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三国演义》中的袁绍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骑蜗牛走高速


项羽与袁绍共同比较一下真是同路人。他们有四点相同,不足之处,大家补充吧。

项羽

袁绍

  • 一是出身好,长的帅,有才气。

项羽是楚大将项燕之后,出身名门。项羽身高八尺,力大无穷,双手能举鼎,提起项羽,周围的青年无不挑大拇指。

袁绍是四世三公,出身多牛啊,袁绍长英气逼人,很有威严,并且对人和气,在青年中人缘那是钢钢的。

  • 都在少年时牛逼哄哄的

项羽一天看见秦始皇游会稽,那阵势大的了不得,但项羽说了一句牛逼话,彼将取而代之。

袁绍与董卓共商国是,董卓想颠覆大汉王朝,袁绍当场拒绝。董卓拔刀说,小子,想试试我的刀快不快。袁绍也拔刀说,汝刀快,吾刀非快也。

  • 都干过没有脑子的事

项羽最有名的莫过于鸿门宴,好容易把刘邦请过来了,一摔酒杯,抓住刘邦杀了不就完了,历史又要重新写,结果让刘邦一表演,不忍心杀了。唉!

袁绍帮大将军除皇帝跟宦官之祸,要把宦官全杀绝,在京城只要嘴上没毛就杀,许多青年要自露形体才过关,后又请董卓进京,把洛阳变成一片火海,历史罪人。

  • 最后的结局都是一个比一个惨

项羽与刘邦在垓下决战,遭遇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杀爱人逃到乌江自刎而死,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呀!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谁的话不听自以为是,被曹操火烧乌巢之后,携长子袁谭落荒而逃,余二子袁尚袁熙都被人砍死,一家人被灭门。

霸王别姬

袁绍之败


孟墉


二人皆出身名门,名门出身之人往往过于自负,也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接纳别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让手下的人才人尽其用,自己阵营的人才都转投了敌方阵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曾经说过的那番话: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他败给我的根本原因。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冬瓜爱剪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愣住了,仔细想想项羽和袁绍可能有如下共同之处。

1、两个人出身显赫

项羽是楚国贵族将门之后,项羽爷爷项燕是楚囯名将,曾打败秦将李信的进攻。

袁绍出身于汝南袁氏,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2、两个人都存在妇人之仁心态

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放走刘邦,导致最后败于刘邦。

袁绍,官渡之战,由于心疼小儿子生病,不听从田丰建议,丢失进攻曹操的良机,导致最后被曹操打败。

3、两个人相貌都很英俊

项羽力能扛鼎,高大威猛。

袁绍一表人才,外表出众。

4、两个人的掘墓人都曾是自己战友

项羽和刘邦以前同在楚怀王、项梁手下为将,共破秦军。

袁绍和曹操是少年伙伴,同在东汉朝廷为官,共同讨伐过董卓专权暴政。

5、两个人都有问鼎天下机会和实力

项羽曾击败秦军主力,分封十八路诸侯,当西楚霸王。

袁绍曾占据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是实力强大的地方势力,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6、两个人都存在政治方面短板现象

项羽不成熟杀害义帝熊心,使刘邦找到了攻击项羽理由。

袁绍不接纳汉献帝,丧失了政治优势。

7、两个人不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项羽集团范增、陈平、韩信等都是出类拔萃人才,提出许多建议项羽不釆用,最后陈平和韩信投奔刘邦集团,项羽失败。

袁绍手下能人很多,沮授、田丰、张颌等等都很有水平,袁绍忠奸不分,断事不明,不善于纳谏,结果失败。


大白白野


项羽和袁绍相同之处在于:

第一、两者都是名门之后,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后随叔父项梁参加了反秦的农民起义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成为秦末乱世的一代枭雄。袁绍更是东汉末年老牌权贵士族子弟,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在当时军阀割据的情势下,的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第二、两者都是手握一手好牌,却被弱势的对手逆袭,最终一败涂地。

项羽无论在兵马数量、战术素养,还是占据的领土地域,都要优于刘邦,然而在战略上的刚愎自用,战术上的当断不断,用人失策,导致胜利优势一步步被侵蚀,最终乌江自刎。袁绍同样类似,当时与袁绍争夺北方的曹操,无论拥兵数量,版图格局,还是战战役形式,都处于绝对劣势,但袁绍猜忌多疑,不容许攸之策,被曹操火烧乌巢,官渡大败,从此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地,成就了曹操问鼎中原,狭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第三、两者性格都属于优柔寡断,傲慢自负型人格,也就是典型的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听不进良言劝谏,恣意妄为,项羽羞辱韩信,令其投在刘邦帐下,拜上将军,最终领兵击败项羽。而袁绍偏听谗言,猜忌许攸,令其倒向曹操阵营,献计火烧乌巢,最终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茶香妙道


项羽,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秦亡后称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兵败 垓下,在乌江 自刎而死。袁绍,河南汝南人。东汉司空袁逢之子。东汉末年军阀,曾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曾统一河北。但在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大败,后病逝。

其实袁绍与项羽相比,不论带兵打仗、行军布阵、冲锋杀敌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可比性,袁绍是难望其项背的。但是要说项羽与袁绍有什么共同之处,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是家世出身都非常显赫。项羽的爷爷是楚国的大将项燕,项家原本是封地在河南的贵族后裔,项家世代为楚臣,他名字前边“项”字,就是他家族的封地。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

二是志向追求都非常远大。项羽曾与其叔叔项梁观看秦始皇南游浙江会稽时,说过:“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后来项羽扶持楚王,自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但是后来因为为人处事不行,又没有帝王之能,导致兵败。袁绍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在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了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人都是乱世将才,都想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追求。

三是胸怀器量都非常狭小。项羽兵多将广,他自己还有万夫之勇,一点不谦虚,带兵看不起韩信,用兵看不上英布,而且还死要面子,有妇人之仁,最夸张的是还猜疑亚父范增,不败才怪。袁绍雄据河北,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天下九州,他独占四州,而且自古燕赵多义士,后来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讨伐董卓,可见袁绍实力多么雄厚。但是后来,不听田丰、荀谌、许攸等人进言,在官渡之战中败北。后来西晋陈寿评价说:“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说的非常透彻。




大兵小张


二人皆出身名门,名门出身之人往往过于自负,也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接纳别人,缺乏容人之度。其次,二人都不能让手下的人才人尽其用,自己阵营的人才都转投了敌方阵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曾经说过的那番话: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他败给我的根本原因。




影视人生之路


我不知道作者君为何要拿项羽跟袁绍相提并论,这俩人分明是一文一武。

如果非要说有何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曾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他们都霸气侧漏,被狡诈恶徒给击败。

二人都出自世家。

司马迁《史记》:项氏世为楚将,封于项城,故姓项氏。

项羽祖父项燕曾为武安君,大破李信二十万秦军,与王翦六十万秦军战而败,乃楚国中流砥柱。

叔父项梁曾为楚国反秦先锋,亦是楚国中流砥柱。

项羽接过其叔父反秦大旗,在内有宋义、楚怀王,外有二十万秦军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先尊怀王为帝又杀之。

可惜项羽大肆拉拢六国贵族,又太相信自己的兵力,在不断的战争中丢掉民心,损兵折将又无新鲜血液输入,最终兵败如山倒。

袁绍同样出自世家,四世三公,家世显赫,以文传家。

袁绍弱冠为濮阳长,后守孝六年,接过党人反抗阉宦的大旗,虽然借何进之手除掉阉竖却引来董卓的虎狼之师。

袁绍为反董联盟盟主,这点跟项羽很是相似。

而后并韩馥,吞公孙瓒,一统河北。

袁绍同样是世家的代表,反而都不太注重民生与新鲜血液,在内斗中败给曹操。

说到二人的敌人,也都很相似。

刘邦以无赖之名传世,因善用人而崛起。

曹操顶着阉竖之名,以唯才是举奠定自己的基业,也正是靠着会拉拢人而打败曹操,一统中原、河北。





绣衣老王


说实话,这两人不同点远远大于相同点,如果一定要讲共同点,讲几点无关痛痒的吧:

一、祖上都是显赫贵族。袁绍四世三公,项羽则是名将之后。

二、都曾是一方诸侯,而且都是自封的。袁绍自封大将军,项羽自封霸王。

三、都从巅峰迅速陨落。袁绍汉末曾经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文臣武将如云,具备问鼎天下的第一实力,但是由于自身无能,官渡战败后很快就挂了。项羽也是,曾经有能力一统天下,但由于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被刘邦逮到机会,兵败自刎乌江。

四、都爱老婆。袁绍出征带老婆,项羽也有这嗜好。

五、政治能力都比较低。袁绍更多的依靠祖上的声望取得政治地位,自身的政治能力一般。项羽靠军事起家,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离开了范增后,项羽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六、都好面子而犹豫。

曹操评价袁绍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反观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创造了各种军事奇迹。而袁绍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被曹操打败,两人军事能力真是天上地下。袁绍为人比较阴险狠毒,项羽虽然也狠,但光明磊落。


博士祭酒张大帅


我是沙滩阳光飞,很高兴和朋友们探讨项羽和袁绍这两位历史人物。

项羽和袁绍,都是一代枭雄,虽然一文一武,都出自世家。

项羽,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人。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曾经指挥了巨鹿之战等几场浩大的战役,并且取得胜利,最后在楚汉战争中兵败自刎于乌江。

宋朝的李清照曾有诗赞美他的英雄气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诸侯世家。是三国权臣,军事家,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自封十八路诸侯的盟主,统一河北,最后,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在那个命运多舛,诸侯争霸,狼烟四起的年代,项羽和袁绍虽然都是一代枭雄,拥有雄厚的实力,拥有百万大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画上了句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沙滩阳光飞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角度。如果把“袁绍”换成“吕布”,就逊色多了。好,开始答题: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1、有王者之实力、无王者之结局;2、都是人中龙凤,但都遇到神一般的对手;3、都缺少一点点运气。

至于细节,不必多展开,其它回答够详细的了。

1、项羽破釜沉舟、巨鹿大战之神威,震动天下。西楚霸王、人人敬畏;鸿门宴上,杀刘邦如杀一只鸡;楚汉相争,除最后一仗,其实也没输过。那怎么败了呢?

嘿嘿。刘邦,在实力够强以后,是神一样的对手。这点很容易忽略。一个简单的例子。后赵石勒,一代人杰。事迹自行百度。他亲口说:“吾若遇高祖刘邦,当南面以君事之;遇光武刘秀,则当逐鹿中原、一决雌雄”。

2、袁绍的形象,被《三国演义》大大丑化了。他不仅四世三公,而且会盟诸侯讨董卓,群雄公认的领袖。手下谋臣勇将,多如牛毛;占据大半个北方,实力超群。那怎么败了呢?

其实很难说清楚。一是曹操更厉害、更狡诈。比如抢先“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且极善用兵;二是运气太不济。胜负最关键处,许攸投降,烧了粮草,导致军心打乱,官渡惨败。

我们太习惯于,根据胜负来评点人物。这很像做股评。复盘时、总能找到涨跌的充分理由;要是预测明天呢?就基本抓瞎。其实,历史是有众多偶然的;而且“偶然中”,未必就一定有“必然”!至于咱们印象里,项羽的形象就是高大一点,袁绍总要丑陋一点;《三国》小说家言,姑妄听之吧。不必太当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