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15%離職待業,超6成人都想跳槽

2月初,在濤哥的 一文中,我們做了一項“地產人求職意向調研”。

這份調研,一共有2715位地產人填寫,從數據規模上來說算比較大了,能夠較客觀的反映地產人的生存現狀。

調研結果顯示:

1、僅20%的地產人對工作滿意,不考慮跳槽;

2、約64%的地產人有跳槽意願,有合適的機會可以接觸;

3、有15%的地產人已離職待業,急需找工作。

獨家數據 | 地產人15%離職待業,超6成人都想跳槽

應該說,這個調研結果,與我對當前地產職場的感覺一致。

一、地產人,大多做的不開心

很多找濤哥諮詢職場問題的人,其實目前的工作還不錯,跳槽機會也沒有特別好。

這時我會建議他們不要換工作,大公司繼續幹著,可以同步投簡歷關注外部機會,有各方面都更理想選擇的再跳。

但很多人會告訴我,就是覺得不開心,想換個環境。

其實吧,你真問他到底哪裡不開心,是職位不滿意,還是薪酬低了?很多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有人覺得業務不順,有人覺得氛圍不好,有人覺得人際關係複雜,有人覺得公司的流動率高……

這些看起來似乎都不是什麼關鍵性問題,濤哥有時會勸他們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在公司好好幹。

其實吧,你的不開心,也許無法通過跳槽解決。

我從2018年就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地產人感到不開心,這不是個體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現象。

不開心來自哪?表面上看,是你周邊的人和事對你造成了各種小小的影響,累計起來成了大的不開心。

但實際上,地產人的不開心,是行業整體壓力變大的寫照。

在曾經的黃金時代,地產行業高歌猛進,房企不僅業績好,而且未來增長可期。

而現在,行業市場規模似乎已經見頂,“房住不炒”不會放開,市場的好消息越來越少。

市場端反映到企業端,就是房企經營壓力在變大,老闆的壓力也在變大。

從而使組織和員工的壓力變大,很多人都處在焦慮中。

劉德華的《男人哭吧不是罪》這首歌中有一句話:“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好累,開始覺得呼吸有一點難為”。

由壓力帶來的焦慮,這才是很多人不開心的原因。

但就像我說的,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行業整體的寫照,就算換個環境,也會有新的壓力,要意識到這點。

二、跳槽,期望更快的發展

高達64%的人想跳槽,事實上如果去掉15%待業人士,應該說在職群體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想跳槽。

基本上你去挖任何一個地產人,他大概率是願意跳的,無非是公司、職位、薪酬、責任等因素有沒有滿足。

大家都變得想跳槽,很大程度上是受行業人才發展速度變快導致。

我跟一些HRD聊,大家自己做人才培養,管培生提拔的越來越快,以前大概10年做到總監,現在很多年輕人6年就做到了。

同時,各個公司都開始制定錄用的年齡線,基本上40歲、35歲是社會招聘中的兩道坎。

如果年齡偏大,職級卻不匹配,職業發展會出現明顯的瓶頸。這一點,很多這兩年求過職的70後、80後應該都能發現。

所以,只有發展的更快,才能跟上年齡線的卡位,才不至於有被步步緊逼的感覺。

這也是現在很多地產人,希望通過跳槽,儘快實現晉升和職位突破的原因。

三、待業變多,是個現實問題

就算不做數據調研,濤哥也發現,在我的微信群裡,備註待業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兩年地產行業轟轟烈烈的組織精簡、效能提升、人才洗牌,疊加融資環境收緊、部分中小房企出現問題。

一個必然結果是,新人還在湧入,但崗位變少了,求職變難了,離職找工作的待業週期變長了。

上週跟一粉絲聊,他之前在某TOP20房企做投資經理,離職後找工作已有6個月,還沒有合適的。

當然,主要原因是他半路出家,之前是做營銷的,趕上了2017年投資崗位熱潮實現轉崗,現在投資崗涼涼,如果積累不足,求職很難。

今天地產行業的特點就是,頭部人才越來越值錢,千萬年薪的高管,百萬年薪的中層,不僅賺的多,而且跳槽機會也多。

但是,基層人才擠壓非常強烈,新的管培生快速往上走,中高層崗穩定不動,對於背景一般、能力一般的普通人,就形成了擠出效應,不容易。

這種現象,在民企比國企更為明顯,因此很多普通地產人現在跳槽,也會優先希望找國企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