再次策動反蘇戰爭,開玩笑時都說,沒有戰爭,我感到孤獨。

圖為艾德禮。

其實丘吉爾的這番做法才是開了歷史倒車,沒人希望有戰爭,二戰的結束,英國滿目瘡痍,人們迫切希望恢復生活,此時再大談戰爭,只會引起反感,有街上的採訪說,丘吉爾從不瞭解百姓,他沒坐過公交車,沒做過地鐵,只知道陶醉在歡呼聲中。相反,工黨的艾德禮和夫人則開著一輛很舊的汽車,深入群眾身邊,舉止文明禮貌,只問困難,傾聽民眾意見,大談如何建設國家,如何恢復和改革百姓的住宅、醫療、保險等。

晚年的丘吉爾。

所以,英國人是很清醒的,丘吉爾是得意忘形的,再者,艾德禮是個經驗相當豐富的政客,如何哄好選民那一套,他揣摩的非常透徹,當丘吉爾如夢中驚醒一般時,已太晚,1950年再一次的內閣大選,丘吉爾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主要宣傳他的工業計劃,為民謀福利,希望國際和平,同蘇聯友好等來爭取民心,果然,以321票對295票,丘吉爾再度擔任首相。


圖文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好吧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但老梁還是憋不住想笑。你可以想象一下,可憐的丘吉爾端著紅酒,嘴巴里嚼著雪茄蹲在浴缸裡,暖暖的大太陽透過朦朧的玻璃,照在身上很愜意的樣子,但當他自己居然落敗了的消息,是一副什麼樣子?錯愕?憤怒?驚喜?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跳出來:“你個癟犢子老梁,別侮辱偉人!”

侮辱?沒有,一丁點意思都沒有,反而我很佩服這傢伙。所以咱在這裡,就先從二戰開始講講丘吉爾如何獲得威望,然後再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二戰中的丘吉爾

想當年,整個歐洲在小鬍子希特勒的閃電戰之下,都在戰慄,號稱世界第二的高盧雄雞法國佬,德國佬僅僅用了三十九天的時間,就將他按在地上摩擦。上演了一出有名的大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約翰牛家裡的小牛牛,聽到這個消息,都崩潰了,惶恐席捲了整個英國的地界。早在這大撤退之前,丘吉爾一腳踹開了軟腳蝦張伯倫,把首相的帽子拿過來,扣腦袋上,叼著雪茄煙就組建了戰時臨時政府。

丘吉爾瞅著人心的浮動,擼起袖子,拍著腦殼明確表示要和德國佬對著幹。

小鬍子希特勒的吐沫星子都飛過了英吉利海峽,可丘吉爾根本就不弔,瞪著大眼珠子:“爺們耗死你,有本事你飛過來!你不過來都是那俺的那個啥!”捎帶著還豎起了手指頭,在小鬍子的希特的面前晃悠!

小鬍子絕對不接受挑逗,怒了的小鬍子用海軍封鎖了英國,接著開著飛機搞轟炸,把個倫敦炸了個稀巴爛,房子沒了,土地都變成了坑。

倔脾氣的丘吉爾,摸著落了灰的大腦殼,又點亮了雪茄煙:“刺激,有本事你再來一次,爺們不怕!”

就是這麼硬朗的作風,給約翰牛家的小牛牛們打了一次又一次強心劑,這才讓英國撐到了二戰結束,以勝利國的姿態蹲在了談判桌上,成為了世界三巨頭之一。

2002年的時候,英國搞了一個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活動,丘吉爾蹲在榜首的位置上,沒人能撼動得了他。

就是這麼個人,有威望,有資歷,那咋就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家裡的小牛牛通過選票將這位給踹了下去呢?難道他們不希望丘吉爾帶領他們再走一次輝煌?

原因

這首先,咱就得從英國的政治制度走起。

大傢伙都知道,英國這地分上議院和下議院。當然不論是上議院還是下議院他們都很有特點,一幫人一開會,吵吵吵吵開了掛的互懟,就像哪菜市場似的十分的熱鬧。

而上議院又被外人稱為貴族院,您聽這名字就應該瞭解這是一個通過世襲或者腦袋上扣著爵位,年齡都在六十歲開外的人組成,當然咱通俗一點,可以把這地方看成一個退休人員的養老基地也成。當然這貴族院之後進行了改革,但這改革和咱今天的話題無關,所以老梁也不細說了。

而下議院是通過約翰牛家的小牛牛共同努力,普選產生的,所以一個政黨想要上臺,必須在下議院選舉中佔多數,這才能上臺。

丘吉爾的苦惱就出在了下議院。二戰爆發,英國整個國家執行的是“競選休戰”,也就是說競選選政府這事扔了,按照精英層的內定出來。而丘吉爾在二戰期間就是通過內定定出來的,這個時候,眼瞅這二戰要結束了,英國在工黨的推動下,內部呼籲通過選舉產生新一屆的政府,一浪高過一浪。

丘吉爾對於這樣的呼聲很高興:“好啊!你們先選著,我先和斯大林以及羅斯福開個會,會後我瞅結果!”

丘吉爾同意了,保守黨一幫子大佬也同意了,畢竟丘吉爾是帶著小牛牛們走出困境第一人,這麼大的光環套頭上,放個人上去,都感覺想不獲勝都難。

英國人總是這麼自信,不然現在的脫歐,咋就能鬧成了國際笑話了。這話有點遠了,咱接著上邊往下聊。

可結果一出來213對393,以大比分的落差居然落選了,落選了!就連軍隊裡的大頭兵都投了反對票。

丘吉爾和另外倆巨頭在雅爾塔的皇宮裡開會,三人商量德國問題,波蘭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會議準備開十二天,這都已經過了八天了,第九天頭上,丘吉爾接到了消息,沒轍了,丘吉爾拍拍屁股走了,英國方面換人,倆巨頭和一個陌生人繼續開會。三巨頭缺了一個,這整的!這結果把個斯大林笑的嘴都歪了,這都叫啥事呢。

丘吉爾的落選,和當時的環境有關,當時的英國人在二戰中的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大傢伙眼瞅這戰爭就要結束了,都想蹲在家裡溫暖的被窩,過幾天沒有炸彈的日子。

可丘吉爾發表的演講中,居然還在鼓動戰爭,通過戰爭來獲取更多的利益,並且還主張扶持戰後的德國用來對抗老毛子。

這都是什麼事啊!還打!被炸了那麼多天,死了那麼的人,你看不見啊!這還幫助德國佬?瞎呀?

反過來看看,工黨的政策,保護工人的利益,保證普通人的就業,讓每個人有牛奶喝,有面包吃。而且這些措施,在二戰期間工黨也是這麼做的,這都親民啊,所以啊英國小牛牛們一股腦用手中的選票,一腳將丘吉爾踹了下來。

嚴格的說來丘吉爾是個優秀的軍人,不是個優秀的政客。所以他的失敗那是難免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原因很簡單——英國人務實。

在1945年的英國大選中,丘吉爾打出的宣傳招聘是“戰爭英雄”。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英國人民更關心的是戰後生活如何重建。

英國是議會制國家。

所謂的議會制國家,就意味著首相不是一人一票普選出來的,而是先由各個政黨的議員在其選區贏得勝利,國會成為多數黨後,黨魁才能連任首相。

但是,英國人民是不健忘的。

固然是丘吉爾帶領大家走出戰爭的泥潭。但是,英國在二戰中的被動也是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所賜。綏靖政策的倡導者,就是前任保守黨黨魁張伯倫不是嗎?

所以,說起戰爭的功過。丘吉爾是有功勞的,但保守黨就未必了。

此外,在二戰期間,保守黨的對手工黨也是出了力的。

在丘吉爾內閣中,工黨領袖艾德禮當了5年的議會副領袖,工黨全力支持丘吉爾的戰時政策,戰爭的勝利也有他們的功勞。

最後,擊敗丘吉爾的除了上述原因外,更在於1945年大選時他的昏招——

丘吉爾一味宣傳自己是戰爭英雄,卻沒有意識到老百姓已經厭倦了戰爭,更在意災後重建的問題。

總而言之,贏了二戰是了不起,但並不意味著民眾就能接受你繼續作首相。


HuiNanHistory


丘吉爾是民族英雄 ,是二戰的大功臣,是世界億萬人民稱頌的消滅法西斯拯救人民與水火的偉大人物。但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竟然風頭正盛的丘吉爾在競爭首相的選舉中落敗了!為什麼呢?難道就是丘吉爾抱怨的英國人不知道報恩?不感謝為他們犧牲自己的民族英雄?

顯然,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要從二戰後英國人的心態和願望說起。二戰後的英國人普遍感受到這是千真萬確的劫後餘生,人民強烈的願望是醫治戰爭創傷 ,修復破損的家園,克服戰爭遺留下的物資匱乏生活艱難的窘況,儘早地恢復平靜溫馨的家庭生活。但丘吉爾還沉浸在二戰巨大勝利的喜悅興奮之中,揚言要恢復昔日英國的尊嚴,讓英國再次成為日不落帝國,成為世界第一。按現在的話,就是讓英國二次輝煌。如果按照丘吉爾的想法,英國還得不停的折騰下去!英國將永無寧日。這和英國老百姓的普遍想法大相徑庭。而此時適逢英國首相選舉,一個和丘吉爾名聲相去甚遠的英國工黨黨魁艾德禮成了丘吉爾有力的競爭對手。他的競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深諳當時的英國國情和老百姓憎惡戰爭,許諾說,讓英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能過上高福利的幸福生活,這無疑和丘吉爾的瞎折騰針對性很強,英國人拋棄了自己的民族英雄,認同並接納艾德禮!就這樣 ,一個二戰時期的偉大人物,在強大的法西斯目前沒有落敗,而在自己國民的選舉中遺憾地失敗了!


洛陽老董1


溫斯頓·丘吉爾


丘吉爾在二戰中擔任英國首相,帶領英國走向勝利。

“如果不是因為丘吉爾帶領我們獲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紀念他。”英國人評價。

二戰過後,丘吉爾的威望是很高,但也有一個事實擺在了英國人的面前,那就是他們贏得了世界大戰,卻輸了整個帝國。

英國從工業革命後,瘋狂的進行殖民擴張,數百年的資本累積,因為一戰打了個支離破碎,帝國搖搖欲墜。

二戰過後,英國百廢待興,所以英國人厭倦了打仗,丘吉爾是強硬派,在納粹瘋狂進攻英國的時候,他決不投降,抵抗到底。現在目標換了,變成蘇聯了。

蘇聯的威脅近在眼前,他依舊主張外交強硬、軍事等措施,英國人自然是不會買賬。

英國人厭倦了戰爭,英國人要重新建設自己的國家,所以英國工黨政治家們上臺了。


克萊門特·理查·艾德禮

英國工黨政治家,首相,牛津大學法律系畢業。

根據研究機構MORI在2004年作的調查顯示,克萊門特·艾德禮獲眾多受訪的教授,選為20世紀和平時期最具效率的英國首相。

二戰後,艾德禮支持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劃"。

他實行大規模福利事業,建立國民醫療服務制度,對一些工業實施公有化。

另一個重要的政策就是使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完成非殖民化,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緬甸獨立地位。


英國在二戰中飽受摧殘,英國人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重新發展經濟,重新建設國家,恢復秩序,英國人不想要戰爭了,所以丘吉爾落選了。


小猴子的趣味雜談


其實丘吉爾在戰後的大選中沒有輸,輸的是他所代表的保守黨而已,不瞭解英國政治遊戲規則的人才會認為丘吉爾輸了。


英國的政治體制是“內閣制”,只有在議會里佔有多數席位的政黨,它的黨魁才可以當選首相,所以英國大選就是各黨的參選者儘可能保證自己當上議員,佔有議會的多數席位,那麼作為多數黨的黨魁就自動成為首相。

而戰後的這次選舉,丘吉爾是當上議員的,奈何隊友不給力,大面積落選,所以保守黨丟掉了議員院的多數席位。丘吉爾本身沒輸,輸的是保守黨,英國人民沒忘記他們的戰爭英雄,但是戰後英國需要更加能代表民意的工黨來建設。


在二戰期間,保守黨和工黨相互配合共同抵抗法西斯,但是分工不同,保守黨更加側重於外交和軍事,而工黨則側重於民生和內政,日常與英國百姓的接觸更加頻繁,這樣的安排讓工黨更能接觸到英國人民,也更容易獲得人民的好感,在人民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黨員激增。


戰後,丘吉爾動用權力趕走了過渡政府裡面工黨成員,全部換上了自己的保守黨成員,這種粗暴的做法激起了人們的憤怒。

在戰後競選時,保守黨的競選策略頻頻失誤。保守黨在戰後依然由丘吉爾主導,主打精英加好戰的旗號,要大家繼續對蘇聯保持警惕,並且不斷強調自己打贏戰爭,並將繼續領導英國人打擊蘇聯。而當時的英國人民在經歷了二戰的摧殘後,更渴望平靜的生活,希望搞經濟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丘吉爾的競選對手,工黨的艾德里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個親民的形象,他出外演講拉選票都是乘坐舊汽車,和出門乘坐豪華專列的丘吉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演講中,這位工黨領袖不斷強調自己未來要領導人民重新建設家園,這些話正好說到了英國人民的心坎裡。


正是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讓看起來如日中天的丘吉爾落選。

戰後的丘吉爾就是美國的希拉里一樣,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會贏,但是就偏偏輸掉了,原因就是丘吉爾和希拉里看起來有巨大的聲望,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底層百姓的真實需求,陷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西山講歷史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溫斯頓.丘吉爾(1874年——1965年)在二戰時出任英國首相(1940年一1945年),他領導英國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

丘吉爾1900年10月從政,代表英國保守黨當選議員,1910年出任內政部長,一戰時曾辭職親赴法國前線參加戰鬥,一戰後,在1918年11月的大選後,在內閣內兼任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兩項職務,1924年出任財政大臣,1929年後,英國工黨執政,這期間是丘吉爾政治生涯的低潮期。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後的數小時,當時的首相張伯倫邀請他加入戰時內閣,邱吉爾被任命為海軍大臣,由於戰事不順利,下議院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1940年5月8日,張伯倫向國王提呈辭職,並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正式出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1945年5月7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德國戰敗後,英國的戰時內閣解散,邱吉爾辭職,並重新大選。

剛打完二戰的丘吉爾威望特別高,人們的呼聲也高,本來他當選首相是十拿九穩的,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眼前戰後重建的問題,更是大英帝國的未來,他在演說中制定了未來的施政主張,要維護日不落帝國在世界的地位,建立強大的殖民地,併成為世界強國。

再看競爭對手工黨領袖艾德禮,行事卻低調的多,他和妻子坐著舊汽車走遍每一座城市,慰問貧困家庭,提出要重建家園,讓人民生活幸福,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不讓戰爭再次重演。

此時的英國人民被戰爭搞的傷痕累累,早以厭惡了戰爭,如果丘吉爾當選,仍然免不了當兵打仗,可人民並不關心英國在世界的地位,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而艾德禮的理念,正符合人民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民眾拋棄了丘吉爾,選擇了更符合民眾利益的艾德禮,最終工黨在大選中贏得393席,遠遠高出保守黨的197席,艾德禮當選首相。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戰爭結束了,需要的是治周能手!也不是功勞多大,就需要攬權到死,反而禍國殃民!


手機用戶62607376318


二戰爆發後,丘吉爾臨危受命,擔任英國戰時首相。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在戰時,丘吉爾以鋼鐵般的意志繼續帶領英國人民戰鬥,他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蹟般地撤出33萬多人,堪稱奇蹟。他還促成了美國國會通過了租賃法案,從而使英國獲得了大量的軍火援助。在德國向蘇聯宣戰,他放棄了之前對蘇聯的敵意,聯合蘇聯一起抗擊德國法西斯,並且聯合美國簽署《大西洋憲章》,向蘇聯提供援助。隨後,他又出席了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開羅會議,與羅斯福、斯大林等領導人多次會面,商討戰後世界局勢。

1945年5月7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次日丘吉爾向英國人民宣告,英國已經贏得了對德戰爭的勝利。二戰後,戰時內閣也必須解散。丘吉爾被迫辭職,並舉行大選。原本信心滿滿、認為憑藉丘吉爾在戰爭中的功勞定能順利當選的保守黨,卻在大選中慘敗,丘吉爾本人雖然當選議員,但是保守黨只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卻贏得393席,得以組閣,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首相。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帶領英國人民走向勝利的丘吉爾卻被拋棄了。

面對這個結果,丘吉爾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實際上,關於丘吉爾在這次大選中慘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在戰時,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將所有的重點放在了軍事和外交上,忽視了民生,給了工黨機會,工黨乘機做大,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席位。按照規定,獲得席位最多的黨派的黨魁,即為首相。由於丘吉爾所在保守黨的失利,丘吉爾也一起跟著吃瓜落兒。

第二個原因是丘吉爾這個鐵血首相,讓英國人民是又愛又恨。丘吉爾以鐵血著稱,它曾對國內的工人罷工一直都採用強硬手段,武力鎮壓,毫不手軟,被世人指責。在戰時,英國需要像丘吉爾這樣的一個鐵血首相,帶領英國走向勝利。但是在戰後,英國經濟蕭條,人們厭倦了戰爭,需要休養生息。而很多人把丘吉爾看成戰爭販子,他們不再需要丘吉爾這個鐵血首相。因此,英國人民果斷地拋棄了保守黨以及丘吉爾。 總之,丘吉爾在二戰後大選中的慘敗雖然是出乎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並非是偶然的結果。各位,你們認為呢?緊接著冷戰開始了,丘吉爾的時代又來了,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