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过后丘吉尔威望那么高,为什么会在选举中落选?

韦庄谈史


1945年在世界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第2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二战元凶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与此同时,作为二战三巨头之二的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却也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1945年2月,领导美国加入二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病去世。很快没过几个月,带领英国打赢第2次世界大战,按道理应该威望极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在英国大选之中失败,黯然下台。也就是说,在1945年到这一年,前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新晋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领导人相继换人。

二战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众所周知,二战初期,当纳粹德国在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所向披靡,当德国仅用39天就灭亡老牌列强法国时,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在这种危机之下,正是丘吉尔挺身而出,毅然带领英国人民与纳粹德国浴血奋战,保证了英国的领土未被德国侵略和践踏。理所当然的,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也成为二战胜利的功勋国之一。

按道理,在民族危亡时刻带领全国万众一心,共同抵御侵略者入侵的最高领袖,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按世界多数人的想法,带领英国打赢二战的丘吉尔功勋卓著,在英国应该有崇高的威望才对。

丘吉尔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英国人却“忘恩负义”,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曾在战争中力挽狂澜的丘吉尔失去了首相一职。为什么二战尚未结束,丘吉尔却就在大选之中遭遇惨败,失去首相一职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经历过战争的英国人民,迫切希望更好的生活。从1939年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战争结束,英国人经历的战争长达6年之久,在这6年中,除了无休止的德国空军的空袭,和由此带来的遍布全国的废墟,英国人还要忍受物资紧缺,亲人上战场,生活愈发拮据等困境。

然而,领导英国打赢二战的丘吉尔及其保守党却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对于民生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却并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这自然令英国人十分失望。

被德国炸成一片废墟的伦敦

第二,与英国人的思想向左转有关。二战期间,英国从苏联的身上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他们对于苏联开始有了巨大的好感,对于苏联模式也变得极为向往。

这一点从1942年6月的一项民意测验中就可以看得出来,1942年6月,盖洛普民意测验曾向英国人提出一项调查:俄国和美国,哪个国家更得人心?当时有高达62%的英国人认为苏联比美国更多人心,选择美国的人只有24%。

而这一数据,还是在英国已经获得了大量美国租借法案援助物资之后得来的结果。从中也可看出当时英国人对于苏联模式的向往。

苏联

但是,德国刚刚投降,丘吉尔就迫不及待的将英国的联苏政策转向反苏,著名的“冷战铁幕”,也是丘吉尔提出的。因此,丘吉尔的这一倾向显然与英国人普遍的期待相背离,自然也得不到英国人的普遍支持。

第三,则与丘吉尔本身的性格缺陷有关。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澜的丘吉尔固然受到了英国人的共普遍拥戴,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丘吉尔本身存在的缺点。丘吉尔本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从未表现出卓越的经济建设能力。一战时期,曾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更因为他的狂妄自大导致了英国海军遭遇惨败。因此,英国人对于丘吉尔并非100%满意。

丘吉尔

第四,则与丘吉尔及保守党的骄傲自满有关。领导二战的丘吉尔,无论有多少缺点,其巨大的政治声望早已得到公认,而很显然,无论是丘吉尔还是保守党都是这么认为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快速同意1945年7月进行大选的原因。

因为在保守党看来,趁热打铁,趁丘吉尔威望如日中天之际参加大选,胜利的可能性极高。也因此,他们在选举之中选择了错误的竞选政策,他们不但没有将施政纲领作为重点,反而将重点放在了攻击工党上。

英国首相丘吉尔

而作为对手的艾德礼却为人谦逊,举止得体,并能够耐心的倾听选民的意见,同时,他由根据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并顺应英国名义,坚持维护英美苏联盟,自然获得了选民的普遍好感。

正是在种种作用之下,带领英国打赢二战,与斯大林、罗斯福并列的二战三巨头丘吉尔,在威望如日中天之际,却在大选之中遭遇惨败,黯然下台。下台之后,丘吉尔曾引用名言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说这句话时究竟是心中冒酸水还是真心大度,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属于丘吉尔的时代就此落幕。


鸢飞九天2018


有个段子,说二战结束后,国家英雄丘吉尔竞选连任首相,竟然失败了,斯大林嘲笑丘吉尔,说你保卫了人民打赢了战争,却被人民罢免了,看看我,谁敢罢免我;而丘吉尔淡淡地说,我就是保卫我的人民拥有罢免我的权利。

丘吉尔。

是的,1945年7月5日英国大选,对手艾德礼所在的工党获得了393票,丘吉尔的保守党只获得了197票,连同追随者算在内,最后也才213票,有人说当时海外驻军的票数未统计,其实海外的加上也赶不上工党的票数,只是找个借口罢了,而且丘吉尔的儿子伦道夫、他女婿桑兹,还有一些亲信大臣,全部落选。

有人说英国人忘恩负义,这是偏激的,治理国家不是过家家,英国人是很明智的,反而丘吉尔还活在战争中,俨然一个人民心中的战争英雄,所以他开着豪车,带着家人,在全国各地去旅行演讲,所到之处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大幅宣传,自我标榜,演讲内容充满战斗,甚至希望人们像反德一样再次策动反苏战争,开玩笑时都说,没有战争,我感到孤独。

图为艾德礼。

其实丘吉尔的这番做法才是开了历史倒车,没人希望有战争,二战的结束,英国满目疮痍,人们迫切希望恢复生活,此时再大谈战争,只会引起反感,有街上的采访说,丘吉尔从不了解百姓,他没坐过公交车,没做过地铁,只知道陶醉在欢呼声中。相反,工党的艾德礼和夫人则开着一辆很旧的汽车,深入群众身边,举止文明礼貌,只问困难,倾听民众意见,大谈如何建设国家,如何恢复和改革百姓的住宅、医疗、保险等。

晚年的丘吉尔。

所以,英国人是很清醒的,丘吉尔是得意忘形的,再者,艾德礼是个经验相当丰富的政客,如何哄好选民那一套,他揣摩的非常透彻,当丘吉尔如梦中惊醒一般时,已太晚,1950年再一次的内阁大选,丘吉尔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主要宣传他的工业计划,为民谋福利,希望国际和平,同苏联友好等来争取民心,果然,以321票对295票,丘吉尔再度担任首相。


图文绘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好吧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但老梁还是憋不住想笑。你可以想象一下,可怜的丘吉尔端着红酒,嘴巴里嚼着雪茄蹲在浴缸里,暖暖的大太阳透过朦胧的玻璃,照在身上很惬意的样子,但当他自己居然落败了的消息,是一副什么样子?错愕?愤怒?惊喜?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跳出来:“你个瘪犊子老梁,别侮辱伟人!”

侮辱?没有,一丁点意思都没有,反而我很佩服这家伙。所以咱在这里,就先从二战开始讲讲丘吉尔如何获得威望,然后再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二战中的丘吉尔

想当年,整个欧洲在小胡子希特勒的闪电战之下,都在战栗,号称世界第二的高卢雄鸡法国佬,德国佬仅仅用了三十九天的时间,就将他按在地上摩擦。上演了一出有名的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

约翰牛家里的小牛牛,听到这个消息,都崩溃了,惶恐席卷了整个英国的地界。早在这大撤退之前,丘吉尔一脚踹开了软脚虾张伯伦,把首相的帽子拿过来,扣脑袋上,叼着雪茄烟就组建了战时临时政府。

丘吉尔瞅着人心的浮动,撸起袖子,拍着脑壳明确表示要和德国佬对着干。

小胡子希特勒的吐沫星子都飞过了英吉利海峡,可丘吉尔根本就不吊,瞪着大眼珠子:“爷们耗死你,有本事你飞过来!你不过来都是那俺的那个啥!”捎带着还竖起了手指头,在小胡子的希特的面前晃悠!

小胡子绝对不接受挑逗,怒了的小胡子用海军封锁了英国,接着开着飞机搞轰炸,把个伦敦炸了个稀巴烂,房子没了,土地都变成了坑。

倔脾气的丘吉尔,摸着落了灰的大脑壳,又点亮了雪茄烟:“刺激,有本事你再来一次,爷们不怕!”

就是这么硬朗的作风,给约翰牛家的小牛牛们打了一次又一次强心剂,这才让英国撑到了二战结束,以胜利国的姿态蹲在了谈判桌上,成为了世界三巨头之一。

2002年的时候,英国搞了一个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活动,丘吉尔蹲在榜首的位置上,没人能撼动得了他。

就是这么个人,有威望,有资历,那咋就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家里的小牛牛通过选票将这位给踹了下去呢?难道他们不希望丘吉尔带领他们再走一次辉煌?

原因

这首先,咱就得从英国的政治制度走起。

大家伙都知道,英国这地分上议院和下议院。当然不论是上议院还是下议院他们都很有特点,一帮人一开会,吵吵吵吵开了挂的互怼,就像哪菜市场似的十分的热闹。

而上议院又被外人称为贵族院,您听这名字就应该了解这是一个通过世袭或者脑袋上扣着爵位,年龄都在六十岁开外的人组成,当然咱通俗一点,可以把这地方看成一个退休人员的养老基地也成。当然这贵族院之后进行了改革,但这改革和咱今天的话题无关,所以老梁也不细说了。

而下议院是通过约翰牛家的小牛牛共同努力,普选产生的,所以一个政党想要上台,必须在下议院选举中占多数,这才能上台。

丘吉尔的苦恼就出在了下议院。二战爆发,英国整个国家执行的是“竞选休战”,也就是说竞选选政府这事扔了,按照精英层的内定出来。而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就是通过内定定出来的,这个时候,眼瞅这二战要结束了,英国在工党的推动下,内部呼吁通过选举产生新一届的政府,一浪高过一浪。

丘吉尔对于这样的呼声很高兴:“好啊!你们先选着,我先和斯大林以及罗斯福开个会,会后我瞅结果!”

丘吉尔同意了,保守党一帮子大佬也同意了,毕竟丘吉尔是带着小牛牛们走出困境第一人,这么大的光环套头上,放个人上去,都感觉想不获胜都难。

英国人总是这么自信,不然现在的脱欧,咋就能闹成了国际笑话了。这话有点远了,咱接着上边往下聊。

可结果一出来213对393,以大比分的落差居然落选了,落选了!就连军队里的大头兵都投了反对票。

丘吉尔和另外俩巨头在雅尔塔的皇宫里开会,三人商量德国问题,波兰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会议准备开十二天,这都已经过了八天了,第九天头上,丘吉尔接到了消息,没辙了,丘吉尔拍拍屁股走了,英国方面换人,俩巨头和一个陌生人继续开会。三巨头缺了一个,这整的!这结果把个斯大林笑的嘴都歪了,这都叫啥事呢。

丘吉尔的落选,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的英国人在二战中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家伙眼瞅这战争就要结束了,都想蹲在家里温暖的被窝,过几天没有炸弹的日子。

可丘吉尔发表的演讲中,居然还在鼓动战争,通过战争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且还主张扶持战后的德国用来对抗老毛子。

这都是什么事啊!还打!被炸了那么多天,死了那么的人,你看不见啊!这还帮助德国佬?瞎呀?

反过来看看,工党的政策,保护工人的利益,保证普通人的就业,让每个人有牛奶喝,有面包吃。而且这些措施,在二战期间工党也是这么做的,这都亲民啊,所以啊英国小牛牛们一股脑用手中的选票,一脚将丘吉尔踹了下来。

严格的说来丘吉尔是个优秀的军人,不是个优秀的政客。所以他的失败那是难免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原因很简单——英国人务实。

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丘吉尔打出的宣传招聘是“战争英雄”。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英国人民更关心的是战后生活如何重建。

英国是议会制国家。

所谓的议会制国家,就意味着首相不是一人一票普选出来的,而是先由各个政党的议员在其选区赢得胜利,国会成为多数党后,党魁才能连任首相。

但是,英国人民是不健忘的。

固然是丘吉尔带领大家走出战争的泥潭。但是,英国在二战中的被动也是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所赐。绥靖政策的倡导者,就是前任保守党党魁张伯伦不是吗?

所以,说起战争的功过。丘吉尔是有功劳的,但保守党就未必了。

此外,在二战期间,保守党的对手工党也是出了力的。

在丘吉尔内阁中,工党领袖艾德礼当了5年的议会副领袖,工党全力支持丘吉尔的战时政策,战争的胜利也有他们的功劳。

最后,击败丘吉尔的除了上述原因外,更在于1945年大选时他的昏招——

丘吉尔一味宣传自己是战争英雄,却没有意识到老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更在意灾后重建的问题。

总而言之,赢了二战是了不起,但并不意味着民众就能接受你继续作首相。


HuiNanHistory


丘吉尔是民族英雄 ,是二战的大功臣,是世界亿万人民称颂的消灭法西斯拯救人民与水火的伟大人物。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竟然风头正盛的丘吉尔在竞争首相的选举中落败了!为什么呢?难道就是丘吉尔抱怨的英国人不知道报恩?不感谢为他们牺牲自己的民族英雄?

显然,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要从二战后英国人的心态和愿望说起。二战后的英国人普遍感受到这是千真万确的劫后余生,人民强烈的愿望是医治战争创伤 ,修复破损的家园,克服战争遗留下的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窘况,尽早地恢复平静温馨的家庭生活。但丘吉尔还沉浸在二战巨大胜利的喜悦兴奋之中,扬言要恢复昔日英国的尊严,让英国再次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第一。按现在的话,就是让英国二次辉煌。如果按照丘吉尔的想法,英国还得不停的折腾下去!英国将永无宁日。这和英国老百姓的普遍想法大相径庭。而此时适逢英国首相选举,一个和丘吉尔名声相去甚远的英国工党党魁艾德礼成了丘吉尔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的竞选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深谙当时的英国国情和老百姓憎恶战争,许诺说,让英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能过上高福利的幸福生活,这无疑和丘吉尔的瞎折腾针对性很强,英国人抛弃了自己的民族英雄,认同并接纳艾德礼!就这样 ,一个二战时期的伟大人物,在强大的法西斯目前没有落败,而在自己国民的选举中遗憾地失败了!


洛阳老董1


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在二战中担任英国首相,带领英国走向胜利。

“如果不是因为丘吉尔带领我们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纪念他。”英国人评价。

二战过后,丘吉尔的威望是很高,但也有一个事实摆在了英国人的面前,那就是他们赢得了世界大战,却输了整个帝国。

英国从工业革命后,疯狂的进行殖民扩张,数百年的资本累积,因为一战打了个支离破碎,帝国摇摇欲坠。

二战过后,英国百废待兴,所以英国人厌倦了打仗,丘吉尔是强硬派,在纳粹疯狂进攻英国的时候,他决不投降,抵抗到底。现在目标换了,变成苏联了。

苏联的威胁近在眼前,他依旧主张外交强硬、军事等措施,英国人自然是不会买账。

英国人厌倦了战争,英国人要重新建设自己的国家,所以英国工党政治家们上台了。


克莱门特·理查·艾德礼

英国工党政治家,首相,牛津大学法律系毕业。

根据研究机构MORI在2004年作的调查显示,克莱门特·艾德礼获众多受访的教授,选为20世纪和平时期最具效率的英国首相。

二战后,艾德礼支持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

他实行大规模福利事业,建立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对一些工业实施公有化。

另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使英国摆脱了殖民主义,完成非殖民化,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缅甸独立地位。


英国在二战中饱受摧残,英国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重新发展经济,重新建设国家,恢复秩序,英国人不想要战争了,所以丘吉尔落选了。


小猴子的趣味杂谈


其实丘吉尔在战后的大选中没有输,输的是他所代表的保守党而已,不了解英国政治游戏规则的人才会认为丘吉尔输了。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内阁制”,只有在议会里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它的党魁才可以当选首相,所以英国大选就是各党的参选者尽可能保证自己当上议员,占有议会的多数席位,那么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就自动成为首相。

而战后的这次选举,丘吉尔是当上议员的,奈何队友不给力,大面积落选,所以保守党丢掉了议员院的多数席位。丘吉尔本身没输,输的是保守党,英国人民没忘记他们的战争英雄,但是战后英国需要更加能代表民意的工党来建设。


在二战期间,保守党和工党相互配合共同抵抗法西斯,但是分工不同,保守党更加侧重于外交和军事,而工党则侧重于民生和内政,日常与英国百姓的接触更加频繁,这样的安排让工党更能接触到英国人民,也更容易获得人民的好感,在人民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党员激增。


战后,丘吉尔动用权力赶走了过渡政府里面工党成员,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保守党成员,这种粗暴的做法激起了人们的愤怒。

在战后竞选时,保守党的竞选策略频频失误。保守党在战后依然由丘吉尔主导,主打精英加好战的旗号,要大家继续对苏联保持警惕,并且不断强调自己打赢战争,并将继续领导英国人打击苏联。而当时的英国人民在经历了二战的摧残后,更渴望平静的生活,希望搞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丘吉尔的竞选对手,工党的艾德里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个亲民的形象,他出外演讲拉选票都是乘坐旧汽车,和出门乘坐豪华专列的丘吉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演讲中,这位工党领袖不断强调自己未来要领导人民重新建设家园,这些话正好说到了英国人民的心坎里。


正是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让看起来如日中天的丘吉尔落选。

战后的丘吉尔就是美国的希拉里一样,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赢,但是就偏偏输掉了,原因就是丘吉尔和希拉里看起来有巨大的声望,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底层百姓的真实需求,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西山讲历史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温斯顿.丘吉尔(1874年——1965年)在二战时出任英国首相(1940年一1945年),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1900年10月从政,代表英国保守党当选议员,1910年出任内政部长,一战时曾辞职亲赴法国前线参加战斗,一战后,在1918年11月的大选后,在内阁内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两项职务,1924年出任财政大臣,1929年后,英国工党执政,这期间是丘吉尔政治生涯的低潮期。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的数小时,当时的首相张伯伦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邱吉尔被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不顺利,下议院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呈辞职,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正式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国战败后,英国的战时内阁解散,邱吉尔辞职,并重新大选。

刚打完二战的丘吉尔威望特别高,人们的呼声也高,本来他当选首相是十拿九稳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他考虑的不仅仅是眼前战后重建的问题,更是大英帝国的未来,他在演说中制定了未来的施政主张,要维护日不落帝国在世界的地位,建立强大的殖民地,并成为世界强国。

再看竞争对手工党领袖艾德礼,行事却低调的多,他和妻子坐着旧汽车走遍每一座城市,慰问贫困家庭,提出要重建家园,让人民生活幸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让战争再次重演。

此时的英国人民被战争搞的伤痕累累,早以厌恶了战争,如果丘吉尔当选,仍然免不了当兵打仗,可人民并不关心英国在世界的地位,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而艾德礼的理念,正符合人民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民众抛弃了丘吉尔,选择了更符合民众利益的艾德礼,最终工党在大选中赢得393席,远远高出保守党的197席,艾德礼当选首相。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战争结束了,需要的是治周能手!也不是功劳多大,就需要揽权到死,反而祸国殃民!


手机用户62607376318


二战爆发后,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英国战时首相。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在战时,丘吉尔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英国人民战斗,他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堪称奇迹。他还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了租赁法案,从而使英国获得了大量的军火援助。在德国向苏联宣战,他放弃了之前对苏联的敌意,联合苏联一起抗击德国法西斯,并且联合美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向苏联提供援助。随后,他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开罗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领导人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二战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丘吉尔被迫辞职,并举行大选。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

面对这个结果,丘吉尔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实际上,关于丘吉尔在这次大选中惨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战时,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将所有的重点放在了军事和外交上,忽视了民生,给了工党机会,工党乘机做大,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席位。按照规定,获得席位最多的党派的党魁,即为首相。由于丘吉尔所在保守党的失利,丘吉尔也一起跟着吃瓜落儿。

第二个原因是丘吉尔这个铁血首相,让英国人民是又爱又恨。丘吉尔以铁血著称,它曾对国内的工人罢工一直都采用强硬手段,武力镇压,毫不手软,被世人指责。在战时,英国需要像丘吉尔这样的一个铁血首相,带领英国走向胜利。但是在战后,英国经济萧条,人们厌倦了战争,需要休养生息。而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他们不再需要丘吉尔这个铁血首相。因此,英国人民果断地抛弃了保守党以及丘吉尔。 总之,丘吉尔在二战后大选中的惨败虽然是出乎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各位,你们认为呢?紧接着冷战开始了,丘吉尔的时代又来了,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